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畅
(南京邮电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提到校园文化,有学者认为,“校园文化是指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为大多数成员所共同认同并遵循的教育目标、办学方针、校园精神、行为规范和校风校貌的总称”。那么来华留学教育校园文化,便指的是以来华留学生为主体,既有高校校园文化的精髓,又具备来华留学生特色的一种校园文化,它是高校校园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1]
学校作为来华留学生近距离认识和了解中国的窗口,是他们在中国的“家”。对于来自多元文化背景的留学生而言,校园文化是他们共同的信仰,是促进他们热爱集体、成长成才、知华爱华友华的原动力。因此,来华留学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是培养来华留学精英人才的重要一环。
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019年12月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中华民族在同其他民族的友好交往中,逐步形成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特征的丝绸之路精神。这为高校新时代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精神引领。[2]
在一份上海市高校留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调查中,当问到“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的目的是什么”,54.2%的留学生选择了“提升自身综合素质”,40%的留学生选择了“结交更多朋友”。南京邮电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的心理咨询老师也表示,留学生们咨询的问题大多与人际交往、孤独感有关。这些信息表明,远离家乡的来华留学生非常需要朋辈关怀、精神层面的丰富,而校园文化活动是他们结交朋友、获得精神支撑的主要渠道之一。来华留学教育校园文化建设能够帮助联通中外学生友谊、丰富留学生精神世界,为其身心健康保驾护航,进一步加强对留学生的人文关怀。[3]
南京邮电大学通过组织举办师生共庆中秋佳节活动、迎春纳福活动、冬至包饺子等活动,让留学生们时刻感受到来自学校的关爱,深切感受到“家的温暖”;联合中外学生,共同参与大合唱比赛、“十二生肖文化交流”活动、国际文化节文艺汇演等,帮助中外学生加深了解,建立深厚友谊;举办心理健康团体辅导活动、系列心理健康科普讲座、常设心理健康咨询室,持续关注留学生身心健康。学校的一系列举措都体现了对留学生的人文关怀,丰富来华留学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来华留学生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有助于培养来华留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激发来华留学生“归属需要”。有学者认为:“学校归属感是指学生在成为学校成员并承担学校的责任和义务时所表达出来的情感,具体表现在与学校或者班级的良好互动,以及与教师和同学的和睦关系中。”也就是说,增强对学校归属感的具体表现为:来华留学生们懂得感恩,团结热爱集体,积极承担社会责任。[4]
高校都认识到社会实践活动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积极举办形式各样的来华留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组织留学生参与志愿性质的社会实践活动,来华留学生们能够在付出劳动、心血的过程中学会感恩,在知恩感恩中不断增强集体荣誉感、意识到自身的责任担当。
南京邮电大学组织留学生赴苏北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公益活动,看望慰问孤寡老人,与留守儿童共植“友谊之树”,结下中国情缘。在这样的校园文化熏陶下,部分优秀留学生代表还利用寒假时间前往柬埔寨支教,讲授汉语,传播中国优秀文化。留学生们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用实际行动表达对中国的感恩和热爱。
2021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同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京大学的留学生们回信中说:“更加深入地了解真实的中国,同时把你们的想法和体会介绍给更多的人,为促进各国人民民心相通发挥积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指出了来华留学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推动来华留学生热心参与中外友好交流与合作,使来华留学工作产生积极正面的社会影响。来华留学生的校园文化建设让留学生深刻地感知中国社会经济与风土人情,切实体验中国大地的美好;拉近了中外学生的距离,促进国之交、民相亲;向家人、朋友讲述自己的中国故事,积极担当中外文化与友谊交融的使者。[5]
南京邮电大学组织留学生们先后走进江苏东台、响水、淮安,参观当地特色产业,了解中国近代农村建设发展历程;2020年,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我与中国的美丽邂逅”系列征文活动暨第四届来华留学生征文大赛中,我校留学生的参赛作品《哦,我亲爱的中国》荣获优秀奖,作品描述了自己来到中国后的所见所闻,表达了对中国发展和中国道路的认同。
来华留学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并不是一个脱离于高校整体校园文化建设的存在,而是其中的一个部分,是对高校整体校园文化的补充。不少来华留学生在中国学习几年后,仍不清楚所在学校的校园文化核心,对学校的历史发展、学校精神、校风校训等核心内容不太了解。这体现了部分高校在建设来华留学教育校园文化过程中,忽略了对来华留学生最基本的校园文化教育。来华留学教育校园文化建设与大校整体的校园文化建设脱节,各自发展但缺乏交流融合,未能体现高校来华留学教育校园文化的特色,内涵不够丰富。
中外学生的文化交流融合是来华留学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目前高校正缺少中外学生之间的文化交流渠道。由于文化背景的巨大差异以及双方语言的障碍,中外学生很难自主融合、自发的组织文化交流活动。例如,每到新生入学季,学生社团招新的标语充斥整个校园,而留学生作为校园里的少数群体,很难被吸纳到中国学生举办的社团中。我们可以看到的更多是,中外学生各自抱团,局限于在自己熟悉的文化圈中交流。因此,中外学生的交流主要依靠学生管理部门牵头组织、举办校园文化活动,而高校若没有足够多的文化交流渠道,中外学生可以进行文化交流的频次很有限,文化交流便流于形式,不够丰富和深入。
学工部,团委,宣传部等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部门,应具备国际化视野、创新思维,不断为校园文化增添新的活力。在对来华留学生的管理培养上,遵循中外学生趋同的原则。这对高校的管理能力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尤其是国际化水平。来华留学生同为高校的学生,应当与其他学生共同享有文化氛围和管理服务,直接管理来华留学生的学院权责有限,需要学校各个部门的协同努力,重视国际化校园文化的建设,重视增进中外学生文化交流的方式方法,重视自身国际化水平的提高,让来华留学生感受到高校的国际化。
来华留学教育校园文化建设不是要将中外学生的培养区分开来,而是要实现中外学生对校园文化的交流、共享、理解、融合。因此,校园文化应当是多元的,既有适用于中外学生的核心校园文化精神,又有适应中外学生的差异产生的特色文化。对其建设的举措,笔者结合所在高校南京邮电大学的实例,给出以下几点看法。
高校应紧扣来华留学人才培养目标,传递学校文化精神内涵,以文化育人育心,促进来华留学生成为担当时代使命的有志青年。
以南京邮电大学为例,学校以培养专业胜任力和“知华、友华、爱华”情怀兼具的优秀来华留学国际型人才为目标。秉持着“信达天下,自强不息”的南邮精神,发扬“勤奋、求实、进取、创新”的校风,谨循“厚德弘毅求是笃行”的校训,学校既注重来华留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又重视培养来华留学生的中国情怀。
学校建设了留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室,具体负责留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项目的组织实施、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的建设、留学生创业的孵化以及校企合作的洽谈等工作,对来华留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起到引领、咨询、服务和管理等作用。通过创建来华留学生与中国企业的交流实践平台,深化教育链、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的有效衔接,组织留学生赴多家企业开展认知实习和企业实践活动,多渠道拓展来华留学生实习就业基地。学校力在提高留学生们运用理论知识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生产操作技能,将来华留学生培养成集创新、策划、实践等能力于一身的复合型国际人才。
以丝路精神为指引,高校应将学校特色,如校史校情、优势学科发展历程、优秀校友精神等融入校园文化,创建特色校园文化品牌,并将其贯彻到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的全过程,培养“爱校、爱中国”的优秀来华留学人才。
南京邮电大学重视对学生的校史文化教育,并将其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考虑到来华留学生的文化和信仰不同,学校专门开设了适用于来华留学生的《校史教育》课程,并将其作为必修课纳入来华留学生课程体系,让每一名留学生都能够了解到学校的发展历程、杰出校友的奋斗精神、学校为多学科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等。学校还组织每一届新生留学生参观校史陈列馆和通信展览馆,增加来华留学生对于学校办学历史、发展和现状的了解。通过校史文化教育,来华留学生们被我校先辈们甘于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深深感染,积极为集体奉献力量、获取荣誉。
高校应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将丝路精神融入弘扬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展现来华留学生的多元文化的系列活动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各国文化交流为中外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精神力量,增进中外学生的交流和理解,树立和培养中外学生正确的理想信念,使他们肩负起实现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打造文化共兴命运共同体的重任。
南京邮电大学不仅为中外学生搭建展示文化的平台,也通过多渠道推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化交流共兴。课堂是来华留学生最基本的学习实践场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必须先从课堂开始。2018年起,学校积极开设来华留学生综合素质课程,《中华文明导论》《中国舞龙》《中国书画》、《舞龙》等课程的开设受到了来华留学生们的欢迎;学校一直积极整合校内外资源,鼓励留学生和中国学生社团交流,发挥中外学生合作的主观能动性;随着新媒体手段的丰富与发展,学校积极拓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推广路径,通过微信公众号、线下活动线上同步直播的方式,让境内外留学生共同参与各类文化活动,促进各国文化交流。
高校应发挥统筹作用,积极整合资源、协调配合留学生教育各培养学院和职能部门,以重大文化交流活动作为校园文化的载体,架设不同文化间互学互鉴的桥梁,创建中外学生共享的多元校园文化氛围。
南京邮电大学以国际文化节为载体,架设中外学生之间互学互鉴桥梁,共享文化多彩盛宴。2018年,学校首届国际文化节以“梦想与绽放”为主题,用“寻梦、筑梦、圆梦”三部曲畅想充满活力与激情的中国梦。此后,学校每年按期举办国际文化节,以不同的主题展现文化的丰富多彩,将丝路精神紧密的融入学校校园文化中。经过不断地丰富文化展现形式,提升活动内涵和趣味性,每年一度的国际文化节已成为吸引全校师生关注和参与的大活动。国际文化节系列活动受到多家媒体争相报道,社会媒体对我校国际文化节给予高度评价,肯定我校国际文化节是一个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多元文化交流平台,社会需要共享这一文化多彩盛宴。
建设中外学生共享的校园文化是推进中外学生管理和服务趋同化的重要环节,而推进中外学生管理和服务趋同化又能够助力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两者之间相辅相成。
在推进中外学生管理和服务趋同化的工作上,南京邮电大学重视校园国际化环境建设,为中外学生提供同等的服务。学校内所有机构单位门牌如行政楼、海外教育学院和各培养学院、图书馆、清真餐厅等重要机构都标有相应的英文标识。此外,学校保障来华留学生和中国学生同步享有参加社团建设、文化体育活动、学生竞赛的权利。来华留学生们与在校中国学生一起组队参加中华龙狮大赛(扬中站)的比赛,夺得金奖;与在校中国学生组队参加“外教社杯”长三角区域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获得特等奖;与在校中国学生组队参加“一带一路”青年体育交流周,在国际青年3×3篮球邀请赛中夺冠。这些荣誉的获得,得益于学校落实管理与服务趋同化以及建设交流互鉴的校园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