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珣
(江西省图书馆,江西 南昌 33003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益于引导儿童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培养深植于心的文化自信。国家十分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并以文件形式要求2025年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体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系统论述了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与作用,并强调:“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传统典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强大根基,是中华文明历史见证的重要载体,是人类文明的珍贵遗产。公共图书馆要充分发挥馆藏典籍、人才资源、文化空间等优势,展现图书馆在文化保存与传承方面的独特作用,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履行好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
公共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中心,拥有珍贵的古籍资源、新型的文化空间、专业的馆员及其丰富的阅读推广经验,这为弘扬和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公共图书馆还承担着面向公众提供终身教育的重要职能,特别是面向少年儿童围绕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设“第二课堂”的功能。近年来,针对公共图书馆传统文化推广的研究逐渐受到学者的关注,笔者以中国知网作为数据来源,以“公共图书馆”和“传统文化”为主题词搜索获得中文文献1 128篇,增加主题词“儿童”后获得中文文献173篇。
在面向儿童的传统文化推广方面,张怡璟从海门区图书馆“馆校社三位一体”项目的实践、资源安排探索、实践难点和深化途径等方面,分析了基于融优秀传统文化于儿童阅读的阅读推广新模式[1]。陈筱琳以苏州市吴中区图书馆“同源同享·送给流动儿童的公益课”项目为例,针对流动儿童群体从心理适应性、学习动力及主观幸福感三个维度进行评估分析,提出要重视优秀传统文化和乡土文化的浸润与传承,重视评估效果的数据分析与比对,重视馆校社三方服务联盟的构建与合作等建议[2]。吕相茹分析了公共图书馆开展少儿经典阅读推广的必要性,针对少儿传统经典读物阅览室建设,从空间布局、馆藏建设、人员建设、流通模式、阅读推广活动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3]。针对地域传统文化推广方面,吴伟等分析了济南市图书馆设立茶文化阅读角、开展“交享阅”读者沙龙、开设“国学+茶”主题阅读推广活动、与社会合作开展茶文化游学等泉茶文化推广活动,认为茶文化推广要注重“体验性”和“生活化”[4]。邓伟富对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广府文化推广活动进行内外部活动评价,提出注重活动系统性与延续性、重视外来务工子女对活动的可接受度、阵地推广活动与户外推广活动相结合等建议[5]。
在公共图书馆传统文化推广实践方面,山东省图书馆以“图书馆+书院”模式,在大明湖景区建设尼山书院,将传统书院与现代公共图书馆结合,结合传统文化体验活动进行书院文化阅读推广[6]。福建省图书馆正谊书院聚焦中华古诗词的阅读推广,通过诵读、讲座、展览、游学等活动引导读者赏析中华经典古诗词[7]。河北省图书馆开展了“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教育推广、阅读分享会、中华传统晒书、珍贵古籍书影展览、拍摄微纪录片等活动[8]。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创新中华传统文化典籍阅读活动,围绕传统文化典籍设计阅读闯关环节,以游戏服务“翻转”经典阅读[9]。江西省图书馆在弘扬和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一直在实践和探索:开设“册府千华——江西省藏国家珍贵古籍特展”,展出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及《江西省珍贵古籍名录》的馆藏珍贵古籍,面向不同群体举办古籍体验活动;特邀郦波、蒙曼等教授开展传统文化主题讲座;打造传统文化推广品牌,重视结合传统绘本和宣传地方传统文化,创新文旅融合阅读研学服务。本文针对江西省图书馆面向儿童的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实践进行研究,探索公共图书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创新经典阅读服务的新路径。
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儿童阅读成长之路,是江西省图书馆近年来儿童阅读推广的重点工作。江西省图书馆以“兰兰姐姐故事会”“贝贝乐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鉴赏”“赣图悦读研学营”等品牌活动,面向儿童开展了经典故事讲读、传统手工制作、非遗技艺体验、传统文化主题阅读研学、线上线下知识竞答等形式多样的优秀传统文化推广活动。
打造传统节日文化活动品牌,能使读者在心灵深处形成对传统节日文化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归属。2014年,江西省图书馆特别打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鉴赏”活动品牌,已开展了105期“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鉴赏”活动,截至2021年,活动参与共计12 500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活动围绕“挖掘中华典籍资源,讲好传统节日文化故事[10]”,在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以及二十四节气的节点,陆续开展了十二生肖、二十四节气、“四大发明揭秘”等系列活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鉴赏”之十二生肖系列活动通过问题导入、儿歌律动、主题绘本讲读、知识问答和数字资源结合等方式,让小读者们了解十二生肖的相关知识。二十四节气系列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定期推出线上节气推文并配合节气简笔画教学视频,线下结合优秀传统绘本开展二十四节气主题故事会,并进行创意画、节气诗词吟诵等拓展活动。“四大发明揭秘”系列采取了情境体验的课程方式,不仅有主题绘本的讲解,还有活字印刷、造纸的体验活动,帮助小读者们了解四大发明,体验每一道工序,引导小读者真正地走进传统,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开展的“有趣的古籍装帧”主题活动,让儿童了解古代书籍装帧形式,古籍修复师展示古籍修复技艺,教儿童亲手制作属于自己的线装书,通过体验线装书制作的基本流程,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此外,开展多次传统雕版印刷、古籍修复和传拓技艺等传统技艺体验活动,并在2019年、2020年江西文化发展巡礼展上进行展示,由古籍修复师现场演示古籍修复、传统雕版印刷等技能。
阅读是儿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和基础[11]。在针对少年儿童的传统文化阅读推广中,选择合适的书籍非常重要。近年来,我国出版了许多优秀的中国原创绘本,江西省图书馆在进行儿童阅读推广工作中,充分遵循儿童发展的心理,尊重儿童阅读主体地位,选择了很多具有传统文化符号的绘本,如中国符号系列绘本《中国筷子》《中国茶》《龙生九子》和中国基因系列绘本《瓷器》《茶》等。在端午节选择小读者熟悉的粽子为切入点,讲读绘本《小粽子,小粽子》,现场制作粽子以及开展小粽子手工活动;中秋节结合原创中华传统节日国风绘本《小皮影·大月亮》,用非遗手工小皮影和小读者们玩转中秋节;以虎年春晚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为导入,讲读绘本《千里江山》,让读者了解“绢本”“纸本”“设色”“水墨”“青绿山水”等中国画高频术语,并采用“卧游”《千里江山图》的创意方式,化身画卷中的角色,情境式体验乐游画中。由小读者用卡纸撕出了山峰,更以青绿二色渲染,最后将所有作品首尾相连,组成了一幅“千里江山长卷”,系列活动让小读者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优秀的传统文化绘本和孩子喜闻乐见的活动设置,让传统文化通过阅读和具有代表性的符号在小读者中得到弘扬。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江西省图书馆通过创新开展阅读研学活动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推广。“赣图悦读研学营”作为文旅融合创新品牌活动,以传承江西“红、绿、古”三色文化为己任,以“阅读与行走交融”为主线,充分挖掘本地特色资源,面向儿童开展研学旅行服务。“赣图悦读研学营”活动开展以来,结合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探寻赣鄱特色文化等内容,带领小读者先后走进江西省博物馆,南昌滕王阁、绳金塔、八一起义纪念馆等场馆,深入挖掘江西的红色、绿色、古色文化,引导大家爱家乡、爱阅读、爱生活,用“爱·悦读”践行文化的力量。如登滕王阁共吟《滕王阁序》,在八一起义纪念馆江西大旅社旧址前讲读绘本《大旅社》,在绳金塔大成殿前共读绘本《孔子》等,与绘本阅读结合开创了行走的阅读研学创新模式。另外,江西省图书馆通过跨界合作方式开展“样式雷”建筑文化主题研学活动,创新开展主题为《当“样式雷”巧遇“宋应星”》的主题研学活动,小读者对“半部古建史”邂逅“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充满好奇与热情。通过讲读《课本里的大美中国建筑》《我们的建筑》等绘本,展示馆藏古籍珍本《宋应星见存著作五种》(影印版本),观看《神工巨匠——样式雷》纪录片,参观江西省博物馆样式雷模型,开展小小匠人手工体验等活动,孩子们对中国古代建筑和大国工匠精神产生了浓厚兴趣。这些活动是利用珍贵馆藏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赣鄱特色文化的有益尝试。
“非遗”匠心传承系列活动以故事为引领、以时间为轴,将各种伟大遗产的历程与工艺通过主题活动的形式展现给小读者。在2021年国庆期间开展了“非遗传古今绝艺通千年”“非遗”展示互动活动,细腻的匾额书法雕刻、灵动的豫章剪纸、质朴的豫章绳编、线条流畅的南昌瓷板画、造型各异的南昌糖画等近30多项江西“非遗”技艺,让孩子们有机会与江西的“非遗”文化近距离接触,感受江西浓厚的历史文化。重视“非遗”匠心的推广与传承。2018年,日本岐阜县安八町青少年访问团访问江西省图书馆,该馆特邀江西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豫章剪纸第六代传承人,在少儿阅览室为孩子们举办了一场主题为“小小传承人”的豫章剪纸主题阅读活动。通过“非遗”等主题活动的开展,小读者可以享受文化艺术的熏陶,走进青花瓷、八大山人、样式雷的世界,了解陶瓷、书画、建筑、剪纸、皮影、木版画等传统技艺。各类阅读推广活动将传统故事中的美德、国画中的美育、传统技艺的匠心传达给小读者,带领小读者走进中国传统艺术世界。
公共图书馆针对不同儿童群体提供阅读服务,要以具有包容性、尊重差异性和多样性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帮助儿童建立文化认同、激发内部动力。江西省图书馆围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开展阅读推广,以品牌建设为抓手,提出了“三区一庭”的服务新模式,积极拓展服务渠道,与社区、校区、园区及家庭合作开展各类传统文化推广活动。举办“古籍修复技艺进校园”活动,包括古籍修复技艺的演示互动、古籍影印出版成果展示及古籍保护知识展览,对古籍修复技艺的传承起到了良好的宣传作用。开展助力“双减”“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鉴赏”进校园活动,2021年,江西省图书馆在江西省兴国县、赣州市南康区等基层小学,围绕江西地域优秀文化追溯文化同源,以“滕王阁”为主题,利用有趣的小视频、有料的历史故事、生动的绘本讲读,让孩子们了解王勃挥笔“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背后的故事,对滕王阁有更深的了解,激发同学们对传统文化和古代建筑的兴趣。开展“爱·悦读”公益赠书活动,为以留守儿童为主的前溪村前溪小学开设公益课堂,讲读水墨中国绘本系列《印刷术》,让小读者体验活字印刷和古诗拓印的魅力。
江西省图书馆在面向儿童的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实践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但仍然存在专业馆员不足、数字资源使用效能不高、文旅融合课程开发不深、新媒体矩阵传播不广等问题。如何进一步提升服务专业度,加大资源开发与利用,增强课程研发和新媒体运用能力,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课题。
近年来,很多优秀的本土原创绘本出版,凸显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如国家博物馆出品的《宝藏中国》《故事中国》系列,传统节日绘本《团圆》,立体节气绘本《咬秋》等。少年儿童可以在中国原创绘本的阅读中热爱优秀传统文化,构建正向的文化价值观。公共图书馆一方面要建设具有特色的文献资源体系,加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体现地域文化的图书采购,另一方面要加强专业馆员的培养,提升馆员专业服务能力和优质阅读服务供给,充分利用好文献资源,开展儿童喜闻乐见、更具特色的中华传统文化推广活动。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神话传说、“非遗”、趣味童话故事类等书籍,展示我国民间技艺、绘画艺术之美的绘本,兼具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的读物等,都可以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不同年龄段少年儿童邂逅的有效媒介。
公共图书馆面向在数字和智能时代成长的少年儿童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推广活动,需要充分考虑儿童心理发展与时代环境影响,在数字网络空间的新领域,重视数字服务能力的提高。公共图书馆要充分利用采购的数字资源,采取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多维度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活动,既可以提高采购数字资源的利用率,又可以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儿童更易接受的方式深入人心。将数字资源作为相关主题活动的导入点,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背景知识,多维度多载体的阅读更能激发儿童深入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可以让读者了解馆藏数字资源的内容和使用途径,提高数字资源的使用效能,使数字资源在宣传推广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可以结合当地的文化特点和旅游资源,设计具有地域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主题阅读研学课程,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公共图书馆+书院”模式已有尝试,如大连图书馆白云书院、山东省图书馆尼山书院、福建省图书馆正谊书院等,主要开展经典诵读、国学讲座、道德实践等形势的活动[12]。还可以进一步深入和创新,将古老书院与现代图书馆相结合,开展“公共图书馆+书院”主题研学活动,既能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儿童的文化自信,又能充分重视挖掘地方特色文化。依托书院文化,定制书院探寻之旅,开发“图书馆+书院”主题传统文化研学课程,创新方式进行文旅融合,让少年儿童在行走的阅读中了解当地特色文化,在情境中对传统文化形成自我的意义建构。
多维媒体的应用可以有效拓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渠道,公共图书馆要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一是在新媒体形成矩阵传播,如中央电视台的热播节目《典籍里的中国》通过古今对话、典籍故事演绎的新颖方式,让读者在不同情境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3]。很多现代科技如AR、上幕投屏以及实时跟踪等,使节目展现形式更为新颖。利用视频、动画、VR、人工智能等技术,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古诗词、历史故事等与少年儿童的亲近感,激发儿童的探索和学习热情。同时,公共图书馆要在传统节日广泛开展活动并注重新媒体宣传,实现集中传播,形成规模效应。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国家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公共图书馆作为弘扬与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要顺应时代发展,创新服务方式,重视新媒体矩阵传播,结合中华优秀典籍,以书为媒,面向儿童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优秀传统文化推广活动,助力儿童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