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省赣州市厚德路小学 刘彦慧
□ 江西省赣州市嵯峨寺小学 傅丽文
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及各学科新课标发布,减负增效的课堂教学改革迫在眉睫。面对“双减”背景下诸多教育问题的发生,教育教学到底应该怎样改变呢?
经过课题研究组和实验学校的摸索和研究发现:回归教育本真,立足课堂,转变教育观念,革新培养人才的模式,改善教育方式方法,推进素质教育才是教育改革的正途。在江西省学科带头人重点规划课题《新教材背景下新双师课堂的探究》的课题研究驱动下,紧扣教学这条主命脉,从课堂与教师两大关键问题入手,通过“双师”+“双增”促“双减”的模式,向课堂要效率,让课堂增值,促进学生素养提升,为“双减”赋能。
课堂是教学之本,老师是课堂变革的关键,打破传统的一师一言堂,推行线下“新双师课堂”,即一堂课两个老师上的教学新模式,让教师双打模式的新教学方式成为常规课堂的一种补充和线上双师课堂的升级。其利在于新双师课堂不受信息化技术和资金限制等要求,是任何一所学校可以就地即时开展的新型教学模式。但要特别注意的是新双师课堂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一师教学,但在特定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情境中却能发挥独特的精妙之用,为课堂提质增效。
新双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引发对课堂结构的重组,对教材内容的开发,形成区域内名师资源的整合思路,产生备课新方式和师生课堂新评价体系。通过研究,以下以语文教学为例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谈开展新双师课堂模式教学。
一个班级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深有浅,课内分层分段能针对学生学情更好地对症下药,既能让好生吃饱,也能让学困生有获得感,更让40分钟的课堂更优化,作文教学中可以大胆尝试。
新教材倡导单元式集中教学,在单元教学中可以通过新双师课堂以逸待劳进行合作式教学。如单元预习课+单元导读课,一位老师先进行本单元字词句和语文要素的任务群学习,另一位老师进行导读部分的教学,带领学生对本单元课文进行梳理。再如单元阅读课+单元作文课,一位擅长阅读教学的老师以课文为例讲作者是怎样写的,另一位擅长作文教学的老师教学生怎样写作文。
每一位语文教师所擅长不同,强强联手的作用大于两人的简单叠加。比如在古诗+现代文教学,阅读+写作教学,精读+略读教学,课内+课外教学,1+X群文阅读教学中都可以使用双师模式。
走出语文课和语文老师的禁锢,进行课程融合倡导下的大语文课教学,如,语文+美术、语+音乐、语文+英语、语文+数学、语文+校本课程、语文+社会实践、语文+N等模式。除了语文教学,所有学科都可以尝试用双师教学模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此外,整合校内、校际间的师资也是新双师课堂的沃土。
(1)资源整合式双师。走教是新双师课堂的利刃,一个班一位班主任老师负责日常班务管理和各学科辅助工作,主学科则由名师进行走教教学。这种模式在集团化办学的学校内可以大量运用,也可用于邻近学校之间师资整合。一主一次的双资源整合对新教师、青年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与名师面对面专业培训学习成长的捷径。
(2)城乡共享式双师。优化区域资源配置,积极创新教师的“区管校聘”制度改革,在城乡联盟体中打破学校界限壁垒,使区域内的优秀教师资源实现共享,城区内的优质名师也可以到农村给学生上课,让全区的学生无论在哪里就读,都有机会聆听到优秀教师授课,而由城区优秀教师与农村教师形成的双师共享也推动了乡村振兴。
(3)项目式学习式多师。在项目式课程学习中我们将双师课堂进行了升级,由“双师”升级为“多师”,发挥出基于双师课堂优势的多师课堂模式。创新的“多师课堂”模式实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的融合,通过多学科课程融合,推进了新型学习方式的构建,使学生沉浸在开放的、探究式的课程学习中。
(4)跨学科学习式多师。新课程标准倡导跨学科学习,而双师课堂下的多师模式则是通过“跨学科融合式教学”的方式整合了学习内容和师资,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通过跨学科的多师综合性学习活动,老师带领学生将千年之外的历史人物拉近到当下,与自己的生活实际挂联起来,既是对学科知识的学习和运用,更是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题实验学校之一的赣州市厚德路小学是一座古典园林式校园,学校历史文化厚重,校园俊秀静美,“双减”落地之后,学校从“课程、评价、课堂、五项管理、作业设计、年级视导、课后托管、家校合作、社会资源整合、校外培训机构整治”十处发力,让教育教学与“双减”共振,让“双减”政策落地生根。但学校的运动场地严重不达标成为了课后托管服务最大的绊脚石,而“双师课后服务课堂”就为该校打造优质课外服务辟出了蹊径。
水泥地上能踢出足球队,没有剑术赛道却能组建击剑社团,学校还能将海洋世界搬进校园,等等。这都是通过“双师课堂”让不可能成为可能,学校就是通过引进高品质课后托管服务项目以双师教学模式来解决师资和场地问题。校内教师“选教”,选择有一技之长的教师和鼓励教师一专多能发展,充实课后托管服务队伍;将不同职业不同特长的家长以志愿者的方式纳入学校“协教”;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中心整合周边社会资源“助教”。聘教,邀请社会优质资源如赣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章贡区文化馆、体育社会组织、社会公益组织和老艺术家、民间艺人、专家型人才、非遗传承人等加入到学校的课后服务课堂中。有了充足的师资后,再以“一个跟班老师+一个外教老师”的双师模式进行课后托管服务的教学,外教老师自带的场地资源也同时用在了托管课堂上,这就让“双师课后服务”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打开围墙办教育。
从单师到双师,从双师到多师,从单学科到双学科,从双学科到多学科,双师课堂走出了一条创新发展,自我革新之路,实现了优质师资的重整,实现了跨学科学习,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当然新双师课堂也会滋生出许多教学管理上的新问题,带动教学管理的革新。
双师课堂需要两个老师同时备课,甚至是一个年级组集体备课。比如在单元互助式备课中,教师的备课量是否可以随着所上的内容少一半或是少大半。在脚本式备课中,双师课堂应该有的套路能否形成固定的脚本?所有的双师课堂都可以依脚本备课。这些问题是需要两位上课老师在长时间的合作中不断磨合和反思才能得出结论的,所以双师课堂的备课方式、过程、框架还需要不断地探索,否则双师只是凑了个热闹而已。
主教+助教的双师型课堂中会产生大小课,大课由一位教师进行主讲,两至三个班级可以一齐上课,小课就是常规课堂,而大课的教学效果该怎样确保呢。在一个年级一个名师+N个助教的模式中,主教只管备课上课,作业批改是助教的事,而主教与助教的课时量到底应该怎么划分,助教与主教间就教学中产生的问题应该如何协调解决也是实际存在的问题。
它不仅可以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还可以实现教师乐教和学生乐学的和谐统一。但是双师之下的学生学习方式也需要探究。从推进素质教育的角度来讲,转变学习方式,要进行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学习。
“新双师课堂”对教学起到了强烈的冲击作用和激励作用,同时也对教师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好的老师才有好的队伍,好的队伍才能保障教改的推进,所以锻造一支有情、有爱、善思、善学、敢学、敢干的教师队伍就成为了落实双师课堂改革的关键。
(1)“七个一干部培养机制”锻造教师师德。一是建立一个七级帮扶挂点梯队,一级梯队由党政负责人组成,二级梯队由副校级领导组成,三级梯队由中层干部构成,四级梯队由党员教师、干事、骨干教师、进步青年、困难职工等普通教师组成,五级梯队由六个年级组组成,六级梯队由帮扶班级组成,七级梯队由班级中的精准扶贫、单亲家庭、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留守儿童等需要重点关爱学生组成。一级梯队党政负责人依次挂点二级梯队非党员副校级领导,二级再挂三级梯队非党员中层干部,三级再挂四级梯队干事、骨干教师、进步青年,依次再由五级梯队挂点一个年级、六级梯队挂点一个班级、七级梯队挂点一个特殊家庭与学生,以此类推,逐级挂点。通过七级挂点学校建立起了党政负责人、副校级领导、中层干部、普通教师、六个年级、帮扶班级、重点关爱学生七个层面自上而下,纵横相连的网络式师德培育体系,全覆盖的挂点通过责任到人可以精准地解决每一个点位上的师德师风问题。二是举行一场学校发展听证会 ;听证会由书记、校长、党员代表及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局、镇、街挂点干部组成,社会人士参与。主要针对学校办学举措、教育热点及家长社会关切的问题征集多方意见与建议,集思广益,提升教师队伍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服务力。三是开设一个师德论坛,树立师德好榜样,宣传师德好故事。四是进行一次案例分析会,以问题为导向,分别以正面案例和问题案例为样本进行师德案例剖析,强化了师德师风建设的执行力。五是每学期走访一所学校;走访农村薄弱学校进行帮扶及走访样板学校,打开局面,打开维度。比如我们的德育工作团队走访了文清路小学环城路校区学习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管理,我们也接待了各校安全工作团队来访我校疫情防控工作,谁好向谁学,目标就是提升干部队伍的借鉴能力。六是养成一生的学习意识。七是每年进行一届中层竞聘校级竞岗的培养方式。
通过锻造的这支有服务力、领导力、业务力、思考力、借鉴力、学习力、表现力的干部队伍,就能让师德的旗帜高高飘起来,让优秀的教师布满到各年级组各班级中,汇聚榜样的力量在学校管理中密织了工作关系网,弘扬了正能量,也化解了教育教学中产生的各类问题和矛盾,提升整个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水平。
(2)在学校推进“魅力教师”榜样工程,每年通过分级分层的评选将各学科各领域的优秀教师推选出来,通过他们的成长经历,以例说法,分享师德故事,彰显师德魅力并通过建立“师说”师德评价体系,培养新时代的“大先生”。
通过“诗和远方”工程铸造一支不仅师德高更是业务精的教师队伍。
(1)推行教师培养“1册2导8凡是”管理:即《诗和远方》教师培养手册,年级视导和校内督导制,推行教师专业成长激励条例八凡是,通过培养机制增加职业发展内驱力。
(2)1+3计划。拜一个师傅,开展三级职业培训:第一级开学初就职宣言、第一个学期入职感悟、一年后司职展示;第二级一个学期上10节的公开教学即两周一次年级公开课、期中一次阶段小结课、期末一次汇报课;第三级对新教师入职两年进行连续性动态评价,包括:参与教科研活动积极性、开展自我学习加压自觉性、进行交流沟通主动性和实施团队合作协作度,评选出“活力星级新教师”。
(3)以赛促训夯实教师基本功训练和教育教学能力提升,比如,学校已连续两年开展了语文、数学等学科的“双师课堂竞赛”。
(4)与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合力办学,借助高校专家资源支撑教师专业成长,通过对接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加入师范大学实验研究队伍,推进课改,提升办学质量。
(5)建立教育发展互助圈,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连通江苏、北京等多地教育,通过与深圳、苏浙、北京等地区的名校结对子实现教育发展互连互通,共进共赢。
“双减”政策落地以来,各地各校都探索了各类措施和做法实现学生课业的减负。面对“双减”,我们力求在课题研究的引领下,在教师教学方式改革中做“加法”,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在教育中的“减法”。我们也始终相信,只要拿出新时代教育人的智慧和勇气转变教育观念,改善教育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研究之路上且思且行,教育就一定会回归它本来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