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晓妍 姜 海
(大连医科大学图书馆,辽宁 大连 116044)
美育,即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能够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1]。进入新时代,作为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党中央把美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多次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强调美育是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事业,同时,还明确提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学校美育培根铸魂的基础[2]。高校图书馆肩负着文化传承与教育的职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是高校图书馆实现服务创新、彰显使命的重要抉择。高校图书馆界正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利用自身的资源、环境、人员等独特优势,构建 “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以美培元” 的育人环境,发挥图书馆在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大连医科大学顺应时代要求,尝试从中华文化资源宝库中提炼题材、获取灵感、汲取养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与美育结合起来,开展传统文化美育实践,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成为学校文化建设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图书馆在优秀传统文化推广方面,不能也不应该片面 “求全” “求大” ,而是应当依据自身资源优势,重点发力、扎根深耘,突出图书馆特色,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用[3]。大连医科大学图书馆以弘扬书法艺术为美育实践切入点和着力点,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创新体验形式,建立了一套切实可行的书法美育模式,同时也为图书馆传统文化美育工作打开了思路,拓展了路径,探索出一条由小到大、由点及面、由内而外的渐进式美育实践之路。
2016年3月,图书馆一位有书法特长的馆员发起并建立书法学习兴趣小组,初衷是 “让自己的爱好影响身边的人” ,短期小目标是 “能懂一点书法,会写一点书法” ,终极目标是 “爱上书法,让书法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该馆员利用午休时间带领一些爱好书法的学生一起学习交流,并建立微信群进行线上自律学习打卡,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其中。
2017年,图书馆成立阅读推广部,将原本为馆员公益行为的书法学习兴趣小组纳入到该部门常态业务中,将其打造为 “舞墨人之家” 大学生书法学习空间。在阅读推广部的业务规划中,明确了以书法艺术为切入点、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为核心、以提高医学生人文素养为目标的服务方向。在明晰的部门规划指引下, “舞墨人之家” 不断发展壮大,并以此为突破口,不断挖掘和拓展传统文化内涵,将更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和美育素材融入到文化活动中,成为图书馆和学校极具影响力的传统文化育人平台。
2018年4月,图书馆阅读推广部创立了以绘画艺术和手工艺体验为主的大学生文化创意空间—— “留白创客團” ,吸纳学校艺术专业学生作为空间活动的策划者和管理者,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获取主题和灵感,使大学生在协作、共享、交互式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工匠精神、美学思想,培育大学生参与传承传统文化的主动性和使命感,增强他们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为了培育医学生的人文情怀,提高其审美情操与职业素养,2019年4月,图书馆与学校护理学院联合成立 “图书馆与护理学院美育素质教育基地” ,由阅读推广部负责牵头组织,由护理学院参与协同管理,聘请有专长的馆员作为 “学生导师” ,开展经典阅读、书法、绘画、朗诵、音乐、影视5大模块的美育实践。由于活动内容针对性强、文化体验形式多样、沟通渠道畅通,使得美育素质教育基地实践成效显著,广大师生反响良好。
随着图书馆传统文化美育工作的开展和读者需求的不断扩大,图书馆进行资源整合,进一步优化空间环境和设施,全方位打造面向全校师生的美育素质教育基地。在 “海边的红书坊” 里,读者可以重温红色经典,品味中国红色文化之美;在书法学习空间里,读者可以挥毫泼墨,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同时智能书法台的引入能够满足一部分读者的个性化需求;在音乐体验空间里,读者可以面朝大海,演奏钢琴,抒发美好情感;在朗读空间里,读者可以通过朗读亭诵读经典、传递心声。图书馆精心打造的优雅环境与自然、艺术完美契合,读者置身于天人合一的文化氛围中,身心愉悦的同时,使得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成为可能。
高校图书馆实施传统文化美育必须在实践中寻求方向、路径和创新点,并通过对实践的不断总结和评价,循序渐进地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美育实践模式,实现美育效果最大化。
大连医科大学图书馆将传统文化经典与时代脉搏紧密契合,并结合当代大学生个性化、多元化、品质化等需求特点,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挖掘、补充、拓展和完善,赋予其现代表达形式,使传统文化更具亲和力和感召力,从而焕发新的生命力和传播动能。
3.1.1 内涵表达契合时代性
积极倡导时代精神,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是高校美育工作的重要原则。图书馆要将时代主旋律融入到美育实践的主题、内容以及表达形式等各个方面,营造格调高雅、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让大学生从多视角感受文化之美、时代之美,提升文化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如书法艺术展览实践,可以作为引领时代风尚、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的有效途径。图书馆的书法展览围绕两条主线:一是以临摹经典、传承经典为主线,定期开展 “向经典致敬——师生临摹作品展” ,通过研习经典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二是以时代精神为主线,如 “学习十九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主题书法作品展、 “翰墨讴歌新时代——纪念建党97周年、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书法作品展、 “书写建党百年 传承时代精神” 书法展、 “翰墨抒怀、共克时艰” 网络书法展等,无论是书写者还是观赏者,能够透过传统文化艺术的独特美感来领悟其深刻内涵,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心灵的洗礼和升华。
3.1.2 实践形式具有多样性
图书馆开展的美育实践活动丰富多彩,才能满足大学生多样化的审美兴趣。以 “四喜迎春、喜气洋洋” 新年系列活动为例,在 “迎新春、送福字、送春联” 活动中,书法爱好者们现场书写春联、福字,红红火火的节日氛围吸引众多读者驻足欣赏;在 “一封新年家书” 活动中,图书馆以精选的经典家书为范例,为学生提供笔墨纸砚现场书写,引领大学生重拾中华优秀家书文化,感受家国情怀,传递家的温情;在 “喜猜字谜” 活动中,馆员精心选题, “舞墨人之家” 书写谜面,使大学生既能体会汉字文化的精妙,又能感受书法艺术之美;在 “年度汉字” 活动中,学生们把能表达自己心声的词汇书写在心愿板上,总结过去、展望美好未来。图书馆将传统节日文化与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相融合,使传统文化元素在当下形成有温度、有质感、鲜活的形态,更易于激发情感共鸣。
受人的认知规律影响,审美能力提升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审美教育的不断积淀,只有在这种累积层进的前提下,审美能力的提升才是扎实的[4]。图书馆重视学生的体验感,通过持续的引导和长期的体验来促使其养成良好的审美意识。
3.2.1 注重传统文化美育实践的系统性
在引领大学生走进书法艺术世界的实践中,图书馆遵循书法艺术学习规律,采取 “线下研习+线上交流+专题讲座+成果检验” 相结合的模式,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书法美育,将美育理念蕴含在技法学习、作品赏析、人物介绍、背景阐释、作品创作等各个环节,切实提升大学生的审美素养和传统文化传承创新能力。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曾发布过一篇题为 “舞墨人之家美丽女孩学书一年成长记” 的推文,讲述了一位学生从一横一竖开始,一年365天每日临帖不辍、坚持线上打卡的学书经历。通过图书馆提供的书法学习平台,她收获的不仅仅是书法的技能,还有美的浸润、意志的磨炼、心性的修养、品格的锤炼,对她的大学生活以及今后的工作生活都将大有裨益。
3.2.2 注重传统文化美育实践的长效性
审美能力的养成是慢功夫,图书馆传统文化美育需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实现时间、空间与内容的多维覆盖和有机融合,才能使传统文化美育效率得以真正提升。以 “大医阅读推广人” 经典阅读推广系列活动为例,在活动策划中图书馆注意从经典阅读内容的引导、阅读习惯的激励以及阅读成果的检验3方面持续推进。在时间上,活动覆盖一年当中各个时段,如每周 “读书人” 沙龙、每月 “主题经典图书展” 、暑假 “阅读6本书,2019我们都是追梦人” 、寒假 “阅读6本书,2020让我们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新生开学季 “大医学子荐读经典书目” 、围绕世界读书日的 “21天读书养成计划” 、24节气之 “遵循自然、雅致阅读” 等。在空间上,线下与线上活动相辅相成,利用新媒体平台增加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互动交流,全方位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有助于大学生从经典阅读中获取知识、涵养品格。
开展传统文化美育工作单凭图书馆的某个部门,无法真正实现美育的价值功能和效果,需要调动多方的积极性,群策群力,促进资源、空间、人力的互动互联,才能达到最优成效。图书馆从外部联合校园及社会的文化育人力量,让 “各美其美” 变成 “美美与共” ,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文化育人共同体[5]。大连医科大学图书馆在美育实践中形成了多方联动、协同育人的格局。
3.3.1 图书馆各业务部门之间的联动
图书馆开展美育需要具备优雅的空间环境、丰富的文献资源、有吸引力的文化活动以及亲和而有素养的馆员队伍,这些要素的和谐统一才能给读者以 “润物无声” 的美感体验。图书馆十分重视传统文化育人工作,从资金、技术、人员、空间等给予大力支持,将传统文化美育平台作为图书馆文化建设的特色来抓。有了统筹规划和指导,具体执行部门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和动力,各部门的沟通协调也更加顺畅,易于在馆内形成全员参与美育的良性氛围。
3.3.2 图书馆与学生社团之间的联动
高校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的主体,是图书馆开展传统文化美育实践的有利依托。 “书缘社” 是大连医科大学图书馆的馆属社团组织,受图书馆委托将 “舞墨人之家” 的日常管理纳入了职责范围,协助馆员完成传统文化体验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宣传推广。这种以学生组织为策划主体、馆员团队进行活动指导的工作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文化主体意识,开展的活动更贴近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同时图书馆还与学校其他相关社团(如翰艺社、汉服社、文学社、话剧社等)紧密合作,进一步扩大活动受众面,提高文化体验创新性,使这些社团成为图书馆拓展传统文化美育工作的得力助手。
3.3.3 图书馆与学校院系、部门之间的联动
图书馆与护理学院共建美育素质教育基地,开展经典阅读、书法、绘画、朗诵、音乐、影视欣赏等美育实践,是整合美育资源、实现美育效果最大化的成功范例。图书馆与检验医学院联合开展 “书缘讲坛” ,每周邀请知名专家学者进行文化和学术讲座,引导大学生领略科学世界与艺术领域的真善美。图书馆走出舒适圈,与学校院系、相关部门寻求合作开展传统文化美育,将获得更大的发展机遇和空间。
3.3.4 图书馆与社会文化团体之间的联动
高校图书馆与社会公共文化机构跨界合作,共享特色资源,是拓展美育空间、提升美育质量的重要渠道。大连医科大学图书馆立足地缘优势,与旅顺博物馆联合开展 “流动博物馆进校园” ,举办古字画的修复与装裱、手绘陶瓷花瓶、古代造纸术体验、手绘宫灯、掐丝珐琅制作等一系列文化活动,大学生可以近距离地看演示、听讲解、亲身体验,能真切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每次活动结束时大学生热情洋溢、意犹未尽的表情足以表明,他们对传统文化有强烈的兴趣和体验的欲望,也促使图书馆不断反思如何进一步优化传统文化体验活动。
传统文化美育实践证明,高校图书馆在传统文化的引领、传承与交流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彰显了图书馆在培育大学生中华美育精神、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过程中的优势和价值。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而美育则是重大系统工程,如何更好地实现传统文化内涵的提炼、转化和融合,建立科学完善的传统文化美育体系,需要图书馆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实践。传统文化美育之路任重而道远,图书馆工作者应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身审美涵养和服务创新意识,增强传统文化美育工作的专业性,担负起中华美育精神的继承者、弘扬者和建设者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