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聪辉 陈冠峰 林文集 姚加堤 刘育煌
1 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介入科 (福建 泉州 362000)
2 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影像科 (福建 泉州 3620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分析CT与MRI在介入治疗肝癌后癌肿残留及复发中的早期诊断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共有104个病灶,均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2~6个月来院复查,进行CT与MRI检查,CT检查为对照组,MRI检查为观察组,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对比两组的诊断结果,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肿瘤病灶情况、肿瘤包膜情况。结果:观察组诊断的灵敏度95.24%(60/63)、特异度95.12%(39/41)、准确度95.19%(99/104),对照组诊断的灵敏度79.37%(50/63)、特异度73.17%(30/41)、准确度76.92%(80/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肝内病灶阳性40例(38.46%)、肝外病灶阳性20例(19.23%)、肝内病灶个数(2.71±0.68)个、肝外病灶个数(2.02±0.57)个,均高于对照组的35例(33.65%)、15例(14.42%)、(2.03±0.70)个、(1.65±0.52)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诊出有明显肿瘤包膜病灶20.97%(13/62),对照组有明显肿瘤包膜病灶24.59%(15/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在介入治疗肝癌后癌肿残留及复发中的早期诊断效果更好,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高,能准确显示肝内外病灶情况,观察有无肿瘤包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高发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病死率高,预后差。我国每年有超过10万的肝癌患者死亡,且发病及病死率仍呈上升趋势[1]。目前,根治性手术仍是治疗肝癌的最佳方法,但肝癌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明显,且肝脏代偿能力强,使得早期诊治率较低,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无法进行手术切除[2]。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是中晚期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能经肝动脉直接将化疗药物注入肿瘤组织内,并阻断肿瘤动脉供血,达到抑制和杀灭肿瘤细胞的目的,有助于延长患者生存时间[3]。但TACE治疗后仍有很大比例的患者发生癌肿残留及复发,需要行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后进一步治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诊断肝癌TACE后癌肿残留及复发的金标准,但有一定创伤,时效性、可重复性较差[4]。CT和MRI均是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各具优缺点,在TACE疗效的评估和肝癌癌肿残留及复发中应用广泛[5]。本研究进一步分析CT与MRI在介入治疗肝癌后癌肿残留及复发中的早期诊断效果,现汇报如下。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1例,女19例,年龄35~78岁,平均(58.2±11.5)岁;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肝癌,行TACE治疗,术后2~6个月来院复查,无影像学检查及造影禁忌,肝功能Child-Push分级在A~B级;排除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凝血功能异常、有消化道出血史、合并其他恶性肿瘤、预计生存时间不足3个月。
①CT检查。采用美国GE16排螺旋CT扫描仪,层厚5.0mm,间距5.0mm,矩阵242×242,电压120kV,电流120mAs;先行常规扫描,范围从膈肌水平至肾脏下缘;完成后行增强扫描,肘静脉注射碘伏醇100mL与生理盐水50mL的混合液,速度2.5~3.0mL/s,延后20s、60s、5min分别扫描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6]。②MRI检查。采用轴位快速自选回波序列T2WI加脂肪抑制,DWI用SE-EPI扩散成像序列。采用THRIVE序列增强扫描,注射造影剂0.2mL/kg,20s后肝动脉期扫描,70s后肝门静脉期扫描,3min后延迟扫描[7]。③DSA检查。局部麻醉,使用改良Seldinger法穿刺右股动脉,送入导丝和导管,注入碘普罗胺300mg/mL,注射速度4~6mL/s,先行肝总动脉或肝固有动脉造影,必要时对肝左、右动脉造影,查找肿瘤染色情况。若未见肿瘤染色,但实验室或影像学检查高度怀疑有病灶残留或复发,则对肝外动脉造影,包括胃左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肋间动脉等,明确有无肿瘤复发[8]。共采集动脉期、实质期、静脉期三个时期图像。CT与MRI均由2名工作经验5年以上的影像学医师进行独立诊断。
104个病灶中,DSA诊出原始病灶残留37个、复发26个,共发现癌肿残留及复发63个;观察组诊出原始病灶残留39个、复发23个,共发现癌肿残留及复发62个(真阳性60个、假阳性2个);对照组诊出原始病灶残留37个、复发24个,共发现癌肿残留及复发61个(真阳性50个、假阳性11个),见表1。
表1.两组原始病灶残留诊断结果(n)
观察组诊断的灵敏度95.24%(60/63)、特异度95.12%(39/41)、准确度95.19%(99/104);对照组诊断的灵敏度79.37%(50/63)、特异度73.17%(30/41)、准确度76.92%(80/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比较
DSA显示,肝内病灶阳性42例(40.38%)、肝外病灶阳性21例(20.19%)、肝内病灶个数(2.64±0.73)个,肝外病灶个数(2.01±0.56)个;观察组肝内病灶阳性40例(38.46%)、肝外病灶阳性20例(19.23%)、肝内病灶个数(2.71±0.68)个、肝外病灶个数(2.02±0.57)个,均高于对照组的35例(33.65%)、15例(14.42%)、(2.03±0.70)个、(1.65±0.52)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只是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DSA数据是对照。
表3.两组肿瘤病灶情况比较
DSA诊出有明显肿瘤包膜病灶17.46%(11/63),观察组诊出有明显肿瘤包膜病灶20.97%(13/62),对照组有明显肿瘤包膜病灶24.59%(15/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只是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DSA数据是对照。
表4.两组肿瘤包膜情况比较[n(%)]
肝癌是临床难治性恶性肿瘤,早期手术根治是公认最佳治疗方法,但对于中晚期肝癌来说,供血复杂、瘤体较大、存在局部浸润或转移,TACE成为主要治疗手段。TACE通过肝动脉插管,直接注入化疗药物至瘤体内,并注射适量栓塞剂,阻断肿瘤血供,可直接杀灭肿瘤细胞,促使肿瘤细胞缺血性坏死,达到良好的抗肿瘤效果,有助于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改善预后[9]。但肝癌病情复杂,TACE仅能阻断对瘤体的较大供血动脉,但对于瘤体的侧枝循环无法阻断,难以将肿瘤彻底灭活,导致术后病灶残留或复发的几率仍较高[10]。因此,临床在TACE治疗后2~6个月需行影像学检查明确肝癌TACE术后有无病灶残留及复发。
DSA诊断准确性高,能清楚显示肿瘤病灶及血供情况,但DSA对机体有一定创伤,且费用高、重复性差、无法做到普及[11]。CT可通过常规扫描及增强扫描观察肿瘤病灶及供血动脉情况,还可观察到肝内碘油分布、沉积情况,判断有无肿瘤包膜以及是否外漏,从而确定有无肿瘤病灶残留及复发[12]。但碘油也是TACE治疗的栓塞剂,在CT图像上呈高密度影,无法有效显示碘油沉积区内部情况,因此给临床判断病灶内是否有碘油残留带来一定难度,一些无碘油沉积或沉积较少的部分可能是栓塞前肿瘤出血或纤维化等,而增强CT也容易混淆高密度碘油与肿瘤残余或复发病灶,使得整体诊断效果一般[13,14]。MRI对组织的对比度和分辨率高,能清晰显示肿瘤和周围组织解剖结构,通过组织血管密度和造影剂进入细胞外间隙的多少进行判断,不受碘油影响,可有效提高诊断效果[15]。
综上所述,MRI在介入治疗肝癌后癌肿残留及复发中的早期诊断效果更好,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高,对病灶的显像效果更好,可优先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