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意识与老派市民家国观念的更生和嬗变
——以老舍小说《四世同堂》为中心

2022-03-14 14:19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11期
关键词:老派四世同堂北平

黎 荔

(西安交通大学 人文学院,西安 710049)

老舍的《四世同堂》是对国民性的反思和批判,从不同人物的塑造中表现了积贫积弱时期下中国的某些特点,小说不仅塑造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同时通过时空观念的塑造也展现了在那一时期背景下国人以及社会现状。本文将针对四世同堂中的时空意识以及老派市民的家国观念的更生和嬗变进行分析。

一、老舍与《四世同堂》

老舍出生于1899年的北京,老舍的作品大多以描写市井生活为主,通过作品将其时代背景下人民生活的真实情况进行展示,对封建旧习俗的揭示和展露更具有生动性。通过对日常生活冲突的描写反映当时社会中的真实矛盾,充满了对时代、对人性的思考。[1]老舍的小说具有反帝爱国的主题特点,通过对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文化的渗透来揭露其侵略恶行,同时小说中展示了老舍对国家命运发展的思考。

《四世同堂》分为《惶惑》《偷生》《饥荒》三部,写作于1944年,正是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在全民族抗战的背景下表现了老舍的爱国情怀。[2]《四世同堂》通过对小人物的刻画,表现了对抗日战争的思考,从而表现出对民族文化的理想批判和继承,在抗战的背景中,对国民性进行深刻的反思。《四世同堂》反映了时代背景下北平普通群众的真实生活,同时也反映了1937—1945年期间的抗日战争对民族文化的考验和扬弃。[3]《四世同堂》是时代记录的史书,还原了普通群众在抗战背景下的真实生活,通过对普通群众以及家族中的具体人物形象刻画了抗战背景下我国民众的真实形象,从人物复杂的性格中表现了对国民性的思考。偷生和自取灭亡的思想主题在《四世同堂》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二、《四世同堂》中的时空意识

《四世同堂》在具体内容描写中,以抗日战争作为时代生活背景的底色,以真实的历史时间、事件为基础,讲述了发生在北平的故事,在《四世同堂》中体现了时空意识。

(一)历史事件的讲述

《四世同堂》以抗战时期北平一个普通的小羊圈胡同作为故事展开的具体环境,以几个家庭众多小人物屈辱、悲惨的经历来反映北平市民在八年抗战中惶惑、偷生、苟安的社会心态,再现他们在国破家亡之际缓慢、痛苦而又艰难的觉醒历程。[4]这部作品集中地反映了中国的家族文化,对其消极性因素进行了理性的审视与批判。《四世同堂》反映了抗战背景下的北平生活,小说的内容以 “七七事变” 为开端,以抗战胜利为终点,在这一时期内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历史事件,其中包括了七七事变、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台儿庄大捷、汪伪政权建立、珍珠港事件、日本投降等内容,但在小说的具体内容中对于这些历史事件的讲述,并不是将战争中的具体发生经过以及事件的详情进行回顾,相反在小说的写作中,具体的历史事件是小说写作的生活背景,在写作的过程中通过对人物眼见以及思想活动的刻画来对历史事件的发生进行阐释,通过对不同人物的情感表达以及行为的选择来表现在真实战争背景下北平民众的选择和生活,将人性放在了战争的特殊环境中进行观照,使《四世同堂》在政治意义中表现了对人性的审美和思考。[5]《四世同堂》不单是对历史的客观记录,更多的是展现战争带来的影响以及对战争背景下国民性的思考[6]。将历史的真实事件作为小说写作的背景底色,消解了抗战、历史的宏大主题,在小说中更能反映文学的特点,通过战争带来的影响营造凝重的氛围,不仅体现了小说的文学性,同时在写作的过程中能将战争带来的影响表现得更具有真实性,更能激发读者的思考。

(二)时间意识的变化

在《四世同堂》中,祁老人是小说内容发展的主要推动人物,同时也是时代背景中典型的老派市民形象,在他的身上具有传统的守旧意识,老人总是说: “最多不过三个月,事情就解决了” ,这种思想同他的生活经历有关,同时在他的生活中也总能验证这种思想,所以当战争发生的时候,祁老人也仍然认为,三个月后事情就能解决了,但在现实的发展中,三个月必然是不能解决问题的,随着时间的流逝,祁老人等人认识到了需要用比三个月更长的时间去忍受苦日子。[7]在小说的写作中,通过家庭内以及邻居的苦难使他们感受到了生活的苦难和痛苦,在这样的生活中使祁老人等人真正认识到了北平人时间的意义,也正是正视时间带给北平人的苦难,在苦难的生活中才真正让他们意识到时代的变迁,同时才真正认识到在生活中中国与世界发生的变化,感受到日本侵略的力量。通过祁老人等人对战争的 “无意识” 再到他们的时间观念被打破,展现了时空意识的更生。[8]老舍通过这种时空意识的描写,更加刻画出了在民族存亡之际国民民智的发展,时空意识的更生推动了故事的发展,同时在小说的写作中也使小说的主题得到了深化。

(三)空间观念的延展

在小说的前段内容中,祁老人对于战争的认识还停留在 “三个月就好了” 的基础中,但在发展中,战争的发展不仅打破了祁老人的时间观念,同时在发展中还使他的空间观念也得到了改变。[9]在孙子毅然离开北平投身抗战中,祁老人认识到外面世界的真实性,邻居的离开让他确定了外面世界的真实性,同时在这种真实性中,还感受到了外面世界同自己所想的不一样,外面的世界更大。随着战争的推进,国内多地沦陷,从一次次的战争广播宣传中,祁老人以及北平其他人才清晰地认识到除了北平以外的世界。南京、广州、太原等地的沦陷,让祁老人等北平民众的空间观念有了改变,将 “家” 的范围真正同 “民族” “国家” 进行了联系,但在小说的写作中,他们空间观念的延展却是随着日本的侵略而一步步进行的,在沦陷区消息的发出中,祁老人等人才将自己所热爱的北平同国家的观念进行了联系,这些迫于生计而无暇家国的北平民众随着日本侵略的加深才真正地认识到了国家的概念,这种空间意识以及家国观念的产生是随着侵略、沦陷而来的,不仅真实还原了时代背景下国人民智未开的情况,同时在这种被迫打开的空间观念中更体现了老舍对国民性的思考和批判。

(四)停滞中的时空观念

在《四世同堂》中,有主动认识变化的祁瑞全,也有被动认识的祁老人,同时更有 “停滞” 的汉奸,在小说的写作中,大赤包冠晓荷一家是出了名的汉奸,在他们的生活中,战争并没有给他们带来痛苦,反而只有升官发财的快乐,在他们的世界中没有时代的更替,没有时间空间的变化,在战争发展的过程中唯一的意义就是帮助日本人进行庆祝。[10]在日本人到来前,他们的任务是吃喝玩乐,在日本人到来后,他们在帮助日本人的过程中封官加爵,日子更加的滋润,对于他们来说,时间空间并没有发生变化,他们仍然可以在北平享受自己的生活,家国情怀对于他们而言是没有意义的,只要能享受自己的生活,无论哪个年代,时间都不具有意义。只要有官做,在哪里都是为了生活,这种麻木的思想让他们在时代中丧失了空间观念。

三、《四世同堂》中的老派市民形象

一部表现了时代背景下普通民众生活的小说,一部以人物性格刻画感知国民性弱点的巨著,《四世同堂》以抗战时期为背景,以胡同内的祁家为主,钱家、冠家以及其他居民为辅,刻画了当时北平沦陷区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将时代下国家与个人的选择交织在一起,在不同人物的身上都带有着时代的印记。

(一)《四世同堂》中的人物形象

《四世同堂》在描写的过程中对象涉及广泛,其中主要的家庭有七八个,包括了老派市民、新派市民以及城市贫民等。在小说中,人物具有各自的性格特征,通过对不同人物、群体的性格刻画,展现了时代背景下人物家国观念的更生和嬗变。[11]《四世同堂》的内容以祁家为主线而展开,在祁家便描述了丰富的人物,其中包括祁老人、祁天佑、祁瑞宣、韵梅、祁瑞丰等人,祁老人是《四世同堂》中的典型人物,同时也是北平老派市民的典型,祁老人是胡同中的 “城里人” ,但仍是 “乡土中国” 的农民,在祁老人的身上具有沉重的封建思想包袱,在他身上表现出的更多是 “消极” 的成分。祁瑞宣是四世同堂中的 “第三代” ,在祁瑞宣身上既有从老一代市民身上传留下来的性格特征,又接受了前辈不曾接受过的新式教育。祁瑞宣是祁家的长孙,在他的思想以及发展中具有新旧两方面的影响,受过新思想的他具有爱国思想,但在传统的大家庭中长大的他,又具有 “尽孝” 的传统文化思想,在 “尽孝” 与 “尽忠” 之间徘徊,这新旧之间的冲突,给他的生活带来了无尽的苦闷,让他的心里充满了重重的矛盾。祁天佑是祁老人唯一的儿子,外表让人敬畏而性格却温和让人想要亲近,在他的身上具有不屈的品性。[12]祁瑞宣的妻子韵梅是一个典型的家庭妇女形象,在祁家,她负责祁家老小的生计,照顾常年患病的婆婆,在她看来,安分守己、过好自己的安稳日子是最重要的。祁瑞丰是祁家的老二,是一个游手好闲的人,在他的身上,贪婪、高傲表现得淋漓尽致,他是北平沦陷时期最不受待见的人,同时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祁瑞全是新时期的学生代表,他有着强烈的使命感和真挚的爱国主义情怀,在北平沦陷时期,他认为国家不应受到此种压迫,毅然奔赴抗日前线。在祁瑞全的身上体现的是新时期思想,是抗战时期爱国主义思想的萌芽。在《四世同堂》中,通过特定的时代背景以祁家为主线展示了不同的人物形象,在这些人物性格以及思想观念中,有的代表着旧时期的思想态度,有的则具有新时期的思想情怀,不难发现,这些思想以及观念的来源脱离不了时代的环境,同时在具体的时代环境中,人物身上又具有时代的复杂性。

(二)老派市民家国观念的更生和嬗变

《四世同堂》中以祁老人为首的老派市民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群体之一,通过家庭内部发展来展现了他们的思想观念,在他们身上缺乏民族意识,在家国观念中,他们只关注也只能意识到 “家” 的观念,在他们的思想以及脑海中缺乏 “国家” “民族” 的意识,这同他们时间空间观念的局限有关。祁老人身上体现了传统的旧思想,在他一生的经历中他认为小羊圈胡同中的祁家老宅是福地,他的一生去不了太多的地方,也不需要去太多的地方,他自己的人生计划是 “八十岁的时候能在自己的院子中搭起长棚,热热闹闹地准备自己的八十大寿” 。祁老人的生活围绕着的是自己老宅、自己家族的发展,他没有能力操心那么多的事,也不需要操心那么多的事,就像自己去不完那么多地方一样,在自己有限的生命中,要关注的就是自己眼下的生活,是将祁家家族发展下去的生活。但在 “三个月就好了” 的想法被打破之后,祁老人的时间空间观念也受到了冲击,三个月的时间不能结束战争,这种苦难的日子终将继续,同时广播中传来的沦陷的消息,让祁老人等人对外面世界的认识真实了起来,他这种被动的人才开始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北平的历史悠久漫长,但在这种历史环境的熏陶中,却仍有一帮目光浅短的人,在时间空间观念的改变中,认识到 “家” 与 “国” 的关系,认识到 “国家存亡” 的严重性,一屋子睡着的人在外力的冲击下醒来,面对现实却只能发出无力的哀鸣。《四世同堂》中充满了中国历代生活的影子,是传统中国人理想中的家族形象,也在历代的发展中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着影响,同样,这也是祁老人唯一可以向他人夸耀的资本。《四世同堂》通过对大家族生活线索的分析和探究,从祁家的经历中映射整个中国社会。祁老人拥有大多数人不能拥有的天伦之乐,因此,他对祁瑞宣未经他的允许而放走老三感到不满,对儿子因受日本人的侮辱而含恨自杀深表愤怒,对孙女被饥饿夺去幼小的生命怒不可遏,在忍无可忍之际向日本人发出愤怒的呐喊。

四、结语

《四世同堂》通过虚化宏大历史事件,以具体的北平生活为重点,在写作的过程中对国民性进行了反思,在时空与老派市民思想观念的更生和嬗变中,对时代背景下民众的错误意识进行了批判,使小说的主题更加深刻,通过文学写作的形式发出了对时代的思考。

猜你喜欢
老派四世同堂北平
北平的秋
TWILIGHT LOVE
Twilight Love
老派的人
家里的宝
沭阳东小店方言的新老派语音差异
老派的人
十路大军进北平
十路大军进北平
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