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服务综合体空间分布特征及形成因素

2022-03-15 02:09周鸿璋刘周敏曹庆荣
体育教育学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综合体体育产业空间

周鸿璋,刘周敏,曹庆荣

(湖南农业大学 体育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体育产业的影响,促进体育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2020年7月14日,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报送体育服务综合体典型案例的通知》[1],在全国范围内征集了一批体育服务综合体典型案例。体育服务综合体作为新时代和新形态下的特色产物,是国家发展体育产业的重要抓手,其以创新融合的思维,为体育产业的发展谋求了一条创新、多元、高效的道路,不仅能带动产值增加,还有助于形成循环可持续的健康发展模式。因此,探究体育服务综合体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分布成因,对优化我国体育服务综合体空间分布格局以及合理规划建设,发挥其空间溢出效应,打造“以体育服务为核心,融合多种产业,形成多功能,多业态,高效益”的体育消费聚集平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体育服务综合体不仅起步早而且发展成熟,不仅提高了当地人民生活质量,还对区域产业链的健康发展起到了快速促进的作用,形成了区域产业的空间经济效应。在经济全球化以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推动下,国内体育服务综合体的发展建设开始萌芽,但由于起步较晚,其建设发展还处于探索阶段,有关体育服务综合体发展建设的研究主要聚焦在发展现状[2-3]、发展模式[4-6]、问题分析[7-13]、案例分析[14-15]、路径探索及对策[16-18]等定性的描述研究,意在探索体育服务综合体的功能、运营模式、发展路径、解决发展困境等。但有关体育服务综合体的空间形态和形成因素的研究还未有涉及,鲜有采用空间统计方法和数理统计方法对体育服务综合体进行空间分布和形成机制进行深层次的探究。而体育服务综合体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空间形成因素,对今后体育综合体的空间布局和培育建设的地理位置选取,以及产业均衡规划有着重要意义。基于此,本研究运用ArcGIS10.8、GeoDa等空间分布工具,探究我国首批体育服务综合体的空间分布特征,再通过逐步回归模型探索体育服务综合体空间形成的主要因素,旨在为进一步优化其空间分布格局和完善体育服务综合体科学空间规划建设,充分发挥体育服务综合体的空间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提供理论参考。

1 研究思路及数据来源

1.1 研究思路

本研究以我国首批49个体育服务综合体的典型案例为研究对象,通过Google Earth获取49个体育服务综合体经纬信息坐标,与各省区市的矢量数据进行叠置分析,再利用ArcGIS 10.8、GeoDa等空间分析工具,采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核密度估值和空间自相关等方法,探究中国体育服务综合体的空间分布特征,最后通过逐步回归分析体育服务综合体空间分布格局的形成机制。

1.2 数据来源

从国家体育总局的官方网站获取体育服务综合体的典型案例名单[19]。并从地理空间数据云获取研究所需要的地理数据和图层。从《中国统计年鉴(2020)》《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旅游统计年鉴(2019版)》获取各省区市机制的数据。由于数据获取的限制,本研究未包括港澳台地区。

2 体育服务综合体空间分布特征

2.1 体育综合体的数量分布

首先将49个体育服务综合体的点状要素与中国EDM图层进行叠置分析,结果显示:(1)中国体育服务综合体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集聚性,从省市分布来看,主要分布在江苏省和浙江省,其次是北京、上海、广东、安徽、四川。(2)总体布局来看,南北部分布差异明显,南多北少,具体分布为南部35个,占总比例的71.4%,北部分布14个,占总比例的28.6%。(3)按照中国三大地带的分布来看,东部(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等11个省区市)、中部(山西省、安徽省、江西省等8个省区市)、西部(重庆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等12个省区市)三大区域(香港、澳门和台湾除外)的体育服务综合体的数量比例为25∶8∶16,东部地区的数量要比中部和西部数量的和还多,表明我国体育服务综合体的分布主要集聚于东部地区。综上,我国体育服务综合体的空间分布呈现“南多北少,向东集聚”的趋势。

2.2 空间分布类型

最近邻指数(R)是衡量地理空间中相邻的两个点状要素分布类型的指标[20],最近邻指数R>1时表示均匀性分布类型,R<1则为聚集性分布类型,R=1则为随机型分布类型。通过ArcGIS10.8软件进行最近邻指数运算,得出体育服务综合体的空间平均观测距离为1.65,预期平均距离为2.0,最近邻比率R为0.82,R<1,Z得分为-2.42,Z<-1.645,P值为0.016,P<0.05,表明49个体育服务综合体的空间分布类型趋于集聚性。

2.3 空间分布均衡度

2.4 空间分布密度

核密度估计值是能够直观地反映区域要素的空间聚集情况的方法[23-24]。通过使用ArcGIS10.8密度分析工具对49个体育服务综合体的空间点状要素进行点密度分析,结果显示:我国49个体育服务综合体的空间分布密度差异明显。其空间分布密度最高的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其次是渤海城市群地区。总体来看其密度分布特点遵循“核心-边缘”理论,以一个高密度地区为核心向四周递减的状态。长江三角城市群的体育服务综合体的空间分布密度是以上海为密度核心,密度依次向江苏、浙江和安徽等省份城市递减;渤海城市群地区的体育服务综合体的空间分布是以北京为密度核心,密度依次向天津、河北递减。两大高密度的区域都具有经济实力雄厚、交通便捷、商业发达程度位于国家前列的特点,正是这些优越因素促进着该地休闲与健身产业的快速发展,体育设施的完善加速了地域全民健身的普及,从而提高人们的终身体育意识。

2.5 空间集聚特征

2.5.1 全局莫兰指数

空间自相关即为准确度量各省体育服务综合体数量与周边区域的空间关联程度。本研究使用全局莫兰指数(Global Moran’s I)对体育服务综合体的空间分布差异进行分析,它是检验点状要素样本之间是否存在空间依赖关系的一种方法[25]。莫兰指数I的值域为[-1,1],Global Moran’s I>0表示空间正相关性,即集聚分布,其值越大,空间相关性越明显;Global Moran’s I<0表示空间负相关性,即离散分布,其值越小,空间差异越大;否则,Global Moran’s I=0,空间呈随机性,即没有空间相关性。通过ArcGIS 10.8软件计算得出体育服务综合体的全局莫兰指数I≈0.171,大于0;并且Z≈2.375,大于1.960;P≈0.018,小于0.05。表明我国体育服务综合体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显示体育服务综合体的发展对区域是“以点带面”的形式产生空间效应。

2.5.2 局部莫兰指数

由上述全局莫兰指数的计算得出体育服务综合体具有正向的空间自相关,为进一步探究体育服务综合体具体的空间集聚情况,本研究采用局部莫兰指数(Local Moran’s I)进行深入探究。局部Moran’s I指数用以测量研究单元与周围地区之间的空间关联程度和差异程度[26-27]。通过使用GeoDa软件对49个体育服务综合体进行局部莫兰指数运算,得出散点图1。从各个省区市体育服务综合体的数量分布象限来看,落入H-H和L-L象限的省区市共21个,占比61.76%,说明各省区市的体育服务综合体数量较多或较少在空间上都更易聚集,并且空间差异较小。

图1 中国体育服务综合体Moran散点图

3 体育服务综合体空间分布的形成因素

3.1 指标选取

体育服务综合体的空间分布受多种因素的交叉影响,为了探究这些因素的影响程度,本研究在遵循指标选取的系统性、科学性和数据可得性等基本原则的基础上,依据产业布局理论和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关于报送体育服务综合体典型案例的通知》,认为体育服务综合体的形成跟文化产业、旅游产业、体育健康、休闲服务等产业相关。因此本研究选取地区文化开展、地区旅游发展水平、体育产业发展、休闲服务业等指标进行进一步探究。其中地区文化开展选取地区文化市场机构数量解释,地区旅游发展水平选取地区旅游收入解释,体育产业发展选取国家体育产业示范项目、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单位进行解释;休闲服务业选取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进行解释。并且通过梳理文献发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是产业发展基本要素,能给产业提供有利的经济环境[28],选取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表征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能给地区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和人流量,带动产业的发展[29],选取各省区市的年末总人口作表征人口规模;交通通达性具有加速产业的发展、拉近城市之间的距离、提升城市的吸引力等功能[30],选取了各省市公路里程、铁路里程以及民用飞机场数量表征交通通达性。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反映了该地的政府财政能力,对产业的发展目标有着指导性的作用,同时也为体育服务综合体的建设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31],选取地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表征地区财政环境。具体指标情况见表1,具体数据见表2。

表1 中国体育服务综合体空间分布影响因素指标选择

表2 体育服务综合体空间分布影响因素指标数据

3.2 逐步回归模型

逐步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剔除变量中不太重要又和其他变量高度相关的变量,降低多重共线性程度,是较为有效且预测精确度较高的方法[32]。即在各自变量之间存在复共线性关系下,建立“最优”回归方程。其回归模型如下。

Y=b0+b1X1+b2X2+……+b11X11+b12X12

其中Y为因变量体育服务综合体,b0为方程常量,bn为Xn的相关系数。

3.3 逐步回归结果分析

通过把以上数据导入SPSS24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再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见表3和表4。

续表2

表3 体育服务综合体模型拟合度

表4 体育服务综合体模型系数

从表3可知,模型通过F检验,拟合效果良好(R2=0.856,调整后R2=0.827),根据统计学判断,Durbin Watson值越接近2,回归模型的拟合度越优,可接受范围为1.7

从表4中可知,模型系数P<0.05,具有显著性相关,并且VIF均小于10,不存在共线性,证明模型拟核度良好。其中对体育服务综合体表现为显著的变量是体育产业示范基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地区文化市场机构数量、地区民用飞机场数量和地区铁路营业里程,其模型如下。

Y=3.402×10-16+0.299X5+0.346X2+0.436X12+0.263X11-0.319X9

从以上模型可知,体育服务综合体的分布与体育产业示范基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地区文化市场机构数量和地区民用飞机场数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地区铁路营业里程呈显著负相关,回归系数大小表明各变量对体育服务综合体空间分布的影响程度。

3.4 体育服务综合体空间形成因素分析

3.4.1 地区经济环境

依据模型系数再结合图2分析:经济发展水平每优化1%,体育服务综合体的数量就增加34.6%。经济发展水平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国民的生活水平,还能反映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从而形成一对相互促进的关系。首先,经济更发达或更富裕的社会能建设更多的体育设施(例如自行车道、运动场和步行道)和提供多样的体育服务,以鼓励或促进国民在闲暇时间参与体育活动;使体育活动的参与更加容易,同时使久坐不动职业的国民利用闲暇时间更方便参与体育活动,从而提高区域体育氛围和国民体育锻炼的意识。第二,体育服务综合体作为体育消费集聚区,可支配收入较高的人才有能力支付参加体育服务和休闲活动的费用。Adrian等人通过研究表明人均GDP与国民参与体育运动频率的关系要比国民受教育程度强烈[33]。可见,经济发展水平与国民参与体育运动具有密切关系。同时研究结果还显示:我国体育服务综合体主要分布于省会城市和重点城市。经统计,有27个体育服务综合体位于省会城市,占总比的55.1%。我国省会城市具有自然资源丰富、地理环境优越等特点,而且还是该省经济、政治、交通、文化、科教的中心,经济发展水平同样排名前列。这一结果印证了经济发展水平与体育服务综合体的空间形成特征有密切关系。

图2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体育服务综合体关系

3.4.2 地区文化发展

逐步回归结果和图3显示:地区文化市场机构数量每增加1%,体育服务综合体数量则增加43.6%,回归系数最大;表明文化发展对体育服务综合体的影响程度最高。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是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目前,全国文化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定文化自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并且提出优化文化产业布局结构,加快推动文化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文化与体育产业的融合,实现文化经济一体化是新时代体育产业发展的特色。体育服务综合体的建设和发展一方面有利于加快体育产业发展速度,形成体育消费集聚区,促进全民健身;另一方面也是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展现我们国家民族悠久历史文化风采的标志物。中华民族文化有五千年历史,随着区域发展的差异性,各个区域也蕴含着丰富的特色文化,如蒙古族的摔跤和骑马,以及不同派别的太极拳、武术、剑术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实现,面对国内受到多种西方文化的“入侵”和冲击,国家开始重视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教育。体育服务综合体作为新兴产业之一,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成为主要推动因素。

图3 地区文化市场机构数量与体育服务综合体关系

3.4.3 体育产业示范基地

逐步回归结果和图4显示:体育产业示范基地与体育服务综合体的回归系数为0.299,表明体育产业示范基地每优化1%,体育服务综合体的数量就增加29.9%。近年来,国家体育总局为创造体育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切实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国家体育产业基地进行加强规划与管理,充分发挥体育产业的空间效应。目前,全国范围内已公布58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体育产业示范基地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该区域体育资源丰富,体育产业聚集效应明显,体育基础设施完善等;也表现出当地政府对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视,把体育产业作为扶持产业,并且列入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制定相应的发展政策。这也表明,体育产业的发展具有“酵母效应”,体育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各体育产业示范基地的确立与推广为体育服务综合体的建设营造了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图4 体育产业示范基地与体育服务综合体关系

3.4.4 地区民用飞机场

逐步回归结果和图5显示:地区民用飞机场数量每优化1%,体育服务综合体的数量就增加26.3%,航空运输对产业的发展举足轻重。航空运输对体育服务综合体的发展,一方面能缩短城市间的往返时间,拉近距离;另一方面使体育服务综合体的产业模式走向国际化。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航空运输业为我们提供了世界范围的运输网络,使全球范围的商务和旅行成为可能。其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方面有较好的效果,特别在发展中国家表现最为明显。航空运输业的快速性可以拉近地区之间的距离,加快两地的贸易,从而提高经济效益;航空运输业的发展给社会带来一定的促进效应,先是促进贸易,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其次是促进旅游业、服务业的发展,增加就业率,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还能提高运输业的竞争性,降低产业运输和人们出行的成本,且分散人流避免城市拥堵,从而促进区域的社会效益。

图5 地区民用飞机场数量与体育服务综合体关系

3.4.5 铁路营业里程

逐步回归结果和图6显示:铁路营业里程的回归系数为-0.319,表明铁路建设对体育服务综合体发展有阻碍作用,铁路运行速度快和运输能力强的优势能加速城市的客流量,对城市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对密集城区的商业发展却有不少弊端,根据实际情况分析总结出以下三个主要因素:第一,铁路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铁路穿过城区将带来噪声环境影响、震动环境影响、电磁环境影响、水环境、固体废物影响等环境污染;而体育服务综合体作为融合体育、健康、文化、旅游、休闲、娱乐、商业等功能于一体的体育商业消费区,在交通便利的基础上,还要确保舒适的环境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流量。显然,铁路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无疑不利于体育服务综合体运营和发展;虽然飞机场也存在噪音、震动环境等问题,但飞机场在区域内的建设数量较少,总体上会给体育服务综合体带来效益。第二,铁路的安全要求。虽然我国的铁路技术世界一流,技术各方面都具有国际领先的位置,但铁路的安全防范依然不容忽视,因此铁路建设有严格的安全要求,在规定的区域内不能建设密集商业区。可见,铁路的安全要求与以建设集聚消费区为目标的体育服务综合体出现冲突。第三,铁路发展对城市规划的影响。由于铁路是硬性切割,铁路线两侧难以视作整体进行规划;大部分城市铁路两侧呈现相对独立发展,城市发展形态、政策实施都将有明显不同,两侧的不均性发展,造成穿越铁路的交通需求巨大,但受铁路阻隔,可穿越通道不足和节点难以处理是城市常见的问题,这些节点往往成为严重的交通堵点,影响城市正常运行秩序。而体育服务综合体的发展定位为体育消费集聚区,其主要是分布在省会城市和主要城市的中心地带。可见,铁路对体育服务综合体的规划和发展存在一定的阻隔。

图6 铁路营业里程与体育服务综合体关系

总体来看,体育服务与体育产业和文化产业相融合是体育服务综合体的一大发展特点,是实现经济文化一体化的主要发展模式。以促进体育消费为目的的体育商业区,需要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方面的支持,但在逐步回归分析中,区域财政环境、服务休闲业、区域人口规模、区域旅游发展的影响不显著。区域财政环境虽对体育服务综合体的建设发展起到一定的支持作用,但并未形成影响体育服务综合体空间布局的主导因素,这也证明体育服务综合体需要强大的社会供需关系才能吸引充足的投资资金涌入;区域旅游发展虽能提高区域吸引力,但彼此之间存在商业竞争关系,会削散体育服务综合体的客流量,出现抑制体育服务综合体发展的现象;完善的公路网虽能给人们提供便利的出行条件,但体育服务综合体基本位于城市中心,而随着私家车的增多,城市中心的交通拥问题和停车位不足问题已是现在城区管理的一大难题,现今在城市中心人们更愿意选择既环保又方便的步行、自行车、电动车或者地铁等出行方式来替代汽车。

4 结论

本文运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核密度、莫兰指数等空间分析方法对体育服务综合体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合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探析体育服务综合体空间分布的主导因素,主要结论如下:①体育服务综合体最邻近指数为0.82,空间分布非均衡性显著且表现出明显的空间聚集特征,呈现“南多北少,向东集聚”的空间分布格局,主要集聚分布于长三角城市群。②体育服务综合体的地理集中指数为22.07%,大于平均地理集中指数的17.96%,表现为不均衡的分布状态。③体育服务综合体呈现两大高密度区域,其密度分布特点遵循“核心-边缘”理论,呈现以一个高密度地区为核心向四周递减的状态。长江三角城市群的体育服务综合体的空间分布密度最高,是以上海为密度核心,密度依次向江苏、浙江和安徽等地递减;其次是渤海城市群地区的体育服务综合体的空间分布是以北京为密度核心,密度依次向天津、河北递减。④体育服务综合体的数量具有显著空间自相关,说明体育服务综合体的发展对区域能用“以点带面”的形式产生空间效应,且各省区市的体育服务综合体数量较多或较少在空间上都更易聚集。⑤体育产业示范基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地区文化市场机构数量、地区民用飞机场数量与体育服务综合体均呈显著的正相关,而铁路营业里程与体育服务综合体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其中地区文化市场机构数量的影响最为突出,其次是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并且铁路的密度越大越不利于体育服务综合体的建设。体育服务综合体的建设需要浓厚的文化底蕴,适宜的自然生态环境,再基于良好的经济基础背景,以体育产业为核心,有机融合健康、旅游、休闲、娱乐等相关产业,不断延伸体育服务产业链,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区位优势发展自身特色产业。结合群众运动和健身的需要,加强体育服务综合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可以促进体育服务综合体健康稳步发展,并通过以点带面的溢出效应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综合体体育产业空间
田园综合体为农旅融合添活力
秦厂村社区中心党建综合体
Bořislavka社区综合体
Tikkurila教堂及住宅多功能综合体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冰雪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体育产业之篮球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