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心理韧性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2022-03-16 10:27黄丹李淑芳
河南医学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韧性消极溶栓

黄丹,李淑芳

(信阳市第四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河南 信阳 4641000)

静脉溶栓是治疗脑梗死的重要方法,可有效疏通狭窄或闭塞的冠状动脉,恢复缺血区域血液供应,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日常活动能力[1]。但部分脑梗死患者由于对疾病缺乏正确认知,加之脑梗死后遗症给患者带来诸多身体与心理上的影响,患者常出现自卑、愧疚、焦虑等负面情绪,导致患者倾向于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2]。应对方式是患者在应激期间处理应激情境、保持心理平衡的一种手段,包括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2种应对方式[3]。有研究表明,选择积极应对方式的脑梗死患者能够以更加乐观的态度面对疾病和治疗,坦然接受生活中的困境,积极寻找与疾病相关知识,促进疾病康复[4]。因此,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转变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消极的应对方式十分必要。心理韧性是患者面临压力或挫折时,利用内外部环境资源来应对困难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质[5]。心理韧性水平较高的患者能够充分发掘和利用自身及环境优势,获取更多的关心和支持,从而建立治疗信心,转变消极的治疗态度。由此推测,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心理韧性与应对方式具有一定的关系。鉴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心理韧性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信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在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94例脑梗死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94例患者中,男49例,女45例;年龄45~68(54.68±2.34)岁;梗死部位为基底节52例,脑室16例,脑干13例,丘脑6例,小脑7例。

1.2 选取标准 (1)纳入标准:①脑梗死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6]中诊断标准,且经影像学检查确诊;②具备静脉溶栓治疗适应证;③近1个月内无抗凝药物应用史;④认知功能正常,可独立完成问卷填写;⑤发病至入院接受静脉溶栓时间<4.5 h,在本院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且治疗后至本院接受随访。(2)排除标准:①合并出血性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碍;②既往有脑血管疾病史,且遗留神经功能缺损;③缺血性疼痛>6 h;④合并肝、肾功能障碍;⑤合并心源性休克;⑥存在其他静脉溶栓禁忌证;⑦发病前3个月有活动性出血史、头颅外伤史或出现脑梗死、心肌梗死;⑧收缩压>185 mmHg或舒张压>110 mmHg(1 mmHg=0.133 kPa);⑨合并原发性心理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等。

1.3 研究方法

1.3.1 心理韧性评估方法 溶栓治疗后随访1个月,采用中文版心理韧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7]评估患者心理韧性水平,共包含坚韧性(13条项目,52分)、力量性(8条项目,32分)、乐观性(4条项目,16分)3个维度,共计25条项目,每条项目采用0~4分5级评分法评分,总分为100分,评分越高,患者心理韧性水平越高。该量表克伦巴赫系数为0.910,重测效度为0.870。

1.3.2 应对方式评估方法 溶栓治疗后随访1个月,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SCSQ)[8]评估患者应对方式,该量表包括积极应对(条目1~12)和消极应对(条目13~20)2个维度,共计20项条目,每项0~3分,2个维度分别计分,得到积极应对维度和消极应对维度总分,最后将各维度总分除以各自条目数即可得到2个维度的平均分,患者各维度平均分最高项,代表患者趋向于采用该种方式面对疾病。将采用积极应对方式的患者纳入积极应对组,采用消极应对方式的患者纳入消极应对组。该量表克伦巴赫系数为0.886,重测效度为0.721。

1.3.3 基线资料采集方法与质量控制 询问并记录所有患者基线资料,设计基线资料填写表,内容主要包括性别(男,女)、年龄(≥60岁,<60岁)、主要照顾者(配偶,子女)、居住地(农村,城镇)、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医疗保险,自费)、职业状况(在职,非在职)、宗教信仰(有,无)。质量控制:所有调查表均由调查人员当场发放并回收,回收后检查调查表完整性,同时对调查表进行审核并当场纠正,本次分别发放CD-RISC、MCMQ量表各94份,均有效回收,有效回收率为100.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全部计量资料均经Shapiro-Wilk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频数和率(%)表示,采用χ2检验;采用一般线性双变量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检验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心理韧性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应对方式 94例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经评估,SCSQ消极应对评分为(21.45±1.42)分,积极应对评分为(18.84±1.37)分;其中消极应对38例,积极应对56例。

2.2 基线资料 两组性别、年龄、主要照顾者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n(%)]

2.3 心理韧性水平状况 溶栓治疗后1个月,94例脑梗死患者CD-RISC总分为(56.82±2.27)分。

2.4 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心理韧性与应对方式关系的Pearson分析 经一般线性双变量Pearson直线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心理韧性(CD-RISC评分)与应对方式(SCSQ评分)中积极应对评分呈正相关(r>0,P<0.05),与消极应对评分呈负相关(r<0,P<0.05)。见表2。

表2 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心理韧性与应对方式的关系分析

3 讨论

静脉溶栓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脑梗死患者临床症状,延缓疾病进展,提高其生存质量[9]。但脑梗死患者回归家庭后生活自理能力受限,需长期进行康复训练,加之高额的医疗费用,容易加剧患者心理压力,使患者产生一系列消极心理反应[10]。本研究结果显示,94例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SCSQ消极应对评分为(21.45±1.42)分,积极应对评分为(18.84±1.37)分,表明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倾向于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因此,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转变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消极应对方式至关重要。

心理韧性是患者面对逆境、创伤或其他重大压力事件时所保持的一种心理特质,良好的心理韧性水平可对患者心理行为产生正面影响,能够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转变患者消极的应对方式,促进疾病转归[11]。因此,分析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心理韧性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可能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经Pearson直线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脑梗死患者CD-RISC评分与SCSQ中积极应对评分呈正相关,与消极应对评分呈负相关,说明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心理韧性与应对方式有关。原因在于,心理韧性水平较高的脑梗死患者能够以更加乐观积极的态度应对疾病带来的影响,并主动寻求家人、朋友及医护人员的帮助,获取疾病相关知识,消除疾病知识盲区,从而提高疾病管理能力,改善心理状态,转变消极的应对方式[12]。同时,心理韧性水平较高的脑梗死患者通常能够看到事物积极方面,对疾病性质、结果及预后均持有乐观态度,患者往往能够主动适应疾病给自身带来的不良影响,并积极践行、主动配合治疗与护理,从而增强对抗疾病的信心,消除内心不良情绪,保持积极应对方式[13]。而心理韧性水平低下的脑梗死患者通常以消极态度看待疾病,在面对挫折及困难时缺乏勇气和毅力,对应激事件的适应能力也较差,患者常出现焦虑、沮丧等负面情绪,导致患者倾向于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14-15]。此外,心理韧性水平较低的脑梗死患者会强化、放大应激事件的主观感受,加剧心理压力,影响治疗信心,诱发多种负面情绪,导致应对方式消极[16]。对此,建议护理人员应加强对脑梗死患者的健康宣教及心理干预,提高患者对脑梗死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消除其疾病知识盲区,增强患者治疗信心;同时,护理人员还应指导患者积极寻求家属、朋友的支持,鼓励患者参与人际交流和社会交往,以缓解内心不良情绪,提高心理韧性水平,进而转变消极的应对方式。

综上所述,脑梗死患者心理韧性与应对方式有关,良好的心理韧性水平有助于转变患者消极的应对方式。

猜你喜欢
韧性消极溶栓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溶栓期血压变化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疗效及预后的关系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临床研究
房地产市场韧性犹存
笑中带泪的韧性成长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分析
让自己发光
家庭教育:你种的是积极树还是消极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