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助 余娇萍
(空军工程大学航空机务士官学校,河南 信阳 464000)
叙事学是研究叙事的科学,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从法国兴起。20世纪90年代,叙事学不断和其他学科结合,丰富了其他研究领域并不断发展。
叙事是叙事学最本质的特征,也是叙事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叙事能够按照一定的时间序列,通过一定的事件展现相应的矛盾冲突,表现出一定的故事性、情节性和可读性。人物的言行、思想、情感等均可以作为叙述者所述的故事内容,因此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叙事的栩栩如生、入木三分给人深刻印象,并受到欢迎。叙事还有教育功能,可以将各种道理、意义寓于情节故事之中,通过故事情节达到说服教育的目的,具有很强的教育性。《春秋》叙事能让 “乱臣贼子惧” ,司马迁说《春秋》 “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1]即是此意。叙事操纵话语手段,通过事件排列组合、穿插运用,编织成生动的故事,充当社会的记忆装置,一代代地传递下去,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在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产生重要的影响。
基于叙事的上述特点,使叙事学研究不断向深入推进,并因此赋予叙事学很强的可操作性。叙事学兴起后,学者从多视角进行了相关研究,广泛地将叙事学应用到其他领域,诞生了修辞性叙事学、认知叙事学、电影叙事学、新闻叙事学、女性主义叙事学等众多研究方向。
目前,图书馆由数字化向智慧化发展,硕、博士研究生等高素质人才引进不断充实着图书馆的人才、知识结构,图书馆服务读者软硬件条件也有了极大提高,但传统的工作架构、服务模式、工作思路等仍发挥作用,导致服务路径、服务效果、服务质量等仍有巨大提升空间。学科和技术交叉融合、并行发展,图书馆应结合软硬件资源,发挥综合学科优势特点,将叙事学融入到工作之中,以此助推图书馆服务高质量发展。图书馆应采用灵活的叙事方法策略,推进图书馆服务方式转变和供给侧改革:通过叙事描写刻画细节,点亮人的想象,引导问题思考;通过事件冲突推动情节发展,展现主要问题,触痛问题神经末梢。灵活、优秀的叙事策略,可有效打通服务路径,提升服务效果,促进服务提质增效,推动图书馆更好地发展。
图书馆作为文化传承中心、知识学习中心和文化教育中心,越来越受到重视,已成为国家和政府文化教育建设的重点工程、形象工程和民心工程。图书馆应珍惜难得机遇,做好整体规划、预测评估以及细节管理,借用现代化理念、元素、技术和流程不断丰富、充实图书馆建设方案。图书馆应利用新馆建设、空间改造等契机,更新服务理念,创新空间服务思想,采用叙事线条,构架空间叙事,打造图书馆服务读者新的增长极。
空间叙事是一种以时间存在、空间和因果为逻辑,具有同存性、共时性特点的空间并置结构体系,是一种 “时空复合体” 的方法论[2],是叙事者以空间(物质或者非物质)要素作为媒介,借助符号学中的 “能指” 与 “所指” 的含义,以叙事的方式进行信息的表达,以此让接收者基于自我的认知意识获得一定的感知与体验[3]。空间叙事将一系列有联系的空间按照一定的序列展现,让受叙者通过置身其间的空间以想象、启发、领悟等激活其叙事内容,内心生成一定的事件或情节,完成叙事表述和呈现,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叙事的表现领域,从空间维度上激活叙事的本能,传递人类经验。
为了增加图书馆空间叙事的可能性,图书馆需要在空间造型上下功夫。空间造型本身代表一定意义,通过意义可以折射一定的事件,多个事件按照一定的序列营造一定的叙事效果。空间造型生发的事件意义,按照一定的流水线有机有序地组织排列,形成叙事流水线,便会产生一定的叙事张力和效果。图书馆空间叙事体验方式主要是 “沉浸” ,在环境氛围衬托下,读者置身空间故事世界,依靠已有知识积淀和叙事领悟能力,对空间、线条、图案等重新进行叙事组织,构建图书馆叙事文化、叙事理念、思想等,感受图书馆的文化。
语言文字的线性阅读方式通过视觉等感觉器官接收,经过分析判断,形成心理认知图式,产生理解和接受。图像阅读方式通过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系统相互配合,可以很好地形成对其内容的理解接受,较语言文字的线性阅读方式有很大优势。图画作为人类表意的两大符号系统之一[4],其呈现的立体直观的审视方式在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助力下蓬勃生长,其良好的视觉冲击力、可视化、形象性、易理解性大受欢迎,成为重要的时代元素。通过图像变换组合等展示超强的叙事能力,改变了新时代公众的观阅方式。
当今社会是一个视图时代、大众视觉文化的时代,图像思维是一种具象思维,偏于感性[5]。在经典叙事学理论的发展过程中,米克·巴尔、杰拉尔德·热奈特等人在其论著中都曾经就油画、图片等媒介的叙事潜能及特色进行过探讨[6]。也就是说,以图像为代表的类型具有很强的叙事生成可能性,图像构成现代媒体条件下故事情节的重要材料。图书馆可以精心设计浮雕、塑像、图片、展板、墙壁文化、大屏幕等,设定主题,通过巧妙的时间链条排列组合,拼接打造叙事文本,形成叙事流水线,产生叙事张力,形成一定的叙事效果。读者置身其中,通过序列图像感受其中的思想和表达意义并成为其中的受述者。图书馆通过图像叙事,使读者感受到图书馆叙事文化,深受启发,以此实现了图书馆的教育职能。
图书馆是由建筑、设备、人员、资源等组成的服务型机构,图书馆服务工作本质上是以人为中心,利用建筑、设备、资源等形成的社会性服务活动。图书馆服务过程是通过工作人员借用身边的建筑、设备等,对资源进行加工、编辑、处理,发布和输送信息给读者的过程。这期间诸多叙事要素,如人物、事件、因果、冲突以及在适应图书馆环境的活动中蕴含的故事价值,如成功与失败、守旧与创新等。其中,人是图书馆诸元素中的主体,读者和工作人员的关系、读者之间的关系以及知识文化收集、整理、序列化、标识、知识增值、打包和输送等关系和过程都会呈现,并具有一定的可读性。一种社会生活的合法化模式在时间的序列中体系化为一种生存行动,这本身就是在历史文本上进行 “书写” 的叙事[7]。
要通过对图书馆工作经验、工作关系、人员关系、图书馆文化规约,以及构成这些的人物、事件、因果、冲突进行叙事性组织,形成人物、事件、情景、思想和对话并转移到叙事域,组成具有可读性的叙事。图书馆工作流程本质是由许多叙事片段构成并汇成整体的叙事文本。工作流程叙事化对图书馆工作具有一定的价值:叙事作品内部会有一个指涉场域,并和图书馆内部场域构成一种表征关系,产生意义关联。这种意义关联形成的叙事域又成为认识理解、运用图书馆的认知模型,有利于将图书馆工作中难以描述、看不见的经验都通过叙述保存和继承下去,对于宣传图书馆工作,促进读者了解图书馆、支持图书馆工作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叙事的本质是交流,叙事是一种交际实践[8]。图书馆的工作宗旨和根本目的是为读者服务,交流是打通图书馆和读者关系的桥梁和中介。为了进行信息服务推介、宣传推广图书馆,图书馆员往往通过多种形式与读者交流,这种交流中既包含对图书馆宣传、图书馆知识推介、资源查找方法传授等,也包含一定的人生感悟,充满温情和人文色彩。善于言谈的图书馆员往往具有强大的叙事掌控能力,通过叙事使交谈变得生动、自然,让气氛变得轻松,同时达到服务读者的目的。文学性资源本身属于叙事作品,已经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属于图书馆很受欢迎的资源,而理工科资源较难构成叙事的交流。图书馆员与读者交流时,可采用内视角方法,以切身体会讲述的模式展开,使读者感同身受。通过省略、概括、场景和休止节奏变化,把握叙述的时间顺序,牢牢吸引读者,是图书馆员服务水平的体现。与读者交流中根据读者不同的学科背景可以穿插推荐图书资源,如理工科或文学性图书资源等,让资源成为交流中的小插曲,水到渠成且无突兀感。通过运用技巧预示、隐藏线索[9]等方法,吸引读者注意力,达到交流目的。交流中采用的叙事技巧如视觉和听觉聚焦之间的张力,以及由画外音和闪回造成的叙事歧义[10]等,使故事的铺展呈现曲折复杂曲水流觞般的蜿蜒姿态[11],蜻蜓点水式、草蛇灰线等方法都可以运用其中而不会让读者感觉说教枯燥。叙事过程中各种关系的处理,需要图书馆员叙事掌控能力很强,并且知识储备相对丰富、对图书馆资源了然于胸,方能驾驭自如,得心应手。成功的读者交流如座谈会、小型交流会、读者交流会等可使图书馆读者交流工作富有意义。图书馆馆员参与叙事,还可以达到传播图书馆声音、再塑图书馆形象的效果。
以大数据、传感器、定位系统、移动终端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图书馆服务读者方式带来了巨变,也为图书馆叙事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目前部分高校图书馆引进了图书馆导引3D设备,标明图书馆位置信息、图书信息以及其他信息,通过动画等技术形成动画,指引读者在虚拟空间各区间位置穿梭,根据需要查找到图书。图书馆导引3D设备即含有叙事的因素,动画人物在虚拟空间的行动轨迹、路线展开以及配以动作和文字说明,形成完整的叙事过程。它是图书馆借用计算机技术服务读者进行叙事的鲜明表现。
近年来,数字媒体蓬勃发展,凭借着内容丰富、形象生动、互动效果好、传播速度快、跨界便捷的优势,正逐步取代传统叙事载体,构建起新的国际传播叙事生态[12]。图书馆微叙事也已悄然兴起。2011年10月24日,清华大学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微电影《爱上图书馆》在网上发布并引起了高校师生和图书馆业内人士的普遍关注[13]。2012年清华大学图书馆藉此获得第10届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IFLA)国际营销奖第一名[14]。宣传图书馆,强化图书馆在读者中的地位,微视频宣传是很好的途径。将图书馆故事通过合理的逻辑,设置合理的观点、冲突情节等,贴近读者认知,并为读者接受,是宣传图书馆资源、树立图书馆形象的有效途径。这种微叙事目前在很多高校图书馆都有创作并取得很好的宣传效果,也产生了很多相关的研究成果。
北京大学图书馆在第26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于2021年4月23日晚举办了 “世界读书日” 读书沙龙暨第十届 “未名读者之星” 颁奖活动。在读书沙龙环节,图书馆副馆长别立谦邀请到著名戏剧家曹禺之女万方与北大艺术学院顾春芳教授参与分享。万方女士与顾春芳教授以 “你和我” 为主题进行了精彩的对话。他们围绕万方的长篇非虚构作品《你和我》,表达了对戏剧创作和日常生活中作为父亲的曹禺的认识,并探讨了传记文学书写中如何面对传记的真实性要求与世俗的接受、争议的问题。因其情节饱满,详实生动,其中穿插故事,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互动环节,现场听众提问踊跃,就如何理解与自己有深刻代沟的父母、如何面对当下文学式微的现状、当今时代不同形式的文学创作和学术体系该如何承载最深沉的思想等问题与嘉宾进行了互动交流,现场气氛热烈。活动最后,全场以热烈的掌声对两位嘉宾的精彩分享表达感谢[15]。这种交流扩大了图书馆的宣传力度,促进了读者对学习的热爱。
此次读书沙龙的成功之处在于通过两处叙事即精彩的对谈和《你和我》而展开。其一,作为谈话主体的两位学者懂得话语运用的技巧。他们作为叙事者,对叙事节奏、叙事视角、叙事重点等把握得恰到好处,从而使精彩的对话本身呈现出鲜明的叙事性;其二,选取的内容为《你和我》,本身又是叙事作品,增添了故事的精彩性。两处叙事,助推本次读书沙龙举办成功。
2014年5月,由北京大学图书馆与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学生团队合作策划和拍摄的图书馆微电影《天堂图书馆》获得 “我的中国梦·最美中国” 全国大学生摄影及微电影创作大赛第二届大赛 “最美奖” 。《天堂图书馆》讲述祖孙两代与北京大学图书馆的不解情缘,交织了北京大学图书馆厚重的历史和独特的人文精神,以及图书馆及图书馆人的过去与未来。故事中的爷爷由时任的北京大学图书馆朱强馆长倾情出演,更为这部微电影增添了许多温情色彩。《天堂图书馆》拍摄与传播被认为是近年来非常成功的图书馆营销案例之一。通过这部微电影,北京大学图书馆成功营销了其 “厚积、博识、创新和温暖” 的形象。
北京大学图书馆没有采用传统的标语式宣传图书馆,而是以微电影形式,采用叙事的方法,通过故事和情节吸引人,将图书馆理念、思想寓于故事情节之中。其内容以温馨可亲的情节为主线,既贴近生活,又使读者在故事中懂得道理,学到知识。《天堂图书馆》另外一个亮点在于选取叙事的独特视角,将图书馆朱强馆长放入图书馆微电影中,并作为故事中的一个人物,深入到读者视线,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图书馆不仅需要科学的运作和管理,还需要通过人文形象维度来推动其发展。叙事是人类生存和表达的基本方式,人类通过叙事来表达自己的存在,储存自己的经验。叙事的生动性、丰富性、想象力、亲和力、良好的沟通和互动,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障碍,促进了心灵的沟通,拉近了关系和距离。随着科技的发展,图书馆需要加强人文、社会和叙事的力量和温度,以聚集、吸引读者,缩短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增进读者对图书馆工作的理解,形成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良好互动,促进图书馆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