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一清《石淙诗稿》音韵研究

2022-03-16 06:17赵俊梅赵锦华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诗稿押韵韵母

赵俊梅,赵锦华

(1.云南大学 滇池学院 文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1; 2.玉溪师范学院 文学院,云南 玉溪 653100)

云南省安宁市历史悠久,民族众多,现有汉、白、彝、苗、回等39个民族,汉族为主体。明以前,安宁以少数民族为主,明代洪武年间百万汉民入滇,汉语方言与当地少数民族语言交融,在明代文人杨一清的《石淙诗稿》用韵中可以窥探明代的语音状况,探究汉语语音从中古到近古的变化,寻觅云南汉语方言发展踪迹。

一、杨一清及《石淙诗稿》

杨一清(1454-1530),字应宁,号邃庵,祖籍云南安宁,明代景泰五年(1454),其父杨景迁广东化州同知,十二月初六杨一清生于化州官廨①孙秋克.明代云南文学家年谱[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54.。6岁时(1460),父杨景辞官,随家人寄居湖广巴陵(今湖南岳阳)。成化九年(1473),父亲病故,访姊于江南直隶镇江丹徒(今属江苏),并遵父亲遗命卜葬于此,自此移居江南丹徒。故晚号“三南居士”。杨一清虽在云南生活时间不长,但始终心怀故土,并以故乡安宁螳螂川景点“石淙”为别号,人称“石淙先生”,其诗集为《石淙诗稿》。据史载,杨一清自幼聪颖绝伦,三四岁通读四书五经,7岁能文,过目不忘,12岁(成化元年)便被地方以“奇童”推荐为翰林秀才,成化二年,13岁的杨一清随父母赴京师入翰林受业于黎淳。15岁中举人,18岁登成化八年(1472)壬辰科进士②(清)张廷玉.明史:卷一百九十八:列传第八十六:杨一清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4:5231.。初授中书舍人,后迁山西按察佥事,曾任山西提学、陕西提学、陕西巡抚、南京太常寺卿、三边总戎、吏部、户部、兵部尚书、太子太傅、太子太师等职,嘉靖六年(1527)官至内阁首辅③殷守刚.杨一清诗歌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09:5.。嘉靖八年(1529),遭奸臣张璁、桂萼排挤诬陷,退而致仕,次年,于丹徒郁郁而终,享年79岁。嘉靖二十八年(1549),被世宗(朱厚熜)死启复官,追赠太保,谥文襄④(清)楊若椿等,修.段昕,纂.(雍正)安宁州志[M].清乾隆4年(1739年):135.。杨一清一生宦海沉浮,为官五六十载,历仕成化(明宪宗)、弘治(明孝宗)、正德(明武宗)、嘉靖(明世宗)四朝。文可治国,武可安邦;外能平息叛乱,内能智除奸宦刘瑾。其门人方鹏称其既能躬甲胄又能事毛锥,“出将入相,机务丛委”,却能“不废吟咏兴趣”①(清)杨一清.石淙诗钞:旧序[M]//云南文史馆.云南丛书:第二十册.北京:中华书局,2010:10510.,实属难得之全才。杨慎称其为“四朝元老,三边总戎,出将入相,文德武功”②袁嘉谷.袁嘉谷文集:杨文襄轶事三十六则[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他凭借其经世之才,为日渐衰落的大明王朝立下汗马功劳。

杨一清作为一朝宰相,人们常常只关注到其政绩而忽略其文学成就。事实上他不仅政绩彪炳,更是一位出色的文学家和诗人。其门人胡缵宗在《石淙先生西巡稿序》中称他“公文事炳炳,勋业赫赫”③(明)杨一清.石淙诗稿[M].冯良方,点校.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18:299.,可以说,“文章”与“功业”共同奠定了杨一清在明代中叶的地位。其著述有奏议类《关中奏议》《石淙文稿》《督府奏议》《纶扉奏议》《吏部献纳稿》《吏部题稿》《文襄石淙集》《通家杂述》等散文,还有《石淙诗稿》《杨一清集》《辅臣赞和诗集》等诗歌④殷守刚.杨一清诗歌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09:5.。其中《关中奏议》和《石淙诗稿》是杨一清的代表作,《关中奏议》主要收录了杨一清督理陕西马政及先后三次总管延绥、宁夏、陕西三地军务时的奏章。而《石淙诗稿》则是其现存最早最完整的诗集,后世评价颇高,收录其2000余首诗,被其门生及后人递相刻印。其门生胡缵宗在《石淙先生西巡稿序》中曾记“公西巡时有诗若干首,文若干篇,疏若干卷。我门人辈辑而梓之”⑤(明)杨一清.石淙诗稿[M].冯良方,点校.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18:299.。故该诗集版本较为复杂,正如杨一清在写给李梦阳《与李献吉》的信中所言:“拙稿为好事者所刻,芜杂不足观,亦无伦次。”⑥(明)杨一清.杨一清集[M].唐景绅,谢玉杰,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1:1077.

该诗集主要版本有:嘉靖孙刻本《石淙诗稿》(原名《石淙类稿》)、文渊阁四库全书安徽巡抚采进本、天津图书馆馆藏本,此三者实皆为明嘉靖本。此外,还有五华书院刻嘉庆本《石淙诗钞》及《云南丛书(初编)》收录《石淙诗钞》本,此二者实皆为清嘉庆本。而本文采用的版本为冯良方老师的《石淙诗稿》点校本,并参照《云南丛书》收录的《石淙诗钞》本。冯良方在该书的《点校说明》和《前言》中曾言及,该点校本“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所收天津图书馆明嘉靖刻本《石淙诗稿》为底本,以《云南丛书》所收清嘉庆刻本《石淙诗钞》为校本,并参以国图和云南省省图藏明嘉靖《石淙诗稿》刻本⑦(明)杨一清.石淙诗稿[M].冯良方,点校.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18:9.点校而成。以上版本中,现存最早最完整的是明嘉靖间孙刻本《石淙诗稿》(19卷),由杨一清门人孙思和刻成于嘉靖七年(1528年);文渊阁《四库全书》安徽巡抚采进本(19卷),在乾隆年间四库开馆时,由安徽巡抚以明嘉靖刻本《石淙诗稿》呈送,得以在《四库全书》存目,后于1997年齐鲁书社出版《四库存目丛书》时,被收入集部第四十册,现藏于天津图书馆,该《石淙诗稿》共20卷⑧殷守刚.杨一清诗歌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09:5.;清嘉庆本《石淙诗钞》(15卷),在乾隆年间四库馆开馆时,为云南巡抚李湖(江西临川人)所藏,解任后带回江西,后为云南石屏人陈履和所见将其抄回,于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由五华书院翻刻,命为《石淙诗钞》,此本比嘉靖刻本少150余首诗,凡千余首⑨冯良方.云南古代汉文学文献[M].成都:巴蜀书社,2008:96.;而《云南丛书》所收《石淙诗钞》,则是民国三年刊《云南丛书》时,被收入初编集部之三,凡15卷,1,112首,仍照五华书院本刻之。以上版本中,以《云南丛书》所收清嘉庆本《石淙诗钞》最易见,明嘉靖本《石淙诗稿》为难得之善本,现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天津图书馆、云南省图书馆。

清中叶至20世纪90年代以来,曾掀起过两次研究杨一清诗歌的高潮,但学者们多侧重于杨一清生平史料的梳理和其诗歌特点及文学成就的研究,鲜有人关注到其诗歌的押韵情况。而诗歌本就是古人留给我们研究古音古韵的活化石,故本文将对冯良方点校本《石淙诗稿》的用韵情况进行研究,并将其与安宁方音相对照,从而窥探明代汉民族共同语以及云南汉语方言的发展状况,并对以安宁方言为代表的云南方音特征获得进一步的了解。

二、《石淙诗稿》用韵分析

明代复古派主张,在诗歌创作上标举汉魏、宗唐主杜,讲求炼字炼句。诗学方面以李东阳为代表的“格调说”主张“以声论诗”“以乐论诗”。他们致力于从“声”的角度创作诗歌,并从声律谐美的角度品评诗歌艺术成就之高下。李东阳认为“诗体以格律音韵为基本标志”①冯仲平.中国诗学流变[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1:153.,并提出“论诗取声,最得要领”②李东阳.怀麓堂诗话校释[M].李庆立,校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64.。可见,明人对诗歌声韵美之注重。李梦阳便常用“格律森严”“体严调板”“的对”等语来点评杨诗。

而杨一清作为李东阳的挚友、李梦阳的老师,三人都主张“诗宗盛唐”“诗讲法度”,极讲究诗歌的格律森严和声乐美,用韵娴熟自如,通过《石淙诗稿》用韵情况可见一斑。该诗集选录其近1 800首诗歌,既有古体诗也有近体诗,根据近体诗要求韵腹、韵尾、声调相同的音节押同一韵,可将其诗歌用韵情况大致归纳为一韵到底、邻韵通押、换韵、出韵4种情况,具体分析如下:

1.一韵到底

近体诗用韵严格,一韵到底,一般以押平声韵为常格,鲜有押仄声韵的,而古体诗用韵较自由,既可以押同一个平声韵,也可以押同一个仄声韵③王力.诗词格律[M].北京:中华书局,2006:99.。据统计,该诗集共1 410首诗歌(占全书79.04%)严格遵守平水韵,一韵到底,其中仅有7首押同一个仄声韵(仅占0.39%),其余皆押平声韵。如卷一《凤池类·著轩》韵字:“生声荣晶营成名明鸣情”都押平声“庚”韵,卷二《省墓类·瑞昌道中》韵字:“空通东风躬”都押平声“东”韵,又卷七《行台类·入关》韵字:“还关山颜攀”押平声“删”韵;而卷一《凤池类·送倪侍读归省分韵得邑字》韵字:“絷悒浥袭集蛰急熠翕辑及粒执立拾邑”押入声“缉”韵,卷四《西巡类·和苏长公聚星堂禁体韵》韵字“雪绝折灭掣襭屑瞥说铁”押入声“屑”韵等。

2.邻韵通押

元明时期的音韵学家根据当时的语音实际将平水韵中相邻的韵部归为一类,允许邻韵通押。清代戈载的《词林正韵》便是依据时音,将平水韵相邻的韵部归纳合并为19韵部,来顺应语言的发展变化。可以说,《词林正韵》为平水韵的邻韵通押版。宋代以后,古体诗经常邻韵通押。该诗集中邻韵通押的共有127首(占全书7.12%)。如卷一《凤池类·半林为濮用明赋》韵字:“村园尊喧骞”是“元/先”两个平声邻韵交替通押;卷二《省墓类·新兴道中遇乡友金调元,得西涯先生所寄书,喜而有作》韵字:“除余路书居躇”为平声“鱼”韵和去声“遇”邻韵通押;卷二《省墓类·马底驿》韵字:“午许舞数缕莽④莽:多音字,此处读作mǒu,为上声“麌”韵.雨釜浒主鼓侮土语所汝抚祖府瞽宇苦虎无夫苏糊扶徒晡湖途孤芜图”为上声“麌、语”通押;卷二《省墓类·题画》韵字:“青汀明亭听冥庭经清形溟卿”为平声“青、庚”邻韵;卷四《西巡类·诵雪诗》韵字:“晓了抱巧效恼扫倒渺好表道稿造宝蚤饱掉少杳”为上声“筱、皓、巧”韵和去声“效”韵交叉通押,卷四《西巡类·和欧阳公禁体雪诗韵》韵字:“萼薄作廓烁落貉攫雀乐瀹漠槊噱”为入声“觉、药”韵邻韵通押;可见既有平声韵邻韵通押,也有仄声韵邻韵通押,甚至还有平去韵通押。一般来说,在诗词中不同声调的字是不能押韵的⑤王力.诗词格律[M].北京:中华书局,2006:99.,但唐宋以后用韵渐宽,不仅邻韵相押,甚至允许上去通押,但入声字则不能与其他各声同韵⑥王力.诗词格律[M].北京:中华书局,2006:105.。

3.换韵

杨一清的《石淙诗稿》有少部分古体诗,所以存在一诗押几韵,即换韵的情况。该诗集中换韵的诗共有229首(占全书12.84%)。我们知道古体诗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中途换韵,可以句句韵(源自柏梁体),也可以隔句用韵。且换韵方式多种多样:通常是两句一换,四句一换,六句一换,八句甚至十几句才换。根据诗歌表达内容的需要,可以两个平声韵连用,两个仄声韵连用,也可以平仄韵交替使用①王力.诗词格律[M].北京:中华书局,2006:109.。据此,我们将其诗集换韵形式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有规律的几句一换。如,卷一《凤池类·送林待用谪姚州》韵字:“皇昂阳光装/禁深心吟簪/陈神人臣春/余躇疏居书”分属“阳、侵、真、鱼”韵,卷七《行台类·翰撰康德涵谒予平凉行台》韵字:“闱归晖违微/秋求头游流”分属“微、尤”韵,皆为五句一换;卷十一《吏部类·郊坛分献得星辰》韵字:“迷低题跻/新辰臣春”为“齐、真”韵,四句一换;卷一《省墓类·卢指挥所藏高房山山水图歌》韵字:“高豪毫/里起洗/昏村焚/数步溯/津人纶/槁宝好/同公中/水尔矣/蓉从”分属“豪、纸、元、遇、真、皓、东、纸、冬”韵,三句一韵;卷六《容台类·饮朝天宫遇雨,对竹口占赠竹逸居士》韵字:“萧瓢/君分”分属“萧、文”韵,两句一韵;卷十二《赵千里画·偶兴》韵字:“绮/人/路/蓬”分属“纸、真、遇、东”,一句一韵。另一类为平声韵连用、仄声韵连用或者是平仄韵交替使用。如卷一《凤池类·送张兼素谪师宗》韵字:“君文闻勋/湖途扶夫无/人春真新轮/倾行名情声”为“文、虞、真、庚”四个平声韵连用;卷四《西巡类·五平五仄体》韵字:“足/目/没/烛/骨/竹/促欲/逐渎屋腹服祝福”分属“沃、屋、月”韵,为三个仄声韵(入声韵)连用;卷六《容台类·送郭于蕃之英山》韵字:“得斥蹐责烈极尺侧赫棘易抑特折惜色格涉忒越默挈恻直德客别膈翮益”为“职、陌、屑、叶、月”五个仄声韵(入声韵)连用;卷一《凤池类·南坡别墅》韵字:“曲玉/屋/过何/懆好倒槁/存孙/酌缚/乡浪”分属入声“沃、屋”韵,平声“歌”韵,上声“皓”韵,平声“元”韵,入声“药”韵,平声“阳”韵,平仄交替使用。其中既有平声连用,也有仄声连用,以及平仄交替,尤以五句一换的平声韵连用的情况居多。

4.出韵

同一首诗中的韵脚不是同一韵中的字,叫做“出韵”,又叫“落韵”②荆贵生.古代汉语[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5:704.。虽然古体诗可以邻韵通押,但须知,一般平仄不能通押,尤其入声字更不能与其他各声通韵③王力.诗词格律[M].北京:中华书局,2006:105.。杨一清的《石淙诗稿》整体看来用韵严格,但偶有出韵。该诗集中出韵的诗共有18首,仅占全书的1.01%。且几乎皆为一字出韵。如卷四《西巡类·画牛》韵字:“坡歌/合”,前二字皆押平声“歌”韵,后一字则为入声“合”韵;卷三《禫后类·次城南送别连句韵,寄储静夫诸友》韵字:“清声明程并情声明/梦/程并”,其中“清声明程并情声明程并”皆押平声“庚”韵,唯独只有“梦”为去声“送”韵;卷八《归田前类·瑞麦为扬州王太守赋》韵字:“歌和多过娑皤摩罗诃坡颇力”,其中前11字皆押平声“歌”韵,而最后“力”却为入声“职”韵。

综上,在19卷的近1,700多首诗中,有1,410首一韵到底(1,403首押同一个平声韵,7首押同一个仄声韵),127首邻韵通押,229首换韵,18首出韵。总体而言,杨一清的《石淙诗稿》用韵高超娴熟、挥洒自如,极富韵律美。同时期复古派前七子领袖人物李梦阳对其用韵赞赏有加,如他曾点评卷三《次韵答吕太仆秉之》一诗道:“稳帖不知为次韵者,牙邪之妙也。”④(明)杨一清.石淙诗稿:卷三·禫后类[M].冯良方,点校.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18:27.又在卷十七《巡抚吴都宪受诏救迫上道设祖宴予席上有诗次韵答之》中评到:“亦是大作,韵如自出。”⑤(明)杨一清.石淙诗稿:卷三·禫后类[M].冯良方,点校.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18:253.更对卷六杨一清写给11位友人的11首和韵诗大加称道,同一韵字连用11遍,既要严格遵守限定的韵字,其内容还得符合友人身份和彼此间的交往,已然不易。在此基础上还能推陈出新,实在难能可贵。故李梦阳在卷六《答张进之验封》中评到:“止酒十一篇,因人变化,如韩白用兵,无所不可。”⑥(明)杨一清.石淙诗稿:卷三·禫后类[M].冯良方,点校.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18:83.足见李梦阳对杨一清用韵评价之高。

三、《石淙诗稿》用韵与安宁方音

“汉语自古都有方言的存在”①王力.汉语语音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11.,杨一清的《石淙诗稿》不仅记录了明代中期之时音,同时也揭示了云南安宁方音的某些特征。该诗集中的部分诗歌用普通话读来不押韵,试着用安宁方言来读却是押韵,这样的诗歌共计146首。就其根源,这种押方言韵的情况可分为两类:一为方音保留古音古韵(即安宁方音承袭平水韵或邻韵通押的情况);二为不符合古音古韵的用韵规律(即出韵),但却押方言韵,契合安宁方音的某些特点。现在分而叙之:

(一)安宁方音中保留的古音古韵

1.“东冬、董肿、送宋”韵在安宁方言[oŋ]韵中的保留

据统计,这样的诗有82首。平水韵中“东冬、董肿、送宋”邻韵通押,《词林正韵》也将其归在第一韵部中,该韵包含ong、iong、eng、ueng等 4个韵母。但它们在《中华通韵》中分属英 eng、ueng和雍ong、iong两韵,用普通话读不押韵,但ong、iong、eng、ueng等 4个韵母在安宁方言中却可押韵。这一点在卷一《凤池类》的《和韵答夏提学正夫》《正月七日郊坛供事有述》《瞻垄图》《蔡进士介夫乃祖挽诗四首》《太公钓图》、卷二《省墓卷》的《送宿迁朱大尹》《瑞昌道中》《谒咸阳王庙》《孙痴草虫》等诗中都有显著反映。如卷二《省墓类·瑞昌道中》的“空通东风/躬”韵字都押平声“东”韵,卷二《省墓类·孙痴草虫》韵字“锋/同翁”为“冬、东”邻韵,卷三《禫后类·谒西涯先生夫茔用谢方石先生旧韵二首》韵字“风东公/梦/终穷”为“东、送”邻韵通押。这些韵字的韵母在普通话中分别读作ong、iong、eng、ueng,在《中华通韵》中分属英、雍两韵,但用安宁方言读却是押韵的。因为在安宁方言中,[oŋ]韵母字包括一部分的[əŋ]韵母字基本与普通话的[uŋ、uəŋ]两个韵母字相对应②安宁县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云南省语言学会方言研究组.安宁方言志[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3:69.。即在安宁话中ong、iong、eng、ueng韵遇到唇音声母一般都读作[oŋ],如“朋、梦、风、翁”的韵母都读作[oŋ]。以上这些诗,都突出地体现了安宁方言的这一特点。

2.“歌”韵在安宁方言[o]韵中的保留

据统计,这样押韵的诗有30首。平水韵的“歌”韵包括了今天普通话中e、o、uo等 3个韵母,在《中华通韵》中则分属“喔”o、uo和“鹅”e、ie、üe两韵,不能押韵,而安宁方言却可押韵。据整理,发现这几个韵母在杨一清的《石淙诗稿》中都押“歌”韵,而这些韵脚字在安宁方言中都一致读o。如卷一《凤池类·西山杂咏四首(其一)》中的“涡莎多萝魔”5个韵脚字,卷四《西巡类·送刘象谦御史淮扬巡盐兼治河事》中“何多科河波”5个韵字,还有卷五《北行类·张秋》“歌波何磨么”4个韵字,卷六《容台类·大风》中“过多何歌摩”5个韵字,以及卷十一《吏部类· 画龙》的韵脚“河柯波诃禾沱歌多”等韵字都押“歌”韵。这些韵字的韵母在普通话中分别读作e、o、uo,不押韵,但在平水韵中都归“歌”韵。安宁话都读作o,皆可押韵。可见,安宁话较好地继承了平水韵中“歌”韵的这一特点。安宁方言中o韵母字,基本与普通话的o、uo两韵母字对应,还包括部分的[ɤ、u、ɑu]韵母字③安宁县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云南省语言学会方言研究组.安宁方言志[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3:69.。

3.“寒、删、先、元”韵在安宁方言[iɛ̃]韵中的保留

据统计,这样押韵的诗有29首。平水韵“寒、删、先、元”(an、ian、uan、üan)韵在《中华通韵》中归属于“安”韵,该“安”韵,可谓是“寒、删、先、元”韵现代版邻韵通押归并的结果。这四韵在《词林正韵》中邻韵通押,在安宁方言中都读作[iɛ̃],可押韵。如卷一《凤池类·陆鼎仪先生升谕德分韵得篇字(卷一)》韵字“仙贤迁/宣/篇”都押“先”韵,其中“仙、贤、篇”的韵母都为ian,读作[iɛn],而“宣”却为üan,读作[yɛn]。普通话读不押韵,但在安宁方言中却都读作[iɛ̃]。又如卷十三《归田后类·风竹轩》“轩园/贤/闲颜/鸾/环/泉/烦言/旋”等韵字在《词林正韵》中为“元、先、删、寒”邻韵通押,在普通话中分别读作uan、ian、an、üan,不押韵,但在《中华通韵》中算是邻韵通押,而在安宁方言中却都归[iɛ̃]韵,一韵到底。安宁方言中韵母[iɛ̃]与普通话[iɛn、yɛn]两个韵母对应①安宁县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云南省语言学会方言研究组.安宁方言志[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3:70.。

4.“药觉”韵在安宁方言[iɔ]韵中的保留

这样押韵的诗有2首。普通话中的üe、iao韵母,在《词林正韵》中归属入声第十六部“觉药”韵(邻韵通押),在《中华通韵》中分属“熬”ao、iao和“鹅”e、üe两部,不能押韵,而安宁方言却都读作[iɔ]。如卷四《西巡类·和欧阳公禁体雪诗韵》韵字“萼薄作廓烁落貉攫雀乐瀹漠/槊/噱”,其中除“槊”字属“觉”韵外,其余皆归“药”韵,为“药觉”邻韵通押,又卷八《归田前类·登大茅峰》韵字“壑廓脚缚”都押“药”韵。这些韵字用普通话读不押韵,但在安宁方言中却可押韵。因为在安宁方言中,以上诗歌中“萼薄作廓落貉乐漠/壑缚”等韵字,其韵母分别为e、o、uo、u,它们在安宁话中都读作[ɔ];而“烁、雀、瀹、槊、噱、脚”等韵字属精、见、影组宕摄开口三等入声药韵以及江摄开口二等入声觉韵见组字,在安宁话中读作[iɔ];在安宁方言中它们要么读[ɔ],要么读[iɔ],主要元音皆为[ɔ],可押韵。据《安宁方言志》统计,在安宁方言中,[iɔ]韵母字包括宕摄开口三等入声药韵来母字,精、见、影组字,古江摄开口二等入声觉韵见组、匣母字。如:略、掠、爵、雀、鹊、嚼、削、脚、却、虐、约、药、钥、跃、觉、角、确、岳、乐(音~)、学等②安宁县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云南省语言学会方言研究组.安宁方言志[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3:20-21.。可见,安宁方言很好地继承了平水韵中“药觉”韵的特点。

5. 特殊的“浮”字,“尤”韵,在安宁方言[əu]韵中的保留

这样押韵的诗有1首。“浮”,《说文》,縛牟切。在平水韵中归属“尤”韵,普通话为fu,而安宁方言读[fəu]。卷十八《玉堂后类·题扇寄屋舟》韵字“舟浮”都押“尤”韵,但在《中华通韵》中“舟”是“欧”韵,“浮”是“乌”韵,不可通押;用普通话读,其韵母分别为[əu]和[u],也不押韵,但安宁方言却可押韵。在安宁话中,把“浮”读作[əu]③“浮”读作[əu]读音见《安宁方言志》同音字表第45页。,于是就能跟“舟”[əu]押韵。

(二)出韵契合安宁方音特点——押方言韵

《石淙诗稿》中有18首诗歌按照平水韵、邻韵通押或换韵等规律来讲皆为出韵,在《中华通韵》中也分属不同的韵部,但将其与安宁方言对比,发现其中个别诗歌用安宁方言读却能押韵,且极富韵律。这样的情况反映在以下两首诗歌中:

1.平声“歌”韵和入声“合”韵字在方言中可押韵

如卷四《西巡类·画牛》韵字“坡歌/合”,其中前二字“坡、歌”都押平声“歌”韵,而“合”却为入声“合”韵,一字出韵。在平水韵中“歌、合”不邻韵,且入声字不能与其他各声通韵④王力.诗词格律[M].北京:中华书局,2006:105.,但在《中华通韵》中“歌”“合”韵却都归为“鹅 ”韵。普通话中其韵母皆都为e,而在安宁话中则都读作[ɔ]。前文已述,“歌”韵在安宁话中读[ɔ],而安宁话里的“合”韵,则经历了这样的变化:“合”在中古为见母一等开口入声韵咸摄字,我们知道,“从中古到现代,汉语韵母系统最大的变化是入声的[-p]、[-t]、[-k]塞音韵尾消失,变成了阴声韵”⑤向熹.简明汉语史:上[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301.。元代,入声韵完全消失,分别并入《中原音韵》的歌戈、家麻、车遮等9个阴声韵部。当[-p]、[-t]、[-k]韵尾消失,元音就成为韵部划分的唯一标准。一些中古不同的入声字往往变成同韵或同韵母,派入到同一个阴声韵中。如中古“合”韵[ɒp]⑥“合”韵拟音[ɒp]取自王力《汉语史稿》第151页。开口喉音发展为现代的[ə]⑦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2015:151.,如“合”字。同样在云南方音中,中古的入声韵在演变过程中,塞音韵尾失落,也都对转成为阴声韵⑧云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云南省志:汉语方言志:卷五十八[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69.。而“合”在《安宁方言志》的“同音字表”中读作[ɔ]⑨“合”的韵母读为[ɔ],见《安宁方言志》同音字表第39页.。故《西巡类·画牛》中“坡歌合”3个韵字,在《平水韵》中不押韵,普通话读也不押韵,但在安宁话中却都押[ɔ]韵。

2.上声“纸、荠”韵和“语”韵字在方言中可押韵

卷五《北行类·金山三首(其二)》韵字“里耳似/洗/语/此”,其中“里耳似此”都为“纸”韵,“洗”属“荠”韵。前二者属于“纸、荠”邻韵通押,而“语”为“语”韵,与“纸、荠”韵非邻韵,不能通押,故“语”在此诗中出韵了;在《中华通韵》中分属“衣”i,“迂”ü两韵,也不能押韵;普通话中i、ü,一为齐齿呼韵母,一为撮口呼韵母,截然有别。但在安宁方言中,整个韵母系统只有开、齐、合三呼,没有撮口呼韵母。普通话撮口呼韵母归入齐齿呼,如:椅、雨,读音完全相同①安宁县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云南省语言学会方言研究组.安宁方言志[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3:20-21.。故“语”的韵母在安宁话中读i,这样就可以跟纸i押韵了。

四、《石淙诗稿》用韵探因

站在今人的角度,将《石淙诗稿》的用韵同平水韵、《词林正韵》等明清官韵和普通话韵母、《中华通韵》进行历时对照,发现其近1 800首诗歌的《石淙诗稿》中约有98.99%的诗歌或一韵到底,或邻韵、换韵,符合当时官韵的用韵规律。甚至它们中有相当一部分诗歌,用今天的普通话来读仍然押韵。而一部分诗歌用普通话读来不押韵,但用安宁方言来读却是押韵的,它们跟当下安宁方音的某些特征高度契合。这样的诗歌有146首(约占8.2%)。其中有144首诗歌,从今天变化了的语音看已经不押韵了,但用方言读是押韵的,回溯到中古时期也是符合用韵规律的,可见当下的安宁方言中保留了一些古音古韵;而18首出韵的诗中有2首,虽不符合用韵规律,但押安宁方言韵。整体来看,杨一清的诗歌之所以呈现整体和韵度高,间或押方言韵的特点。究其缘由,可总结为以下四点:

1.“官话”的推广与官韵的普及

杨一清的诗歌和韵度如此之高,首先,得益于明代“官话”在全国的推广。据《利玛窦全集》记载,明末来华的传教士初到中国,“第一件事就是学中国话——宫廷里的官话,全中国所用的话”②(意)利玛窦.利玛窦全集[M]. 刘俊余、王玉川,合译. 台北:光启出版社,1986:114.。在中国众多方言中,这种官话“为行政及法院所用,很容易学;无论哪一省的人,只要常听就会;连妓女及一般妇女,都能与外省人交谈”③(意)利玛窦.利玛窦书信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446.。可见,明朝的中国确实存在通行于全国的官话。而杨一清作为高官,言辞规范是必要的修养,更是入仕的需求。按明律,读书人任职前都必须接受“正音训练”,登科者若在入职前学不会官话,就会失去作官的机会,这就大大提高了读书人学习官话的积极性。其次,官韵的普及更是杨一清用韵娴熟的直接原因。隋唐以来,科举考试以诗赋取士,诗人们作诗押韵往往依照官韵,押韵和平仄的准确与否成为评判考卷的重要标准。故在朝廷的倡导下,文人们诗歌用韵也较规范。而杨一清作为明朝内阁首辅其作诗押韵水平自不必说。

2.明代中期“普通话”的孕育

正如王力先生在《汉语史稿》中曾说:“至少在十四世纪(元明时期),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音系统就已经开始奠定了基础。”④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2004:130.那么显然,明代正处于普通话孕育的关键时期,汉语语音发展到明代已经非常接近现代汉语语音了。这就解释了为何明代的《石淙诗稿》用今天的普通话来读绝大部分仍是押韵的。

3.汉民入滇与云南汉语方言的初步形成

周振鹤和游汝杰曾在《方言与中国文化》中指出:“什么样的移民就会形成什么样的方言。”⑤周振鹤、游汝杰.方言与中国文化[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1986:29.历史上几次大规模的汉民入滇,使得汉族一跃成为安宁的主体民族,而随着汉族人口的大批涌入,给安宁带来中原先进生产技术的同时,也使得汉语官话在安宁得到广泛传播。因此,学者们认为,大约在明朝中叶,云南汉语方言便在“官话”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①李兆同.云南方言的形成[J].思想战线,1999(1):51-55.。而大批汉族移民和安宁当地居民长期杂居,语言、文化势必相互渗透影响,于是便逐渐形成了具有安宁特色的汉语方言。因此,安宁话作为北方方言中的西南次方言,虽与北方话同出一源,但由于历史的演变,安宁话与普通话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一点通过杨一清的《石淙诗稿》可见一斑。整体上该诗集和韵度很高,但个别地方存在押安宁方言韵的情况。

4.杨一清本人的生活轨迹

关于杨一清的出生地以及童年生活地至今仍有争议,《安宁发展史》中说他出生于云南安宁,8岁入京师翰林院读书。而孙秋克的《明代云南文学家年谱》则说他出生于化州(即广东),目前可查资料不多,尚待进一步考证。能确定的是他曾先后两次于成化二十一年(公元1485年)和正德十一年(公元1517年)回安宁祭祖扫墓,会亲访友。尤其是成化二十一年(1485)秋至成化二十三年春,杨一清因不能生养,故奉其母亲张太安人之命请于朝,“归云南会宗族,立宗盟,以堂兄续次子绍芳为冢嗣”②方树梅.《杨一清 担当 师范年谱三种》[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22.。此次云南之旅,为期3年。可以说在其漫长的生命之旅中,杨一清在安宁只有过短暂的停留,且他在北京、湖南、江苏、甚至广东等地都曾生活过,但童年时期语言的习得以及其父亲和养子(安宁人)的语言,可能都对其语言产生过不同程度的影响,但这种影响似乎不是太大,因为诗稿中与安宁方音特征相契合的诗歌只有146首,仅占全集的8.18%。

五、结 语

明代是现代普通话孕育的关键时期,而杨一清的《石淙诗稿》作为我们研究明代语音的活化石,自然而然地便打上了那一时期语音的深刻烙印。通过对其诗歌用韵情况进行研究,不仅可以了解明代诗坛诗歌创作的风尚以及杨一清对官韵和汉语掌握的水平。更重要的是,通过将其用韵情况同平水韵、《词林正韵》等明清官韵和普通话韵母、《中华通韵》进行历时对照,我们发现《石淙诗稿》用韵绝大部分同明清官韵保持一致,少部分存在押方言韵的情况。而将其诗歌用韵同安宁方言相对照,我们发现安宁方言中保留了大量古音古韵,可见,汉语古音古韵是安宁方言的源头之一。而其诗集中个别看似不和谐的出韵现象,恰好又契合了安宁方言的某些特点。因此,通过对明代安宁人杨一清的《石淙诗稿》进行研究,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明代汉语语音发展的实际情况,同时还能对云南汉语方言的形成以及安宁方言的特点获得进一步的认识。

猜你喜欢
诗稿押韵韵母
声母韵母
押韵押出韵味儿
校园诗稿
单韵母扛声调
校园诗稿
校园诗稿
《湘水韵》及其编撰原理要点
我给小鸡起名字
Watch Out
星汉《东天山诗稿》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