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强 黄涛 刘汉博 天津市西青医院普外科 (天津 300380)
内容提要: 目的:分析腹腔镜超声在腹腔镜肝胆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筛选2019年7月~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行腹腔镜肝胆手术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术式差异将纳入样本分为两组,单组例数40例,记为对比组(腹腔镜肝胆手术)、研究组(腹腔镜超声+腹腔镜肝胆手术),观察评估两组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恢复质量和临床疗效 等。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比组(P<0.05)。研究组感染、胆管损伤以及胸腔积液和出血等并发症总发生率5.00%显著低于对比组的20.00%(P<0.05)。研究组QoR-15量表筛选5个维度(生理舒适度、生理独立性、心理支持以及情感和疼痛)评分均较对比组更高(P<0.05)。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5.00%明显较对比组的77.50%更高(P<0.05)。结论:腹腔镜超声在腹腔镜肝胆手术中具有良好应用效果,主要体现在可优化手术指标、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以及提高术后早期恢复质量和临床疗效等多个方面。
肝胆疾病是临床常见、多发疾病,外科手术是临床治疗肝胆疾病的主要方式[1]。近年来,伴随微创理念、腹腔镜技术的发展与进步,腹腔镜微创手术逐渐取代传统开腹手术成为临床治疗多种肝胆疾病的首选术式,其疗效、价值已得到患者及医生认可[2]。但是,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发现,由于腹腔镜表象存在单纯性、局限性,在手术过程中可能会造成病灶残留情况,致使腹腔镜手术应用、发展受到一定阻碍,为弥补单纯腹腔镜手术不足,腹腔镜超声在腹腔镜肝胆手术中得到广泛应用[3]。本次研究筛选2019年7月~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行腹腔镜肝胆手术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评估腹腔镜超声在腹腔镜肝胆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旨在为腹腔镜肝胆手术治疗提供参考。
筛选2019年7月~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行腹腔镜肝胆手术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术式差异将纳入样本分为两组,单组例数40例。对比组:肝囊肿8例、肝脓肿8例、胆囊息肉7例、胆囊炎7例、肝癌5例、其他5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32~70岁,平均(51.33±10.69)岁,身体质量指数19.9~25.3kg/m2,平均(23.37±1.11)kg/m2;研
究组:肝囊肿9例、肝脓肿8例、胆囊息肉8例、胆囊炎7例、肝癌4例、其他4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30~70岁,平均(50.98±10.44)岁,身体质量指数19.6~25.1kg/m2,平均(23.40±1.09)kg/m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存在可比性。
纳入标准:(1)符合肝胆疾病诊断指南与标准;(2)具有肝胆手术治疗适应症、耐受性;(3)意识清醒、思维正常,具备一定交流、配合能力;(4)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5)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向医院相关部门报备且通过审核批准后开展。
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严重疾病;(2)既往存在肝胆手术史;(3)凝血功能障碍;(4)认知、精神失常,不能合作;(5)中途脱落、退出观察。
对比组(腹腔镜肝胆手术):协助患者取仰卧体位,采取四孔法确定切口位置,建立人工气腹,置入腹腔镜,于右腋前线、右肋缘锁骨部位行切口,将辅助套管置入,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选择进行胆总管缝合、T管引流治疗。若为肝囊肿疾病,可采取开窗切除术或引流术。若需进行部分肝切除,范围为Ⅱ肝段、Ⅳ肝段的局部病灶,若病灶位置在Ⅱ肝段、Ⅲ肝段,需采取肝外叶切除术治疗。
研究组(腹腔镜超声+腹腔镜肝胆手术):协助患者取仰卧体位,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德国飞利浦公司,型号:7500)进行多角度探测,确定置入部位为腹腔镜第二孔,将腹腔镜探头置入腹部,探视期间将探头紧贴脏器官,利用标准套管置入超声探头,全面扫描肝脏面、肝段区域以及胆囊状况,而后予以腹腔镜手术治疗。
1.3.1 手术指标:统计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
1.3.2 并发症发生率:统计感染、胆管损伤以及胸腔积液和出血等并发症总发生率。
1.3.3 早期恢复质量:采用术后恢复质量量表(QoR-15)于术后24h进行评价,共5个方面内容,评分高表示恢复情况好。
1.3.4 临床疗效:显效:无残余结石,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恢复较佳;有效:未见残余结石或仅发现较小残余结石,术后恢复良好;无效:不符合上述判定标准。
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比组(P<0.05),见表1。
表1.手术指标比较(±s)
表1.手术指标比较(±s)
组别 例数(n)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 住院时间(d)对比组 40 55.78±8.11 18.72±3.05 7.11±0.68研究组 40 49.65±7.02 14.69±2.84 6.42±0.51 t 3.614 6.116 5.098 P 0.001 <0.001 <0.001
研究组感染、胆管损伤以及胸腔积液和出血等并发症总发生率5.00%显著低于对比组的20.00%(P<0.05),见表2。
表2.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QoR-15量表筛选5个维度(生理舒适度、生理独立性、心理支持以及情感和疼痛)评分均较对比组更高(P<0.05),见表3。
表3.早期恢复质量比较(±s,分)
表3.早期恢复质量比较(±s,分)
组别 例数(n) 生理舒适度 生理独立性 心理支持 情感 疼痛对比组 40 19.69±1.55 19.43±1.39 19.45±1.63 19.36±1.44 19.35±1.48研究组 40 23.33±2.05 23.19±2.11 23.39±2.15 23.17±2.08 23.29±2.22 t 8.958 9.412 9.236 9.525 9.339 P<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5.00%明显较对比组的77.50%更高(P<0.05),见表4。
表4.临床疗效比较(n,%)
近年来,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和影响下,各种肝胆疾病发病率处于持续上升状态,已成为影响、危害人们健康的重要疾病,因此,早期有效治疗至关重要[4]。手术作为临床治疗多种肝胆疾病的主要方式,伴随医学水平的发展与进步,腹腔镜微创技术逐步代替传统开放性手术,因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以及恢复快等优势,成为临床治疗外科疾病的首选术式,取得良好效果,使得肝胆疾病治疗进入新时代[5,6]。此外,在临床外科手术治疗期间,始终将腹腔镜技术和超声技术进行有效结合,多项研究指出,将腹腔镜超声应用于腹腔镜手术治疗中,可解决腹腔镜技术表象单纯性、局限性问题,能够进一步提高腹腔镜手术治疗安全性、整体疗效[7,8]。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比组,研究组感染、胆管损伤以及胸腔积液和出血等并发症总发生率5.00%显著低于对比组的20.00%,研究组QoR-15量表筛选5个维度(生理舒适度、生理独立性、心理支持以及情感和疼痛)评分均较对比组更高,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比组更高。提示腹腔镜超声在腹腔镜肝胆手术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分析原因为腹腔镜为带有微型摄像头的器械,可以清晰观察病变及周围组织和脏器情况,充分暴露病变部位,为手术操作提供最佳视野[9]。单一使用腹腔镜技术可影响触觉信息有效反馈,致使不能对相应组织进行直接、初步触诊,病灶识别劣势较为明显[10]。腹腔镜超声在腹腔镜肝胆手术中具有较高科学性、实用性,合理应用腹腔镜超声,能够及时发现术前检查疏漏问题,如微小病灶、微转移病灶等,提高肿瘤早期发现率、切除率[11]。同时,腹腔镜超声技术能够充分发挥触觉反馈效果,帮助科学定位病变位置,确认病变组织和解剖组织关系,提高操作精准性,最大程度减少、减轻对周围组织的损伤及对机体的不良刺激,避免出现相关并发症、严重炎性反应,为术后恢复提供有利条件[12]。除此之外,腹腔镜超声技术可以在任意时间扫描探查肝胆外系统情况,获得全方位、多角度图像信息,保证手术每一项操作都在安全区域[13]。腹腔镜超声与腹腔镜技术联合应用,可弥补单一使用腹腔镜技术盲点病灶遗漏不足,在提高病变诊断率的同时发挥治疗安全、术后恢复迅速优势,使得肝胆疾病外科治疗效果得以提升[14]。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腹腔镜超声、腹腔镜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少、恢复快等优势,但对操作医生、手术配合等要求较高,因此,手术医生需具备娴熟操作技巧,且应根据手术要求、进展做好配合工作,确保手术得以顺利实施,术后尽快恢复。术前准备好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腹腔镜等一切可能会用到的手术器械及物品,并于术前1h左右,按照手术使用器械及物品清单仔细进行检查和核对,确保仪器设备性能良好,各种物品均完好。术中合理规划和布局手术室,做好仪器设备摆放、清点和记录,保证人流、物流通道通畅,而后连接各种管道、电源等,按照手术要求调整仪器设备参数,使监视器图像清晰度最佳。术后检查核对使用手术物品,避免出现将物品遗留在患者腹腔情况。对各种管道进行妥善固定和正确标识,并密切观察引流情况,确保引流通畅。
综上所述,在腹腔镜肝胆手术中应用腹腔镜超声技术,可为肝胆疾病手术治疗提供有力保证,进而有效缩短手术、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且能够显著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术后早期恢复质量和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