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2-03-14 13:50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22年3期
关键词:财政部门国有资产管理制度

刘 静

一、引言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为国家所有,其具有非营利性的特征。正因如此,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一直不被重视,从而造成了大量资源的浪费、资产的流失,对国家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公共服务水平的高质量提升,国有资产总量的不断增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也日益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专业团队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可行性对策建议,对进一步研究我国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同时,政府部门针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也做了大量工作,比如,2019年3月,财政部修改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2021年4月,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做好《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贯彻实施工作的通知,这一系列的举措,说明国家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越来越重视,以战略的高度为我国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为今后更好、更快、更专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事业单位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总量在我国国民经济总量中的占比较大,国有资产的使用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各单位是否能正确履行职能,充分服务社会与公众,能否促进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因此,事业单位加强国有资产的有效管理工作就变得迫在眉睫、意义重大。

(一)有利于摸清资产总量,保证资产使用安全

各事业单位应摸清资产“家底”,对资产存量总额做到心中有数,对资产分类入账,账实相符,一物一卡,一物一账,建立责任人制度,保证看好“家底”,可以保证国有资产安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二)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事业单位各部门之间对已有的国有资产应做到统筹规划,共享共用,解决部门之间资产分布不均衡的问题,防止资产短缺与资产闲置现象并存。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可以提高资产使用效率,节约运行成本,防止资源浪费。

(三)有利于履行社会职能,促进事业健康发展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和保障,加强其资产管理,可以促使其正确履行职能,提高社会公共服务管理水平,充分发挥社会效益,促进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三、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高

近年来,国家针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下发了一系列的文件,但是,各事业单位在具体执行方面还存在欠缺,执行效果并不明显。原因主要表现在:一是地方财政部门或国有资产管理部门重视程度不够。国家的方针政策是好的,但是在地方部门具体实施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为了完成工作任务,各地方财政部门或资产管理部门对各事业单位的要求会打折扣,对资产管理工作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二是单位主要领导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把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纳入年度考核,工作做好做坏没有实质影响,造成很多单位主要领导对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不够重视;三是单位工作人员重视程度不够。大部分单位工作人员没有真正参与到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认为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具体的管理工作是资产管理部门或财务部门的事情,没有认识到自己其实也是国有资产的使用者和管理者。

(二)制度体系不完善

1.未建立国有资产管理制度

虽然国家及地方财政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及办法,但是部分事业单位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并没有按照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等方面进行细化完善,甚至有些单位根本就没有建立自己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这就造成各单位在资产管理中缺乏制度约束,随意性较大,管理工作流于形式。

2.相关制度衔接度不够

资产管理制度是建立在预算管理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之上的,资产管理是预算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准确、完整的资产数据和资产存量信息是配置资产的重要参考依据。但是,很多事业单位将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与预算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相分离,造成依据不明确、多口径管理,阻碍了对国有资产的有效管理。

(三)日常管理不规范

1.资产配置不规范

(1)资产配置流程不规范。部分事业单位在配置资产前没有按照财政部门要求,通过国有资产管理系统提交相关信息,或者先行购买资产,然后再向财政部门补交相应的配置手续。例如,有的单位为了工作需要先行购买了办公设备,然后再向财政部门提交资产配置单据,先暂后奏,配置流程流于形式。

(2)资产配置标准不规范。部分事业单位存在超标准配置资产、无预算配置资产现象,比如,一名科级干部的办公桌椅每套价值配置上限为4000元,但部分单位为了改善办公条件,并没有严格按照配置标准采购,造成超标准配置资产;又如,一个单位只允许配置一台电视机,但有的单位为了工作方便,使用人员经费再次购置电视机,造成无预算、超标准配置资产。

2.资产使用不规范

(1)无专人管理。部分事业单位因人手不够,没有专职的资产管理人员,大部分是由财务人员或者其他综合科室人员兼任资产管理员,但因工作任务繁重,很多工作人员优先完成原本职工作,造成资产管理工作效率不高,甚至直接无人管理。

(2)无职能科室。大部分事业单位没有专门的资产管理科室,日常的资产管理职能由财务部门或者综合科室负责。

(3)未建档立卡。部分事业单位对已有的国有资产未编号建档,未实行一资产一卡片制度,各科室部门资产混用,未建立资产流动台账,资产流失现象时有发生。

(4)不清查盘点。部分单位没有相应的清查盘点制度,资产采购、配置后长期不进行清查盘点,对盘盈、盘亏资产的来源去向、现有资产的存量规模等信息掌握不清晰。

3.资产处置不规范

(1)处置流程不规范。部分事业单位不考虑资产的实际使用年限和资产的现状,而是以个人主观意图为标准,不经财政部门批准或会计师事务所评估擅自处置国有资产。

(2)不处置资产。部分单位只重视采购,不重视使用管理和处置,部分资产已经达到报废状态或者丢失,单位也不会积极主动的去申请处置,资产信息长期挂在资产系统中,造成账实不符。

(四)队伍建设不扎实

1.人员素质不够高

大部分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人员都是身兼数职,没有专业的资产管理人员。还有部分管理人员年龄较大,连基本的电脑操作都不会,更别说使用资产管理系统,造成资产信息不能及时录入资产管理系统,影响了资产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职责分工不明确

部分事业单位,尤其是规模小、人员少的单位,未设置专门的资产管理科室和岗位,日常管理工作由财务人员或者其他相关科室人员多人负责,造成大家优先完成原职责内的工作,把资产管理工作放在后面,管理混乱,分工不明,出现问题找不到负责人。

3.考核机制不健全

未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只重视招商引资等业绩指标考核,忽视资产管理的考核。未形成相应的追责制度,认为资产属于国家的,对资产流失等现象放之任之;未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工作干好干坏一个样,不能提高大家的工作积极性,造成管理人员对资产管理缺乏责任心。

(五)监督审计不到位

1.外部监督审计不到位

财政部门、审计部门在对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审计过程中,往往只看账面数据,不进行实地清查盘点,甚至多年不进行审计,在监督审计过程中,只下发文件,让各单位自行上报数据,缺乏对资产的动态跟踪管理,监督审计流于形式。

2.内部监督审计不到位

部分事业单位没有专门的内审部门,更没有相应的内审制度,不相容岗位不相分离,资产的采购、使用管理、处置往往是由一人完成,容易出现贪腐舞弊行为,存在较大的内控风险。

四、完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重视程度

地方财政部门或资产管理部门应做好上传下达的工作,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认清其“信息员”、“管理员”和“安全员”的身份,把上级的政策和要求不折不扣的传达到各单位,严格要求,认真落实。单位主要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以政治的高度将资产管理绩效考核与干部考核挂钩,加强宣传教育,落实主体责任,增强责任意识,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切实做好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加强对单位工作人员的宣传教育,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自己也是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的一员,日常工作中,做到爱护资产,杜绝浪费,既当资产的使用者,也当资产的管理者。

(二)完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体系

1.细化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

各事业单位应根据财政部及地方政府出台的各项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对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等方面进行制度细化完善,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本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加强制度约束,坚持用制度管资产,用制度管人,让资产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2.加强相关制度的衔接度

应坚持单位资产管理制度与预算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相结合的原则。应严格按照单位实际情况编制预算,在预算范围内采购、配置相关资产,资产的新增、变动、处置等相关信息应及时维护,保证账实相符,使资产、预算、财务信息相对称。

(三)规范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日常管理工作

1.规范资产配置

(1)规范配置流程。严格按照财政部门要求,通过国有资产管理系统“资产配置”板块提交相关配置信息,待财政部门审核通过后,再按照审批的数量、价格配置相关资产。

(2)规范配置标准。严格按照财政部门或者资产管理系统中的标准要求,在预算范围内进行资产配置,防止超预算、无预算配置资产。

2.规范资产使用

(1)专职专岗。各事业单位应设立资产管理科室,至少配备一名专职的资产管理人员,负责日常的资产采购、分配、登记、维护等工作,及时将相关资产信息录入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

(2)建档立卡。对单位所有的资产进行编号,保证一资产一卡片,明确资产的管理人、使用人、使用科室、存放地点、使用状态等相关信息,建立资产的购置台账、使用台账、处置台账,对各项资产进行细化跟踪管理。

(3)清查盘点。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应定期联合进行资产清查盘点,对盘盈、盘亏资产进行梳理,查明原因;对闲置资产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分配;对报废资产及时向财政部门申请报批。做到时刻掌握“家底”情况,防止国有资产浪费及流失。

3.规范资产处置

各事业单位应严格按照资产的处置流程,综合考虑资产的实际使用年限、使用效率,报请财政部门进行审批,不得以主观意图为标准,擅自处置各项国有资产;对已达到报废状态的资产应及时主动向财政部门申请报废,不能因怕麻烦不申请处置资产,否则会造成账面有数据,实物资产已不存在的账实不符现象出现。

(四)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队伍建设

1.加强业务人员培训力度

不管是财政部门还是事业单位内部,应组织资产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建立资产管理人员储备数据库,选拔业务水平高、学习能力强的年轻人员充实到储备数据库中,加强资产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2.明确科室人员职责分工

各事业单位应设置专门的资产管理科室和岗位,专人负责,对一些规模小、人员少的单位,也应至少安排一名专职的资产管理员负责日常的资产管理工作,明确各自职责权限,既能保证资产管理的工作效率,又能防止出现问题后相互推诿扯皮。

3.建立健全考核机制

把资产管理的考核与业绩指标的考核放到同样重要的位置,把资产管理的考核情况作为资产管理人员评先树优的重要参考依据,对于造成国有资产浪费或者流失的人员应进行追责,对表现优秀的人员应进行奖励,增强其工作热情,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五)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督审计机制

1.加强外部监督审计

财政部门、审计部门应履行监督审计职责,定期对事业单位进行资产清查盘点,核查资产年报、月报数据与资产卡片数据、实物数据是否一致,对资产进行无缝隙跟踪管理,定期核查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和财政预算一体化管理系统的对接使用效果,并出具监督审计意见,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正,降低资产管理风险,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2.加强内部监督审计

成立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建立相应的内部审计制度。在国有资产的采购、使用、管理、处置等环节应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做到程序规范、手续合法,杜绝出现贪腐舞弊现象,防止内控风险的发生。

五、结束语

为充分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进一步提升社会公共服水平,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国家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各事业单位应结合自身职责,建立一套规范、高效、完整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体系,提高资产管理的认识度,加强资产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考核机制,不断提升国有资产管理水平,为进一步推进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财政部门国有资产管理制度
探讨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关于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
试析烟草行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浅析新形势下的国有资产管理
公立医疗机构国有资产管理研究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对财政内部控制制度的研究
反腐倡廉工作中发挥财务部门作用的策略
财政部门实施内部控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