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绿色教育课程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2022-03-16 06:25
吉林教育(综合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绿色幼儿园环境

姜 雯

幼儿是学生接受文化教育的启蒙阶段。绿色教育能够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促使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其主要遵循尊重自然、尊重幼儿的自然发展规律,在给予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将幼儿纯真的生态环境保留下来。而课程文化是对课程进行全方位关注与透析,有助于幼儿良好发展,所以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一、幼儿园绿色教育课程文化应遵循的原则

(一) 尊重幼儿身心发展原则

幼儿园的儿童尚处在接受学前教育的年龄阶段,其身心发展规律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这就使得针对幼儿所开展的绿色教育课程文化应该不同于其他年龄层的受教育者所接受的教育,要充分尊重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来开展绿色教学活动。幼儿园进行生态文明的教育活动不应该无视幼儿的天性,违背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应该充分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特点,顺应幼儿的本能和天性,来开展幼儿生态绿色的教育活动。促使幼儿与自然、社会和谐统一,培养幼儿健康人格,使其发展为拥有真善美的完整人格。

(二) 寓教于乐原则

幼儿的思维特点主要是以直观的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教师在开展绿色教育课程文化的时候应该多选用直观、生动、形象的方法和幼儿所感兴趣的方式来开展教育活动。从某些层面来讲,幼儿的思维方式都是故事型思维,他们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之内都是通过故事来进行思考的。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对幼儿进行生态知识的讲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注意到自己言语表达方式,增添自己言语的色彩,使其更加生动活泼,并保证与幼儿有足够的互动,能够充分感染到儿童。在故事讲完之后,师生之间可以互相探讨,深化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升华故事的主题,从而提高幼儿的绿色环保意识。

(三) 启发教育原则

儿童的认知规律分为三个阶段,其中幼儿所处的阶段为第一阶段: 前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的幼儿对周围的认知通常以自我为中心,根据自身对周围事物的直观感知来辨别事物。所以幼儿园应该多多组织形式多样且内容丰富的活动,引导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充分参与和体验,从而促进幼儿能够理解,形成认知并尝试着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过程,幼儿可以大胆自主地进行探索,并发现能够实现绿色教育活动的关键价值。

二、构建立体式绿色教育课程,彰显课程文化

(一) 确立课程文化主题

建设幼儿园课程文化主要是形成良好的实践环境,使得教师与幼儿之间构建起实践取向与核心理念,从而稳定思想,不再跟风逐异。绿色教育主要内涵是对幼儿的个性、天性以及主体性予以足够的尊重,同时还会最大限度地遵循幼儿自然成长规律,利用和谐、自由、平衡、自然的绿色教育环境来促使幼儿充满人文气息与充分活力,使得幼儿能够更加和谐、健康地成长,有助于幼儿的良好发展[1]。幼儿园需要结合课程改革要求与幼儿园的实际主体文化要求来对顶层设计进行完善与健全,并对课程文化主体进行梳理,其教育观设置为在教育中践行绿色生活,并将绿色教育浸润在环境中;其教育目标包括幼儿聪慧、体魄、个性以及自然的全面发展[2]。在对相关理念进行确定后,再对课程文化主题进行确立,即快乐自主、绿色自然。

(二) 健全绿色课程框架

课程犹如春天到冬天自然地生长,需要历经浇灌和酝酿的过程,而绿色教育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属于“天道” 与“人道” 的融合,所以幼儿园需要尊重自然,回归本真,尊重幼儿的成长规律,顺天之木、心育良材。站在绿色教育层面上,绿色教育课程文化是为了确保幼儿的可持续发展与绿色成长,是与传统文化有着契合性。幼儿园应当以《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为基础来构建绿色生活、绿色环境的教育内容,主要活动载体包括自主游戏、学习活动、体育活动以及生活活动,通过架构绿色课程来突出课程文化目标与内容[3]。同时幼儿园需要在绿色课程框架中融入天人合一与环境交融的思想,顺应幼儿的天性,使幼儿亲近自然,从而感受自然魅力。

三、设计主题式绿色教育课程,彰显课程文化

(一) 结合幼儿实际生活经验

幼儿园需要利用生活价值以及游戏价值来对教育环境进行丰富,从而对幼儿的直接感知与亲身体验进行最大限度的满足,并使得幼儿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获取经验。相关研究表明,课程主题的创设想要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就必须根据幼儿的经验与想法来预设课程,使得幼儿能够在真实的情景中进行学习,同时在课程内容中纳入与幼儿相关的自然事件、生活事件以及社会事件,并加强幼儿与自然、社会的联系[4]。

(二) 认真倾听幼儿声音

若课程的觉醒使幼儿成为教育的主体位置,温暖、个性化的精神使育人目标有了温度,那么课程文化则似土壤,是促进基层教育由里到表产生深刻变化的关键因素。在教育过程中,幼儿园需要以幼儿为中心,充分重视幼儿学习特点与主体地位。所以教师在预设主题时,应当与幼儿充分交流与沟通,提前利用幼儿经验调查表来对幼儿的兴趣与经验进行充分了解与掌握,然后以幼儿的实际经验为基础来预设区域活动、家长工作、环境创设等内容。教师需要以幼儿的“视觉” 来对幼儿的生活体验进行观察,认真倾听幼儿声音,然后在主题设计中纳入即时生成的课程[5]。比如教师在创设“小鸟,你好” 的课程主题时,幼儿对小鸟有所了解,因此存在一定的认知基础与情感基础,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如果下大雨的话,那小鸟们在外面该怎么办?” 然后让幼儿思索对策。幼儿通过热烈讨论,最终想出为小鸟造一个“家” 的方法,这时教师便可以在课程主题中纳入“做鸟窝” 的活动。在这个主题构建中,教师以及幼儿均能够获得足够多的自主性,使得幼儿能够在快乐的氛围中提高经验。

(三) 关注情景与内容的联系

教师在课程文化影响下构建相关主题时需要重视主题内容的交互性与关联性,主题内容需要围绕环境教育来实施。同一年龄阶段的不同班级可以在同一大主题下探究不同的方向,在结束主题前开展跨班学习,不仅能够分散学生思维,同时还能够挖掘知识探究的广度与深度,对幼儿知识面的拓宽有着重要作用[6]。比如在小班“可爱的动物” 主题中,教师可以从三个方向构建课程主题,包括“小鱼游泳” “小鸟你好” “虫虫总动员” 等;在中班“身边的植物” 主题中,可以设置“身边的树” “花园的秘密” “好吃的蔬果” 等主题课程;在大班“水” 的主题中,可以构建“北江文化”、健康从水开始、“水资源的利用” 等主题。

(四) 利用实践活动对课程内容进行丰富

幼儿的经验获取是在亲身体验以及实践操作中获取的,在课程文化建设中,活动属于载体所在,因此绿色课程的构建需要融入实践活动,从而最直接地体现出绿色教育。幼儿园可以在每月定期组织绿色出行日,促使幼儿、教师、家长积极参与其中,同时可以鼓励家长协助幼儿展开绿色践行日。幼儿园还可以开展光盘行动、植树活动、地球一小时活动、百人共绘环保花等,使得幼儿在实践活动中践行绿色生活。

(五) 形成与家长互动的课程内容

幼儿的成长离不开社会、学校、家庭的影响,只有家园教育保持一致才能够提高教育水平。所以幼儿家长需要积极参与其中,不仅能够将家庭教育水平提升,同时还能够对幼儿与家长的绿色生活习惯进行培养。比如在主题课程“花的秘密” 中,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对各种花进行了解与观察,幼儿园可以鼓励家长周末带领幼儿去公园各处对花进行寻找与观察,并利用照片记录过程,或者在花店中购买幼儿喜欢的花,教师还可以为其提供相应的图书,使得幼儿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花的形态与特征等。

四、以师幼互动为基础开展绿色教育课程

(一) 生态式师幼互动

在传统幼儿教育中,师幼关系有着高控性与封闭性,而绿色课程是追求平等自由的师幼关系与快乐自主的学习方式,重视平等与尊重。所以在课程文化教育中,教师需要以幼儿的立场为出发点来构建主题,尽可能地向幼儿传授真实经验,通过师幼积极互动来降低教师权威意识,使得幼儿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教师还需要对幼儿的自由表达进行认真倾听,尽可能地与幼儿进行情感互融与心灵互通,并最大限度地尊重幼儿自然成长规律与爱好,使得师幼之间能够共同探索、共同成长[7]。幼儿园还需要重视支持与引导,教师充分掌握幼儿的发展水平与兴趣来对幼儿的内在潜力进行挖掘,引导幼儿通过“跳一跳” 来获得进一步发展,并支持幼儿自我教育与自主探索,使得幼儿能够在自主学习中发展能力。教师还需要接纳幼儿的表现,如果幼儿在努力“跳一跳” 后还摘不到“果子”,教师则需要适时为学生做一个“支架”,使得幼儿能够更健康地发育。

(二) 生态式课程环境

开展绿色教育课程文化活动,既要注重课题主旋律又要注重课外大环境,环境属于重要资源,尤其是在绿色教育理念中,为幼儿创设生态式课程环境是极为重要的一环。首先,幼儿园需要重视户外环境,户外环境整体上鸟语花香、生态自然,对幼儿探究自然科学、体验自然科学有着极大的作用;其次,幼儿园需要对户外区域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同时需要选择自然环保的教学材料,通过一体化的室内外环境来最大限度地满足幼儿自主游戏的需求;再次,幼儿园需要在主题环境中融入保教内容与目标,在潜移默化中对幼儿的习惯与行为进行影响与渗透,从而促进幼儿健康和谐的发展。比如在主题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特点,与幼儿共同创设饮水记录墙、晨谈墙、主题墙、环保公约等,尽可能为幼儿创设具有视觉冲击的空间,并形成主题内容与文化空间浑然一体的完整体系,使得幼儿在和谐学习环境中获得成长;最后,幼儿园还需要对幼儿的学习环境进行不断拓展,使得学习环境呈现多元化,并积极带领幼儿进入社区与大自然,允许幼儿通过多个感官来直接与真实生活交流,包括嗅觉、视觉、触觉等,使得幼儿能够通过独立方式来对环境价值进行探索。

(三) 以日常生活为绿色教育契机

教师在开展实践教学时,为了帮助幼儿树立环保意识,教师可以落实知行合一思想,以日常生活为契机开展相关游戏活动,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与良好、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这种游戏会吸引幼儿的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进来,从而逐渐内化成幼儿的自觉行为。例如,午饭中有幼儿将米饭倒到桌面上,然后又捡回碗里,以此反复,教师需要立即制止幼儿的行为,然后在第二天午饭前为幼儿设计一个“好好吃饭” 的小游戏,让幼儿在饭前几分钟用手打节拍来进行儿歌接龙。比如幼儿说: “谁来好好吃饭呢?” 下一个幼儿接道: “我来好好吃饭!” 然后下一个继续接道: “怎么好好吃饭呢?” 接下来幼儿说道: “一勺一口不掉粒。” 幼儿还可以对该儿歌内容进行自我创编,有的幼儿能够想到“吃饭不能剩饭粒”,有的幼儿想到“吃饭时间不打闹” 等,这种主题引导是能够让幼儿在吃饭时自觉做到不剩饭,不弄脏。而且教师还可以通过废弃的旧盒让幼儿组合成各种物品,比如汽车、房子以及轮子等,或者利用废布料与旧报纸来组织做钱包、缝布块等游戏,这样能够提高幼儿的环保教育意识与动手能力。教师将生活随处可见的资源利用起来开展游戏,并且教师还需要在设计游戏时将教学要求与目标结合起来,使得幼儿玩生动有趣游戏能够感受到快乐,不仅能够帮助幼儿养成良好习惯,同时还能够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到经验与知识,这种绿色教育效果较为良好,能够更好地完成绿色教学的任务与目标。

结语

随着课程的不断发展与建立,课程文化逐渐在幼儿园形成,这种文化不是外部强加、外部赋予的,不自觉的行为与意识无法进入课程文化,而绿色教育课程文化是确保幼儿发展的关键环节,教育工作者需要尊重幼儿、爱护幼儿、关心幼儿,使得幼儿能够在幼儿园获得绿色成长。

猜你喜欢
绿色幼儿园环境
绿色低碳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环境
爱“上”幼儿园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