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微 刘美娟 孙瑾 张丽
在神经内科中急性脑梗死属于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1]。大多数患者得病后会产生后遗症,例如认知障碍、语言障碍、半身不遂等,导致生活不能自理,给家庭、患者、社会造成严重影响[2]。疾病发病较急,并且进展较快,数小时达到顶峰[3]。随着医疗技术的增强,介入治疗被广泛使用,这种方式对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重要意义,但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会产生较多的情况,所以需要实施对应护理,避免不良事件发生。无缝隙护理属于规范化、系统化的流程,以高品质、优化、快速、高效的行为实施对应护理,改善生存质量,促进身体康复,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8例,均使用支架取栓术治疗,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49例,男26例,女23例;年龄55~87岁,平均(71.2±2.1)岁;研究组49例,男28例,女21例;年龄53~85岁,平均(70.7±2.3)岁。2组性别比、年龄具有可比性,同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符合中国缺血性脑卒中血管病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2014 版)以及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 版)中的诊断标准;②初次发病;③经过临床症状、生化指标、影像学等检查最终确诊;④患者意识清醒,完全配合治疗;⑤无肾脏、肺、心、肝脏等严重并发症;⑥所有患者均知晓本次研究,并签署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合并较为严重的痴呆、精神疾病;②短暂性脑缺血和脑出血发作以及急性感染;③依从性较差;④合并具有影响效应指标,判断、观测其他病理或者生理的患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接受SolitaireAB支架取栓术。
1.3.1 对照组:包含环境干预、用药指标、病情观察等。
1.3.2 研究组:①成立无缝隙护理小组:护士长担任组长,病根据病情分组,每组管理1~3例患者。按照8 h一岗的标准进行合理调休,及时听取患者反馈意见,患者需要时合理增加医护人员[4]。②入院:患者入院时,配合医生对病情评估,同时采取对应的急救措施,向意识清醒的患者和家属了解身体状况和病史,做好宣教工作。③急救护理措施:将口鼻中的异物清除,保持呼吸道的吸氧、通畅。气道阻塞和昏迷的患者应该按照托下颌、张口、后仰方法帮助气道开放[5]。呼吸道中有分泌物要及时吸痰,口腔呕吐要使用开口器将口部撑开,使用吸引器负压将异物吸出,或者使用手指将其清除,做好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准备,建立呼吸通道,后持续低流量给氧[6]。意识清醒的患者需要询问发病情况和病史。④心理:护理过程中需要对患者保持体贴、温和、耐心、诚恳、亲切的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鼓励和劝慰,促使患者保持平和的心态,增强信任感,建立治愈的信心。发生急性脑梗死的患者行动会有所不便,并且心理压力较重,皮肤感觉缺少敏感性,要避免发生烫伤、跌伤、砸伤等意外,在床铺中设置护栏,避免坠床摔伤。对所有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进行观察,通过心理开导、沟通交流,避免患者自我伤害或者自杀,向患者讲解保护知识,培养对应的技巧[7]。⑤饮食:患者需要长时间保持卧床休息,胃肠道蠕动缺少动力,并且肛门括约肌会不协调,进而便秘。所以在日常生活中需要补充含有维生素、纤维素的新鲜水果和蔬菜等,循序渐进调整,按时就餐,控制饮食量。⑥用药:医护人员需要督促和提醒患者按量、按时的服用药物,同时需要观察每位患者的自身反应,如果不良反应较强需要配合治疗。⑦并发症:因患者身体素质较差,同时伴有多项疾病,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导致并发症发生,所以在护理过程中需要进行重视[8]。长时间受压的皮肤会导致压疮的发生,定时帮助患者挺腰、屈腿、翻身、抬臀,按摩受压位置。长时间卧床会导致全身性的骨骼脱钙,肾脏排除钙盐,导致肾脏结石或膀胱疾病,需要定期翻身,定时帮助患者腰腿脚部的肌肉、踝关节锻炼等。⑧康复锻炼:患者在患病后可能会导致足部下垂、肌肉萎缩、屈曲挛缩、关节强直等情况发生,需要采用积极的护理方式帮助患者恢复,同时引导患者自主训练,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运动量,促使各个部位都可以恢复。还需要锻炼患者各项日常生活的能力,为出院后的生活做好基础。⑨出院:指导患者在出院后在家也进行自我康复训练,并按时服用药物和复诊,定期随访,了解恢复情况,对于遇到的问题及时给出准确的解答。同时告知患者医院复查时间,如果出现不适症需要及时就医,避免错误治疗时间。
1.4 观察指标 (1)比较2组并发症发生率。其中包含:脑出血、皮肤破裂、水肿。(2)比较2组FMA、NIHSS评分变化情况。通过应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 Stroke Scale,NIHSS)对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定,总分45分,最终得分越高说明缺损情况严重。使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S)对肢体康复情况进行评价,总分100分,最终得分越高说明恢复情况越好。(3)比较2组满意度。使用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进行调查,多方面评估,其中有护理行为、护理时效性、护理态度等,了解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满分100分,<70分代表不满意、71~85分代表基本满意,>85分代表满意。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4)比较2组住院总费用、住院时间。
2.1 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脑出血、皮肤破裂、水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n=49,例(%)
2.2 2组FMA、NIHSS评分变化情况比较 研究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2组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患者对护士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2 2组FMA、NIHSS评分变化情况比较 n=49,分,
表3 2组满意度比较 n=49,例(%)
2.4 2组住院总费用、住院时间比较 研究组住院总费用、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2组住院总费用、住院时间比较
因为脑血管血流发生中断,脑组织缺血损伤后导致神经功能损伤是脑梗死的主要发病机制[9]。脑梗死的发生和脑组织局部供血或者中断,引起神经细胞能量代谢障碍以及脑组织缺氧缺血具有相关性,在此状态下较多自由基激活物、兴奋性氨基酸等释放,逐渐增加脑细胞的损伤,对于语言和运动功能均有影响性,临床表现是同向性偏盲、舌与面瘫痪、偏侧肢体等[10]。主要使用降压、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但最终效果并不理想[11]。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下降,血小板消化量增加,纤维蛋白原增加,导致TT、APTT、PY降低,D-D、Fib不断升高,最终引起血栓。免疫系统炎症、感染、疾病和血清STRALL之间具有相关性,急性脑梗死发生会加快疾病细胞的凋亡,血清STRALL受体升高,给患者带来危害。
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发展,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广泛应用Solitaire AB 支架取栓术[12]。这种手术方式开通率高,操作简单,创伤小,效果理想,在治疗中可以将血栓部位释放,快速开通血管重建血流,改善脑部缺血的情况,降低手术费用,提高清除血栓的概率[13]。但是单纯的治疗并不帮助患者快速康复,所以需要实施对应的护理方法。
无缝隙护理将患者作为中心,实施全面并且细致的服务[14]。入院有人接,住院有人管,出院有随访的过程。这种护理方式的优点如下:(1)肢体功能训练可以促进肢体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有效提高生活能力。(2)出院后督促患者根据医嘱服用药物,自我康复训练,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时复诊[15]。(3)认知功能训练时可以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促进神经细胞复原;(4)在入院时对患者进行救治,避免不良事件。本次研究过程中:研究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对经过支架取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无缝隙护理可以提高生活能力,改善认知功能,帮助患者尽快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无缝隙护理将患者作为护理的中心,应用科学、快速、标准化的方式降低疾病发展的速度,提高手术带来的效果,所以最终带来的效果较为明显,研究组患者对护士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医护人员在护理过程中,通过细心、诚恳的态度改善患者的症状,同时避免并发症发生,所以效果得到患者和家属的满意。
研究组脑出血、皮肤破裂、水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无缝隙护理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的干预效果较为明显,针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实施对应的改善方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可以改善神经缺损症状和肢体功能,提高临床价值。研究组住院总费用、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无缝隙护理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护理的费用,避免肢体损伤的概率以及复发梗死症状的概率,为之后的恢复提供一定条件,可以体现出护理方式的优点。但是在此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在实施护理过程中,需要对家属和患者做好对应的教育和指导,避免因为错误的方法导致疾病更加严重。
综上所述,在支架取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中,无缝隙护理效果理想,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FMA、NIHSS评分,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