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远蕊
摘要:人际交往能力也称社会交往能力,是指妥善处理组织内外关系的能力。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完成心理成熟、形成个性的阶段,加之可塑性较强,因此从小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而提高人际交往能力,除了培养他们对社会情境的辨析能力、提高对他人心理状态的洞察力外,还可借助艺术手段,尤其是音乐活动,促进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和提升。
关键词:音乐活动 小学生 人际交往
音乐活动是以音乐创作和音乐表现为前提,开展“情境”交融为切入方法,让学生置身于音乐旋律中,再经过教师的步步引导,让其入情入境,去感受、体验音乐美,从而进一步陶冶其身心,促进其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以下本人将结合音乐教学实践中的点滴经验,浅析音乐活动中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一、音乐活动对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早在1973年,瑞士弗赖堡大学法雷尔研究表明,有效的音乐活动能影响学生的社交能力并延伸各学科综合技能。1994年,美国艾杰顿则进行了一项有趣的实验,团队人员对发育迟缓的儿童和发育正常的儿童分别进行有效教学,将趣味音乐小游戏融入到孩子的活动中。实验得出,有趣的音乐教学活动非常好地促进了两队儿童的理解力和参与力,他们还注意到智力稍显迟缓的儿童面对不安时的焦虑情绪也大大降低了。这项有趣的实验发现,对儿童采用特定的音乐学习时,同伴交往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情商”的提出者戈尔曼博士也表明,情绪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些正面的情绪能减少人们对社交与生活的焦虑。因此,如能在闲暇时间里,多听不同类型的音乐或学习一件乐器,人们会感受到美的熏陶并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综上所述,音乐对于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不言而喻。音乐课程是小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本文从音乐课角度看待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试图通过一系列音乐活动的实施与情境创设,帮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提升人际交往能力。音乐以其特有的“情”“境”交融的特点,实现对于人类心理的影响。
二、音乐活动教会学生如何与同伴交往
(一)通过音乐主题教育创造意境激发学生的共情意识
艺术来源于生活,音乐课上我有意选择“互爱、互助的友谊”主题进行教授,引导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培养其分享的意识。人教版音乐四年级教材中《小小少年》音乐故事说的是一个可怜的从小没有妈妈、爸爸又受到坏人诬陷入狱的少年海因切在周围好心人的帮助下,以自己的真诚与友善打动自己的爷爷,最后一家人相拥团聚的感动故事。我通过小组讨論深化理解,第一组从音乐的角度“歌曲节奏舒缓、旋律优美,歌词与曲调完美结合,表达了感人至深的音乐形象”。第二组从励志的角度“同学们生活在幸福时代,有家人陪伴,有恩师的教诲,也会在学习与生活里遇到各种自己解决不掉的小问题,要学习海因切的乐观和勇敢战胜困难的品质。”第三组从生活的角度“动人的旋律中,小组成员都说记不清哪一天是爸爸、妈妈的生日,但是他们却会精心为自己准备生日惊喜。”谈话交流,产生共鸣。课后各组找到相关题材歌曲《烛光里的妈妈》《父亲》《听妈妈的话》合作学习,效果超乎我的预期。通过音乐主题教育,能够让学生将音乐中的情感与态度迁移至生活当中,更深入地感受和理解友谊、同伴、亲情等概念,让孩子在共情中增强同伴间的凝聚力和黏合度。
(二)自制乐器培养同伴间的协作创新能力
音乐作为发展学生美育的重要途径,更能体现教育理念。伟大音乐家贝多芬曾说:“音乐将比所有智慧,一切哲学有更高的启示作用。”实践讲授中,笔者非常重视培养并尽可能地激发孩子的创新力,如音乐作品《嘀哩嘀哩》首先采用节奏读法(Ta Ti Ti)帮助学生熟悉需要伴奏的节奏型,再对歌曲进行设计,添加动作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有效地卡准节奏。6~8人为一组,开始制作打击乐器。在组长分工下,大家各司其职。有的组在矿泉水瓶里放入米粒制作沙槌,有的组利用钥匙串组合在一起模仿风铃,有的组则用塑料吸管做排箫为歌曲演奏引子部分。大家通力合作,将自制的乐器按声部组在一起,相互倾听在配合中找到美妙的合奏音乐。
(三)利用班级音乐会等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随着国家对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以及教育体系的丰富,音体美教学越来越成为学生综合素养提高的另一种支撑。在学校教学中,班级音乐会无疑是学生最喜欢的团队活动之一了,大家不仅可以通过演唱、舞蹈、小品进行展示,而且在音乐活动中还能增强同伴间相互协作的能力。我将班级音乐会分为四个部分:第一是自我展示环节,以增强自信心,将音乐课堂的延伸变得有趣。第二是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制定编排适合本班特点的节目,人人参与到其中,提升集体荣誉感。第三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活动中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同伴相互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仅提升协作能力,更增加音乐审美能力。第四是结尾升华分享,整场班级音乐会结束后,我总会留出时间让学生对每个小组的节目进行评价,说出优点与改进的部分。
(四)平等的师生关系蕴含着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新课标要求教师转变角色,由教授者变为引导者。长期以来固有的传统师生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它阻碍着良好的人际交往。在音乐课程中所创设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能极大地促进师生间的正确认知和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同时对音乐具有天赋的学生,通过音乐活动和表演所获得的自信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人际关系,形成良性互动。因此,在教学中注意倾听学生的感受,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我音乐课堂中最为重视的过程。
“小杨同学”,俊俏的外表下却隐藏着冷酷、内向的性格。如果你看到他的美术杰作,你甚至会对他所理解的色彩搭配感到一丝丝“黑暗”气息。一天他在我的特色葫芦丝课堂上拿着乐器不说话、不表演。课后,我走近他,才发现他并不是不喜欢这个乐器,而是吹不好,再加上他没有定力,找不到存在感,所以积极性不高。借此每天放学我都会特意留下他,经过观察、指导,他学会了这个乐器并且爱创造、爱表演,成为积极自信的孩子。每次课堂表演环节他都积极主动表现,而他的奇思妙想总让班里的学生笑得前仰后合,班级里很多同学和他成了好朋友。后来他还被选为升旗手,他的努力、付出和改变激励着班级里的其他同学。像小杨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尽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舞台”,让他们展示自己、肯定自己、相信自己。
三、结语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小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将迁移到他们的学习与生活的很多层面。本文从音乐课程的角度出发,从音乐课程中的主题教学、自制乐器、班级音乐会、平等师生关系等方面着手,以促进学生对于人际关系的理解和沟通力、协作能力的提升为目标,着眼于音乐课对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参考文献:
邵远洋.多听音乐可以提高交际能力[J].健康向导,2010(1).
责任编辑:赵潇晗
3824500338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