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伯英,张丽娜,王鵷臻,苏厚强,闪明海,杨小荣,杨少奇,杨 力
(1.宁夏医科大学,银川 750004;2.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内科,银川 750004)
患者,女性,74岁,于2019年9月19日主因“间断胸痛12余年,气短2年,剑突下不适1周”就诊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内科,住院期间出现消化道出血,呕暗红色血性液体,有食物残渣,前后4次,量约1 000 mL,伴黑便量不详,患者诉近期感间断恶心、呕吐。专科查体:结膜苍白,腹软,中上腹压痛阳性。辅助检查:血常规提示血红蛋白105.0 g·L-1,生化常规提示白蛋白30.6 g·L-1。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史,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消化内科医师会诊后转入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内科就诊。转入后经胃镜检查,提示胃体巨大溃疡,大量坏死组织覆盖(图1)。留取组织病检,提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图2),考虑活检标本取材局限,炎症较重,影响判断,不能排除更高级别的病变。故再次行胃镜,剥离大片坏死组织后,留取活检。结合镜下表现,考虑良性溃疡可能性大,给予抑酸、抗感染、补液、降压等对症治疗,病情稳定后好转出院。院外长期口服雷贝拉唑,出院1个月后复查胃镜提示:胃体病变性质,慢性萎缩性胃炎。两次胃镜检查十二指肠球部及降部未见异常。2020年5月18日再次因“上腹胀伴纳差1月余,加重伴恶心、呕吐1周”入院,完善胃CT平扫+增强(图3),提示胃窦幽门部胃壁不均匀增厚、毛糙并不均匀强化,考虑恶性肿瘤病变可能,胃周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肿大;腹部彩超提示胃窦壁不均匀增厚,但患者便潜血阴性,肿瘤标记物不高,为明确胃病变性质,完善胃镜可见胃、十二指肠黏膜呈巨大结节样增生性病变,提示巨大溃疡(图4)。胃镜下诊断:胃窦病变性质待定、十二指肠病变性质待定。胃镜活检(两部位):胃镜活检标本临时报告:(胃体、十二指肠)黏膜组织显示慢性炎(中度活动),黏膜固有层可见多量炎细胞浸润,部分腺体结构紊乱,可见核大、深染的异型细胞团,部分区域细胞挤压明显,部分区域可见纤维素样坏死。具体待免疫组化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特殊染色HP(-)。胃镜活检(两部位)标本(图5):(胃体、十二指肠)符合非霍奇金淋巴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生发中心来源)伴坏死。免疫组化结果: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上皮细胞+),癌胚抗原(CEA)(上皮细胞+),P53基因(40%,+),Ki67核抗原(index 90%),原癌基因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0),内皮细胞标记3(CD3)(-),白细胞分化抗原20(CD20)(+),CD21(+),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50%+),Mum-1蛋白(+),CD10(+),Bc1-6基因(70%+),C-myc基因(30%+),CD79a(+),CD138(浆细胞+)。原位杂交:EBER(-)。特殊染色:P(-)。Be1-2基因断裂阴性;Bc1-6基因断裂阴性;C-myc基因断裂阴性。进一步完善PET-CT,提示胃体小弯侧、胃幽部胃壁及十二指肠肠壁明显增厚,FoG代谢增高,结合临床考虑淋巴瘤;胃体部胃壁多发氟代脱氧葡萄糖(FDG)代谢增高灶,不除外淋巴瘤累及。患者目前诊断原发胃十二指肠非霍奇金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CCB型)II2A期,IPI评分1分,低危组,治疗以化疗为主,采用R-CH方案(美罗华200 mg d0静脉滴注;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20 mg d1静脉滴注)1个疗程,现患者病情平稳,一般状况可。
图1 患者2019年9月胃镜图片
图2 胃体组织病理学表现
图3 胃CT平扫+增强图
图4 患者2020年5月胃镜图片
图5 胃体、十二指肠组织病理学表现
患者系老年女性,首次以消化道出血表现就诊,既往有冠心病史、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初次胃镜及活检提示胃体巨大溃疡,而十二指肠球部未见明显异常,考虑胃体溃疡出血可能。2020年5月再次因消化道非特异性症状就诊,完善胃镜胃部病变持续存在未缓解,且位置不固定,病变进展延及胃窦、十二指肠球部,活检结果回报提示胃体、十二指肠均符合非霍奇金淋巴瘤。原发性胃十二指肠非霍奇金淋巴瘤(PGNHL)因其发病率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多为消化道症状如上腹部不适、腹痛、腹部包块、上消化道出血、肠梗阻、穿孔等,易与胃炎、胃溃疡、胃恶性肿瘤混淆,而内镜在胃肠道淋巴瘤诊断中起到及其重要的作用,是确诊的主要手段,但由于胃肠道淋巴瘤病变多位于黏膜下,常规活检组织小、表浅,组织挤压变形明显、取材部位等影响,导致常规活检漏诊率达82.1%[1]。该患者诊治过程提示,对于发生消化道非特异症状、上消化道出血时,胃镜检查提示巨大溃疡,活检未见癌,给予抑酸等对症治疗后,反复胃镜检查提示病变持续存在或进展,应考虑本病。俞谦等[2]提出,在溃疡边缘及黏膜隆起处多部位连续“1点3钳”活检,或重复多次活检,可达黏膜下层,提高胃镜活检阳性率。有研究[3]表明,胃镜取5块以上活检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5块以下,指出胃镜活检块数与诊断符合率明显相关。内镜下对可疑部位多块取检、深取检,必要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4],从而进一步加强内镜医师和病理医师相互间的合作,提高胃镜活检准确率。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应积极完善腹部超声、CT、骨髓穿刺、PET-CT等检查明确淋巴瘤分期,以便制订更精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同时有助于评估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