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玲
高职院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比例越来越大,但是,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跟不上高职教育发展的步伐。为了充分有效地发挥出高职院校辅导员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价值,就应当根据高职院校的教育特征以及学生本身的特征,分析出一套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科学路径。
高职院校的辅导员队伍,对于高职院校所有工作能否顺利开展有着非常重大的作用。当下我国高职院校的辅导员队伍从整体来看建设发展的情况相对较好,然而也或多或少出现了一些问题。
高职院校因为本身办学的历史相对较短,而且我国大部分的高职院校都是通过原本的中专院校升级转化而来的,所以学校并没有充分构建和形成有效的针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完整机制,同时普遍缺乏健全完善的辅导员工作流程标准,以及对应的辅导员队伍发展建设机制体制。
高职院校的辅导员涉及的方面非常广泛,工作头绪比较繁杂,不仅关系到学生日常学习及生活,还关系着学生们就业工作等不同的方方面面。学校本身的教学目标在于为社会培育出专业化的高素质人才,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其根本目的都会回归到学生本身,而每一项工作的有效落地执行都需要通过辅导员的上传下达,因此可以想象对于高职院校的辅导员队伍而言,他们肩负的责任以及工作任务量是非常庞大和繁杂的。而非常多的高职院校内部体系关系中,并未针对辅导员工作的具体职责加以细分和明确规划,但凡是存在和学生有直接关联的事情,很多教师以及院校领导第一反应就是要找辅导员,并没有具体考虑这个事项是不是真的与辅导员工作职责范畴有关系,在领导的心目中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就是干活就是管理学生的方方面面的事情。
当下社会快速发展,高职院校的安全性与稳定性问题,也成为当下整个社会重点关注的一大热点。大部分高职院校的领导对于辅导员的工作职责的重点要求就放在了这一焦点上,不可以发生不安定或者不稳定的问题或情况。因此,尽管辅导员日常工作中非常用心细致,然而一旦辅导员所管理的年级或者相关班级如果发生意外事故,尽管这样的事件不完全属于辅导员工作的职责范围,然而也会因为这样的问题使得辅导员之前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会被否定。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是专职的辅导员,他们工作烦琐、庞杂,而且多年都没有向专业教师转型的机会。站在行政管理的角度而言,因为当前高职院校的一些管理职位基本都对人员职称有较高的要求。同时,一些原本负责教学工作的教师也会去参与高职院校的岗位竞聘,这就使得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发展机会非常有限。
在我国,虽然高职教育的办学历史不长,但发展迅速。据统计,在我国绝大部分高职院校中,辅导员与学生之比大于1∶200,这与我国教育部要求的师生比不高于1∶200不相匹配。与本科院校相较来看,高职院校关于打造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的需求更为迫切。
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高职教育的办学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跟本科院校不同,高职教育主张坚持“工学结合、校企结合”的原则,充分重视高职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主张把学习和工作相结合,注重能力和素质培养。相对本科教育,高职院校愿意把学生更多的时间放在实习实训上。这样一来,辅导员就应当主动积极地深入学生以及企业和社会之中,充分把握高职学生的发展情况和实际需要,同时也要求高职院校辅导员要更加注重社会实践。
1.应当高度重视高职院校辅导员人才培养工作
现阶段“2+1”的高职人才培养机制下,包含着很多有关于跟进定岗的高职院校实习生的具体方法策略,但是,实际的落地过程中却发现其教育方式和措施基本都落于表面,并未深入具体的高职教育教学中。而高职院校应当积极融合辅导员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机制,充分考虑高职院校教育特点和学生特点,从实用性和应用性的角度来培养高职辅导员队伍。注重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能力的培养,让辅导员深入教室、深入宿舍、深入车间、深入学生,充分发挥高职辅导员对学生教育和管理的作用。同时,辅导员在跟进学生的过程中,也可以有更多的机会跟企业与社会实际对接,有效锻炼高职院校辅导员的综合工作能力。
2.努力发掘并建设新型的专兼结合的辅导员队伍
很多高职院校内部都建立了完善的校企合作模式,但是,从企业来聘请兼职辅导员的高职院校还是少数。从企业聘请兼职辅导员,既可以满足学校对辅导员数量上的要求,也利于帮助高职学生更加快速和顺利地融入企业和社会。
1.重视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综合素养的提升和培育
教育部24号令有明确的规定,从事辅导员工作的人员要有专业背景,具有非常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及书面写作能力,必须要通过系统化专业化的培训之后且获得有关资质证书。高职院校要从哲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多个方面组织辅导员队伍参与专业培训,开展职业规划和思想政治教育,不断促进辅导员队伍专业能力提升。学校还应积极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激励措施来引导辅导员不断迈向更加专业与职业的发展方向。
2.加强培养提升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辅导能力
大多数的高职院校之中,其辅导员都担任了院系的思政课或者相关的专业课教师。这为辅导员的发展提供了平台。通过“辅”和“导”,高职院校辅导员把国家对于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及相关政策传递给学生,提升学生的职业精神及道德素养。在辅导学生的过程中,也提高了自身的综合能力。
教育部对高职教育辅导员的角色定位、职能定位和目标定位已经很明确,要求辅导员既是学生的导师,也应当是朋友,既是干部也是教师的双重身份。高职院校要落到实处,要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中真正明确辅导员的“双重身份”。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还要加强辅导员的队伍建设,要让辅导员有思政专业或者其他相关专业的教学任务,让辅导员有权参加学院相关会议,能阅读相关文件,可以作为学院储备干部,为辅导员的政治待遇提供发展平台,同时还要有科学的考核制度来保证辅导员的职称待遇。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的辅导员队伍对于学生的教育引导非常关键,不仅为学生传递着知识能量,更指引着高职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发展方向,对于高职院校而言辅导员群体能够有效推动高职院校整体教育改革的发展进程。基于此,高职院校应当充分地认识到辅导员队伍对于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性,并且要努力把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各项工作充分落实到位,完善辅导员队伍发展建设的体系制度,不断开拓创新辅导员工作的方法模式,做好高职学生的学习生活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