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绩效考核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2022-03-15 16:20高洪菊
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人事管理绩效考核职工

高洪菊

(中共即墨区委宣传部 山东青岛 266200)

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发展,对推动事业单位的改革发展有着积极影响。而事业单位改革过程中,始终重视绩效考核机制的改革,通过持续优化绩效考核机制,不仅有效提高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也优化了其整体结构。此外,做好绩效考核机制建设,也能够帮助职工培养正确的思想认识和良好的工作态度,推动事业单位的发展。

一、绩效考核对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持续提高,经济体制改革也进入了关键时期。事业单位作为我国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很多事业单位为了提高效率,保证自身发展,开始全面实行绩效考核制度。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不仅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使事业单位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更加完善,而且对促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完善,规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用人选人的标准有积极作用。

(二)有利于事业单位职工的个人成长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对职工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对职工的综合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没有实行绩效考核之前,很多职工片面地认为事业单位工作就是铁饭碗,工作态度不积极,导致很多职工学习新本领、新技能的积极性不高,综合能力较差,工作效率低下,阻碍了事业单位的发展。推行绩效考核制度,可利用绩效考核独有的机制,设置与职工利益相关的工作标准,将职工薪资待遇与业务能力挂钩,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职工转变工作态度,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事业单位的发展对于职工的健康心理有着很高要求,而通过实施有效的绩效考核方式,真正激发出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及创造性,从而具备良好的精神面貌,不断纠正自身的工作态度,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去投入工作中,促进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员工为了获得相应的薪资待遇,会不断督促自己通过各种途径,提高业务能力、个人综合素质及工作效率,有利于职工个人的成长发展。

(三)有利于保持事业单位活力

在绩效考核中,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可将绩效考核分为两部分——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定量指标就是对职工工作量进行严格规定,将职工工作完成量与工作成绩进行关联,从而达到影响职工薪资的目标。这种定量方式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根据职工工作的时间及工作的成果进行评价,最终与薪资挂钩。但由于很多工作具有随机性和不可定量的特点,在操作上还需进一步探索。定性指标主要是对职工的日常考核进行评价,并且作为年终考核的依据,对职工发放相对应的奖金。从整体上看,定性指标更加简单便捷,并且评价的方式也相对容易。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两者虽然在评价方式上有所不同,但是都可以采用减少薪资的方式,对职工进行一定程度的处罚。同时对表现优秀的职工,可给予一定的薪资奖励,不断提高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使事业单位内部始终保持活力,促进其健康发展。

(四)有利于贯彻按劳分配制度,积极促进职工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当前,分配制度仍然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共存。因此,为了使这一经济制度能够充分贯彻下去,需要事业单位继续实行绩效考核,使按劳分配能够持续贯彻下去,间接使职工思想发生改变,树立公平观念。职工在思想发生改变的过程中,会逐渐形成良好的公平观念,了解劳动的重要性,在保证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推动事业单位不断向前发展。在形成正确价值观念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职工的法治观念,当前许多事业单位通过借鉴及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的考虑下,制定规章制度,但是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却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需要通过对绩效考核方式的积极落实,为事业单位各项制度的落实打下良好基础,同时也能够不断增强职工的法治观念,让职工了解到规章制度的重要性,保证事业单位管理制度能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二、绩效考核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量化机制有待优化

由于各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导致各个地区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方式存在差异性,缺乏统一的标准规定。因此,事业单位在应用绩效考核的过程中,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是工作成效量化机制方面,存在相对不足的现象。工作成效量化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绩效考核中,是通过职工的工作量进行评价判定的。根据职工完成的工作数量,对职工发放相对应的薪资。由于部分事业单位职工工作成效量化机制不完善,所以无法对职工的工作量进行评估,不能根据职工实际完成的工作量进行量化,很容易出现不合理的评价结果,造成部分职工的不满心理,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矛盾冲突,不利于事业单位的内部团结。

(二)考核内容有待改进

虽然很多事业单位建立了完善的绩效考核规章制度,但是在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部分事业单位在绩效考核内容上,基本上采用了传统的考核方法,并且考核的时间跨度比较大,导致考核的效率大大降低,最后的考核结果容易出现偏差。部分考核人员往往根据职工近期的表现进行绩效考核,忽视了职工之前的工作成绩及工作量,使绩效考核的公平性大大降低,容易引发职工的不满情绪。此外,还有一部分事业单位没有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导致职工的薪资无法与绩效相关联。

(三)绩效考核内控机制有待优化

一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在绩效考核内控机制上存在着一定缺陷,并且没有对绩效考核的重点内容进行开展,导致绩效考核在一定程度上失去意义。具体表现为考核内容具有随意性,同时部分考核人员没有对职工的工作行为进行记录。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部分事业单位建立了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但是由于考核人员的认识不足,不重视绩效考核的实际意义,考核流于形式。完成考核评价后,有些单位还存在没有根据考核评价结果,采取相对应的奖励惩罚措施的现象,导致绩效考核机制形同虚设。此外,监督管理机制的缺失或不健全,容易出现不合理的评价结果,损害职工的利益,不利于单位内部的团结。

(四)绩效考核形式有待提升

为了提升考核的效率,不少事业单位经常随意改变绩效考核形式,导致职工无法适应,并在一定程度上对职工造成了困扰。职工无法根据考核的标准,在自身能力培养上找到合适的切入点,自身成长受到了一定阻碍。此外,有些单位的考核形式长年一成不变,不能与时俱进,考核形式和单位现行工作不符,逐渐丧失激励作用。

三、绩效考核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应用的措施

(一)提高对绩效考核工作的重视程度

增强对绩效考核工作的重视程度,需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大对绩效考核工作的支持力度。虽然部分事业单位已全面实行绩效考核工作,但是在具体的执行上,由于部分管理者对绩效考核工作缺乏重视,导致绩效考核工作无法顺利开展。管理人员应充分认识绩效考核的重要性,在绩效考核制度的建立及执行上给予更多关注。事业单位在实行绩效考核时,需要从多方面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在绩效计划制定上,应根据单位自身实际情况,作出具体可操作的量化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制定出完善的考核计划。在考核评价上,要加大培训,强化监督,提高考核人员思想意识和行为准则,以便对员工作出公正客观的评价,保证评价结果的公平合理,同时要规范评价管理,确保整个评价过程有迹可查。在反馈工作上,要建立健全反馈机制,确保当职工对考核结果质疑时,第一时间了解情况,并立即对整个评价过程进行分析,如果发现有不合理的情况,立即改正,打消职工的疑惑,维护单位内部团结。在绩效考核时,考核人员要根据每位职工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考核。考核人员应与职工保持充分沟通,了解每位职工的业务水平,使考核形式更具合理性,同时提高职工对绩效考核的认可度和支持力度,使绩效考核顺利展开,推动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二)建立完善的考核指标体系

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是否合理,不仅影响着职工的工作态度和业务能力,同时也影响着整个单位的工作效率,对事业单位的成长发展意义重大。因此,事业单位应积极引入优秀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并且根据自身发展特点,进行深度优化,在保证职工经济利益的同时,使优化后的指标体系更能符合自身实际,适应自身发展。考核人员根据指标体系,对职工进行合理的绩效考核评估,制定出合理的考核标准,不断规范职工的工作行为。

在完善考核指标体系过程中,应当根据事业单位的工作职能,制定不同的考核内容及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考核人员在制定指标体系的过程中,需要全面把握六个原则。

1.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是要求考核指标体系更加具有全面性。考核内容具体包括职工的思想行为、工作态度及工作能力,确保绩效考核内容的全面性,覆盖职工的各项特点。同时在提高覆盖面的前提下,要选择综合性能优越,能够体现考核价值的内容,帮助事业单位挖掘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2.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是针对事业单位不同岗位类型的员工,提供不同的考核要求。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一些相似岗位,考核内容虽然可以不进行具体划分,但是需要注意每个岗位工作的具体差别,制定针对性的考核内容。

3.突出性原则

突出性原则是突出强调绩效考核的重点内容。制定绩效考核时,在考虑全面性原则的同时,需要考虑单位岗位之间的差别,注重职工绩效考核与工作岗位之间的深度融合。因此,需要重点强调职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使其意识到自身工作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正。

4.定性与定量考核之间的融合

事业单位需要正确认识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之间的差距,不盲目追求定性考核或定量考核某一单一指标,而是应将两种考核方式进行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每个考核方式的优势,防止职工被绩效考核工作所束缚,从而影响其日常生活。

5.可比性原则

可比性原则就是要求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具有横向的可比性。职工在了解考核结果的过程中,通过与他人之间的对比,形成比、学、赶、超氛围,使自身的综合能力不断提升。事业单位也要根据不同岗位职工的考核结果进行对比,了解单位职工的工作状态和能力水平,从而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

6.可操作性原则

可操作性原则是要求职工绩效考核更加合理,易于操作,既能考核职工的业务水平,也能彰显公平。同时,制定更加严谨、细致的绩效考核制度,防止出现不可控制的现象。另外,考核的内容、程序及方法不能过于繁琐,强调可操作性。

(三)建立完善的量化指标

在进行绩效考核时,不仅需要对整个考核制度进行完善,同时还需要不断加强绩效考核量化指标,以使考核指标更加真实地反映员工的工作水平和工作状态。绩效考核量化指标的完善,不仅有利于事业单位优化内部结构,也能有效提高职工工作积极性。另外,需要对职工工作任务的完成效率及工作数量进行量化设置,以使绩效管理工作更具合理性和规范性。量化后的指标更容易被职工接受,有利于绩效考核工作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中顺利推进。

(四)对绩效考核内容进行修订

在对绩效考核内容进行修订时,需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与人事管理部门根据单位目前的发展状况,对每一个阶段的绩效考核进行监督,保证绩效考核过程和内容公开合理,防止出现违规行为和损害职工利益。同时也要注意考核内容修订的时间,避免干扰职工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的规划,对职工造成麻烦。最后,在不同阶段的考核过程中,需要对职工考核指标进行反复检查,仔细分析。在检查过程中,应及时指出不合理的考核指标内容,并立即做出修改,以确保绩效考核内容更加公平合理,使职工不断规范自身工作行为,促进自身综合能力的提高,从而有效推动事业单位发展。

(五)构建与日常评估相结合的综合考核方式

当前,在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机制全面推行的背景下,各级事业单位对职工日职工作中的工作绩效有了比较全面的把控,管理人员还可以借助综合评估的方式,对特定的时间节点内职工的工作绩效进行考核。可以通过定期考核方式进行考核,考核时间一般设置为每月一次,与年终考核挂钩,有效提升绩效考核的质量与效率。月评估考核是为半年期考核及年终考核提供考核基础资料,可以在平时开展。日常考核及定期评估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能有效克服年度考核的“近因效应”,为绩效考核工作提供更为精准的数据信息支持。

(六)实行民主评议

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还要切实做好民主评议和民主测评工作。在对考核主体进行绩效考核时,可以通过与考核主体同部门的同事,对其进行更为深入了解。因为同事与考核主体长期工作、生活及学习在一起,他们对考核主体的思想认识、学习情况、工作业绩及业务能力都有直接接触。具体操作中,可以通过开展职工座谈会或是与其他职工面谈等民主评议形式,听取其他同事的意见或建议。要成立专项考核领导小组,小组成员要由管理人员与职工代表共同组成。在进行考核时,先由职工进行自我评价并打分,再由职工的领导和同事进行评议,最后将考核结果送至考核小组,由考核小组进行统一评定,以此有效避免因个人喜好而出现考核不公的现象,最大限度确保绩效考核的民主性、公平性。

(七)提升考核人员的综合素质

考核人员作为绩效考核工作计划的制定者,也是考核计划的实际执行者,其自身的综合素质会直接影响考核工作的质量。因此,要定期开展专项培训,针对考核指标确定培训内容,确保所有考核人员熟练掌握培训内容并能熟练运用。针对一些通过考核并在培训中表现优异的工作人员,可以将其树立成典型,并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促进体制改革,激发职工的工作效率,转变职工的工作态度,事业单位全面实行了绩效考核制度。在推行绩效考核制度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增强对绩效考核的认识,仔细分析考核内容,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切实可行的考核指标,不断完善绩效考核机制,提高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促使职工不断提升自身综合能力,最终推动事业单位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人事管理绩效考核职工
以职工之家为抓手 让职工享“家”温暖
职工书画
医院成本控制与绩效考核的实践
人事管理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人事档案数字化在人事管理中的重要性
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实施探讨
《最美职工 职工最美》 曲谱
绩效考核“指挥”医院未来发展
推行军事体育训练与人事管理挂钩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