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环境类专业教学活动中的思政元素资源开发路径研究

2022-03-14 03:07周春雁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33期
关键词:育人思政环境

周春雁

(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4)

1 问题提出的背景

近些年来,随着“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深入,引发了新的教育课程体制改革,并提出了运用课程作为育人的主渠道的教育手段,把传授知识和思政工作进行了有机整合,以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有利于更贴近学生、贴近实际推进“三全育人”工作。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五位一体”总体格局的主要方面,新时代下我国特色政治思想的组成部分。对环境类专业学生群体宣传生态文明建设是培养环保人才重要内容。

环保专业学科,主要培养与环境监测、环境工程、环境规划与控制、环保评估与咨询、城市环境污染治理和城市生态工程等领域的相关技术人才的主战场。故,在环保类专业课程中传播并落实生态文明理念,发掘各学科班级中的课程思政元素,以培育广大学子家国情怀、诚信、责任担当、工匠精神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是环境类专业教学与科研必须承担的责任。通过实践总结,高职院校环境类专业教学活动中的思政元素资源开发主要有以下途径:

2 明确环境类专业育人目标

2.1 明确立德树人的总目标

十八大报告中,明确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明确要“坚持立德树人”;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所以说在环境类专业教育教学中实施课堂思政教学,以及在探索挖掘思政元素策略上,都应当以贯彻和实施立德树人基本任务为主要前提,也是我们实施教育的总目标,一定要将青年大学生培育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2 明确高职教育阶段德育目标

在高职教育阶段,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还处于可塑时期,要积极引导他们中的先进分子树立自己的远大理想,坚信马克思主义的理念;要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牢固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规范,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精神,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全面协调发展。

2.3 明确环保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环境类专业目的大力培养生态环境治理、生态文明建设、环境执法、环保产业发展的高质量的专业技术环保人才,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得到长足发展。

3 环境类专业的思政属性

环保类的学科赋予了环境保护和管理方面的重要责任,其学科本身也赋予了特殊的思政功能。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一直强调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全国协同发展的“五位一体”综合规划和协同促进“四大全方位”规划格局;十八届三中、四中会议明确提出“用严厉的法律保护环境;十八届五中会议明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思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的“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等重要任务目标,以及《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等重要文件等等,这一系列的方针政策规定了环保工作者的责任与行动方向。综上所述,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可以很好地反映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思想,是环保类专业课程中体现的和可挖掘的最重要的思政内容,是对环保类专业学生进行隐性思政教育研究的良好平台。

4 环境类专业思政元素挖掘路径

4.1 遵循方针,从时政热点中挖掘思政元素

4.1.1 将国家大致方针融入专业课程

在向学生传授学科基础知识过程中,不仅要悄无声息地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渗透到其中,还要如盐融水般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专业课程;更要诠释好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讲好中国共产党历史国情,将国家大政方针融入专业课程中。环境类专业课还要很好地宣传和贯彻好党和国家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中国、绿色发展、三大攻坚战等方面的方针政策。总而言之,让我们记住生态文明建设在新形势下党和我国各项事业建设工作中的作用非常关键,且这些方针政策正是环境类专业学生将来要去执行的。例如,在学习《环境管理》课程中的“三种生产理论(物质生产、人口生产、环境生产)”时,我们在课程中设计了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纳入素质目标内容中,既体现了发展观、联系观、真理观又讲清楚了三者的逻辑关系,还激发了学生为保护环境、治理环境的责任感,让学生领悟到“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这既挖掘了环境专业类课程的隐性思政育人功能,还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专业与国家的大政方针直接相连,既鼓舞了学生要学好专业课,还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是水到渠成的课程思政。

4.1.2 从时政热点话题中挖掘思政元素

时事新闻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影响力大,容易引起学生关注与共鸣,是开展课程思政必不可少的内容,且通过学生自发的讨论更具有影响力,会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例如,在《水污染控制工程》的教学中设计植入关于长江保护的“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提出及执行的重大活动,特别是国家重要领导人的讲话,让大学生来收集这些素材并展示,经过讨论,学生很容易就记住了“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总基调,更深刻地理解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奥秘,也激发了学生“蓝天、碧水、净土”有我的时代责任。还有,在《空气环境监测》课程中设计入《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大会上我国重要领导人物发表的讲话内容的视频,通过学生课前搜集相关活动资料和分组展示的形式让学生快速地掌握我国为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1+N”的方案,学生还可以从中迅速地了解到了国家将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快规划清洁能源项目建设,很容易构建起学生的职业理想。

4.2 崇敬模范,从专业榜样人物中挖掘育人元素

4.2.1 从杰出的专业人物事迹中挖掘育人元素

在环境类专业课程中设计引入为“天更蓝、水更清”的梦想做出杰出贡献的专业的行家里手、专家大师的故事,以他们的奋斗史培养学生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环境保护的担当精神,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世界观。如,“全国绿化奖章”“最美生态铁军人物”“全国绿化十大标兵”“最美基层环保人”“绿色湘军”和“感动中国的十大年度人物”“道德模范”“劳动模范”中关于环境保护与治理的人物优秀事迹,结合专业知识挖掘他们的职业精神、奉献精神,及其他们更深层次的高贵品质。如,在《环境生态学》课程中设计引入退休干部杨善洲的义务植树造林故事。杨善洲退休以后,并没有停下为人民服务脚步,而是选择扎根大亮山进行义务植树造林,带领大家风雨同舟22年,植树造林上万亩,建设了价值月3亿多元的林场,最后将林场毫无保留地、心甘情愿地无偿捐赠给国家。杨善洲的先进事迹弘扬了绿化英模的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新一代环保铁军最好的榜样。再如,在《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中设计引入被称为“环保部华南督察局一把尖刀”的环保斗士喻旗,他从业30多年来,一直在环保督察岗位上,明察暗访上万家企业,严防严查企业的违法行为,实际上就是跟违法者在斗智斗勇,并想方设法推进他们改工艺。为方便采样,他不断摸索自制采样工具;他坐长途车从来不睡觉,随时观察着沿途的路边、桥下细节,时刻寻找着环境污染的线索;为更好地寻找线索,每次督查前都会看天气预报,哪里下雨就往哪里走;因为他执法严厉,这些年得罪了不少的人,常常面临一些违法企业的各种威胁。喻旗通过几十年如一日的环保督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逼迫、督促一批企业、行业整治或转型升级,不仅解决了生产污染问题、改善了环境质量,而且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真正绘就了“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敢担当,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环保铁军形象。

4.2.2 从优秀校友群体中提炼育人元素

我校的专业大部分与环境建设有关,是环境卫士的摇篮,毕业生进入了各个环境建设的岗位,培养了一批批环保铁军,他们的工作内容关联到了所学的专业知识,这些优秀的毕业生就是我们最近的榜样,他们的先进事迹更能激发学生为保护和治理环境的热情,更容易切入思政元素,学生更容易受到鼓舞,水到渠成地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结合了起来。故平时要将优秀校友的事迹积累起来,教师也要多和离校学生保持联系,关注他们的发展,创建校友文献,为培养新一代的学生提供榜样的力量。如,在《污染场地环境调查》课程中设计引入的环保战线上的“花木兰”的案例就是校友马青,马青是我校优秀毕业生之一,是“全国排污费征收先进个人”和第九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获得者。马青身处环保的第一线,常同许多男同事一起驻厂监察,不管刮风下雨还是高温严寒天气,她往返于石化、电厂等公司各个设备设施间,以维护公司环境设备的运转,监督污染物达标排放。为了保证检测出来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她总是带头攀上企业几百米的脱硫塔、烟囱上检测,攀上工厂房顶高空检测废气失控排口。这足以体现了她对生态环境事业的责任担当和知难而上的钉子精神。再比如生态环境保护领域里的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者——彭文华;还有曾获省“互联网+”金奖并作为唯一的高职院校代表闯进了国赛的肖化胜,等等。这些校友是离我们很近的鲜活的榜样,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书写了“环保铁军”的形象,他们的点点滴滴很容易激励学生,激发学生学好本领树立从事环保工作的理想信念。

4.3 学习典范,从生态环保案中例挖掘育人元素

在环境类专业课程中设计引入我国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或全球范围内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典型案例,正面反面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例如,我们在《水生态修复与保护》课程中设计了为保护长江湖北宜昌刮骨疗伤沿江环保行为的具体方案:在宜昌市,化学工业生产重点集中的长江沿线地区,有产值超千亿的化学工业集群,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修复长江生态环境,从2017年9月开始,宜昌市壮士断腕一般地着力解决“化学围江”局势,面对沿江一千米区域内的化学公司进行“清零行动”,共134家化工企业被整治,或关停,或就地改造,或搬迁,或转产,2017年GDP由原来的榜首跌至全省排名垫底。这好比刮骨疗伤,为保护一江清水,再痛也要坚持。宜昌人民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牺牲小我保护大我的社会主义道德,也让学生从中领悟到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三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这是个人品质和职业道德的格局。

4.4 知行合一,在专业实践中挖掘思政元素

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实践课程和顶岗实习既是专业技能的培养、巩固和强化,也是职业素养、工匠精神培育培养的重要途径。作为环境类专业学生要在实践、实习中同向同行培养他们环保铁军精神,用实际行动为蓝天、碧水、净土做出不懈努力。如,在《湘江环境状况民意调查问卷》教学实践活动调查中,分析总结了长沙市民眼中的湘江环境状况,了解到了湘江水环境状况在一年中发生的变化,也目睹湘江环境现状及水资源的重要性,让学生深刻领悟党总书记关于“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综合治理长江的重要指示精髓,深刻认识到“守护好一江碧水”的重要性。学生们也表示要积极主动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用一己之力带动全社会之能,推进绿色发展,开拓创新发展绿色经济,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活环境,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青春能量。这是在实践课中进行课程思政最美效果。

4.5 寻根铸魂,从文化传承中挖掘思政元素

挖掘环保类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还可以从文化的角度入手。教师要讲好中国文化中生态文明的故事,积极发扬中华优良,多方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髓和时代精神,教育学子爱国、励志、求真、力行。如,在《污染场地修复技术》课程中设计引入塞罕坝三代人筚路蓝缕五十多年持续造林护林,由荒漠变绿洲的案例。首先,塞罕坝这个地方的历史变迁就是一个鲜活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教育,从“千里松林”“山川秀美、林壑幽深”的太古圣境和“猎士五更行”的皇家狩猎的原始森林,因日军侵略时毁灭式地掠夺和采伐,加上连年山火使塞罕坝退化到“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荒原环境,这是对环保人的警醒,也激发学生爱国和对生态的保护之情;再者,塞罕坝机械林场先进群体事迹所展现的时代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劳动人民艰苦奋斗的品质,也是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型体现,其“塞罕坝精神”很容易激起环保学子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的热情。

总之,环境类专业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育人元素,建立环境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可进一步推进高职课程育人模式的变革,为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奠定基础,为立德树人提供科学途径。

猜你喜欢
育人思政环境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