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东莞市寮步宏伟初级中学 黄文韬
东莞教育进入品质教育发展阶段,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强阅读教学,是构建语文品质课堂,打造品质语文教研组的有效途径之一。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育,能够切实推动学习者整体语文意识的培养,推动初中语文教育的现代化改革发展。初中语文名著阅读“1+N”教学模式侧重探究,将教读、自读与课外阅读活动结合,并千方百计调动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新课改背景下,为了提高中学生的课外知识和阅读技巧,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育已势在必行。
1+群文阅读是构建初中语文名著阅读“1+N”内容之一,强调独立研究和联合探究的过程,它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给予学习者思维的空间和表现不同观念的平台。教材中许多名著看似简单,其实却有着相当繁复的构造和逻辑,而“1+群文阅读”可以梳理引导学生仔细地分析文字的脉络构成,并透过对各个要素间的关系优化来深化阅读效应,从而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进而提高阅读质量。
“1+习作训练”指的是通过设置恰当的教学任务,驱动教师完成习作和名著阅读二者的正向转化。例如,教师在进行文学名篇《西游记》课堂教学中,引入《三国演义》,让学生通过阅读猪八戒和关云长的有关剧情和人物具体刻画的章节,找到两者之间的差异。老师们需要把握其中可提供转化的机会教学点,并精心设定驱动任务,以启发学生探究兴趣,从而用阅读教学推动习作训练。
初中语文老师在调动学生名著阅读兴趣,提高学生名著阅读能力的过程中,也需要适时开展实践性名著阅读活动。其一,老师们可以不定期地组织学生名著阅读朗诵会,并逐步培育学生的审美趣味。其二,开展名言摘抄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每天摘抄自己最感兴趣的名著中的好词好句,以循序渐进的方式震撼学生心智。其三,开展阅读分享活动。学生以小组形式分享读后感,分角色演绎作品中的经典章节、典型人物。
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视角分析,名著阅读数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在初中语文名著阅读“1+N”的教学中,唯有丰富阅读模式,引导学生迁移阅读寻求规律,才能有质的突破。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电影、说书、收音机、电台等各类有声资料,体会名著的声音美、旋律美、形象美,增强欣赏名著的乐趣。
“1+N”的教学给学生展示了大量名著阅读,学生的锻炼时间、知识的积累、技能的训练自然成倍增加。“1+N”教学还强调让学生学会阅览不同的文章类别、转换名著思维,由单向转为多元。名著阅读材料范畴广泛,可以是文学类文本、实用性文本,或者是非连续性文字,为多种多样的文本类型提供了真实的读写情境,通过多次阅读鉴赏实践学会各种文本类型的鉴赏方式。
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阅读需要,精心设计和安排开展紧密贴合学生名著阅读需要的实践活动。例如,老师可举办形式多样的读书实践活动,有效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跳阅、精学、泛阅、分角色阅读等技能;举办形式多样的读书课堂教学,如角色扮演、比赛实践、创意思维导图等;举办形式多样的读书研讨活动,如同伴研讨、班级协作研讨、教师集体探讨等。
总之,随着“双减”的逐步深入以及“新课标”的实施,语文教学势必从校本课程和国家课程的结合中,寻找到更高效的出路,这样全新的语文教学方法,将有利于提升初中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