林 武
(福建省福清华侨中学 350300)
“支架”源自于建筑领域,指的是“脚手架”、“三脚架”一类的工具.而在当前,“支架”因其功能性特点而得到了教育领域的再度延伸.在教育教学行业中,可以将能够利用于教学过程的辅助物视为“教学支架”,如教学方法、教学工具、教学设备以及教学手段等等,不同人对“教学支架”的理解与认识也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但其核心思想却保持着惊人的一致性.而“支架式教学模式”指的便是从“教学支架”衍生而来的创新型教学模式,其重点与核心在于构建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形式.在实际的“支架式”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手段与方法为学生的学习搭建支架,从而在促使学生实现深度自主探索与探究的同时,更好的开发与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就本质而言,“支架式”教学就是“学生中心”教育思想的具象化表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合理的应用与实践“支架式”教学模式不但能够确保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与引导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会在此过程中得以增强与激发,这无论是对学生良好数学学习兴趣的形成来说,还是对学生数学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发展而言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与影响.
初中数学教师在实践与应用“支架式”教学模式时,要时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思想,及时的转换师生在数学课堂中的教学地位,并要扮演好引导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发展的引导者角色.以交流为基本的了解方法去多元化的分析与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发展情况,从而在实现因材施教的同时,更好的提升与强化初中数学的教学水平与质量.
“支架式教学模式”所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这就使得学生在实际的“支架式”数学教学中会不可避免的出现与产生诸多问题与疑惑,甚至还有一部分学生会对数学知识与结论进行批判与质疑.而这一学习情况的出现则是“支架式”教学模式中极为有力的“教学支架”.故而,教师必须要以积极的态度去鼓励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合理批判与质疑,并要以端正、严谨的教学方式对学生所产生的问题进行解答,以此来更好的促进学生实现深度数学学习与高效数学学习.
初中生尚处于认知发展的过程当中,这就使得绝大多数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常会受到自身年龄特点的影响与限制而难以实现深入,对抽象性与思维性的数学内容也会产生一知半解的学习问题,这不仅严重制约与阻碍着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提高,同时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与发展造成限制.因此,为了能够确保学生更好的投入于“支架式”数学教学模式,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主导者的初中数学教师就要基于学生的学习特点与数学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合理的数学教学情境,从而在有效激发与调动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同时,削弱数学教学难度,促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实现进一步的提升与增强.
相较于其他教学模式中的情境创设,“支架式”教学模式中的教学情境涉及到了方方面面,如生活、课本以及问题等等,这都是极为珍贵的“教学支架”.对此,初中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支架式”数学教学活动设计中,就可充分合理的利用这些“支架”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以此来有效的激发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以更为积极、主动的学习心态与情绪投入于数学学习当中,从而实现深度学习与高效学习.
如,在教学“一次函数”一课时,教师就可结合一次函数的特点与内容为学生设置如下问题:某登山队大本营所在地气温为15℃,海拔每升高1km,气温便会下降6℃,某一登山队员由大本营向上登高xkm时,他们所处位置的气温是y℃.试用解析式表示y与x的关系.与此同时,教师还可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与展示登山队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影像与视频,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与调动学生探究与分析问题的欲望和好奇心.随后,教师再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情况去引导学生展开问题的分析:从大本营向上,海拔每升高1km,气温从15℃就减少6℃,那么海拔增加xkm时,气温从15℃减少6x℃,从而获得解析式.此时,初中数学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将其与之前所掌握的正比例函数进行对比,以此来促使学生通过类比与总结更好的把握一次函数的特点,并在感知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之间的内在关系时,体会数学研究方法的多样性与丰富性,从而在有效提高与强化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同时,确保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通过“支架式”教学实现更为稳定与持续的提升.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为主体,这是新课改所着重强调的教育核心理念,同样也是确保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得以高效开展与进行的重要基础保障.想必广大教师都有过这样的教学体会,即学生对知识内容的记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亡”与“凋零”,导致学生频频出现这一问题与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没有对数学理论与数学公式展开深入、详细的钻研与探究,这就使得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内容的印象并不深刻,数学知识的学习效率与质量也会大打折扣.因此,为了能够让学生对数学知识形成更为深刻与长久的记忆,教师就要针对初中生的学习特点与认知特点为学生构建“自主探究”的教学“支架”,以此来促使学生在“支架式”数学教学中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深度掌握与认识.
“勾股定理”是直角三角形中极为重要的性质,它不仅紧密结合了数与形,同时也为学生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为了确保学生能够牢牢把握住这一知识内容,初中数学教师就可在此过程中通过设置层级性教学问题的方式为学生构建教学“支架”,促使学生展开自主探究与主动思考.首先,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行距与列距都是1的方格网,在方格网中投影显示出以格点为顶点的等腰直角△ABC,并显示分别以三角形的各边为边,向形外作正方形Ⅰ、Ⅱ、Ⅲ;其次,引导学生观察图像,并思考与探究三个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再次,待学生求得三个正方形面积后,引导学生用a、b、c三个字母分别表示正方形Ⅰ、Ⅱ、Ⅲ的边长,并得出式子a2+b2=c2;最后,则要鼓励学生对勾股定理的定义进行归纳总结.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引导与组织作用,为学生介绍我国古人所发现的“勾三股四弦五”定律与西方国家的毕达哥拉斯定理,从而在有效拓宽学生数学知识视野的同时,更好的加深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内容的印象,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在初中数学“支架式”教学中,同样也是如此.初中数学教师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以组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为学生设置“教学支架”,促使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实现集思广益与思维能力的碰撞,这不仅有助于良好数学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与构建,对促进学生数学知识内化,锻炼与发展学生数学综合素质与能力同样也具有积极作用与影响.
在“支架式”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深刻的意识到学生是课堂的中心与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要作为引导者与促进者灵活的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与技巧为学生学习构建支架,以此来促使学生实现主动学习与高效学习.
就本质而言,“支架式”教学模式所关注与重视的便是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构建与创设教学支架,不但有利于“支架式”教学模式的高效实施与顺利开展,对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进行与组织而言,同样也起到了导向作用.
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与密切沟通是确保支架式教学得以顺利开展与有效进行的先决条件.因此,初中数学教师除了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组织作用外,同时也要加强对良好师生关系的营造与构建,从走进学生,了解与掌握学生情况入手,去强化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营造积极健康的数学课堂教学氛围,进而为高效课堂的构建与形成提供保障.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合理的应用与实践“支架式”教学模式,不但有助于推动初中数学的教学创新与改革,对调动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数学学习欲望,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与综合素质的发展同样也具有积极影响与作用.因此,作为引导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发展引路人的初中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有效运用与实践,以此来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与主动学习构建良好的环境与氛围,更进一步的促进与推动学生的发展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