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海珍 赵琳 李晓青
摘要
自中国(山东)自贸区成立以来,在加强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及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基础上,贯彻以制度创新为核心,针对济南、青岛、烟台不同片区功能的划分,为满足自贸区对外开放、创新改革的需求,对知识产权制度创新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在分析山东自贸区知识产权制度创新重要性的基础上,借鉴上海、福建、广州等知识产权制度创新先试先行经验,对山东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路径进行探索,以期进一步拓宽山东自贸区知识产权制度创新路径。
关键词
山东自贸区;知识产权制度;制度创新
一、自贸区知识产权制度创新的重要性
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激发创新活力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文中指出知识产权保护在对外开放中的重要作用,并强调制度创新顶层设计的重要性。新发展格局下探索激发创新活力新路径是创新发展主要任务,制度创新是推动社会经济持续进步及变革的重要路径,是推动理论指导实践的重要保障。而在全球化经济时代,知识产权贸易许可、技术密集型产业贸易占比较大,并受到国家高度重视。因此,在我国自贸区发展时代,知识产权制度創新成为调整行政组织结构、对外深层次开放的基本前提。因此,自贸区知识产权制度创新成为山东自贸区制度体系构建及完善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自贸区”与“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双箭齐发,将使得山东开放型经济进入“快车道”。山东自贸区全面落实中央关于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明确自贸区战略定位及发展目标。为加速山东自贸区发展目标的实现,自贸区知识产权营商法制环境的相对薄弱,使得自贸区知识产权制度改革与创新成为重要任务之一。
自贸区知识产权制度创新主要体现之一是政府职能转变。目前,我国自贸区知识产权综合管理工作改革正在推进,涉及行政、海关、执法等各部门效率不断提高或精简。山东自贸区正处于构建及创新起步阶段,基于WTO对自贸区中贸易壁垒不得高于或严于未建立自贸区时的规定,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度突破程度是决定山东省及自贸区开放程度的重要标志,更为山东省自贸区打造知识产权“新高地”及对外开放“新高地”的提供了重要保障。实现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服务开放的新局面。
二、中国(山东)自贸区知识产权制度创新SWOT分析
截止至2020年底,我国已分6个批次,共21个自贸试验区获批建设(详见表1)。自2019年9月,山东自贸区获批并成为经济体制改革和技术研发创新的试点区域,3个片区共同发力,发挥自身创新力及要素禀赋优势,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与国际接轨的职能,服务于国家的“一带一路”,助力与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发展。
同时,结合内外部环境因素分析,可针对山东自贸区制定相应的制度创新计划并探索创新路径。制度创新路径探索的基本思路是结合山东省自贸区地域特色,发挥优势因素,利用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等机会因素,探索自贸区知识产权制度创新发展新路径。另外,SWOT分析模型方法中的组合分析是对优势—机会组合、优势—威胁组合、劣势—机会组合、劣势—威胁组合,如表2所示。
(一)山东自贸区知识产权制度创新优势与机遇
鉴于表1与表2梳理分析,山东自贸区知识产权制度创新优势与机遇更为凸显,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1.以国家战略为主导,紧跟建设知识产权强国、强省的时代浪潮,知识产权制度改革创新是自贸区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抓住自贸区战略红利,推动山东省自贸区制度创新发展。
2.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为自贸区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及创新提供“落地”平台及发展动力;同时,山东作为教育大省,坐拥较多高校及科研机构,具有较强的创新创造能力,在两者结合的基础上,科研成果的转化更加高效便捷,实现经济和科技双向推动。
3.作为第5批获批的自由贸易试验区之一,能够充分借鉴第一至四批自贸区知识产权相关综合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成功自贸区的“先试先行”作用,为山东自贸区知识产权制度创新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与示范引导。尤其在上海、广东等较早试行的自贸区发挥的示范作用下,吸收借鉴并推广其“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对山东自贸区知识产权制度创新提供先进经验。
4.自贸区时代为推动山东产业转型升级带来巨大机遇,与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联合发力,培育新兴产业,积极嵌入全球价值链。同时,充分发挥积蓄的开放经济的巨大势能,在“先行先试”基础上,加大辐射区域,为新一轮全方位开放奠定基础。
(二)山东自贸区知识产权制度创新威胁与挑战
山东自贸区目前处于起步阶段,自贸区的综合管理结构体系、知识产权保护及运营体系、行政管理体系等处于初步构建阶段,致使山东自贸区建设过程中在充分发挥优势抓住机遇的同时,将面临巨大的威胁与挑战:
1.山东自贸区知识产权制度创新的顶层设计尚不完善
制度创新顶层设计在政策改革创新过程中起着重要的统筹与引领作用,是制度创新落地实施的“舵手”。目前,山东省自贸区处于起步阶段,顶层设计处于规划并试行阶段,制度创新需要从系统性、全局性中探索出“山东模式”,形成可推广可复制模式。
2.山东自贸区制度创新在引领国际先进规则上仍有差距
在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中难以发挥主动性。目前,我国自贸区建设过程中改革措施多元化,知识产权制度创新更多倾向于自贸区范围内知识产权保护与维权制度,缺乏顶层设计与国际规则的深度融合。例如,《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针对WTO成员制定了知识产权保护的最低标准,明确指出自贸区不能因为设定特权而成为知识产权 “安全区”。
3.山东自贸区知识产权制度创新原创性突破性成果少
改革初期,山东自贸区原创性制度较少,改革探索动力不足,突破性创新成果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同时,日趋激烈的竞争格局,给山东自贸区制度创新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
总之,自贸区知识产权制度创新对山东省自贸区制度建设与完善具有特殊重要性。在充分抓住时代浪潮、国家红利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山东省自贸区不同片区要素禀赋优势的同时,更要充足的准备应对压力与挑战,这是山东自贸区制度探索改革的方向,也是原创性制度创新的难题,需要不断的创新。
三、自贸区知识产权制度创新先进经验分析
上海、福建、广州等较早获批的自贸区,其知识产权制度创新改革,具有一定的“先试先行”作用,顺应自贸区发展新趋势,试行自贸区新水平、新标准知识产权保护规则,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及深度。自贸区将充分抓住制度创新优势与红利,推动我国新时代开放经济及体质改革的新浪潮。
(一)上海自贸区知识产权制度创新分析
上海自贸区知识产权制度改革创新的重要性在于自贸区模式的首创,更在于第一批“先行先试”试验田的尝试性探索,探索中经验的积累。同时成为我国自贸区知识产权制度改革创新的成功典范,为我国自贸区知识产权制度创新模式的推广与应用奠定基础。作为中国第一个自贸试验区,上海自贸区建设对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制度创新提出了严峻挑战,自贸区高标准、全方位的改革和开放,為自贸区知识产权创新提出了前所未有的创新任务。
1.上海自贸区条例中分别从管理体制、综合监管、法制环境等方面对知识产权制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上海自贸试验区作为我国首个获批自贸区,为我国试用与国际规则相近的知识产权标准,总结经验,为我国无论是应对还是参与国际贸易知识产权保护的新规则的制定奠定基础。作为先行先试的上海自贸试验区的规划建设起点将更高,重在制度性突破即定位制度创新的“蓄水池”。
2.上海自贸区除了强化自贸区知识产权保护、司法、行政保护机动机制以外,更强调国家及国际相关部门实现境内外跨境协同机制,实现全链条协同管理及配合,构建自贸区知识产权统一化、标准化协同体系。“境内关外”的特点也势必要求对知识产权规则的区域性适用与协调作出安排。
3.上海自贸试验区充分发挥自身创新力,整合自贸区知识产权资源要素。
4.加速知识产权体制及管理创新、知识产权服务业产业化探索,进一步提升上海自贸区知识产权制度的国际地位,推动上海自贸区制度改革与创新的全面推进,加快实现上海成为亚太知识产权中心城市的重要目标。
5.上海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仍然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知识产权中介机构等部门的协调作用,丰富了自贸区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机制,拓宽了自贸区知识产权维权路径。
(二)福建自贸区知识产权制度创新分析
福建作为第二批“先行先试”试验田,积极借鉴上海自贸区知识产权制度的有益经验,分别从执法体系、知识产权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创新,并分别设立自贸区知识产权派出法庭、建立福建自贸区知识产权仲裁制度两方面,完善知识产权全方位保护机制创新,并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可复制可推广”先进经验。
1.在应对国际规则的基础上完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并采取具体而详细的制度落实。为完善自贸区知识产权制度建设,福建自贸区印发《厦门经济特区知识产权促进和保护条例》,搭建知识产权电商平台、知识产权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尤其是著作权)以及跨境知识产权维权办法指导。
2.适应并遵循国际贸易规则,应战国际贸易竞争是知识产权制度创新的重要前提及任务。其中,通过构建及完善福建自贸区3片区的各区法院与知识产权相关案件审理,尤其是涉及到跨境知识产权案例,遵循国际规则的前提下不断实现自贸区知识产权制度改革创新。
3.2020年12月通过印发《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片区知识产权扶持与奖励办法》,在促进自贸区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投资服务及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引进的同时,更是推动了自贸区知识产权全链条服务发展,完善自贸区知识产权制度创新。
(三)广州自贸区知识产权制度创新分析
2020年4月,作为我国第一个自贸区知识产权促进保护办法:《广州南沙新区(自贸片区)知识产权促进和保护办法》正式印发。广州自贸区知识产权制度建设重点在于现行制度的延伸及新行制度的构建两方面开展,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知识产权贸易及服务外包化,具体内容分别从顺应贸易便利化、加快知识产权国际化合作、推动贸易转型升级等方面进行改革与推动,加强制度改革力度,构建融合衔接维权机制,形成具有广州特色的广州国际仲裁模式,实现以制度创新引领自贸区知识产权保护“大格局”。
综上所述,上海自贸区构建的创新发展重心在于对我国自贸区制度创新路径与模式的探索,形成先进经验便于全国可复制与可推广。福建自贸区在上海自贸区经验延伸的基础上创新全方位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广州自贸区则整合现有知识产权制度叠加优势,推进知识产权体制机制改革,大力发展现代知识产权专业服务,完善知识产权生成、运用和保护机制。因此,经验借鉴与地方特色结合使各自贸区成为制度创新的新高地。
四、山东自贸区知识产权制度创新性探索
(一)战略引导策略的实施
制度创新路径的探索,需要注重策略的落实,更需要战略的引导。全面深化改革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是自贸区知识产权制度创新的主要推动力。山东自贸区推动知识产权服务法制化、链条化、平台化等助力产业、企业发展高度重视。不断扩展知识产权服务业,加速重点产业专利导航、协同保护制度的构建与完善。全方位打造知识产权服务新高地,更加强调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并重,发挥叠加效应最大化。
2019年8月,《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为山东自贸区制度创新建设指明方向,针对济南、青岛、烟台三个片区的地域特色及资源禀赋优势对片区发展定位进行不同侧重点的功能划分。尤其在试验区总体方案中第12条强调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体系,以综合服务中心为载体,突出其纵向与横向的作用。分别从知识产权争端机制、运营中心、知识产权评估及质押融资机制、知识产权人才机制等方面做出明确指示。
《方案》中针对自贸区知识产权改革制度具体内容如下:建立知识产权争端解决与快速维权机制;支持建立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完善知识产权评估机制、质押融资风险分担机制和方便快捷的質置机制;探索人才和技术资本化评估机制,实现知识产权可作物处价、成果转化能估价、人才团队有身价。
(二)山东自贸区知识产权制度创新路径探索
山东自贸区对于不同片区发展定位侧重点进行不同的划分,均离不开知识产权服务业的支撑与推进。三个片区分别在协同发展与激烈竞争的环境下探索不同的制度创新路径,全力构建并优化知识产权环境,分别发挥各自的要素禀赋优势,增强自贸区吸引力。
1.多元化维权解决机制
山东自贸区知识产权制度创新首先体现在维权机制改革,分别从司法机制、调解机制、行政执行机制等方面全方位进行改革,开启多部门、多元化联动机制,为自贸区企业提供完善的专业化知识产权服务。其中,青岛片区迈出知识产权制度创新第一步,打造全省首家知识产权巡回法庭实现“三审合一”模式;分别以知识产权仲裁院、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提供不同的专业化知识产权服务与调解维权机制,为自贸区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专业化维权创新路径。
2.“互联网+知识产权服务”平台构建
专业化新型服务平台建设是政策制度落地实施的主要抓手,山东自贸区引进数百家“互联网+”企业,服务于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打造,助力于知识产权新运营模式的探索。例如,2019中国(青岛)产业服务峰会作为首个知识产权峰会,深度贯彻落实《方案》提出的知识产权保护及运用体系,实现山东自贸区知识产权制度改革及推动成果转化的主要任务,让“互联网+知识产权服务”成为推动山东自贸区制度创新发展的主引擎。
另外,山东自贸区在构建自贸区知识产权新高地过程中,通过“大数据+知识产权”发展O2O服务模式,引进八戒知识产权服务平台作为支撑,构建知识产权运营、交易、人才共享等大数据平台,为企业打造“一站式服务”,助力自贸区科技资源发展,企业服务创新,探索知识产权运营服务新模式。
3.涉外知识产权服务
目前,山东自贸区制度建设处于起步阶段,涉外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处于建设阶段,也是自贸区发展中重要一环,构建涉外知识产权服务,满足“走出去”企业的知识产权需求,提高企业知识产权资本化运营和防御性保护能力。并通过对涉外知识产权服务行业“领军企业”的引进,增强自贸区知识产权服务能力,为自贸区知识产权制度改革与创新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4.量化并评估制度创新效果
山东自贸区知识产权制度的创新改革,并非脱离经济主体,而进行单一的制度构建与创新。自贸区知识产权制度的创新更涉及到海关、国际贸易投资与便利化、贸易壁垒等相关制度的创新均需要基于自贸区参与主体。是否服务于经济发展主体,并满足市场需求,需要以量化效果进行评估创新效果。因此,对自贸区制度创新效果给予恰当量化评估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是制度改革实施效果衡量,更是制度持续创新的基础。另外,山东自贸区不断完善知识产权评估机制,尤其是专利价值评估,并引进美国IPwe知识产权运营平台作为支撑。
五、山东自贸区知识产权制度创新路径拓展
(一)完善山东自贸区知识产权法律制度
自贸区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构建与完善,应该分别从与国际环境接轨、行政管理立法性、科学性落实;自贸区知识产权执法部门在有法可依的前提下做到高效联动性;知识产权派出法庭模式的借鉴性应用,司法保护制度仲裁、调解模式的“本地化”创新。同时,发挥产业、行业协会等自律组织制度的作用,形成“政府主导+行业自律+企业推动”的自贸区知识产权制度改革模式。
(二)充分发挥山东自贸区资源禀赋优势及制度红利
根据山东特色,实现资源、地域及外贸优势。如青岛片区发挥海洋资源优势、烟台片区发挥与“三港一站”联动优势、济南片区新动能起步区制度创新“落地区”,这将是山东自贸区最独特的优势。在此优势基础上,充分抓住深化改革的红利,发挥制度优惠,是制度创新的重要保障。山东自贸区引进外资、外商,制定最惠国中的最惠国,充分发挥自贸区制度红利。
(三)制度创新兼顾创新性与尝试性、原创性与借鉴性
知识产权制度创新的改革性与尝试性,先行制度的推广,兼顾制度借鉴与原创,逐步推进由点到面的制度规模化创新改革,建立并完善综合体制。烟台片区行政审批局陈波副局长指出在山东自贸区建设过程中,将充分发挥“大胆闯、大胆试”的创新水平与能力,充分发挥自贸区作为国家制度及政策创新试验区的作用,精准抓取企业需求。这也充分强调了创新性尝试、针对性尝试的重要性,同时兼顾先试先行经验的借鉴性创新,成为推动制度创新的重要路径。
(四)完善知识产权人才培育体系,构建人才智库
依托于自贸区构建背景下对专业人才提出的新需求,山东省需要加强对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如“工科+文科”“理科+文科”等满足知识产权专业对工科背景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技术、法律、贸易等专业的交叉融合,如“国际贸易学+管理学+知识产权+跨境电商+法学”等学科互融。加强各大高校知识产权专业建设,加速知识产权综合型人才培养及引进,以落实山东省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充分发挥企业知识产权的价值与作用,助力企业实现“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驾齐驱。同时,综合性人才的培养,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推动助力。
(五)“互联网+”服务机制成为制度创新发展路径之一
技术创新作为制度创新政务服务助推器——“互联网+”完善网办扩容机制。目前,知识产权服务涉及网络环境、产业背景、国际覆盖,山东自贸区烟台片区首创的行政审批“跨境办”服务、“远程帮办代办”服务成为自贸区制度创新的重要路径,打造“一网通办”支撑发展新平台,实现自贸区服务嵌入山东省政务服务平台。同时,山东自贸区三片区在协调与竞争下实现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创新,具体措施详见表3。
(六)强化自贸区知识产权全链条服务——立法先行
立法先行是制度创新的重要路径之一,通过完善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反垄断法、知识产权贸易壁垒等相关法律,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自贸区知识产权制约制度。例如,严格执行《民法典》相关规定,针对工业自由贸易区的知识产权,通过知识产权制度正确引导商品流向。另外,海外知识产权纠纷维权相关立法,借助海外援助中心及各级分中心的设立,推动自贸区知识产权制度立法先行的落地实施,例如,河南自贸区国家知识产权海外维权援助中心河南分中心的建立,衍生各级示范城市或园区、示范基地或单位的先试先行。另外,统筹知识产权领域国际合作和竞争,推进“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的试验。这也将进一步推动我国深度参与并引领全球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及贸易壁垒应对,在未来国际贸易标准制定中占据主导权。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从山东自贸区知识产权制度创新的重要性的角度分析山东自贸区知识产权制度创新所具有的自身优势与时代机遇,以及制度改革创新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与困境。在此基础上借鉴上海、福建、广州等“先试先行”试验区知识产权制度创新的先进经验,在现行政策及措施的基础上,发挥地域资源特色优势、完善司法机制、培养交叉型人才等方面全方位推动自贸区知识产权制度改革及创新,不断拓宽制度创新路径,将山东自贸区打造成为“港城融合型”、“跨境发展型”、“多元领域积聚型”的自由贸易区。探索山东自贸区知识产权制度创新的新路径。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Z].2019-08-02.
[2]广州南沙开发区管委会办公室,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广州南沙新区(自贸片区)知识产权促进和保護办.[Z].2020-04-10.
[4]魏雨晨.中国(上海)自贸区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2(11):94-96.
[5]王静,刘琳,王力维,孟繁杰.山东自贸区知识产权现状研究[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9(06):31-33.
[6] 吴明熠.自由贸易区知识产权行政监管制度研究——以中国(上海)自贸区为研究对象[J].南海法学,2019,3(01):98-105.
[7]马治国,张楠.中国自贸区知识产权保护研究[J].科技与法律,2018(06):1-8.
[8] Yi-Chih Yang.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Free Trade Zone Policies in Taiwan and Korea based on a Port Hinterland Perspective. 2019, 25(2:273-303.
[9]涂政.沈阳自贸区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策略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9(03):6-8.
[10]肖冰,许可,刘海波.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金融创新发展——基于新加坡的经验与启示[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38(06):42-49.
[11]石超.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知识产权制度建设方向研究[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40(05):67-71.
[12]王宏军.自贸区知识产权制度创新的理论解读[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9,39(03):47-51+58.
[13]黄汇,翟鹏威.中国自贸区知识产权保护的挑战、思路与应对[J].社会科学家,2019(06):122-129.
[14]王运召,范书珍.河南自贸区知识产权保护与创新问题探析[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8(03):78-81.
[15]Suma Athreye.China’s intellectual property regime[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Policy.2020,Vol.3(No.1):58-59.
[16]Daqing Yao, John Whalley. The China (Shanghai) Pilot Free Trade Zone: Background, Developments and Preliminary Assessment of Initial Impacts. 2019, 39(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