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勇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 党政办公室,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
职业教育(vocational education)是指为了使受教育者具备从事某种职业或者职业发展所需要的职业道德、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等综合素质而实施的教育活动[1]。当前,职业教育在多项因素的共同推动下,进入快速发展期。从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出台,到2021年《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发布,再到2022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施行,过去3年一系列顶层设计已经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搭起空前广大的舞台。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职业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特别是对标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职业教育的短板弱项仍然比较突出。
当前,疆内一些职业院校办学理念、办学模式依然陈旧,对职业教育类型定位认识不充分,受到“重学历、轻技能”等观念的影响,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还存在闭门造车、固步自封等情况,关起门来办职业教育现象突出,很少“走出去”,更少“请进来”。一些职业院校还在按照学历教育经验办学,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专业实训课程、组合教学内容等方面与行业企业产业对接不紧密、更新不及时,专业实训课程教师教学能力水平参差不齐,人才培养质量达不到社会和企业的要求。
部分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和职业院校对专业设置缺乏统筹,专业布局普遍存在“同质化”“碎片化”现象,专业结构不适应行业、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专业特色不够鲜明,盲目扎堆和供给不足同时存在。据2021年统计,自治区三分之二的高职学校开设旅游相关专业、一半以上开设会计和学前教育专业;南疆的每个县中职学校都在举办服装加工、烹饪、汽车维修等专业,市场容纳规模有限,就业存在风险。专业布局的不合理,进一步稀释了有限的办学资源,影响了学生培养质量,降低了社会对职业院校毕业生的认可度。
目前,职业院校普遍编制短缺,在校生远超过规定的生师比,职业院校虽然普遍采取“专兼聘”以解决师资不足问题,但一定程度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以和田地区为例:地区10所中职学校,核定编制数660名,实有在岗教师数近1200名。当前,职业院校教师主要来自高校应届毕业生,缺乏企业和生产一线实践经历,缺乏相应的行业背景及企业工作经历,实践教学能力薄弱;同时,企业技术人员到职业院校担任专业课教师的身份转变难、兼课酬金低,到学校任教积极性不高,人数较少。
由于校企合作机制不完善,措施不够具体、不易操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相配套的政策不足,致使产教育人政策滞后,责权利界定不清,学校“产业学院”“混合所有制”“校中厂、厂中校”等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项目无法实施,行业、企业等主体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积极性不高,央企、国企参与校企合作发挥表率作用不明显,一些企业拒绝接收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或是将学生简单当作一般劳动力使用。
2022年5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系统总结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举措和实践成果,进一步完善了新时代职业教育法律制度体系,是我国职业教育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马兴瑞在新疆职业院校调研时强调,要优化类型定位,坚持应用技术型办学方向,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和未来市场需求,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在建设新时代大美新疆道路上,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目前,自治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三次产业结构、培育新兴产业、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对高素质技能人才提出新的需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疆职业教育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变革,加快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解决内涵建设跟不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等四个主要问题,克服疫情影响和外部环境存在的诸多不确定性干扰,把握适应需求、有机衔接和多元立交三个方面,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新疆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提供人才和技能支撑,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把握:一要提高职业教育适应需求。职业教育要适应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人的全面发展要求,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做到科学定位和精准布局。二要促进职业教育有机衔接。统筹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以课程建设为重点,促进招生就业、培养方案、专业设置、师资队伍、评价机制等的有机衔接,进一步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三要搭建职普教育多元立交。推动职业和普通教育均衡发展、无缝沟通,健全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流通机制,搭建人才成长“立交桥”。因此,要从11个方面思考职业教育服务新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确保党在教育工作方面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实践中提高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职业教育始终,推动新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全面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和历史观,坚持党对教材建设的全面领导,持续巩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全覆盖成果,进一步提高各族学生熟练应用国家通用语言的能力和水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结合职业教育特点着力构建课堂教学、社会实践、主题教育等一体推进的格局。深入实施“文化润疆”工程,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持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师生头脑,以优秀的精神文化产品成风化人、凝聚共识。
按照2022年9月26日自治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提出的“围绕服务新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聚焦自治区八大产业集群发展建设”要求,职业教育规划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在服务产业发展中找准定位,提质赋能。紧贴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谋划职业教育发展,前置做好谋篇布局工作,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职业教育资源配套等纳入行业、区域发展规划,实现职业教育、人才、产业、创新协同发展。建立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行业需求、就业需要相适应的联动机制,加快提升培养能力,提高技能供给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匹配度,进一步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应性。
根据新疆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各级各类职业院校为主要载体,突出适应需求、有机衔接、多元立交的特点,建立和完善中职、高职、本科教育纵向贯通,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横向衔接,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的多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充分发挥新疆职业院校在技能培训、继续教育、终身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将职业院校建成技能培训中心、继续教育中心、文化服务中心、技术技能积累中心和应用技术创新中心。实施职业教育强基提质建设,优化中职学校设置和专业布局,扩大区内职业院校在内地招生计划,适度增加专升本招生计划,建设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应用型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强化职业院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优质发展,优化专业结构,增强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匹配度,增强高职教育支撑区域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能力。
聚焦新疆产业布局,根据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职业院校主动与企业在人才培养、员工培训、技术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积极为企业提供人才和技术服务。企业应主动履行职业教育义务,利用资本、设备、技术和管理等要素参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积极探索职业学校或二级学院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建设一批优质的“产业学院”,形成多元办学格局。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推广“引校进企”“入企办学”等联合办学模式,建设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示范校和示范企业。加大政策支持和引导力度,建设一批具有带动辐射引领作用的示范基地,提升校企合作育人水平。
在新疆持续培育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支持国有企业和大中型民营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促进职业教育积极融入产业链条。深化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改革,完善校企合作激励政策机制,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落实人才培养与工矿企业、行业园区的有机结合,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提升职业院校专业技能教学和实习实训能力,提高企业职工岗前、岗中培训水平和质量。通过政策引导,行业牵头,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比例,积极培育一批产教融合型企业,激发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构建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调节机制,健全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的良性循环体系。
对接国家、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新疆产业布局,及时调整职业教育专业布局,构建和完善专业建设动态调整机制。面向基层农牧民、就业困难群众等社会群体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定相关政策支持职业院校开展补贴性培训,大力开展面向就业重点群体、退役军人、新型农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规模,使职业院校成为全区技能培训的主力军。推动职业院校面向社区开展职业技能及文化素养培训,鼓励职业院校与社会共建社区学院,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的功能,实施全民培训工程,确保技能培训全覆盖。
把师德师风作为培养教师队伍的第一标准。按师生比1:200的比例设置专职辅导员岗位,按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设置专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岗位。根据职业院校在校生规模动态核定学校教师编制,严格落实国家职业院校教师专业标准,用好培养、引进、培训三个主渠道,建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在用人机制上给学校松绑,激发学校内生动力和办学活力,促进行业企业高层次高技术技能人才和学校教师的双向交流。完善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考试制度,强化教学和实践能力考核。开展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培养职业教育师范人才[3],持续实施“全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通过校企合作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加强培训、企业跟岗实习等,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教师企业实践基地,构建职前职后一体化、校企双主体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
夯实职业院校信息化基础,落实《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加快数字校园建设,推动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融入学校管理全过程,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和普遍应用,增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控能力。依托“互联网+职业教育”的新模式,借助“互联网”支撑的“数字化自主学习”“灵活学习”方式,推动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服务课程开发、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推进新疆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建设,推进中、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校长和教师专业标准、“双师型”教师基本要求、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顶岗实习标准、实训条件建设标准在职业学校落地实施,完善社会、行业、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机制。
深化职业教育对口援疆工作,支持受援高职学校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开展南北疆互援工程,带动新疆职业院校发展。建立兵地职业教育融合共建机制,形成协调发展、互为依托、资源共享、良性循环的兵地职业教育发展格局,推动兵地优质职业教育共育共建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