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元涛,张璐营,易舒婧,庄碧云,朱光辉
[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广东 深圳 518712]
甲磺酸仑伐替尼胶囊治疗肝癌有较好的疗效,但皮疹是其常见不良反应,笔者用育阴清热外洗方治疗仑伐替尼所致阴囊重度皮疹疗效较好,介绍如下。
患者,男,63岁。2021年6月因右后背部疼痛于当地医院查上腹部CT平扫提示肝硬化并再生结节、脾大、少量腹水。肝右叶占位性病变,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肿大。后我院就诊查上腹部MR增强示肝右叶第二肝门处及肝5/8段交界处异常信号灶,考虑肝细胞癌可能,门脉右支分支癌栓可能。腹膜后多发肿大淋巴结,转移可能。甲胎蛋白(AFP)2025.00IU/mL。于2021年7月24日开始口服甲磺酸仑伐替尼胶囊8mg、qd靶向治疗。1个月后复查CT提示肝右叶恶性肿瘤对比前缩小,门静脉癌栓对比前缩小,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转移瘤对比前数目减少、病灶缩小,甲胎蛋白(AFP)658.50IU/mL。评估靶向治疗治疗有效,后维持用药,病情稳定。2021年11月20日因阴囊红肿疼痛,门诊医师予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外涂,无明显缓解,于2021年11月26日收入院治疗。症见神清,精神尚可,阴囊红肿疼痛,局部渗液,阴囊及大腿内侧见疱疹样皮疹、色红、瘙痒,不能行走,口干,大便偏干,小便黄。舌质干而暗红苔薄黄,脉弦细。既往史发现乙肝“大三阳”10余年,2021年6月开始口服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西医诊断为药物性皮疹,中医诊断为皮疹(阴虚毒热证)。嘱卧床,不穿内裤,防止刺激皮肤,保持阴囊清洁干燥,暂时停用仑伐替尼胶囊,予育阴清热方外洗阴囊皮疹处。药用金银花10g,连翘10g,甘草10g,太子参30g,麦冬10g,醋五味子10g,干石斛15g,生地黄20g,牡丹皮10g,白芍10g,黄柏10g,苦参10g。水煎后外洗阴囊皮肤,1日2次,每次3min,药物温度控制在35℃~37℃,每次中药外洗后配合红外线照射10min。另口服盐酸曲马多缓释片镇痛。3天后阴囊皮肤疼痛显著好转,皮疹及皮肤颜色改善,基本没有渗液,停用盐酸曲马多缓释片,继续使用育阴清热外洗方外洗。7天后大部分皮肤恢复正常,皮疹大多消退,剩余部分明显干燥结痂,肿胀、疼痛基本缓解。巩固治疗至第10天后出院。嘱继续口服仑伐替尼控制肿瘤,同时密切关注阴囊皮肤情况,避免穿紧身衣物,勤换内衣裤,保持阴囊皮肤干燥,后随访至2022年3月,持续靶向治疗病情稳定,未再发皮疹。
仑伐替尼是多靶点小分子酪氨酸酶抑制剂,治疗肝细胞癌有显著疗效[1],皮疹是其常见药物不良反应之一[2]。患者长期口服仑伐替尼后出现阴囊严重皮疹,考虑药物相关性皮炎,笔者观察认为,仑伐替尼在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控制肿瘤的同时,还有易耗伤人体阴津,使热毒羁留于体内的特性,如热毒不能及时疏泄,使阴虚毒热之邪留着于肌肤,则易出现皮疹。而阴囊部位皮肤敏感且长期被衣物包裹,通风情况较差,可能会出现严重皮疹。该患者入院症见阴囊红肿疼痛,伴瘙痒红疹,考虑证属阴虚毒热[3]。《外科正宗》云:“臁疮者,风热湿毒相聚而成。”故治疗以养阴清热为主,予自拟育阴清热外洗方。方中太子参、麦冬、五味子、石斛、生地滋阴益气、凉血生津,银花、连翘清热解毒,黄柏、苦参解毒燥湿止痒,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化瘀,又可治痈肿疮毒,白芍可养血敛阴止痛,甘草调和诸药。
中药外洗治疗皮疹的同时,个性化护理和心理疏导也是治疗的关键[4]。充分保护患者隐私,与患者和家属及时沟通缓解其紧张及焦虑的心态,保持合适的室温,及时通风,并叮嘱患者暂时不要穿内裤,不要下床行走,防止损伤皮肤,并同时及时更换床单被罩,保持衣物清洁。在使用中药外洗后予红外线照射,一方面可以改善药物对皮肤的渗透,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局部炎症吸收,还能保证用药后皮肤保持干燥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