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疗法在重症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

2022-03-16 02:08占凌辉
中国当代医药 2022年6期
关键词:脑出血重症疗法

蔡 毅 占凌辉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福建厦门 361000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出血,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急危重症。脑血管病变是导致脑出血的主要原因,而导致脑血管病变的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血管老化、脑出血等[1]。脑出血患者,尤其是重症脑出血患者,其发病突然,病情严重且难以控制,致残、致死率均处在较高水平。重症脑出血患者因在治疗过程中需麻醉、禁食,肠道功能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容易出现营养不良及代谢紊乱[2],因此,对患者尽早进行营养支持具有积极临床意义。营养支持的临床常用方法包括鼻饲法、肠外营养支持法、肠内营养支持法等,根据患者疾病类型及手术方法的不同,实际应用的效果也不尽相同[3]。对于重症脑出血患者而言,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疗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有助于改善患者营养不良及代谢紊乱[4]。本研究具体分析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疗法在重症脑出血临床治疗中的效果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50 例重症脑出血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中,男14 例,女11 例;年龄52~80 岁,平均(74.15±2.62)岁;病程1~5 d,平均(2.33±0.76)d;脑出血位置:脑叶9 例,基底节8 例,皮质下8 例。对照组中,男15 例,女10 例;年龄52~79 岁,平均(74.45±2.87)岁;病程1~7 d,平均(2.46±0.83)d;脑出血位置:脑叶9 例,基底节9 例,皮质下7 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患者临床表现符合重症脑出血临床诊断标准[4];②脑部CT 或MRI 检查确诊患者为重症脑出血;③单纯大脑基底节区出血,且出血量介于40~70 ml。排除标准:①病发后48 h 内存在应激性消化道溃疡并出血;②研究期间,患者需使用血制品;③对营养液中所含成分过敏。同时入选患者和家属均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本研究获得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核及批准。

1.2 方法

1.2.1 常规脑重症脑出血治疗 两组患者均给予重症脑出血常规临床治疗,主要治疗方法包括脱水、抑酸、脑保护、抗感染、水电解质平衡等。

1.2.2 对照组营养支持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鼻饲营养支持治疗,即在患者鼻腔中置入鼻饲管,使用流质饮食(稀米粥、豆浆等)进行鼻饲。14 d 为1 个疗程。

1.2.3 观察组营养支持方法 观察组应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疗法,主要实施步骤如下:患者平卧,将鼻肠管[纽迪希亚制药(无锡)有限公司,CH10-145]在胃镜的观察之下缓缓置人胃内。适当调整患者体位至左卧位并保持,将内镜与异物钳置入患者口部,夹住导管前段并均匀、慢速地置入导管至近端空肠之中。导管到达合适深度并保持相对稳定的正确状态后,退出内镜并固定导管。置入导管当天,使用注射器均匀、慢速地将500 ml 温生理盐水注入,次日即开始注射以肠内营养混悬液(SP)[百普力,纽迪希亚制药(无锡)有限公司,生产批号:YBH16292005]为主的营养液,注意控制营养液注射速度在50 ml/h 左右。之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代谢率,对营养液注输量进行合理调整,14 d 为1 个疗程。

两组患者均治疗1 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白蛋白(serum albumin,ALB)、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及前白蛋白(prealbumin,PA)等营养指标。ALB 正常值为20~40 g/L;Hb 正常值为男性120~160 g/L,女性110~150 g/L;PA 正常值为促纤电泳法0.28~0.35 g/L,免疫比浊法0.17~0.42 g/L。检测方法:采集患者空腹静脉晨血后,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南京贝登医疗股份有限公司,BS-280)检测,操作步骤完全参照操作手册。试剂盒为上海晶抗有限公司提供,按照说明书操作。②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治疗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包括但不限于压疮、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上消化道感染等,计算并发症总发生率。并发症总发生率=(压疮+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上消化道感染)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营养学指标的比较

观察组的ALB、Hb、PA 等营养学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营养学指标的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营养学指标的比较(±s)

注 ALB:血清白蛋白;Hb:血红蛋白;PA:前白蛋白

组别 例数 ALB(g/L) Hb(g/L) PA(mg/L)观察组对照组t 值P 值25 25 38.79±5.19 34.65±5.67 2.693<0.05 75.26±6.58 67.24±5.78 4.579<0.05 267.59±23.44 182.76±16.19 14.889<0.0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的比较[n(%)]

3 讨论

重症脑出血是神经系统危重病症中的一种,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脑血管畸形等均为诱发重症脑出血的因素。该病在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发病率很高,神经系统损害、意识障碍、肢体偏瘫、语言障碍等均为该病患者的临床症状[5]。此外,重症脑出血的发生会引起严重应激反应在患者体内出现,加快糖类、蛋白质及脂肪的代谢分解速度并最终引发营养不良和代谢紊乱[6-8]。重症脑出血作为一种病情严重难以控制的临床疾病,手术治疗对于患者来说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方式,然而受禁食、麻醉、创伤等手术中存在的因素影响,重症脑出血患者的肠道功能会因此受损[9-10],如此会导致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升高。同时,重症脑出血患者会出现神志不清的情况,需要尽早进行营养支持。做好重症脑出血患者营养支持工作,有利于恢复患者的肠道功能,促进肠道吸收营养,保障新陈代谢的正常,确保患者营养摄入的正常,促进患者恢复并降低患者的感染率和并发症发生率[10-13]。以往,对于重症脑出血患者,临床上常采用肠外营养支持和常规鼻饲营养支持,两种方式虽能够为患者提供营养,但长期应用会带来诸如呼吸道感染、肠道黏膜受损、胃肠道代谢紊乱等并发症[14-15]。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作为一种新型的临床营养支持方式,能通过为患者机体提供营养物质及营养元素,促进代谢正常而提高患者手术治疗的成功率[16]。并且该营养支持方式通过患者鼻肠管直接输送营养物质至肠黏膜,能够对炎性介质释放及胰液分泌起到抑制作用,不仅能改善患者营养状况,而且能增强患者免疫功能[17]。

在本研究中,观察组应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疗法,对照组应用常规临床治疗模式。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的ALB、Hb、PA 等营养学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参考文献中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18]。提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疗法较常规鼻饲营养支持治疗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究其原因,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疗法能够对患者肠道黏膜的屏蔽功能进行有效维护,大大提高了重症脑出血患者肠胃功能恢复的速度,进而促进患者营养吸收能力,避免营养不良及胃肠道代谢紊乱情况的发生。此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对重症脑出血患者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疗法能有效减少并发症。这主要是因为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促使营养物质在患者空肠内即被吸收利用,在满足患者机体营养需求的前提下有效降低了对患者胰腺的刺激,并增强患者体质,提高免疫力,利于控制炎症反应[19]。

综上所述,对重症脑出血患者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疗法能够有效的促进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不但能满足患者的营养物质需求,而且可以改善患者的人体免疫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治疗应用。

猜你喜欢
脑出血重症疗法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全方位促醒护理在重症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中的预防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颅内减压技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重症肝炎的早期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