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思政课堂中开展时政教育的必要性及策略

2022-03-13 17:57杨胜华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中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为提高中学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质量,必须有效融入时政教育,科学设计时政教育方式,契合课堂教学内容,以实现优质学习。在中学思想政治课堂中开展时政教育可从四个方面进行,有五条注意事项。

【关键词】时政教育;中学思政课;学科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91-0048-03

【作者简介】杨胜华,南京外国语学校(南京,210008)教师,一级教师。

时事政治是指近期发生的反映党和国家当前方针、政策和路线以及国内外形势发展状态的事件,也包括地方新闻和社会热点。将时政教育适当融入中学思想政治课,有助于学生在了解国内外大事的同时感受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融为一体。因此,思政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重视教材知识体系,也应根据教学内容的延伸需要、社会形势的发展需要和学生成长的现实需要,指导学生正确认知、科学分析时事政治,确保中学思政课的课堂教学内容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服务于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中学思想政治课堂中开展时政教育的必要性

1.体现课程性质和课程理念的要求

中学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课程本身具有一定的政治性、思想性、实践性和强烈的时代性,这就要求具体的课堂教学必须重视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开展行之有效的时政教育,帮助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时事、认识社会、把握时代脉搏,为将来走向社会、服务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奠定基础。

中学思政课教材编写坚持与党和国家重大理论创新同步推进,坚持紧密结合中国社会现实。教材虽顺应时代变化不断充实新的内容,但相对于静态的教材而言,理论创新、社会发展、形势变化永远处于动态发展中。因此,及时进行时政教育,宣讲党和国家的最新路线方针政策,回应和解析各种社会热点和突发事件,可以帮助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社会和世界;以动态的现实发展去诠释和丰富静态的教材,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解疑释惑,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

2.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的需要

置身于瞬息万变的信息化时代,中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最新的时事信息,也容易受到外界各種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正确思想的诱导。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通过正确的时政教育帮助中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导向、理论导向、价值导向和政策导向。

时政教育选取鲜活、真实的政治教育素材,极具时代性、时效性、社会性、“亲切感”和强烈的吸引力,符合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求新求异心理,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从而拉近中学生与中学思政课的心理距离和感知距离。

3.符合当前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

中学思想政治课立足于学生的真实生活,突出问题导向、内容导向和现实导向,正视关注度高、涉及面广的问题,是提升学生政治觉悟、思想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为的重要阵地。因此,教师必须积极探索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将时政教育的内容渗透到中学思政课中,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理念、人文功能和育人导向。

二、在中学思想政治课堂中开展时政教育的注意事项

1.选题聚焦学科核心素养

时政教育是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思政课堂的有益补充,选择恰当的时政教育资料至关重要,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时政教育选材必须围绕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责任意识,既要有广度,又要有深度。

2.教师课堂点评切实有效

时政教育中教师的点评尤为重要,针对不同话题的时事宣讲,教师应该进行必要的点评,帮助学生在重大政治问题上明辨是非,引导学生学会用辩证观点分析看待各类社会热点问题。思政课教师应发挥其课堂主导作用,做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引导者、组织者和促进者。

3.学生小组合作团结高效

对学生进行时政教育要强调小组合作,发挥集体优势和团队力量,培养学生的合作协调能力。在进行时政宣讲活动时,无论是教师指导话题还是学生自选话题,都应该坚持2~5人一组集体展开研究,分工搜集资料,集体筛选资料,合作制作PPT,最后确定时政宣讲主讲人。中学思政课教师要及时关注时政宣讲的准备情况,指导学生积极搜集时事资料,进行分类过滤,引导学生求同存异,齐心协力,用优秀的时政宣讲成果来展示小组团队的合作和团结。

4.现代教学技术紧跟热点

有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计算机信息技术,可以增强时政教育的针对性,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可关注日常生活中的最新热点,通过多媒体手段收集整理最新的政治新闻,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引导其讨论思考。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将时事新闻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多元知识,建构政治思维能力。

5.避免时政教育功利倾向

时政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而非单一的提高考试成绩,所以不能也不应该出现以取得考试成绩为目的的“功利化”时政教育。时政教育的导向应着力于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因此中学思政课堂进行时政教育要求教师着眼于精准引入更多的实践成果,准确认识教育的核心本质,精确研判教学的目的和功能,正确运用教学和实施方法。

三、中学思想政治课堂中开展时政教育的策略

1.服务教材,议题引领

中学思政课教师在讲授教材时,针对不同的话题可以安排学生搜集相关材料,以议题讨论的形式进行时政教育,同时佐证教材观点。例如,在讲授“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课题时,可以安排学生搜集央企经济数据、当地民营企业发展状况、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造及小区门面房经营情况等方面的材料,不同小组搜集整理汇报不同经济形式方面的材料,最后师生汇报讨论,得出正确结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我们必须坚定制度自信。运用贴合教材的议题引导学生搜集相关时事资料,在进行时政教育的同时,丰富了课堂教学,深化了学生的理解,提升了教学效果。

2.结合政策,理论宣讲

作为我国公民的中学生应了解我国的一些重要会议及重要决策,这就需要教师在思政课堂上及时进行宣讲。例如,2021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召开,思政课需要集中宣讲《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让学生了解十九届六中全会是继1945年、1981年之后党总结历史经验而召开的第三次重要会议,促使其明确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伟大意义,从而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决心和信念。

3.聚焦热点,分析引导

信息化时代社会快速发展,每天发生的各种事件易被人们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快速获知。但信息的不对称及受传播渠道、传播链条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有时会出现“谣言满天飞”的现象。中学思政课教师需要及时帮助学生理清头绪,形成客观认识和正确判断。以“俄乌冲突”为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认识“俄乌冲突”的根源、北约在其中的作用、“俄乌冲突”对中国的影响以及我国的基本态度,进而让学生认识到一个强大的中国对于当前国家发展、人民幸福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

4.影视评论,荡漾心灵

影视作品特别是主旋律影视作品,因其集思想政治性、文化艺术性、创作创新性、趣味娱乐性于一体而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日常生活中,学生对此也很感兴趣。挖掘主旋律影视作品作为时政教育的素材,对于中学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力量意义重大。例如,电影《战狼2》的精彩剧情不仅能够在视觉和心灵上使学生深受震撼,唤起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中国的发展对世界和平力量的平衡的重要意义。例如,舞蹈诗剧《只此青绿》惊艳春晚舞台,古雅的音乐声中舞者用柔美的身姿摹画祖国的秀丽山河,沉浸在其中的学生能深刻领悟到中华民族的灿烂历史、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独特魅力,从而坚定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自信。

中学思想政治课堂进行时政教育要做到资源丰富、目的明确、效果明显,这要求思政课教师政治站位要高,要基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致力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和设计,努力探索行之有效的时政教育方式,着眼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育明眼看社会、放眼看天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学科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研究与分析
聚焦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模拟政协”:思想政治核心素养培育新路径
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进展及其对中学化学教学的启示
关于核心素养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与疑问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四个对话视角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思政课教学研究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浅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