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自然资源在农村幼儿园班级区域活动中的运用

2022-03-16 02:48:23
今天 2022年8期
关键词:创设班级幼儿园

邱 月

(胶州市胶莱镇马店中心幼儿园 山东 胶州 266300)

农村自然资源种类多样,对于弘扬区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幼儿园作为培养幼儿主动性、独立性以及创新性的机构,将自然资源与幼儿教育相结合,不仅能够促进知识文化的正迁移,同时也能够在我国优秀的历史文明传承中发挥出积极的推动作用[1]。在农村幼儿园创建班级区域活动中,需要教师发挥农村自然资源丰富的优势,丰富区域活动材料,为幼儿打造与自然紧密结合的活动空间,实现幼儿园低成本、高质量的区域活动。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幼儿了解本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激发其对大自然、对家乡的情感,促进幼儿的健康快乐成长。

1.农村幼儿园创设班级区域环境存在的不足

1.1 忽视幼儿对区域活动的需求

在农村幼儿园区域活动创建中,目的在于为幼儿创设有益于促进幼儿知识、智力、合作能力、个性发展的良好的活动环境,使其在轻松、开放、亲切的环境中学习知识与技能,学会交际与合作,发展动手能力和实践精神,促进幼儿身心智力全面发展。但部分幼儿园在区域活动创设时,忽视了幼儿本身的需求,而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师的主观意图进行环境创设。这种方式会导致班级区域环境不符合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兴趣发展需求,难以激发幼儿参与区域活动的积极性,也不利于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

1.2 区域活动创设流于视觉效果

在创设班级区域活动中,教师要认识到环境对于幼儿的参与兴趣和激发其想象力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可有意识地提高区域活动环境的视觉效果,以使幼儿带着兴趣和动力投入到区域活动中。但在实际的区域活动创设中,不少教师将关注点过度放在视觉效果的创建上,而没有考虑到幼儿缺乏良好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忽视了班级区域环境的功能性、安全性,包括在材料的选择上有一些明显不适合幼儿年级及心智特点的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幼儿在区域活动时的安全隐患。这一点是教师在班级区域活动创设时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1.3 没有充分挖掘利用自然资源

在农村幼儿园班级区域活动创建中,部分教师过于依赖以往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经验,他们喜欢沿用教材及以往的教学经验积累,而缺乏创新意识,忽略了对幼儿的主体需求。导致教师在区域活动中较少挖掘和利用身边的自然资源,不仅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也不利于幼儿接触、了解大自然,影响其对真实世界的感知能力,不利于提高幼儿的实践能力。

2.自然资源开发利用需注意的问题

2.1 要保证自然资源的安全性

基于幼儿年龄较小,缺少良好的自我防护意识,不懂得如何在学习和游戏活动中规避不安全的因素,这样往往会造成幼儿在活动中受到伤害。因此,在区域活动中对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时,一定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和认知特点,选择安全的材料与环境,以避免幼儿受到伤害。

2.2 要保证自然资源的全面性

在农村,适合用于班级区域活动的自然资源种类非常丰富,且各资源在发展幼儿智力因素、激发幼儿探究精神和动手能力、培养幼儿热爱家乡情感等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需要教师在进行班级区域活动创设时,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的自然资源,充分发挥各资源的教育价值,使各类资源都能得到合理开发利用,促进幼儿智力发展和技能提升。

3.浅谈自然资源在农村幼儿园班级区域活动中的运用

3.1 充分挖掘利用自然资源创设班级区域活动

自然资源是学前教育的重要资源,对儿童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区都有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幼儿园应从实际出发,发动教师、幼儿家长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自然材料,挖掘、利用乡土资源,积极创设具有乡土特色区域活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自主发展[2]。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环境的因素对幼儿的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也是重要的教学辅助,教师在班级区域活动创设中,要结合幼儿的年龄和认知、兴趣特点,有效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进行环境与氛围的营造,为开展高效的区域活动创造好的条件,以促进幼儿全方位发展。教师要善于因地制宜,将自然资源与区域活动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使自然资源更好地为区域活动服务。对于班级区域活动的开展,教师可在环境创设中设置一些方便开展特殊活动的边角区,包括利用走廊以及拐角处,进行功能区的设置,使区域活动空间得到拓展,带给幼儿以新钱鲜的体验。如,可在走廊开设一块农家乐种植区,使幼儿在这里可以亲自种植自己熟悉的植物、花草,强化其对本地区自然资源的了解,丰富其种植经验,增进幼儿与自然的接触。在走廊拐角处,教师可设置一个手工区域,里面放上展架,上面摆上本地区有特色的、利用自然资源制作的手工艺品,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激发其手工制作兴趣。教师也可经常带领幼儿在户外活动,启发幼儿观察周边的自然资源,并自主开发一些可用以制作手工的资源,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创作能力,在动手制作中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开阔幼儿的眼界。

3.2 丰富区域活动中自然资源材料创设丰富活动

幼儿园的班级区域活动是一个良好的实践探究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幼儿可以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拓展视野、增长见闻、了解大自然,是一种有益于提高幼儿综合能力的教学途径。教师可在日常多关注幼儿的兴趣特点和活动需求,根据教学内容,多开发一些适合布置班级区域活动场所的自然资源,以充实活动场的材料。包括从绿色植物标本制作、农作物种植、花草培育等,增强幼儿对自然资源的丰富感知,激发其灵感和创造力,使其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和材料进行手工制作、游戏活动,在与自然资源的多样互动中丰富幼儿的知识与技能。在农村自然资源中,教师还可以将幼儿常见的蔬菜、果树、粮食等引入区域活动中,使幼儿在适宜种植的环境中与自然资源有更深入的接触,不断丰富幼儿的知识积累。

教师可围绕二十四节气,为幼儿讲解不同农作物适宜生长的季节,使幼儿对于节气的认知更感性,或通过绘画教学,启发幼儿悉心观察各类植物、果蔬从播种、发芽、生长到收获的过程和规律。也可及请当地种植经验丰富的专家为幼儿讲解蔬菜种植技巧,果蔬成熟时可组织幼儿进行采摘活动,并在班级区域活动角设计果蔬展,展出幼儿采摘的各类果蔬。为了激发幼儿的创意,教师还可启发幼儿通过自主探究或合作的交流的形式进行果蔬拼盘创意比赛,使幼儿与农作物有更亲密的接触,丰富区域活动教学内容,使幼儿在班级区域活动中收获知识与技能,学会合作与自主探究,有效提升幼儿的综合能力。

对于班级区域活动角,教师可创新活动材料投放,以及利用材料设计形式多样的游戏形式,并根据不同材料的特性,制作造型各异的富于趣味的玩具,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提高区域活动的知识性和趣味性。如,关于竹子的材料利用,教师可在不同区域活动中设计不同的游戏和利用形式:绘画区域可启发幼儿观察竹筒的特点进行绘画,利用竹条进行简单的手工编织,使幼儿更直观地感受竹子的特性和用途;在音乐区域,可启发幼儿利用竹子制作精巧的乐器,或用竹子制作房子、制作迷宫,设计迷宫游戏等。

3.3 启发幼儿自主收集资源材料激发其创造力

自然材料是幼儿园可以利用一种具有巨大的教育价值的区域材料,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可以通过操作各种各样的自然材料来获取各种新的经验,形成对于家乡传统文化的热爱[3]。在幼儿园班级区域活动中,对于本地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需要教师进行充分调研,根据课程教学需要,开发丰富的资源类型和材料,以拓展区域活动内容与形式。同时鼓励幼儿多到户外,多观察不同资源,自主进行收集自然资源,从不同方面开发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形成区域活动本土化,极大丰富幼儿园区域活动内容,拓展幼儿的知识视野。

在幼儿收集材料的活动中,教师要充分激发幼儿的主体意识,将具有本地特色的自然资源知识渗透到幼儿的认知中,以丰富幼儿的实践经验,激发其参与收集材料的兴趣。如,教师可组织幼儿多到户外活动,引导幼儿观察身边的自然资源,思考哪些资源可以用来制作新奇的玩具,哪些资源可以用来进行游戏活动,哪些资源可以用来做手工制作等。对于幼儿收集的如植物果实、落叶以及鹅卵石、花瓣等资源与材料,教师可逐一进行点评,激发幼儿的自信心,并利用这材料进行制作和游戏活动,使幼儿认识到自身参与收集活动的意义,使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提高其创意和自主收集材料的积极性和能力。

为了促进区域活动中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师可请家长参与到活动中,一方面向家长说明收集资源与材料的意义,一方面鼓励家长与幼儿一道参与到收集材料的全过程。通过家园配合,使幼儿更多地参与到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过程,进一步密切幼儿与大自然的关系,在资源收集中激发其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同时,家园配合也有助于增加亲子互动,使家长参与孩子的成长过程,对于提高家长教育意识和教育能力都有积极的意义。

可见,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教学内容,需要教师增进与家长的沟通与配合,共同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资源开发环境和条件。对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教师要及时总结,不断丰富和创新,以促进幼儿园区域活动更加丰富,更好地发挥区域活动对于开发幼儿智力、发展技能、积累经验、丰富情感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3.4 结合本地自然资源开发区域活动园本课程

本土自然资源是指幼儿赖以生存、生活的自然生态、地域文化以及民风习俗等等,具体来说,也就是幼儿周边生活的环境,这对于幼儿成长有很大的影响。需要教师引导幼儿从周边社区、生活环境中寻找各种资源加以开发与利用[4]。从目前幼儿园教学实践看,部分幼儿园主要依靠现成的教材展开教学,缺乏内容的创新和丰富,没有进行本园特色课程的开发,导致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模式陈旧,缺乏丰富的课程资源补充,无益于幼儿拓展知识视野和增长技能,也不利于增进幼儿对家乡资源的了解与认知。基于此,需要教师结合教学需求及本地资源,积极探究园本课程开发,根据幼儿园所处环境,深入挖掘可用于丰富区域活动和课程内容的自然资源作为教学素材,构建具有本地特色的园本课程,为幼儿学习与创造提供更大的空间,使幼儿园教学内容得到极大丰富和充实。

教师可根据本地区的种植资源及相关条件,将其融入教学课程,使幼儿了解对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的可操作性,以促进幼儿掌握本区域自然资源创造条件。教师可在活动中,针对某一内容、资源作为活动主题,结合幼儿的能力及幼儿间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形式及内容的让幼儿走入大自然、走近生活、感受农村自然气息的区域活动,有效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意识和能力。

如,针对菌菇作物,教师可创设科目不同的区域活动:科学区域可组织启发幼儿对菌菇生长过程、变化进行观察,掌握菌菇品种及在不同地区的生长特征。教学形式上,教师可借助多媒体为幼儿播放关于菌菇的讲解视频,增强幼儿的感性认知;也可邀请农业专家、幼儿家长参与到讲座中,为幼儿讲解相关科学知识与技术,了解制作菌菇类食物的过程和方法,进一步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在美术区域可鼓励、指导幼儿悉心观察菌菇的形状和特点进行绘画,在细微处对菌菇有更全面的了解。在实践区域可针对不同类别的菌菇类植物,指导幼儿进行科学晒制,并模拟开一家菌菇食品店,鼓励幼儿开动脑筋,经营食品店,拓展幼儿的资源开发思维,在实践活动中丰富其生活经验与技能。

随着我国对教育方面的重视,许多丰富的教育资源也被挖掘。随着城乡一体化体系的兴起,乡土资源满足孩子好奇心、提升孩子创造想象能力的优势也逐渐展露[5]。需要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充分利用本地区独特的自然资源,创设丰富的区域教学活动,加深幼儿对本地资源的了解,形成良好的资源开发利用意识,从中获取宝贵的生活经验和技能。

3.5 分类开发本地自然资源培养幼儿优良品质

在农村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区域活动中收集的材料,是链接幼儿与知识的纽带,是幼儿增长技能、实现能力发展的载体,是幼儿参与和探究多种学习活动的基础。合理选择自然资源与区域活动材料,有助于激发幼儿的活动内在动力,促进幼儿智力的开发,需要教师重视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一是开发利用植物资源。教师可组织幼儿在园内开辟各类植物种植区,征求幼儿意见,种植容易成活的蔬菜、鲜花与农作物,在种植中了解掌握各类植物知识、生长特性、生长环境以及条件要求,指导幼儿做好生长记录。

对于种植区的成果,教师可组织幼儿采摘并尝试制作不同菜品,使幼儿在参与过程中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并懂得珍惜劳动成果。还可将收获的成果在班级区域中进行陈列,使幼儿近距离观察、比较、辨识不同的植物,丰富幼儿的知识与技能。对于幼儿收集的如,各类种子、树叶、稻草、野果等,可进行手工制作,启发幼儿用种子作为五官,制作种子娃娃,也可利用树叶、果壳进行制作贴画,绘制生动的;植物画作,用稻草制作头饰、草帽等,利用野草、野花制作成衣服等,用竹篾制作简单的斗笠、竹筐等,利用竹制玩具进行跳竹竿体育活动等。

二是开发利用动物资源。对幼儿来说,大自然中的小动物有着无穷的吸引力,能够激发其强烈的探究热情。教师可在不同季节组织幼儿收集不同的动物。如,春天在区域角中养几颗小蝌蚪,请幼儿观察蝌蚪一天天的生长特点和变化,并将观察到的变化记录下来,增进其对动物成长过程的了解。还可以引导幼儿观察蚯蚓、蚂蚁以及幼儿熟悉的家禽、家畜等,使幼儿了解其生活习性,学会将自己的探究成果分享给伙伴。

三是开发利用自然物质。对于本地区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除了其观赏价值,还有其教育价值。农村有着丰富的沙土石木,教师可组织幼儿将泥巴搬入活动区域,指导幼儿发挥想象力,探究以泥巴、色彩捏成各种小动物和水果。寻找大小不等的木材,使幼儿展开各种活动,幼儿会用木材制作成平衡木,用木材搭建小木桥、小桌椅以及小木屋等。利用山间小溪中漂亮的卵石进行建造、搭建以及进行跳房子游戏等,提高幼儿的活动能力及计数能力。

综上所述,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对于幼儿的教育也应有所创新,教师应该善于挖掘身边有利的教学资源,将其融入教学课程中[6]。教师充分结合课程教学及活动内容充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创设多样化的区域活动,满足幼儿探究活动和智力发展的需要。

猜你喜欢
创设班级幼儿园
班级“四小怪”
小读者(2021年4期)2021-11-24 10:49:03
我爱幼儿园
幼儿园(2020年14期)2020-11-10 09:06:24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20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0:52
欢乐的幼儿园
幼儿园(2020年22期)2020-03-29 02:17:52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幼儿园是我们的家
大灰狼(2018年9期)2018-10-25 20:56:42
爱“上”幼儿园
不称心的新班级
快乐语文(2016年7期)2016-11-07 09:4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