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春晖,刘小全,扶京龙,刘 奇,明家琪,何庭发,周 英,钟秋瓒,宋 倩,曾庆福,黎 榕
(1.赣州市蔬菜花卉研究所,江西 赣州 341401;2.江西省设施蔬菜技术创新中心,江西 赣州 341000;3.赣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西 赣州 341000;4.赣州市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江西 赣州 341000)
近年来,在政府推动和市场拉动下,江西赣南蔬菜产业呈现规模化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并驱,目前建成规模蔬菜基地1 313个,面积2.3万hm,其中设施面积1.7万hm。蔬菜产业已成为赣南除脐橙、油茶之外的第3大农业产业,年产值已经突破百亿元。
受广东、福建、浙江、海南、山东等沿海地区每年台风季影响,夏季蔬菜市场价格高、经济效益好,利用设施大棚发展夏季“台风菜”成为江西赣南蔬菜种植者的市场性选择。然而,在赣南高温、多雨等特定气候环境条件下,番茄青枯病高频发生,特别在夏季7—8月极端高温影响下,对番茄的生产技术要求更高,风险系数较大。本文基于江西赣南充分发挥区位和气候优势正在大力发展供港供粤的“台风菜”出发,从推动番茄产业发展方面开展了设施大棚越夏茬番茄栽培技术探索,从技术条件上验证了越夏茬番茄生产的可行性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建议性措施,以期为江西赣南越夏番茄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试验于2020年5—8月在江西赣南兴国县龙口镇文院村赣南科学院蔬菜科技示范基地进行;番茄定植时间为5月28日,拉秧时间为8月30日,其中嫁接苗试验示范面积0.2 hm、实生苗0.13 hm。
番茄生长发育周期正处于夏季极端高温时期。白天温度33~45 ℃,夜间温度26~33 ℃;土温最高温度35 ℃,最低27 ℃;空气湿度60%~90%;光照时长11~12 h;土壤pH值6.7。
鉴于对高温及病害给越夏番茄生产可能带来的风险预估,提前制定了详尽的技术方案。
试验示范在江西赣南标准化连栋设施大棚内进行,单拱大棚宽8 m、长72 m、肩高3.5 m、顶高6.5 m,共计11连栋,大棚总面积6 336 m。
5月初,前茬蔬菜作物黄瓜拉秧后,清洁棚内残留秸秆、杂草、地膜、吊绳,并喷施1遍1 500倍异丙威溶液、1 000倍阿维菌素溶液、700倍百菌清溶液进行全棚杀菌、杀虫处理。
每667 m增施腐熟的鸡粪有机肥1.5 t、三元平衡性复合肥100 kg、生石灰75 kg,深翻2~3遍,确保土壤细碎,耕作层深30 cm以上,起高垄,垄高25 cm、宽1.2 m,垄面铺设2条滴灌带,单段长约35 cm,确保滴灌水压均匀、稳定。
采用双行“品”字型定植,株距50 cm、行间距50 cm。
选用耐高温、高抗病的野生砧木型番茄嫁接苗(从长泰县宝顺种苗公司购买),以自育番茄实生苗“以美尔”(种子从西安市群兴种业有限责任公司购买,不抗土传病害)作为对照。
降温。顶部棚膜喷雾浓度为1∶8的降温剂,缓苗期临时加增内遮阳网,中后期每单拱棚撤去半边顶膜和1/3的地膜以及垄面覆盖秸秆遮阴等。
控旺。定植后苗期采用叶绿素控旺,根据旺长情况间隔喷施,5 d左右喷施1次,总计喷施3次;植株开花坐果期采用磷酸二氢钾进行控旺,7~10 d喷施1次。
防“死棵”。生产期间使用30%恶霉灵、矿源黄腐酸钾、普力克、中生菌素、噻唑锌、枯草芽孢杆菌、哈茨木霉菌、腐植酸、EM菌等预防土传病害和促进根系生长发育。
精细化管理。及时吊蔓、整枝打杈,双干整枝,第1穗果开始转白时打老叶,每次顶多打2片,间隔7~10 d;严格控制植株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平衡性,营养生长期保持土壤湿润,果实发育期采用小水勤浇,每隔3~5 d浇1次;营养生长期不追肥,待果实鸡蛋大小时,每667 m冲施高钾型的硫酸钾水溶性肥7.5~10.0 kg,每隔15~20 d进行1次,全生育期2~3次,果实转色期喷施50 g葡萄糖加25 g磷酸二氢钾对水15 kg。
保花保果。每天08:00—10:00进行点花,采用番茄专用型点花药剂“坐果灵”,并结合喷施液态钙、流体硼等微量元素肥进行保花保果。
物理防控:通过设置黄板及性诱剂捕虫装置进行诱虫杀虫。药剂防控:每隔7~10 d进行药剂预防,采用普力克1 000倍+春雷霉素1 000倍+盐酸吗啉胍1 000倍或吡唑醚菌酯1 500倍+氯溴异氰尿酸1 500倍+宁南霉素800倍+虱螨脲1 000倍液等,提高植株抗性。
因赣南夏季大棚温度平均高达40 ℃,特别是土壤温度从09:00—22:00都一直处于高温状态,导致根系无法正常生长发育,幼苗徒长严重,从苗期开始逐渐出现根腐病,到定植后约20 d后逐渐出现青枯病,直至全部死亡,导致绝收。鉴于此,赣南种植越夏番茄不适宜使用实生苗。
因使用的番茄嫁接苗长距离运输,秧苗活力受到一定程度影响,缓苗相对较慢,缓苗后也出现高温逆境下长势过旺,虽然通过采用叶绿素、0.2%磷酸二氢钾多次控旺,但植株整体长势偏弱。根据田间统计,采用嫁接苗“死棵”率为9.8%。第1穗采收商品果1~2个、第2~4穗果2~4个,每株平均商品果数8个;在极端高温下坐果难,花粉活力低,即使采取人工点花,坐果率也仅约为50%(以日常生产每穗留4果计算),称量平均单果质量约150 g,每667 m种植1 600株计算,折合667 m产量约1 920 kg;商品果大小较一致、转色均匀、风味正常,但也出现了较大比例的畸形果,果实偏小,过早转色成熟,且商品果皮薄,不利于运输,除品种因素外,最大因素可能是高温引起果实发育不正常。
由表1可知,根据对种苗、有机肥、化肥、农药、降温剂、腐植酸+EM菌肥等生产实际投入、用工、其他材料等估算,每667 m成本约为9 520元,同比春茬成本投入约增加44%(2020年上半年春茬平均投入约6 000元)。
表1 越夏番茄667 m2成本投入、总产值和净收益
以折合产量及实际市场价格4.5元/kg计算,越夏番茄的667 m总产值约为8 640元,而与同一基地2020年春茬番茄每667 m总产值达到12 600元对比,该茬番茄的产值明显偏低。
结果表明,在赣南设施大棚种植越夏茬番茄存在较大的技术难度和风险性,不仅在现有设施条件下,高温、高湿气候环境下引起番茄“死棵”率高、青枯病等病害发生严重、开花坐果困难等系列问题,而且投入成本明显增加,虽然同比其他茬口价格更具有优势,但总体出现了较大的亏损。因此,对于一些规模基地,大棚未安装外遮阳网及其他的通风措施(个别基地安装了风机和湿帘,但从实际应用情况看,水电等投入巨大,并不适用于日常生产),大面积种植越夏番茄仍然值得考量,因为相较于其他茬口,越夏番茄更需要高度精细化的管理、更高的人工成本和更大的风险性。
当然,从人为定义“越夏茬”蔬菜来讲,主要是基于赣南在全国蔬菜市场的形势定位,当台风季节波及沿海蔬菜市场时期,弥补全国蔬菜供给市场的“空档期”,在每年的7—8月份集中上市,利用好供港供粤的区位优势,推动赣南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因此,着眼于赣南的气候特点及近年来笔者通过番茄茬口试验、赣南生产调研等总结的经验,发展“越夏茬”番茄,建议:(1)优化现有设施,增加安装外部遮阳网,并改善通风排湿条件;(2)将茬口安排在5月份前定植,待6月下旬开始采收时确保秧苗健壮、果实膨大,后期分批采收,且每株不宜留太多穗果,建议4~5穗打顶;(3)选择高抗性嫁接苗,包括抗土传病害、病毒病等;(4)提前预防死棵,包括前茬作物彻底清棚、施足腐熟的有机肥、对土壤进行深耕翻晒和消毒处理,特别做好青枯病等重大病害的预防,综合应用农业防控、生物防控和药剂防控;(5)加强田间精细化管理,做好“控旺”和提高植株的抗性。(6)单个基地种植面积发展初期不宜盲目过大,充分考虑请工难及高度精细化管理的要求,降低生产风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