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航天科工三院159 厂焊接高级技师 韩积冬
我是韩积冬,是中国航天科工三院159 厂焊接高级技师。
焊接是非常辛苦的工种,从“焊”字上就可以看得出来:左边烤着火,头顶日头在下边苦干。电弧的强光会灼伤眼睛,四处飞溅的火花会烫伤皮肤,这些皮肉之伤对于我们焊工来说都是家常便饭。但是,这个“苦活”却改变了我的生活状况,改变了我的命运。
中学毕业后,我在家务农,小姨父看我是块儿料,就手把手教我焊接。在不断学习与实践中,我发现焊接是一门极其实用的手艺,又有很深的学问。20 岁时,我决定去北京。恰逢首钢在通州西集建分公司,招聘焊工。当时,我虽然会焊接,但是纯属“野路子”,不是学校培养出的“正规军”,没有焊工证,但就因为我焊得好,首钢破格录取了我。后来,因为业务突出,我被选送至首钢技师学院学习,成为王文华大师工作室中的一员。看到同行中的佼佼者有的成为了大国工匠,有的拿到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有的被军工央企挖走,有的得到了进京指标……对我一个“北漂”来说诱惑很大,我坚信通过努力自己也是能够得到这些的。
2007 年我承担了奥运主火炬塔工程主体结构的焊接。后来几经辗转,我加入了中国航天科工三院。在这里,技能工人和科研人员同等对待,大家都是以“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为核心价值观。更为幸运的是,159 厂一直有“师带徒”机制,又是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在这样的环境里,在老师傅和同事们的帮助下,我先后掌握了多种焊接方法,逐渐承担了越来越多的急难险重任务。
2020 年,因任务需要,厂里接到一项焊接不锈钢材料的产品任务。这项任务批量大、周期紧、焊接要求高、操作难度大,以往的氩弧焊焊接方式,根本无法完成。我凭借经验大胆建议,用MIG 焊。经过多次优化焊接参数,焊缝的内部和外观质量都满足了设计要求,而且工作效率比氩弧焊提高了五倍以上,解决了项目难题,实现了产品按时保质保量交付。从此后,在159 厂乃至三院,MIG 焊得到了推广与应用。这件事也使我认识到:焊接就像连接人体的血管,需要做到稳、准、精,必须苦练技能。
其实,我的从业生涯中,参加过多次国内国际比赛,拿过不少冠军。但是,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的冠军我还没有拿过,2021 年,41 岁的我再一次以选手身份参加这个比赛,并最终夺得冠军。2022 年,我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我认为,干一行爱一行,要发自心底地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这份事业,追求自己手艺打造精品的自豪感。当真正热爱、真正以工匠为自豪的时候,才能在这个领域做出优秀的成绩。如今,国家出台“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我想会吸引更多年轻人走技能圆梦之路。
微评5
谢景海:目前,社会总体上对技能人才的评价,在学历竞争、就业竞争、收入竞争中处于不利位置,导致出现年轻人宁愿送外卖也不愿意进工厂的尴尬局面。“新八级工”制度畅通了技能人才引进和成长的通道,通过推广落实“新八级工”制度,提高技能人才的收入和社会地位等,让技能人才拥有更多职业荣誉感和获得感,形成正反馈效应,以扭转社会各界对技能人才的偏见和歧视,构建技能人才友好型社会。
微评6
童天:无论是增设“首席技师”“特级技师”,还是补设“学徒工”,都是进一步提升企业人才选用效率、完善技能劳动者职业发展通道,以及推动职业教育与生产实践“无缝衔接”的有效手段,能够让技能人才评价制度在企业人才开发和劳动者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更加充分地发挥导向性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