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妮
【摘要】现今高中语文教学不尽人意,其重要的弊端在于忽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学科的界定:“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人文关怀应该回归语文本位、探寻个体生命意义。
【关键词】教学现状;人文视角;人文精神
一、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在现代的语文教学当中,语文能力的最主要表现就是读写能力。阅读教学已然在语文教育中占有着重要地位。
以往在学校进行语文阅读课的教学过程中,语文阅读课的教育与练习全部为学生应考服务,而语文阅读课老师注重对试题的探究,用的固定的模板对试题加以讲解。而这些模式却全部为应考教育服务,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与能力过于忽略。试卷、题型和答案的标准化,直接造成了高中生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标准化。在进行课文阅读的解析时,教师严格遵照考纲,讲解生硬死板,思想固化,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积极性。而中小学生在语文的学习方面也严重的遵循着教师的规定,在语文整体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缺乏自主性,这直接导致了“高分低能”情况的普遍出现。
另外强调客观的认识,忽视自我主观感受。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基础知识的传授,却忽视了学习者对文本的深入的认识与感受。在老师具体实施文本教学的过程中,字、词、句、文本布局、构思、写作手法、表现手法等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导致一篇有生命力的文章被肢解的支离碎片。文本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和教学者作为一个有一定人生阅历,有一定审美情操能力的人的价值却被忽略。这样的教学方法仅仅完成了僵硬的传递知识的低级任务,不能适应现代的教学主流和新时代学生对知识的渴求。
二、挖掘阅读文本中的人文视角
(一)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今天,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进行人文渗透。高中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都进行人文思考引导。老师们要更深刻地认真钻研课本写出自已的体会、得出个性化理解,《于漪语文教育论集难在自我塑造》中就写道“我为自已立了一个规定,绝不作教学参考资料照搬照抄的人,要思考方式,努力钻研,努力做到自已的真理解。”《氓》里的女主人公遭遇渣男骗情骗婚,经历多年磨难,毅然决然做出反抗,“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这是两千多年前被压迫的女性发出的独立宣言。《孔雀东南飞》中的人物刘兰芝和焦仲卿作为一对有情人,迫于封建家长的压力无奈分离,二人约定假以时日再续前缘,结果刘兰芝被阿兄逼迫改嫁,最终二人双双殉情,这是对爱情的祭奠,也是对维护自身独立人格做出的奋力反抗!谁也不能规定我的人生,我命由我不由天。这些古典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对于观照现代女性、现代家庭的生存状态,无疑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二)学生可以从课堂人文渲染中感受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对人们生活中的生命意义与价值问题的关注,是一个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主题的思考过程。人文精神主要借助于人类主体的生命价值选择与生活实践来表现,从生命意识的视角去探索与寻求人们生命的真善美;人文精神存在的目的,主要就是寻找与建立符合个体生命、人格发展的生命价值,是崇尚人本、人道、人性和弘扬生命人格的一种精神。在进行文本的阅读过程中,学生们能够接触到不少品质很高的文章,而这种文字的内涵也非常的丰厚,对学生的审美情趣、性格、情操、情感等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处处留心皆学问”,学好语文,对学生处理人际关系有莫大的帮助,可以帮助学生区别是与非、高尚和虚伪。《里仁》中讲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卫灵公》中讲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探寻人文精神培养的源头活水
首都理工杨东平博士说:“中学语文教育的各种问题,一言以蔽之,是人文科学精神价值、人文科学内涵的丧失。”可见,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养成应该得到极大的重视,其中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应该是学生成长阶段的语文课堂。而学生人文精神的养成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就可以解决问题,应该是渗透在每一节课,每一节课的师生交流对话、生生交流对话。平等的对话是对学生的尊重、对生命的敬畏,就像有人讲过的那样“教育的本质就是一棵树推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撼动另一个灵魂。”所谓灵魂的工程師大概意思也是这样吧!现代社会获取信息途径广泛,书籍五花八门,学生由于受到不同声音的影响,对文字意蕴理解多元化,自身经验缺乏,在没有得到有效指导的时候,读书就会天马行空,想入非非。而读书的真正意义、语文课的教学功能,也就无从谈起。这个时候“读书授业解惑”就显得尤为重要,老师应该推荐书目,师生共读一本书,给出阅读指导,情景设置,将推荐书目和社会生活联系,理解作家的政治观点与情感渲泄,走进作者的生命,体验作者的体验,思考作者的思考,学生们就会扩展视野,凝神思考,从而披文入境,以事见情,也就会逐渐体验到了文章的文学气质与人文精神。
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国人对精神文明的需求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今天的中学生已然不是往昔的中学生,他们更加注重个性化的追求,更加注重精神享受和心理需求。这就对现在的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语文高考内容的新变化都要求重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所以,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学校和老师都要重视起对学生的人文素质的教育,把对语文课的阅读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紧密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改之路漫漫,教学之路已漫漫!人文精神探索之路会愈走愈宽阔!
参考文献:
[1] 张民锋,高居红. 论学生阅读影响因素及教师应对策略[J]. 陕西教育(高教版),2011.
[2] 成授昌. 阅读期待:阅读文本的认知前提[J]. 扬州: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2 .
[3] 张民锋. 期待视野对阅读教学的启示[J]. 陕西教育(高教版),2012 .
[4] 屠军芳. 语文阅读教学中“期待视野”的培养[J].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2 .
[5] 姜荣娟. “期待视野”“第二文本”与学生中心论[J]. 西安: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0.
206450052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