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潇,张 蕾
(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外语学院,上海 201400)
2012年源起于美国的在线开放课程又称“慕课”(MOOC)。它打破了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掀起了学习革命新热潮,突破了师生教学互动的时空局限,提升了碎片化时间的利用效率,增强了知识点的串联,激发了学习者的自主能动性,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受益面,是信息技术时代“互联网+教育”教学新范式。2013年,由清华大学创办的我国首个中文慕课平台“学堂在线”走进国人视野。2014年,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成立。2015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对在线开放课程提出纲领性的指导意见[1]。2017年,国家对本科教育和专科高等职业教育的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进行了首次认定,认定工作对我国慕课的发展和教育模式的变革发挥着重要的引领示范作用。2022年7月,教育部办公厅发文,正式开展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以下统称“国精开”)遴选工作,检验职业教育落实《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等系列改革文件的课程改革成效[2]。
“国精开”是教育部认定的一批“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为代表、课程应用与教学服务相融通的优质在线开放课程”,旨在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主动适应学习者个性化发展和多样化终身学习需求,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与共享,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022年7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开展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遴选工作的通知,这是首次为职业教育单独设立的遴选评审,足以显示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通知明确了“国精开”的遴选总体要求、数量、范围和要求,并细化了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观测指标。观测指标由否定性指标和评议性指标组成,否定性指标分为课程资格、教师资格、申报材料和平台资格等四个维度,评议性指标分为五个一级指标和十二个二级指标[3],对观测点均进行了具体描述。
课程整体设计应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匹配对应专业教学标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要求,前、后接续课程衔接自然。课程目标定位要围绕国家战略、区域经济发展、学校定位,做到准确、条目清晰、内容具体、可评可测。公共基础课程要帮助学生打好科学文化基础、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学科核心素养。
课程结构和内容要与课程目标定位保持一致,坚持彰显职业教育类型特征,公共基础课程内容要树立与时俱进的理念,了解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职业,及时反映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的相关常规新知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
课程资源应以自主设计与开发为主,匹配并全覆盖课程教学内容,类型丰富、内容多样,针对各模块知识点或技能点设置对应的授课视频、动画、虚拟仿真、演示文稿、测验和作业,资源建设的内在逻辑合理,建设内容完整精炼,能学辅教,满足学校教学和学习者学习需求,同时体现课程思政建设要求、行业发展的前沿技术和最新成果。
教学活动完整、有效,学习过程可回溯,关注教与学全过程的信息采集。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教学模式,在线学习或混合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应提供在线测试、即时在线反馈、作业提交和批改、网上社区讨论等学习支持服务,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资源共享、问题交流和协作学习,实现师生、生生的深度有效互动。
学习考核评价体系多元,不断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能探索基于大数据的信息采集分析,全程记录和跟踪教师的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形成教与学的正向反馈。课程建设不断完善课程考核评价机制,有效反思课程建设的经验与不足,教学诊断改进积极有效。
教学效果应关注学生在线学习方式的适应度,帮助学生有效开展个性化学习与合作学习,学生对课程的参与度和学习获得感高。
与同类课程相比,各类教学资源应用充分,教学和课程改革优势明显,具有推广价值。面向其他院校学生、企业员工和社会学习者开放学习,可供其他院校教师教学引用,用户使用活跃度高,应用效果良好,社会影响力大,认可度高。
外语教学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群体庞大、涉及面广泛、水平不一,要满足规模化、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等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必须变革和创新现有的教学模式,打造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从2017年开始,国家连续五年对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进行认定。根据教育部发文认定的专科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名单,我们共检索到8门外语类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仅占高职“国精开”的3%(见表1)。
表1 外语类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高职)汇总表
认定的8门外语类“国精开”课程中,有5门课程是由2019年第一轮“双高计划”院校建设,分布在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说明优质院校非常重视外语课程建设,并有良好的产出效果。
认定的外语类“国精开”课程均为通用语种——英语,课程内容多为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的训练。从课程属性来看,公共基础课程4门,占比50%;公共选修课和专业课均为2门,各占比25%。这说明,英语作为公共基础课程,具有受众面广量大的特点,开设在线开放课程具有优势。
从对外开课期次来看,课程开设10期以上有5门,介于5期和10期之间有2门,开设5期以下有1门。从课程开设方式看,仅有1门——“高职公共英语”面向不同年级类别分类开设“高职公共英语”(一)、(二)、(三),其他课程均开设一个通道。从课程参与人数看,选课人数在10万以上的仅1门——“看美剧,学口语”;低于1万选课人数有1门;介于1-10万选课人数有6门。从课程开设平台看,有3门课开设在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2门课开设在智慧树,2门课开设在智慧职教MOOC学院,1门课开设在优学院(人民网公开课)。
从数据来看,在认定的8门外语类“国精开”课程中,教学团队成员主要依靠学校自身的师资力量,绝大多数为本校专业教学专家,各自独立建课,副教授以上职称占一半以上。但校校之间、校企之间缺乏合作,同时缺少合作共建的机制、共建共享平台的资源认证标准。仅2020年认定的“高职基础应用英语”含有跨界校校合作意识,团队成员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为主,武汉城市职业学院为辅,但来自企业及信息技术整合和信息化教学设计专家空缺。
从课程建设的实际内容看,大部分课程主题比较相似,聚焦于校园、旅游、健康、饮食、娱乐、购物、文化、职场等日常话题;每个章节的视频讲授围绕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训练展开;视频资源以教师出镜为主,讲解语言点和知识点,授课形式单一,没有达到课程设计碎片化、趣味化、多模态化的要求,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同质化情况。课程设计所配套的教材和参考资源均是2014年以前的版本和素材,侧重知识技能的讲解,对核心素养的价值引领比较匮乏,未能对课程思政元素进行深入挖掘和呈现。课程资源更新率不高,被认定之后很少再进行优化完善,课程设计缺乏创新性,造成资源浪费。
从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看,已获评的外语类“国精开”课程教学资源比较单一,大多数课程资源呈现形式以教学视频、PPT、测试为主。有的课程仅以教学视频和测试为主;有的课程资源比较丰富,除了视频与课件之外,另配有职场应用范文、企业家外贸实践分享案例等拓展资源;有的课程资源配备辅助学习材料文档、音视频以及课件,但是课件仅为见面课课件,数量较少。超过一半的课程与视频配套的文本、仿真动画等类型资源较为欠缺。
从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模式创新来看,仅有2门课程在课程概述和介绍中提出了“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线上线下混合教学”、“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线上学习40学时与线下相结合”等文字表述,但是在课程设计原则和考核标准中并未体现翻转过程。其余6门课程关于线上线下混合模式的表述和设计并不明显,在线课程以线上学习为主,并未明确提到与线下教学混合教学,有的课程仅增设了见面课环节,但也主要是直播方式,而且在考核评价方面的混合模式体现得也并不明显,以线上学习的表现要素为主。
在线开放课程重在建设,贵在运用,讲究边建边用。教师通过在平台建设章节知识点学习内容、发布日常通知、设置在线讨论话题、布置作业和考试等方式跟踪学生学习状态和进程,学生通过文本提问、上传音频和视频、提交讨论和作业等多种方式向教师反馈学习效果,师生在线交互频次对于提升学生学习参与度和学习效果有促进作用。从交互数量来看,认定的“国精开”课程中,发帖数和平均回帖数之和大多占选课人数的10%左右,且学习互动与师生交互形式几乎为“教师发帖—学生跟帖”的单一模式,教师占主导发帖地位居多。从交互质量看,课程跟帖和回复内容大多是对发帖人的观点进行简单点评,未能对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和举例分析,多数回复互动停留在可有可无层次,说明学习交互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比较欠缺。
从学习支持服务方面来看,我国在线开放课程质量监控和学分转换认定还缺乏相关政策保障,在线课程学习成果不能在校际间作为学分互认,本校内部也未出台学分认定转化制度和政策,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参与在线开放课程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如果在线开放课程不能实现学分转换与积累,那么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融合就只能停留在教学表面,导致学生对在线开放课程的“学”的成效意识不强。
2020年9月23日,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指出在实施职业教育信息化2.0建设行动中,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要主动适应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要求,以“信息技术+”升级传统专业,大力推进“互联网+”“智能+”教育新形态,面向公共基础课和量大面广的专业(技能)课,分级遴选5000门左右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学习需求,推动教育教学变革创新[4]。
多年来,笔者一直关注高职外语类“国精开”建设,已建成2021年上海市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实用英语”,在学银在线平台开课5次,并已推荐参与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遴选。笔者以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为例,从教学团队、课程定位、资源建设、支持服务等维度谈几点建设体会和思考,以期为更多高职外语类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研究提供借鉴。
和传统课堂教学相比,在线开放课程教学需要重构教学结构和教学过程,整合学生课前自主预习、课后自主复习和课中师生协作,做到学先于教,以教促学。在线开放课程让学习者更加重视知识的学习和知识的内化,对教师能力和角色提出了新要求。除了语言知识传授者的传统角色外,在线开放课程需要高职英语教师向导、助、促、评等多重角色转型,要求具有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数字资源开发能力、系统教学设计能力、高效教学实施能力、多元教学方法运用能力、网络监管评价能力、团队协调合作能力。长期以来,英语教师是一支习惯于语言教学但对信息技术运用比较恐惧的群体[5],因此,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仅靠英语教师的“单打独斗”很难实现课程建设的精品,必须依靠团队合作共建完成。此外,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要求高职英语师资建设依托产学研平台,明确跨界合作思路,实质性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因此,高职英语教师需要以校内核心成员为主,联动校外优秀教师、企业专家和一线优秀员工,合作开展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实现教学资源有效共建、共享、共赢,充分发挥教学团队的集体优势。
在线精品课程团队建设要做到成员优势互补,就要充分考虑让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型教师和精力充沛的中青年教师进行组队,发挥“传、帮、带”作用[6]。课程负责人、课程骨干教师、课程助教、企业行业专家共同建课,形成命运共同体。课程负责人是建课团队的核心,负责课程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骨干教师是开展课程教学和教学视频拍摄、制作的主力军,把握语言知识、语言技能、价值培养任务的具体实现;课程助教完成答疑、任务发布和作业批改等在线学习支持服务,跟踪学生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发展情况;企业行业专家与校内团队通力合作,负责在线课程技术支持和学生实训实践能力培养。
一方面,英语课程要立足学校的办学特色,根据专业群人才培养规格和要求,分析学校专业群特点、专业类别、学生学情等,认真规划好课程开设时长和学分。另一方面,高职英语要突出语言课程的自身特点和立德树人根本理念,要以“基础能力-职场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为语言技能培养主线,以“匠心价值塑造,语言知识传授,职场能力培养”为指导思想,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在职场中能用英语进行有效沟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通过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树立共同体理念,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进教材等显性优质思政资源建设,用好社会实践课堂和延展在线网络课堂等隐性思政教学创新模式,充分融入课程思政元素,通过“修匠心、打基础、重听说、拟职场、蕴文化”为教学内容的实施要点开展具体教学内容,通过跨文化比较,培养文化自信,通过价值观思辨,强化社会化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用英语表达中华优秀文化,提升人文素养,通过社会实践学习,引领学生为强国复兴而努力奋斗。
从产业升级定位、教学内容更新、课程资源类型等角度,优化高职英语教材内容。深入挖掘语言思政元素,集骨干力量,二次开发教材的多模态资源,立体化打造动画类微课和教学视频素材,完善电子教案、音频、试题库等现有教材资源,满足个性化的教学需求;根据产业结构升级和学校专业群建设规划,联合企业共同合作开发教材,引入职场情景,开发工作任务,帮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职业场景,增强英语学习的兴趣,拓展教师创新教学思维。
课程资源设计系统性融通高职英语教学对象所在专业未来就业的岗位所需要的英语能力标准、教育部新颁布的高职英语课程标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英语口语大赛和1+X实用英语交际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四位一体的职业类型特征。通过发展“职场涉外沟通、多元文化交流、语言思维提升、自主学习完善”四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和应用英语的能力,为学生未来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英语基础。对标口语大赛赛项,开发“中国故事”、“情景交流”、“职场描述”和“职场辩论”等四个资源模块。依托1+X(VETS)考证内容,以成果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以场景为依托,注重语言能力与职业能力的全面融合。
学习平台支持是在线课程运行的基础保障。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学习平台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课程内容间的重要交互场所,是实施课程知识点内容导学、教师督学、多元评价促学等教学活动的重要空间。基于平台的智能化大数据分析,能实时了解并跟踪学生学情水平,预测学习状态变化趋势,为学习者开展自主学习提供策略和方法参考。优质平台具有的智能学习和监控系统,可根据学生学习进程自动推送符合学习需求的个性化学习资源,如以词汇、语法、句型、语义等语言知识内容为基础的学习材料,以口语交互学习为基础的音视频学习资源,以语言迁移内化学习和课程思政素材为基础的拓展学习资源等。平台可为师生分析学生过程性学习数据,及时反馈学习效果评价和建议,帮助和促进学生在线课程的深度学习。
学校政策支持是在线开放课程运行的制度保障。尽管目前职业院校都非常重视并大力推进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但由于教师及管理人员对在线课程建设认识不到位,课程建设还存在建课质量不高、专任教师动力不足、学生选择在线开放课程缺乏规划指导等问题[7]。因此,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及与之相关的运行制度和保障措施应引起高度重视。学校应出台相关课程建设标准,推进课程使用制度建设,修订课程标准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将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使用纳入重点考核范围;积极推出在线课程学习学分认定与转换制度,鼓励学生积极选修优秀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通过认定一批国家级、市级、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及应用等绩效激励措施,鼓励教师积极应用课程并开展混合式教学;建课团队通过在线精品课程考核评价及监督制度,根据多元反馈与效果评价对在线开放课程进行不断优化和改善,不断提升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质量。
国家外语类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是信息技术与外语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产物,是新理念、新形态学习革命的代表之作,探索了建、用、学、管的发展路径,引领了时时、处处、人人皆可学的教育生态。高职外语类“国精开”要发挥主动性,发挥好标杆引领作用,帮助更多教师主动参与在线教学改革实践,让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优质的教学资源在全国范围内得到迅速推广,助力高职教育在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