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2022-03-14 00:35史青王泉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语感词语读书

史青 王泉

阅读教学,是检测学生阅读能力、概括能力、表述能力的综合阵地。阅读,是学生对写作情景的再现,是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的载体。

阅读是学生的一种个性化行为。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教师,应加强指导、引领和点拨,让学生培养浓厚、广泛的阅读兴趣,掌握阅读的技巧、方法,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

调动学生的感官,进行疯狂朗读。

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口读耳听,口耳并用,增加向大脑传输信息的渠道。这不仅使阅读真正活起来,而且印象深刻,便于记忆和理解。读书重在:眼到、口到、耳到、心到、手到。

缓缓朗读,慢慢思考,细细品味,将“读”“思”“悟”“品”有机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对优秀篇章、名言佳句,反复诵读,做到“读了又思,思了又读,自然有味”,乃至愈读愈有味,趣味无穷。

声情并茂,培养语感和情感。朗读时声音响亮,抑扬顿挫,节奏分明。将自身的感情融和到读物中去,增强文章的形象感、意韵感和情趣感。

学会精读,做到“读书入神”。

面对一篇文章,即使意思明白了,仍不可放下不管,还是要读。起初要读慢些,出声不出声均可,但要字字清楚,随着词语意义的需要,有疾有徐,有高有低,口中成声,心中体会思路和语言的條理,尤其是前后的衔接。这样读两三遍,熟些了,放下。过几天,再读……直到纯熟,上句没读完,下句像是冲口而出为止。自己的语感就培养出来了。

这样,就须全神贯注或一面吟诵一面体会,由慢而快的读多遍,直到读熟了,到尝到其韵味为止。

循序渐进,进行三遍式阅读。

我们在阅读文章时,就可理清阅读步骤,掌握阅读方法,分为三步走:

第一步,快速阅读文章,从文中搜索信息,整体感知。根据自己的感悟,找到文章的特殊之处,自己不明之处,或者是自己不懂的地方。注意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每一段的开头和结尾等。

第二步,精读文章,品味文本,深入分析。根据自己的阅读目的,对段落、语句、词语等进行品味,从修辞、表达方式、感情色彩、成语运用、写作手法等方面,进行深度剖析。这样能理解到文章的精髓。但是要避免,盲人摸象、窥豹一斑的现象。

第三部,再读文章,局部分析,解决问题。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进行了三遍阅读之后,就基本上从一定高度上掌握了文章的结构,也会从一定深度上理解文章的内容了。这样之后,再分析文本,就会水到渠成了。

激发学生的阅读动力,进行主动阅读。

学生只有明确了读书的目的,才会产生阅读的动力,才会产生阅读的兴趣。学生进行主动性的阅读,就会把阅读当作一种乐趣,当作生活的一部分。

根据阅读需要,掌握阅读方式(浏览、粗读、速读、精读):

不同的文章,我们有不同的阅读目的。这就可根据需要开展:浏览、粗读、速读和精读。

浏览,阅读报纸杂志,作为消遣,了解大体内容,即可用浏览的方式,看看题目、开头等。不必全文都看,可用“跳跃式”的浏览,也可用“扫描式”的浏览。

粗读,就是指泛泛而读,或者说走马观花式的阅读。可粗略的获得一些粗浅的、基本的知识速读,快速理解,快速记忆,这是一种高效率的读书方法。

精读,即认真、仔细、深入地研读。完整地、准确地“消化”书的内容,“吃透”书的精神。采用精读的阅读方式要做到“三求四要”,即求理解、求消化、求运用;要读通、要读熟、要读深、要读活。因此在精读过程中,往往既动脑、又动手,通过做读书笔记来帮助理解和记忆。精读的阅读方法通常是对一本书来说的,但有时也可以选择一本书中的一章或一节进行精读。

问题引导,掌握文本:

在学生阅读完一篇文章后,可以让学生自问,自己根据文章的实际提出几个问题,如:

文章写了什么内容?文章表现的主题是什么?文中写了几个人物,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留给你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文章的题目怎样理解?等等。

学生在自问这几个问题后,基本上就了解了文章的大体了。在这个基础上再分析文本,就简单多了。

学生理解了文章的主题之后,那么词语、句子、人物形象等就好理解了,因为写作时,作者是扣着主题展开的。文中的内容是为主题服务的。

教亦有法,学无定法。阅读,是学生感悟、理解、欣赏的过程。

3991500338277

猜你喜欢
语感词语读书
找词语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考考你:混水摸鱼、一哄而散,这些词语你能否读对?
语感培养和语文学习
我们一起读书吧
谈谈对语感的认识
读书为了什么
语言与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