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彬彬
新时代,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各行各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大学生处于多样化的成长发展环境,形成了多样的性格和思想观念,容易受到不同价值观的影响。根据调查显示,部分大学生存在社会责任感不足、得过且过等多种不良状况,难以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综合素质较差,这对于高校党建工作和思政教育融合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更加深入贯彻落实,打造新的融合模式,提高整体的教学水平。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是十分重要的教育者。新时代,我国高校建设更注重学生工作,始终将其放在核心位置。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将党建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相融合,学生在学到知识的过程中可以更加了解党的知识,提高归属感。与此同时,学校在二者融合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发掘更多优秀的人才作为党的后备军。高校党建工作与大学生思政教育具有较高的协调性,二者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只有积极推动党建工作开展,才能更好地为大学生思政教育提供组织保障。
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可以更好地为党提供行动指引。始终以先进的理论为指导,党建将始终具备先进性。中国共产党在党建中永远保持先进性,这是优于其他政党的重要表现。在教育改革前,我国许多高校对于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自身教学水平较低,思想认知和工作建设存在不同步的情况。伴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许多高校坚持党建工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更加充分体现了党的先进性,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牢牢坚持党的思想建设不动摇,从而更好地提高高校的自身水平,推动学校的高质量发展。
信息化时代,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交流不断加强,新的文化、价值观念进入我国,对我国传统文化理念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也影响了我国高校大学生的价值观,影响了高校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将党建工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结合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规律,制订相关的计划,有组织、有选择地挑选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并以此进行相关的教育活动。在该过程中,学生的思想观念潜移默化地受到正确价值观的影响,思想觉悟不断提高,学生将更加重视弘扬党的精神和宗旨,将更有利于推动个人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
高校党建工作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过程中,需要始终坚持主体性和多样性统一,和而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和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但追求的最终目标是统一的。在二者融合过程中,需要始终注重人的价值取向和能动作用的发挥,借助多样化的融合方式,充分发挥主体功能。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传统的融合方式已不再适应高校的发展,需要从不同角度出发,看待二者相融合的利弊,遵循一定原则进行融合,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地位,坚持党的思想观念,站在正确的立场上推动融合方式多元化,充分发挥多方力量,推动高校教育发展,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
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学生在学习中接收正确的思想和知识,学习效率越高,教育成效越好。而教育是一种隐性的方式,与显性相比,隐性方式将具备更加明显的教育效果。对此,在推动高校党建工作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过程中,应始终坚持持续性和渗透性的统一,对社会发展各阶段的素材进行充分挖掘,深入体会,发现新的因素,不断提高融合的质量和水平。与此同时,二者的融合过程应该是持续进行的,不能因为某些因素的干扰中断,我们在过程中需要努力补齐二者的不足,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推动创新发展。
中国共产党具备较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对于社会主义的一些关键问题可以有底气、有自信地回答,始终是领导地位,在党建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此,高校党建工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需要更加立足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从学生和高校不同的利益群体出发,满足不同主体的需求,始终坚持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从课堂中更加深入地学习党的思想观念和方针政策,更加重视理论的作用。与此同时,坚持实践性和理论性的统一,充分发挥思政课这一载体的作用,将理论付诸实践行动,使学生实现知行合一,从根本上提高思想觉悟,提高综合素质。
高校党建工作与大学生思政教育在方法、内容和目标上相通。从方法层面,党建工作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一种形式,充分借助文化教育、志愿服务等多种教学方法传达正确的思想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提高思想觉悟。从内容层面,二者具有交叉性,党建工作和大学生思政教育中最为重要的内容是思想建设,引导大学生树立对党的高度责任感和信任感,树立对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的执着追求,树立崇高的品德,更加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从目标层面,大学生思政教育是为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能够坚持不懈地追求自身的理想,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高校党建工作则是为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推动社会教育高质量发展服务。
大学生思政教育为高校党建工作开展提供了有效途径,可以更好地推动党建工作的落实。当下,我国许多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成员都是年龄、背景等多方面相似的大学生,他们有共同的兴趣爱好、有共同的理想和追求,可以无障碍地进行交流,属于朋辈群体。这在大学生社会发展中是十分重要的环境因素,可以构建亚文化圈,帮助大学生在社会上更好的生存和发展。伴随着高校党建工作的开展,基层党组织日益壮大,学校更加重视对于相关成员的思政教育,充分发挥朋辈群体的作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不断提高整体的凝聚力,提高综合素质,为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效途径。
高校党建工作是指在学校内根据党的领导和指示,立足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制订相关的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对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养和管理,提高其综合素质,培养优秀的人才。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三观形成时期,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将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和思想观念,从根本上提高思想觉悟。与此同时,借助党建工作,基层党组织为学生提供交流和学习的平台,推动正确思想的传播,加大国家政策方针的宣传力度,营造更好的校园环境,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正确了解党的知识,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进行。
高校党建工作与大学生思政教育融合需要更加专业的、更高素质的工作队伍,才能更好地夯实工作基础,推动工作的顺利进行。对此,高校需要加强队伍建设,组建更加专业的党建队伍。大学生作为一个新的群体,在校时间较多,与社会接触的机会相对较少,大学辅导员在学生生活和学习等方面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校应不断提高对辅导员的重视程度,加强教师培训,使其能够正确认识自身的责任,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肩负起党建与思政教育融合的职责,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与此同时,辅导员不断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积极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心理状态,推动辅导工作顺利开展的同时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以自身作为榜样,为学生做好表率,从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接受正确的思想教育。
除此之外,为了更好地提高党建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水平和质量,辅导员可以为学生搭建交流渠道,选拔相应的学生干部,明确其职责与准则,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建立高素质的学生干部队伍,更好地负责二者的融合,全方位推动大学生思政水平和党建水平的提高。
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大学必修的一门重要课程,是党建工作的重要阵地。在思政课程中渗透党的建设,将课程教学内容与党的制度、纪律、作风等多种建设联系起来,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对于党建工作的重视程度,为学生构建讨论、交流的平台,更加密切地关注党内外的思想政治情况。与此同时,在工作的落实过程中,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思想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深入学习课程教材内容,挖掘党建元素,在过程中合理地渗透党建工作内容,在固定的课堂时间内扩大知识容量,开拓学生的认知事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提高思想觉悟。
当下,许多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手段和方式较为单一,时间和空间受到较大限制,学生在繁重学习压力情况下无暇顾及各种融合活动,参与度不高,融合效果较差。对此,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高校需要积极推动二者融合方式和手段创新,立足于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融合活动手段和方案,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吸引更多的教师、学生参与其中,不断提高工作的实效性。从学校层面来讲,学校可以借助微信和抖音,进行相关的运营,将二者融合的内容以图文或短视频的形式进行传播,引导学生关注平台和公众号,接收新的推送消息,便于在课余时间可以阅读相关内容,提高对于思政知识的认知,提高思想觉悟。借助该方式,可以更好地提高二者融合过程中信息的交互性,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而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制订相关的教学方案,推动党建能力和思政教育水平的共同提高。
大学生入党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在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过程中,高校需要始终端正大学生的入党态度,不断提高其入党积极性,充分发挥榜样力量,扩大学生党员规模的同时纯净学生的入党意愿和行为,选拔优秀的学生党员干部,保证群体的高尚性和纯洁性。在该过程中,学校审核入党申请需要进行全面的考核,将学生的思想认知、行为动机等多层面纳入考核标准。与此同时,加强对党员发展的关注度,借助抽查的方式,进行相关的检查,及时发现学生党员存在的问题,根据相关制度进行处理,消除其中的隐患与风险,选拔学生党员榜样,加强校风建设,通过相关活动充分发挥榜样的模范作用与号召力,提高学生的党性修养,构建高素质的学生党员干部队伍,提高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融合的质量和水平。
综上所述,顺应教育改革的潮流,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融合十分重要,过程中始终坚持相关原则,正视二者关系,及时解决问题,打造专业队伍,推动融合手段创新,充分发挥学生党员榜样作用,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党性修养和思想觉悟,选拔更加优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