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 熊小文 徐晓寅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课程思政是真正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的教育模式。通过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可使学生的培养朝着德技双高的方向前进。本文通过分析课程思政在中职专业课教学中的意义与现状,探讨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的方法,并以机械基础课程为例,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将思政内容与专业知识有效融合。
在2019年3月召开的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中职学校的学生正是处于这一身心发展与成熟的关键时期,他们有旺盛的精力、活跃的思想,他们能通过各种方式尽情地汲取养分,同样也容易受到各种不良思想的影响,为环境所左右。他们普遍对学习缺乏兴趣和信心,在人格培养和身心健康上需要更多的指导和关爱。因此,在中职学校开展好课程思政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中等职业学校机械专业主要培养具备机械加工各种操作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等技术技能型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除了掌握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机械操作技能外,对学生的教育不能只限于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还应该加强学生思想政治的学习。
课程思政的主要形式是将思政元素和思政教育科学有效地融入各个课程的教育教学中,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举止,以培养全面发展、德才兼备的人才。然而,在中职学校专业课的教育教学中,课程思政的教育效果还不甚理想,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首先,在教师方面,很多专业课的教师在思想上对课程思政不够重视,甚至有教师认为只要讲授好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就行了,学生的思想教育是思政课教师应该承担的职责。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也是课程的直接责任人。在这种情况下,势必导致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缺乏原动力。
同时,专业课教师通常只专注于本专业领域知识的学习和研究,思政内容的知识储备不足,概念理解不够,融合起来有难度,如此,也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专业课教师的积极性。比如机械基础课程,虽然内容比较简单基础,但相比专业实操课,理论性更强,知识点更多,教师在教学中,很自然地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专业知识的讲授上。
另外,从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的形式和方法来看,也不甚理想。教师在讲授专业知识的时候,往往能得心应手,信手拈来。但在讲授思政内容时,明显气势不足,如何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将思政融入课程中去,是当前许多教师所欠缺的。所以,在专业课的实际教学中,思政元素的融入往往教学方法单一,内容单调,专业知识与思政内容缺乏联系,教学浮于表面,有的甚至对专业知识的教学造成影响和干扰,很难有理想的教学效果。
要在教学中做好课程思政,就需要教师先接纳课程思政,要理解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教师不应只进行学业知识的传授,还应该肩负起学生思政教育的重担,真正履行“教书”和“育人”的职责。只有深刻认识到课程思政的意义,才能真正自觉地把思政教育落实到各个环节中。在提升教师的思政育人意识的同时,还要提高专业课教师的思政素养,让专业课教师在讲授思政内容的时候更有底气,更能发挥出良好的教学效果。
将课程思政更好地融入专业课程中,需要对思政教学资源进行充分的准备,结合专业课程的内容,对思政元素进行全方位的挖掘、分析和比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思政教育内容与专业知识应该紧密结合。只有将两者建立起有机的联系,才能使教学避免生搬硬套,否则不仅没有起到思政教育的效果,反而对专业知识的讲授造成干扰和影响。
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中,除了要选取合适的思政内容外,还应该注重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结合课程内容,对教学形式和方法进行优化调整,尽可能使教学形式多样化。比如,随着信息网络的快速发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越来越受到大家的认可,利用各种信息化技术能给教学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和效果。在课堂中,通过项目任务的形式,分小组进行合作,既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达到了思政教育的目的。
将机械基础的课程内容进行分析和梳理,找到思政内容与专业知识的契合点,尽可能发挥课程的教学和育人效果。从机械基础的课程性质与教学内容来看,最直观、最容易找到的思政契合点是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以及与中国制造相关的热点内容。同时,还可以从机械专业的发展史、大国工匠、科学人文精神等方面引领学生(见表1)。
表1 机械基础思政教育案例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新模式,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新需求。专业课程在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中,也给专业课的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优秀的课程思政不仅能在无形中触动并教育学生,也可以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达到专业与思政双赢的效果。作为专业课的教师,要继续不断地开展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让课程思政的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化,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具有家国情怀、高尚的道德品质、过硬的专业技能的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