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年班主任: 赴一场别样的精彩之约

2022-03-16 16:19姚国艳
中小学班主任 2022年3期
关键词:班级文化专业发展班主任

[摘要] 为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班主任专业发展被提到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促进班主任的专业发展,需要班主任的自觉改变:从凭直觉行动转向专业思考,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建构,从个人发展走向团队共生,在改变中去赴一场与儿童德育、更好自我的精彩之约。

[关键词] 班主任;专业发展;班级文化;四个“一”

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目标,而班主任是德育工作的先锋,在班主任专业化的呼声越来越强烈的当下,作为一线班主任,我们更得有專业发展的自觉意识和行为。担任班主任工作二十余载,笔者认为,班主任的专业发展之路是一场内外兼修的自我雕琢之路,是一场与儿童德育、更好自我的精彩之约。

一、从直觉行动走向专业思维

做班主任工作之初,应对各种杂务、突发事件、班级建设等日常工作时,常常是凭着感觉去处理,这就是“直觉”:未经思考去行动,行动之后无反思与跟进,不知道这直觉背后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更好”。所以,当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时,就难以有更好的处理和促进,在未经思考的日复一日地实践中,班主任最多获得一些经验,但更深入的专业发展只能是一句空话。那么,凭直觉做事与专业行动的区别在哪里呢?以本次江苏省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中的一道情景模拟题为例,我们不妨来思辨一下直觉思维与专业思维的天壤之别。

近日,《中国教育报》微信公众号就“编排座位”相关话题进行了专题调查,结果显示,在近4000名参与调查的家长中,70%的家长曾因孩子班级座位问题烦恼过。最近,班上的小玲妈妈提出:孩子眼睛近视,不能让她坐最后一排,要求调换座位。(1)如果你是班主任,该怎么办?(2)阐述你这样做的理由。

作为班主任,下意识的直觉回应就是“拒绝”或者“答应”。如果是拒绝,源于两种原因:一是对其他同学公平起见;二是怕此座位的调动引发更多家长对座位的要求,难以处理。但不管是委婉拒绝,还是直接拒绝,都会导致家校之间的矛盾。如果是“答应”,也有两种原因:一是对近视孩子的关心,二是怕引发家校之间的矛盾。但被调座位的其他孩子的公平如何平衡呢?会不会引发这部分学生和家长的不满呢?是不是还会引发其他家长对座位调动的跟风要求呢?如此看来,根据直觉处理,无论如何选择,都未必能很好地解决问题。那么,如何处理才是专业的呢?

我们不妨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角度去进行一番专业的解读与思考。

1.“是什么”

这是家长对于学生因近视引发的座位问题,那么,在这个现象背后班主任需要把握的根本问题是什么呢?我认为是“孩子在现在的座位是否看得清”。我们都说“以人为本”,在班级生活中,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的身心健康、生长发育、心理成长需求等为根本,直觉思维下的两种反应都是从回应家长或者班主任后续问题的角度来考虑的,却忽视了学生近视、学生本位这个根本问题。如果学生近视了,在原位是看得清的,那么处理的结果并不是调与不调的问题了,而是如何保护好眼睛,使视力不再下降;如果学生近视后,在原位看不清了,那么首先应该是就医或配镜,如果通过就医或配镜能够看得清,座位也不一定需要调整了;如果就医或配镜后还是看不清,座位也许就需要调整了,至于怎么调整才妥当,还需不同问题的不同解决方式。当判断出这个现象背后的“是什么”时,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处理好问题。

2.“为什么”

现象背后的原因才是班主任专业判断的重要一步,只有对事件有了全面而具体的把脉,针对不同对象有了不同维度的换位思考,才能探寻到怎么做得更好。从此事例中,我们可以分析到三点:学生角度,孩子近视在本班是个例还是普遍现象,是否需要进行集体预防与保护措施,是否需要请专业人士进行相关指导;家长角度,家长主动与班主任沟通,不管是因为什么,都是一种良好的沟通关系,班主任如何维护好这样的主动与信任感;从班级管理角度,班级座位问题是家长普遍关注的问题,除了此问题,有没有一些隐性的座位问题没有发现?只有对事件有了更加全面的诊脉,“怎么做”才能清晰可见。

3.“怎么做”

首先,确定小玲在现在的座位是否看得清。模拟表演中,助演老师给出了这样的“事实”:看了医生,配了眼镜,现在在这个座位看得清。但是,前面的男生比我高了些,总是挡着我,看不清。这样的实际情况与家长最初反映的出入不小,那就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顺势而为:你们两个人站起来比一下,哦,过了一段时间,男孩子长高了,确实挡住你的视线了,那就调一下,由于是按照高矮个子来调座位,彼此心服口服,不易产生矛盾。但不能止于此,班级中还有没有类似的座位问题没有暴露和反映出来?眼睛如何近视的,近视了怎么办?我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们对座位的问题反馈,并针对反映最强烈的征询解决策略,由学生通过班会、晨会时间进行自主讨论,集中、民主、公平、公开地解决座位问题,既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提出者,获得对班级生活的参与感、归属感,又让学生成为问题的解决者,通过班级生活凝练生活的智慧,并由点到面,解决可能出现的后续及其他问题,从而让班级的“问题点”变成儿童的“生长点”。

二、从被动应对走向主动建构

每年开学初,各种繁杂的活动和任务扑面而来,而不同的班主任、不同的专业素养便决定了这一学年班级文化不同的走向与发展,也决定了这一学年学生的班级生活质量。我们常常会看到不少班主任像“消防员”:处理捣蛋、调皮的学生,处理家校矛盾,批评常规不到位的学生……哪里有情况就扑向哪里,看起来是兵来将挡,见招拆招,其实却是整天疲惫不堪。其实,班主任的专业性还体现在如何从被动应对走向主动建构。主动建构是指一种班级文化、价值观、愿景的主动形成,会让问题在共同的文化、价值认同中自然消融,关系温暖融洽。

1.主动建构民主的班级制度文化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开学初,是建构班级制度文化的关键时期,也是一学期班级正常、高效运转的保障。但有的班主任,习惯于“大权在握”“一言堂”,那么一学期下来,师生关系就常常像猫和老鼠一般,既紧张又呆板,学生也会师前师后两张脸。笔者认为,新型的班级制度文化中民主是关键,只有经过学生自主提议和商议通过的班级制度,才是有约束力和执行力的制度,也才能真正为一学期、一学年的顺利度过保驾护航。以高年级为例,可以小组为单位,从不同角度,如学习态度、卫生常规、课间活动等方面进行提案、论证,然后制定奖惩规则,最后投票确定并完善。以半个月的初执行为限,再次进行调整和落实。制度从学生处来,经过学生的检验、纠错与修正,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形成自我约束与要求,而这才是建构制度文化的核心内涵。

2.主动建构个性的班级物态文化

班级是学生在学校的家,这个家的物态文化决定了学生在其间的生活质量,而这也常常是容易被班主任忽视的,班主任的专业性不只是在显现的工作事务之中,智慧的班主任会让班级生活的每时每分、每一处、每一人、每一物都成为育人的助力。

班级物态文化的建构主体是学生,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特质可以建构个性鲜明的班级物态文化,但优质的物态文化需要遵循这样几个原则:

美观性:不管是怎样的物态文化,呈现给学生的就是一种审美和价值的熏陶与引领,那么,美观大方是首要的,这需要班主任、学生甚至科任教师、家长的共同努力来实施,在共同设计的过程体验中,“班级是我家”的认同感、归属感才会真正发自内心。可以小组为单位,让每个人参与进来,以竞标的方式进行设计、阐述、竞标,在优秀竞标成果的基础上,再次群策群力,从而形成色彩、板块、内容都被大家认可的设计。在参与的过程中,密切了学生、家长、科任老师与班主任之间的关系,形成了共同的价值认同。

发展性:只是美观还不够,再美观的画面一成不变,就会失去其吸引力。班级应该是发展变化的,这来源于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变化,用有限的空间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变化,通过环境让学生、老师看得到,从而形成无声的激励与鞭策。比如,优秀作业展,可以每周更新;每日一积累,可以从诗歌,到名人名言,再到班级学生的“名人名言”;图书角的图书每月要更新;值日表上进行轮岗;评选“每月之星”,及时更新;甚至某些“班级角”可以开辟一些专栏,形成班级的独特文化。这样的班级物态文化密切了学生与生活的关系,记录了学生的点滴成长,在潜移默化中避免了班主任的说教,让教育变得更隐性、无痕,更易点燃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功能性:既是家,就需要有学习与生活的功能性。每个学生的空间有限,那么就让空间利用最大化。还是以学生为主,提交功能区域的设计提案,如学生提出课桌里不好放雨衣,平时又不常用,那就在凳子下采用网状兜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有的学生想和老师说一些心里话,但是面对面交流很难,于是就有了“悄悄话”信箱;班级中有一些事,有时大家都想参加,有时大家都不想参加,选谁都不公平,于是有了班级中的“学号百宝箱”,抽签更公平;疫情后,班级中消毒水、测温仪、记录表等物品需要妥善保管,但每天都要用,拿取要方便,于是专设了“疫情”专角……当这些功能区在日常的点滴中从提出到讨论再到落户时,学生与班级之间就有了千丝万缕的关联与交融,“班级是我家”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内心真正的归属。

3.主动建构人文的班级精神文化

一个班集体的精神面貌决定了学生的发展生态,主动建构人文的班级精神文化对学生的成长影响是巨大的。这就像是一棵幼苗,阳光、雨露、修剪、照料的成长环境决定其成长的可能。专业的班主任要有全局意识、长远眼光,既有对学生整个小学阶段的发展认知,也要有一学期、一学年的德育规划,更要有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规划,教育是慢艺术,切忌只看眼前。活动是建构班级精神文化最好的载体,也是班风、学风形成的最好媒介,很多班主任怕折腾,觉得搞活动最累,殊不知“动起来”,班级才是“活”的,学生才能“活”起来。还以座位的题目为例,如果班主任不经过调查,直接调位,看起来解决了问题,实则不公平,那么再想公平处理其他事,就无法获得学生的信任与支持,师生关系走向紧张。但换个方式,让学生去展开调查了解、问询讨论,尊重学生,直面问题,并辐射解决近视等其他问题,这样的一系列活动带给学生的价值引领就是,这是一个值得信任的班主任,这是一个安全民主的班级,班级处理事件是公平公正的,我们遇到问题可以寻求班主任的帮助,同学遇到困难我们要尽量帮助,保护眼睛是我们每个人对自己的健康负责……灌输和说教都是从外向内的,只有在活动的体验中激发的情感认知才能形成从内向外的深刻体悟,德育才能不着痕迹,又深入童心。

三、从个体优秀走向团队共生

根只有扎得深,才能更加枝繁叶茂,但独木不成林,班主任的专业发展想要有更加显著的提升,还需要通过团队的共生来获得更有力量的发展。

1.凝聚共育团队

共育团队是指班主任育人之路上要避免一个人单打独斗,要学会示弱、欣赏、借力、助推,还要凝聚学校、家庭、社会的力量为德育赋能。在班务管理中,班主任要学会有选择地向学生示弱,培养学生积极应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学会发现并欣赏每个学生的独特之处,用适合的方式培养各方面的小助手,因为成长就是在不断地超越自我中发生的;要善于借助并发挥科任老师的力量,形成齐头并进的势头;还要善于借助家长的职业智慧,开发班级德育的活动资源,拓展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共育路径;更要善于助推学生,搭建平台,指导方法,适时点拨,推动更多学生自我、相互教育,从而凝聚成班级共育的场域;还可以借助学校、社区等人力、物力资源,优化班级德育的场域。一群人推动的班级既优于一个人的孤军奋战,更易于彼此之间形成角色的换位与共情,使班主任的专业发展意义更加深远。

2.建构共研团队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在班主任工作越来越趋于专业发展要求的当下,班主任还需要向伙伴、向书本、向专家、向前人学习。建立共研团队,是班主任专业发展最便捷的通道。首先,在团队中有相对稳定的机制,对成员的有效研讨、发展规划形成约束和保障,促进活动的正常开展,使班主任的专业发展在行动中得到保障;其次,在抱团发展中,有良好的研讨场景、氛围,在互动中思维的碰撞、智慧的分享会创造出1+1>2的效应,这是个人努力无法实现的;第三,班主任工作中遇到的困难、难题,有团队支招、集体攻关、专题研讨,用团队的力量去解决问题,让班主任的工作有了更多的安全感、自信心,也让成员之间形成相互影响、相互助推的势头,促进彼此之间的共赢、共享、共进。

那么如何共研呢?以笔者所带的班主任工作室团队的“四个一”为例,所谓四个“一”就是,每学期每一位老师聚焦一个话题,去研究一个课题、上一节教研课、读一本书、写一篇文章。今年工作室研究的课题是“情境视域下的小学影视德育实践研究”,聚焦这个话题,成员们选择自己的子课题开展研究,深度研读一本与之相关的专著,并每月进行读书交流;执教一节相关的教研课,再与团队成员一起磨课;学期末根据自己和团队成员的共研经历撰写一篇成果论文,在团队机制的督促下,在不知不觉的积累中,团队成员们逐漸养成阅读与思考、表达与追问的习惯,对班主任的专业追求变成每一个人的自觉行为与习惯,而价值共生中,收获的不仅仅是越来越多的教研成果,还有更多儿童的精彩成长和越来越好的自己!

从当下出发,一起去奔赴一场别样的精彩之约吧!去遇见更多的伙伴,更美的风景!

姚国艳   江苏省海安市实验小学教师,南通市学科带头人、南通市226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南通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南通市师德标兵,江苏省、长三角地区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比赛一等奖获得者。

猜你喜欢
班级文化专业发展班主任
我的班主任①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建设班级文化,增效班级管理
分析如何完善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探究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论学习共同体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独立学院班级文化建设探索与实践
我们的班主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