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微课,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研究与实践

2022-03-15 03:58:21陈安娜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32期
关键词:奇偶性分数微课

陈安娜

(芜湖市北塘小学 安徽省芜湖市 241000)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总是会存在这样一些现象:一节课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却总有学生听不懂;课堂上老师反复强调的知识点,学生做习题时总是出错;少部分学困生学起来总是比其他学生慢一拍。究竟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笔者认为,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制作专题微课,让学生借助资源库里的“微课”学习。

“微课”具有短小精悍、知识点突出、内容具体、形式简单、针对性强等特点。我们可以将微课分为预习型的“课前微课”、用以解决课中难以表述疑点的“课中微课”、帮助解决拓展习题的“课后微课”等多种形式,旨在利用不同课例(复习课、新授课、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学习,辅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我探究的能力。面对网络上纷繁杂乱的微课,我们在应用和借鉴中不禁思考:究竟什么样的微课是真正能服务课堂教学的?应该如何高效应用微课?哪些微课能真正为教学起“画龙点睛”的作用?究竟是简单轻松地选择杂乱的资源共享,还是身体力行地开拓创新?

一、依托微课,深挖教材

为了让微课真正起到有效促学的作用,本着教学有需求、使用有价值的目标,笔者面向全校数学教师,分年级进行了“1-6年级教材中哪些课堂内容适合制作成微课”问卷调查。

通过调查发现有85%的知识点适合制作成“课前微课”,用于预习新知,巩固旧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譬如,把五年级数学实践活动课《掷一掷》,设计成介绍投掷游戏由来及其规则的微课,通过数学故事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又如一年级数学课《人民币的认识》的课前微课,其介绍了人民币的制作发展历程、人民币的文化等,有效提升了学生对即将学习的知识点的探究热情。调查发现有95%的新授内容适合穿插“课中微课”,以解决教学重难点,渗透数学文化,拓展知识等。如五年级下册《和的奇偶性》一课,知识点多、探究时间长,为保证在40分钟内迅速梳理出建模过程,可以借助微课“两数之和的奇偶性判断”,以数形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直观感受,梳理、验证猜想,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还有75%左右的知识点适合制作成“课后微课”,方便课后习题的梳理与讲解。一年级的“数砖块”问题是学生学习的“拦路虎”。课堂上,学生一听就懂,一做就错。通过微课,结合生活实际,直观演示“数砖块”的方法,拓展课堂上无法实现的解决问题的渠道,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学习和理解。这样的微课学生可以反复观看,消化课堂学习中不理解的部分。笔者还发现有的课例既适合课前渗透,又能穿插课中,还能课后拓展,这足以显现微课应用的广泛性。

二、依托微课,关注课堂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师制作出高质量的微课,可以更好地服务数学课堂教学,打造高质量课堂。

(一)打造高效课堂的研究模式

微课制作的应用发展,在现今的课堂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改变着教育教学的方式,而且呈现出许多新的研究模式。

1.课例分析式

模式呈现:确立课题,年级组备课——制作合适微课,服务教学——听课、评课——课堂观察记录,诊断剖析——个案分析,反思提高。

上述模式是在研究过程中,慢慢摸索建立的一套完整的教研模式。其基本流程是:确立基本课题,明确微课应用地位,制作合适的微课,个人独立思考并与年级组老师合作备课;教师上课;人人听课;教研组评议交流;听课老师撰写课堂观察记录,针对课堂上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进行诊断剖析,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最后上课老师撰写课堂教学小结,反思自己在这节课中的得与失。

此模式将教师的课堂教学研究和微课制作环节融入到备课、说课、上课,以及听课、评课的全过程,不仅关注到课堂教学的课前预设,更是以课堂观察记录的形式深入研究,依托微课,发展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众所周知,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途径之一是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在备课、听课、评课过程中,每位老师都会有不同的收获,这为“依托微课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供了坚实的课堂基础。如微课“两数之和的奇偶判断”对五年级数学《和的奇偶性》一课的教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课堂探究环节采用层次清晰的大板块设计方式,化繁为简,从“两数之和”到“三数之和”,再到“多数之和”,直至推出规律,逐步递进。学生先应用举例法探索“两数之和的奇偶规律”,体验了探索规律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再借助微课,应用数形结合法进一步验证“两数之和奇偶性规律”,这种方式让学生建构了直观形象的模型,加深了对“两数之和奇偶性规律”的理解。此后,又通过知识的迁移,多途径推理出“三数之和的奇偶性规律”。在此基础上,学生利用观察、对比、类推等多种方法得出“多数之和的奇偶性规律”,直至推导出“和的奇偶性规律”,一气呵成。又如四年级数学《分数的再认识》一课,本节课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以“什么是分数的再认识”引入新课,通过对不同分数进行归类的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及特征,“你能看出哪些分数”教学是让学生根据同一幅图想象不同的分数,给学生创造想象的空间,帮助学生体会不同分数的含义。课的尾声又借助微课“一块肉能换几条鱼?”,向学生展示“分数不仅可以表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也可以表示物体的数量”。整节课依托两次微课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了解分数的起源文化,学生不仅对分数有了深层理解,还激发了对有趣的数学文化的探究意识。整个课堂无论是教师的教学艺术、学生的主体性发挥,还是现代教学技术的运用,无不展现出高效课堂的活力和精彩。

2.网络研讨式

模式呈现:确立主题——依托智慧教育平台,网上交流——收集材料,撰写论文叙事。

除了在课堂实践中观察分析课例,提升课堂效率,还可以理论联系实际答疑解惑,这样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围绕“微课的使用,你认为放在什么时段合适”“针对什么内容制作微课,对课堂教学有用”“谈谈你使用微课的感受”“微课制作有什么小技巧”等主题开展网上交流,老师通过留言阐述观点,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教学故事,呈现自己的精彩课堂片段视频。网上交流可以促进教师参与讨论,拓展教学思路。

此模式是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老师们在网上交流中逐一处理了教学困惑、微课实际应用的“技术难关”、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等方面问题,并消化吸收,触类旁通。达到“以理论促实践,再根据实践总结更新理论”的研究效果。

(二)创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1.自主学习式

模式呈现:微课学习,激发兴趣——补充资料,感受体验——利用微课,拓展延伸。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手段,就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激发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及学习兴趣,即用上述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一种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的新方法。首先,教师们用生动的微课资源,引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关注,继而引发学生对课堂问题的深入思考;其次,通过微课资源,拉近学生与学习内容的距离,变抽象为形象,增强学生的体验;最后,在课堂学习的尾声,展示相关联的课堂学习内容,激发学生探究兴趣,鼓励学生通过教师博客、教师信箱,进一步与教师交流微课学习体会和学习收获。最终达到学生各方面能力提升的目的,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主动探究式

模式呈现:借助微课,呈现问题——动手操作,解决问题——小组合作,得出结论。

数学来源于生活,是生活性极强的学科,通过组织主题鲜明的数学综合实践,如:低年级学生在成人指导下,借助微视频,拍摄数学故事,进行课堂展示;中年级学生可以小组合作,通过网络搜集资料,撰写调查研究报告、制作数学电子小报,进行小组汇报;高年级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搜集整理资料,开展“我当数学小老师”微课堂评比。这一系列以“信息技术环境”为载体所开展的丰富多彩的“自主学习展示活动”,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升了他们的核心素养,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这让学生充分感知到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提高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三、依托微课,着眼师生

微课服务于教学,它能有效促进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核心素养能力和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为了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培养他们的终身学习能力,学校组织1—6年级全体学生参与微课学习,并填写数学微课学习记录表。通过调查发现,学生自主学习微课的效果好。学生的填写记录翔实而有趣,图文并茂地反馈了自身学习的收获,并提出深度问题。学生通过微课学习,提升了对数学课堂的兴趣,加深了学习体验,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学习效率明显提高,有效提升了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师及时优化教学方法

老师针对学生学习单进行分析,了解学生对微课学习活动的意见,及时调整教学,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工作能够把握住重点,顺利进行。

(三)增强师生信息技术能力

学校组织低年级学生开展“数学微课故事表演”,组织高年级学生进行“依托微课,我当数学小老师”活动,这些活动让学生有了新的情感体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核心素养,还大大培养了学生对资料的选择、整理、加工的能力。高年级学生不仅会运用信息技术搜集整理资料,还在这样的过程中学会独立提炼数学学习方法。

一系列以“信息技术环境”为载体所开展的丰富多彩的“微课制作展示”活动,让老师的信息素养得到大幅度提高。微课的制作应用为数学教学开辟了崭新的天地,老师们能借助多媒体网络进行课堂教学,能制作微课、教学课件,能利用网络资源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

四、依托微课,注重分享

学校建立了教学资源网站,每个教室都有多媒体教学终端,教师可以直接把微课教学资料或课件传送到服务器上,再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实现了教材与网上资源的合理整合,从而实现常态课与整合课并举的研究目标。同时,配套网站还可以适时储存教师制作的优秀微课,方便其他教师下载学习,对其进行评价,甚至讨论,以促使其更符合教学的要求。教师之间进行资源共享,进行优化组合,大大节省了时间,教师能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教学方法的研究中,极大地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师生还可以记录自己的微课学习收获,生活感悟,共同撰写学习心得。微课教学为数学课堂创设了美好的前景,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潜能。其努力从视觉、听觉等多方面营造课堂教学氛围,改变“学数学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这一老观念,学生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学习效率也大大提高。

回顾研究过程,我们不禁思考:这样的研究过程仅仅是一段时间吗?课堂始终在,学生的学习研究不会停滞不前。伴随着成长,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渴求会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原创微课的质量如何保证?如何加强老师们应用微课的交流,扩大微课适用范围?什么样的微课制作方便快捷?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显示微课的优越性?微课如何全覆盖到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这些都是我们今后继续探究的方向。我们要努力实现,依托微课,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打造高质量课堂。教师应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将微课制作应用变成自觉行动。教师应依托微课,努力营造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高效课堂。

猜你喜欢
奇偶性分数微课
函数的图象、单调性和奇偶性
分数的由来
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
无限循环小数化为分数的反思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22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5:06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活力(2019年17期)2019-11-26 00:43:00
可怕的分数
趣味(数学)(2019年12期)2019-04-13 00:29:08
函数的奇偶性常见形式及应用
例析函数奇偶性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