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樱菲,江其影,林春燕,莫永康,林良柱
(阳江市人民医院 重症医学科,广东 阳江 529500)
多发性创伤是指在单一致伤因素打击下,机体同时或相继发生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解剖部位的损伤[1]。高空坠落、车祸等是多发性创伤的常见病因,胸部不适、呼吸急促、头晕、烦躁不安、意识障碍等是多发性创伤的常见症状表现[2-3]。重度多发性创伤患者生理紊乱严重,病情变化迅速,致残率、致死率极高[4]。尽早辨别患者病情进展、判断预后情况有利于临床治疗的开展,有利于实现良好的治疗结局,意义重大[5]。为此,本研究探讨重度多发性创伤患者ICU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
1.1 一般资料将2017年4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急诊ICU收治的48例重度多发性创伤患者纳入研究。纳入标准:①符合《急诊医学》中重度多发性创伤的诊断标准;②伤后至就诊时间<24 h;③研究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同意;④ISS评分>16分。排除标准:①入ICU治疗前大量应用肾上腺素、多巴胺等儿茶酚胺类药物;②有严重肝肾功能异常;③中途转院或因特殊原因转至其他专科治疗;④临床资料不全。根据患者预后将其分为两组:死亡组(n=14),存活组(n=34)。48例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20例;年龄33~71岁,平均年龄 (55.84±6.76)岁。
1.2 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利用自制的调查表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性别、致伤原因、ISS评分、OIS分级、手术时间、进入ICU时体温、有无MODS、APACHEⅡ评分、6 h乳酸清除率。
1.3 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 20.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影响因素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预后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死亡组与存活组的年龄、性别、致伤原因、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的ISS评分、OIS分级Ⅳ~Ⅴ级比例、MODS发生率、APACHEⅡ评分均高于存活组,进入ICU时体温、6 h乳酸清除率均低于存活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n(%),±s]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n(%),±s]
注:与死亡组相比,*P<0.05。
存活组(n=34)年龄 ≥60岁 7(50.00) 9(26.47)<60岁 7(50.00) 25(73.53)性别 男 8(57.14) 20(58.82)女6(42.86) 14(41.18)致伤原因 坠落伤 4(28.57) 11(32.35)砸压伤 5(35.71) 10(29.41)交通意外 5(35.71) 13(38.24)ISS评分(分) 30.97±3.85 24.86±5.48*OIS分级 Ⅱ~Ⅲ级 3(21.43) 24(70.59)*Ⅳ~Ⅴ级 11(78.57) 10(29.41)*手术时间(min) 193.37±38.91 182.76±39.35进入ICU时体温(℃) 35.38±0.40 36.34±0.46*MODS 有 11(78.57) 8(23.53)*无3(21.43) 26(76.47)*APACHEⅡ评分(分) 31.65±4.43 15.06±5.69*16.22±3.58 39.25±7.46*因素 死亡组(n=14)6h乳酸清除率(%)
2.2 预后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SS评分、OIS分级、进入ICU时体温、MODS、APACHEⅡ评分、6 h乳酸清除率是重度多发性创伤患者ICU治疗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见表2。
表2 ICU治疗预后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近年来,随着ICU的迅速发展,其在重度多发性创伤患者救治方面的优势逐渐展现出来,在重度多发性创伤患者的救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尽早判断患者病情与预后情况,对指导救治重度多发性创伤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重度多发性创伤临床不易确诊,易出现漏诊,患者伤情变化快,具有较高的休克率,救治困难;另外,患者病情复杂,处理起来存在矛盾,病死率极高[6-7]。在重度多发性创伤患者的救治过程中,需重视规避影响ICU治疗预后的危险因素,以提高治疗效果[8]。为此,本研究采集并统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死亡组患者的ISS评分、OIS分级Ⅳ~Ⅴ级比例、MODS发生率、APACHEⅡ评分较存活组高,进入ICU时体温、6 h乳酸清除率较存活组低(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SS评分、OIS分级、进入ICU时体温、MODS、APACHEⅡ评分、6 h乳酸清除率是重度多发性创伤患者ICU治疗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这表明,ISS评分、OIS分级、MODS、APACHEⅡ评分、进入ICU时体温、6 h乳酸清除率与重度多发性创伤患者ICU治疗预后有关,高ISS评分、高OIS分级、合并MODS、高APACHEⅡ评分、进入ICU时体温偏低、6 h乳酸清除率偏低的患者在ICU治疗的死亡风险更高。因此,为实现良好的预后,在临床救治过程中,需注重对脓毒血症的预防,降低MODS发生风险[9-10];需注意建立正确的通气方式,做好循环支持,尽快促进患者脏器功能恢复,缩短患者组织血流灌注恢复时间,改善患者组织缺氧情况,提高6 h乳酸清除率;另外,在救治过程中,需注意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原则,可通过监测血乳酸、血氧饱和度、动脉分压等指标,目标收缩压以80~90 mm Hg为宜[11-12],合理进行早期补液。
综上所述,ISS评分、OIS分级、进入ICU时体温、MODS、APACHEⅡ评分、6 h乳酸清除率是重度多发性创伤患者ICU治疗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临床需对以上因素予以关注与适当干预,以改善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