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乡村振兴之中职产教融合应用研究

2022-03-14 23:23广州市信息技术职业学校
广东教育 2022年12期
关键词:课题组产教校企

文/广州市信息技术职业学校 洪 波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中职教育的本质特色,也是推动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地方经济的发展要与职业教育、企业的发展深度融合。国务院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要“加大对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和残疾人职业教育的政策、金融支持力度,落实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广大农村培养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实用人才”。同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具有更强的职业性与实操性,能够更好融入乡村发展之中(佛朝晖,陈波,张平弟,2019)。

中职教育要为我国的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就必须树立产教融合是新时代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的意识,坚决贯彻国家深化产教融合的意见和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精神,结合地区发展的实际情况,为不同地区孕育、培育出某个或者某些特定的产业、行业急需的大批人才。

一、职业教育乡村振兴的研究背景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民脱贫的有力武器。在党的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优先发展农村农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在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贫困县、贫困村全部“清零”之后,下一步便是如何有效地衔接和推动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发展战略,为中职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动力和机遇。大力发展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职业教育要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就要坚持改革创新、重点突出、精准发力。

二、助力乡村振兴深化产教融合的研究意义

中职教育重视产教融合,但实效性差,一些产教融合项目在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人才培养供给侧与用人单位的需求侧脱节,无法达到既定的目标;部分企业对产教协同育人的参与度不高,校企合作的认知只停留在为学生解决就业问题上,产教融合广度、深度的不足,使得学生难以适应社会对高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赵朝辉,2022)。

从2019年开始,我校参加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滇西实施方案招生工作,对云南红河州、临沧市两个地区的建档立卡户家庭学生开展了职教“精准帮扶”工作,这为课题组的研究目标和工作思路带来了契机,指明了方向。作为服务地方经济的广州市中职学校要服务乡村振兴,城市反哺农村,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就需要更新观念和转变方式,农村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和高素质劳动者的供给要从单纯的职业技能培训服务、学生就业向地方产业需求对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产教深度融合,以培养适应新时代、新产业、新技术要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找准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发力点。中职教育在乡村振兴的创新驱动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大有可为。

三、助力乡村振兴深化产教融合改革的实践案例

促进产教融合,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是推进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田虎伟,孙中婷,2020)。我校围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和“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两个话题,依托“云中苔”精准扶贫项目,采用“一体两融合”育人模式开展校企产教深度融合的探索与实践,助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

(一)以项目群为导向推动产教深度融合

在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中实施“项目群”教学,是解决学生缺少实践经验与岗位实习能力不足难题、培养行业企业高技术技能人才的有效载体。课题组依据行业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任职能力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把平面设计技术专业人才必备的知识、能力、素质要素整合构建为相应的项目群。以“云中苔”项目为引领,持续开展洛川苹果、余同号非遗筷子、潮州橄榄等实践项目教学,使得项目群得以在专业课程改革中以点带面地持续应用与发展。

1.对接地方产业,促进产学融创

产教融合最主要是产业与专业的融合(陈森英,2019)。为促进中职教育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研究乡村振兴战略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如何发挥更好的作用,我校“助力精准扶贫之中职产教融合应用研究——以项目群为导向的教学改革”课题组组建了由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教师为主的教学创新团队,实地走访我校云南籍建档立卡的学生家庭和当地农产品企业,了解学生家乡当地特色的产品。对建档立卡的学生家庭和当地企业的走访了解后,课题组发现临沧市双江县的茶叶出品优良,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茶园,由于学生家庭制茶的工艺不够精湛,不懂品牌的经营和推广,导致茶叶常年滞销。

为了解决我校云南籍学生家庭制茶工艺不精湛、弥补没有品牌运营思路的短板,我校课题组围绕“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和“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进一步调研临沧市茶业产品市场和生产企业,结合学校专业推进我校与从事茶叶生产加工的双江木兮茶业有限公司、广州联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进行多维合作,将当地特色产品的茶叶作为帮扶产业,收集贫困农户的茶叶信息与产品,由双江自治县教育局和临沧教体局推荐优质的当地生产商进行加工厂,收集贫困农户的散茶与农特产品,把人力资源开发、信息技术服务、产品研发等多个环节融合起来,在人才培养培训、技术创新上进行合作。

2.对接企业需求,打造项目品牌

在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的产教融合帮扶实践中,课题组结合当地茶叶特点,以临沧市双江县茶叶项目品牌打造,在2018级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中,开展为云南双江茶叶进行品牌设计、包装设计、衍生产品设计等全流程设计实践。在帮扶过程中,我校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学生原创的“云中苔”商标成功注册为茶叶品牌,将我校云南籍学生家庭作坊式生产运作推向品牌化运营。

围绕双江茶叶产销运营,在2020级电子商务专业中开展对茶叶产品从质量品控、产品运营、平台网络推广等全流程产品运营实践。在生产端,通过在茶厂实践基地的学习,让在校云南籍学生指导家庭茶叶产品的质量控制,提高产品质量;在运营销售端,培养出一批基于“云中苔”茶叶品牌设计为导向,电子商务销售为手段的跨专业技能综合能力的学生。2020年6月广东扶贫宣传日,电子商务专业开展线上线下融合的“云中苔”茶叶营销推广活动,云中苔茶叶受到全校师生及社区居民的欢迎。2021年1月,“云中苔”茶叶产教融合创新创业团队与北京十荟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展线上直播与线下社区营销,云中苔的品牌影响力逐渐形成。品质良好的双江茶叶通过学校的渠道推广出去,逐渐受到广大顾客喜爱和认可,打开了销路,为我校云南籍学生家庭创收、增收。在帮助我校云南籍学生在家乡进行制茶、售茶的创业尝试的同时,课题组也以品牌运营模式为契机,带动其他乡村地区学生家乡特产的售卖。

(二)以“一体两融合”育人模式推动教学改革

为贯彻国家深化“引企入教”改革,引入社会资源全面且深度的全过程参与人才培养,促进行业与企业岗位需求全方位、全过程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打造学校与政府、企业、行业多方联动的产教融合发展新生态,形成校企资源共享、企业深度参与、合作共赢、互补优势的协同育人模式。课题组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战略下如何开发产教融合项目,加强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拓展合作的领域和层次,通过知识振兴、技术振兴,帮助云南籍在校学生家庭发展茶叶生产、提高茶叶产品质量。

随着产教融合的不断深化,突破校企合作传统观念,结合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的特点,我校课题组以“来源教学实践,促进专业建设,提高培养质量”为教学宗旨,从传统印刷行业、广告公司转向UI界面设计、数字媒体等新型领域深化产教融合,促进就业,反推教学改革,形成“一体两融合”的教学改革模式。所谓 “一体”就是培养适应新时代、新产业、新技术要求的高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两融合”是指 “校企协同育人”和 “跨专业融合”策略,探索高品质的职业教学与实践,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和能力,促进人才培养质量。

在“两融合”的维度上,依托临沧市茶业产品市场和生产企业,课题组与双江木兮茶业有限公司、广州联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手合作,积极探索以“云中苔”茶叶项目引领设计的课堂教学改革,基于跨专业的教学路径来发掘产教融合的深度和广度,并融入传承传统文化,促进乡村振兴的育人理念,建立起产教融合文创产品创新创业团队,从而推动相关专业的规范化建设。

1.“一体”:立足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

学校聚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立足“一体”在产教融合中发挥主体作用,课堂是育人的主阵地,将课堂作为传统文化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的重要载体,突出立德树人,在教学中育德,在实践中树人。

2020年职业教育活动周,学校开展了“弘扬红军革命精神,家校助力洛川苹果”电商助农活动,通过模拟项目与地方产业对接,促进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课题组设计项目任务指导对口专业学生了解革命老区,学习老区革命精神,从而落实课程思政育人;团队成员到延安洛川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交流,既加强了东西部校间的合作,又通过“弘扬红军革命精神,家校助力洛川苹果”电商助农活动,带领相关专业的学生帮助农户们提高销量,在实践中树人。

又如,2021年课题组筹备举办了“传承·我的家乡我代言”毕业设计展及 “一榄寻味”和“布朗山茶”等一系列具有民族文化、家乡特色的产品推广活动。产品推广活动以传统、创新、和谐、发展为宗旨,传承民族文化、展示家乡魅力,课题组指导学生在了解家乡文化,总结家乡魅力的同时,寻找家乡特色产品;通过产品推广设计实践,以专业为载体,挖掘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家乡的潜能,激发创新创业团队师生共同助力乡村振兴的热忱。毕业设计展既是学生学业成果的展示,也是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的展现,学生用先进的理念,创新的手法和各具特色的形式呈现了专业的水准,更体现了青年学子对家乡的情感和敢于担当的社会责任。

公开数据显示,我国73%以上的非遗项目保存在传统乡村。对于我国辽阔的传统乡村来说,既从品牌发展层面激发传承人群传承技艺和融入市场的积极性,也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的内在新生动力。课题组将美育与非遗文化、乡村振兴相结合,把具有历史底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生活,把理解、喜爱传统文化落到校园生活的实处。

为进一步发挥非遗在助力脱贫攻坚和推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课题组不断探索“非遗+乡村振兴”,以传统工艺为重点,对非遗文化进行系统梳理,重点选取云南学生覆盖面大、从业人员较多、适于带动就业、有市场潜力的非遗文化项目,打造非遗传承扶贫学生,并将传统灯笼技艺引进课堂,通过中秋新生联谊活动,让云南学生通过非遗项目领略传统手工艺的魅力,助力乡村振兴。在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的包装设计与制作课上融入了灯彩艺术、爱国爱家美育教育的理念,教师为学生们讲授如何制作传统节日中秋节灯笼,传授非遗灯笼文化知识。学生在手工制作中获得快乐,在潜移默化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秋节开展了“育美绘爱”庆中秋制作灯笼活动,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动力,种下理想的果实,助力非遗文化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生根发芽、纵深发展。

2.两“融合”之一:校企协同育人深化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下的教学以企业岗位素质培养为导向,在教学中更要关注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与职业素养能力,课题组对标平面设计的岗位需求,将标志与VI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等课程以项目群为载体进行系列文创设计,举办“传承·我的家乡我代言”设计展系列活动,配合电子商务市场岗位需求,培养学生商品拍摄及图片处理的视觉管理能力、商品详情页制作和网店装修能力、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商品推广和运营能力等,运营中加入动漫与游戏制作专业的AR虚拟主播与团队老师进行互动,更进一步打破各专业壁垒,加强项目群在新媒体方面的推广与运营能力。同时,课题组建立及时有效的教学反馈机制,完善个性化人才培养,及时总结经验,为日常教学的因材施教提供依据和方法。

3.两“融合”之一:跨专业融合实现全面发展

推进专业课程融合,拓宽学生就业岗位渠道,培养复合型人才。课题组近两年持续推进了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电子商务跨专业课程融合,18级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进行品牌设计、包装设计、衍生产品设计,20级电子商务专业对产品开展推广、市场营销,培养出一批基于“云中苔”茶叶品牌设计为导向、电子商务销售为手段的跨专业技能综合能力的学生。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以“云中苔”真实项目产品为导向,将教师、学生引入工作情境中,通过师生、学生间对真实、复杂问题的合作探讨,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实现知识的意义构建,最终形成系统、完整的职业能力。

我们与企业专家共同设计开发项目,打破学科教学体系的影响,围绕三个专业同类型课程的性质和真实任务需求开发出系列项目群。跨专业课程融合项目群培养了学生全面、系统的职业能力,而非单纯的学科能力,为学生未来就业拓宽了岗位渠道,为教学带来了新鲜且对岗位对接有参考意义的案例。作为教师与企业对接的其中一个窗口,跨专业课程融合项目群为教师的发展与知识结构更新带来了便利。教学实践表明,基于项目群驱动的跨专业课程融合可有效改善教学质量,解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注重德技双修,全面推进“三全育人”。在跨专业课程融合项目群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探索出将专业课程教学与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的创新路子。

比如,在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教学中,课题组开展了党史学习教育与专业技能训练相结合的教育试验,贯彻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政策,把革命老区洛川的苹果引入校园,带领学生在开展校园O2O营销的专业实践中认识并宣传国家政策,在实际行动中感悟党重要政策的意义和价值,加强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又如,在动漫与游戏制作专业课程教学方面,课题组坚持“以学生为主”的教育原则,结合三维动画建模技术,策划、制作了以“探寻·广州红色足迹”为主题的“真人+动漫”党史学习教育微党课,将原创3D动漫形象融入党史学习教育,引导青少年学好百年党史、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

同时,课题组在教学里加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文创设计与产教融合的项目群创新,充分依托学校产教融合优势,让学生更贴近和了解电商等行业发展需求,参与和创造出具有价值的专业项目,培育和提高了学生的文艺素养,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在教学实践整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民族自豪感。

以非遗“余同号筷子”项目为例,将其带入我校平面设计、电子商务专业课堂,以筷子的包装设计、商品Banner图设计为导向,打破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实现艺术设计零距离切入企业和市场需求。在课堂上,以引导—发现—研究性学习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打破传统课堂时空限制,以项目实践过程为主线,教师针对学生遇到的难题给予适当的启发,引导学生自行研究并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实践操作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同时,课堂中传递筷子文化,让学生体验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体验非遗文化所蕴含的传统工艺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实践证明,跨专业课程融合项目群也是实现全过程、全方位、全员育人,培养综合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之有效途径。

通过专创融合,将创新创业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由于项目教学的天然优势,我们的教学与市场零距离接触,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的评价也引入了市场评价,创新思维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同时学生零距离面对市场,也培养了学生的创业热情。对于有市场价值的项目,我们引导学生参与各类创新创业比赛,在校园营造创新创业氛围。教学实践表明,基于项目群驱动的项目,对促进产教深度融合,推动我校学生创新创业技能提升有重要意义,以项目群驱动的跨专业课程融合可有效改善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管理创新能力。

通过两年的课题实践,我们深感“一体”和“两融合”的联动对教学效果的正面影响,一方面人才培养从“两融合”获得符合行业需求的教学资源,使教学保持良性的动态更新。另一方面作为“两融合”的校企协同育人和跨专业课程融合是教学模式的动力源。两融合互为补充、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使得不同地区能够依托地方资源优势,促进不同地区资源的开发利用。“一体两融合”这一模式的提出,以项目群为导向的趋势发展应用,完善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一体两融合”育人模式,通过产教联合、乡村振兴,形成具有特色的项目群、创新型产教驱动体系和发展模式,开展规范化专业建设,推进职业教育发展。

(三)产教融合实践成效

1.深度融合,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教学改革实施2年来,“云中苔”的品牌影响力逐渐形成,校企合作受益学生333余人。多家媒体报道,迅速扩大了“云中苔”的品牌影响力,带动销量直线上升。依托“云中苔”品牌项目,学生学习实践的成果得到广泛认可,跨专业融合显著提升了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 “云中苔”茶叶的品牌设计、包装设计及衍生产品设计荣获广州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技能竞赛文化创意比赛一等奖;“云中苔”茶叶标志设计和文创产品设计获第39届GBDO广东之星创意设计学生组优秀奖;2021年6月,“传承红色基因 赋能教学创新”被评为广州第六届职业教育金睿奖先进党建案例。

学校以 “打造双江茶叶品牌,赋能乡村振兴”为主题,致力于原生态有机农产品或农副产品的开发与销售,通过产教融合模式,进行产品品牌开发、包装设计、营销推广,打造产品品牌,打通特色农业与市场的连接,打破各专业壁垒,将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中,促进计算机平面设计、动漫与游戏制作、电子商务等专业课程的融合发展,以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推动计算平面设计专业建设,实现了以项目群为导向的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

2.团队建设,全面提升师资水平

课题组成员结构合理,有高级讲师、讲师和初级讲师。推进产教融合,教师应该兼具扎实专业理论与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李伟萍,李敏,2014)。在课题实施的两年里,教师以项目群为导向,在自己的课堂上进行了深度的课程革命,不仅教学理论知识得到提升和拓展,而且在项目教学实践中,不断发现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教师的教学能力、专业能力也得到全面的提升。课题组的教师基于本项目发表论文数篇,也在教育教学领域获得多个省、市奖项。

3.协同创新,推进教学模式研究

课题组从专业建设到校企合作出效益、从创新创业大赛到成果转化运用促振兴、从“课堂革命”到“1+X”证书引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从资源建设到精品课程开发等开展了充分研讨。只有做好产教深度融合,将课堂、竞赛、实训的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才能助力乡村振兴,艺术类专业才能焕发新的生命力。

四、结语

中国有梦,大爱无疆。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持续不断的工作,课题组将再接再厉,结合自身专业特长,为国家扶贫、乡村振兴工作添砖加瓦。团队将继续探索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规律,总结中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实践经验,形成一系列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

猜你喜欢
课题组产教校企
阳城县“耕心微写”课题组
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iSoil课题组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原科技大学新能源开发与应用课题组介绍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课题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