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建明
(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3)
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重部署了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与发展目标,提出了人才需求问题,创新创业成为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主要手段之一。随着2018年“四新”教育改革理念的提出[1],农业高校不断进行摸索及学习多方经验,加强、完善和建设自身教学体系,开设了创新创业系列课程,建设了一大批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与园区,举办了多场涉及各行业各学校的创新创业科技竞赛等,这表明目前新农科的发展重点是学科交叉融合深度发展[2],打造符合未来社会需求的多元化、科技化农科类学子。因此,新农科学科教育改革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发展已成为诸多高校重点关注的内容[3]。各高校需要继续建设和发展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提升教育质量,加大支持新农科力度,让学科之间相互融合,为广大师生提供更为全面、科学的双创支持,从而培养出符合国家发展要求的高水平双创人才[4]。
自201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出台后,新疆高校全面启动双创教育改革之路,建设了一批双创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和教育实践基地,在实施的创业项目中以农业类创业居多。但随着双创的不断推进,新疆高校的双创教育和农科类大学生的创新发展与创业实践之间的矛盾日益突显:缺乏调查和实践的项目与农业市场需求脱节,学生的理论与科研难以转化为成果,创业行动受阻;部分学生对于单一的双创课程所学知识不满意,认为对后续创新创业帮助性不大;大部分双创项目仅局限于校园内,学生毕业后并没有选择创业或者持续项目转化。当前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是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难题。总结文献可知,国内对高校双创教育的研究起步较晚,多聚焦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与价值[5-6],也有不少学者对创业教育满意度与现状进行研究[7-8],但多数属于模式构建、政策建议或对策路径等[9-11],对创新创业教育,尤其是新农科背景下的创业教育满意度与双创教育后的创业行为的实证分析比较少,从而对高校创业教育的实施、评价、影响因素、学生满意度等缺乏微观数据考证和理论剖析。
本研究通过研究学生在新农科创新创业方面的满意度,掌握学生满意度与创新创业要素之间的联系,探索影响学生创新创业行为的因素,有助于提升农科类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与学生创新创业行为机率。研究将以创新创业要素为出发点,通过对石河子大学农科类学生创新创业满意度调查分析,研究其与创新创业行为的关系,尝试为农科类高校提升自身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与开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之路提供借鉴。
创新创业要素概念目前在国内外都有所研究,但都集中于创业要素的研究。根据前人研究总结,创业要素是进行创业活动时所必须具有的实质或本质、组成部分[12],是与创业活动发生直接相关关系的[13]。一般而言,按照微观角度创业要素分为创业者的内在要素和制约创业者的外在要素[14]。内在要素包括:强烈的创业意愿、可行的项目、周详的创业计划、系统的企业经营能力、创业(动机)愿望[15]。外在因素包括:创业教育、创业资金、政策环境、创业机会、创业保障[16]等。宏观角度可以按照整体分类,有学者将其分为创业机会、创业技能、创业动机三个方面,还有机会、资源和团队三类[17];也有学者将其分为人、物、社会和组织[18]。创业虽然是多因素或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起到关键作用的往往是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要素[12]。研究可知,学者们对于探讨影响创业的要素有很多,但由于创业案例的独特性,各个实证背景差异性大,所以研究结论中既有观点相同又有相斥,如部分学者从心理学角度研究发现:创业者的个人品质或特性如冒险精神、合作精神、成就感、炫耀等与创业成效密切相关[19]。
本研究认为创新创业要素是由创业所需的外界因素与内界因素组成,是基于创业人自身的创新创业的偏好与诉求,是可能影响其创新创业行为的各种重要的内在要素和外在要素的总和。本研究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将创新创业要素分为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内在因素主要包括创业特质与创业动机;外在因素主要包括教育体系、环境体系与保障体系三方面。
学生满意度概念最早来源于顾客满意度,有学者依照学生特点将其分为外部顾客和内部顾客,而学生创新创业满意度则认为是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后学生的一种主观评价,表达其需求是否已被满足。对教育满意度展开研究,有助于找到当下教育尚需改进的方向和目标,优化教育资源分配,提升教育服务质量,使学校能够更好地为学生、社会、国家服务[20]。有学者以学生满意度为中心建立概念模型,分析了学生满意度、人才培养、感知管理、硬件支持、校园文化、感知质量等影响高等教育学生满意度的结构变量[21]。有学者指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满意度和创业素质受到教育政策、教育环境、家庭创业背景、教育内容的显著影响[22]。此外,还有学者探索学生满意度与忠诚度的关系,认为校园文化环境、教学环节等显著影响学生的推荐意愿与满意度,并且学生满意度与忠诚度之间的共同作用影响学校发展[23]。在进行学生满意度的测量维度构建和研究时大家的侧重点也有所区别,例如从地方性、学科类别、高校层次等多方面进行分析研究[24]。
本研究在整理前人研究内容后认为,学生创新创业满意度表现为当创新创业教育要素的内因与外因都得到满足其需求和期望时获得的积极情绪反映,视为满意;反之,学生消极的反映,视为不满意。
“行为”是指个体对所处情景的所有反映的总和。而国内外学者对创业行为概念的界定一直存在争议,Bird和Gartne等人将创业行为当作创业者或创业团队让企业发展和运营的行为或举措[25]。Krueger研究认为创业行为是打破当前资源的限制而追求机会与发展的过程[26]。闫华飞等人将创业行为认为是个体在产生创业意图以及能够获得一定的创业机会的基础上,展开的一系列追求创业目标与成功的行为[27]。宁德鹏认为,创业行为是指大学生个体为了创业而付出时间与精力,并持续努力的行为动态过程[28]。此外,有部分学者缺少对于创业行为的直接研究或分类,主要是以研究创业行为与创业政策[29]、创业意向[30]、创业能力[31]等的关系及影响机制,或者影响创业行为的因素为主。
结合现阶段研究,本研究把创业行为定义为经过创新创业教育下的学生,基于个人创新创业教育的满意度,做出的有利于创业与就业的行为。
从创新创业角度来看,学生满意度是学生对完成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培训后所感知到的个人情绪反应,对该学校提供的教育和实践做出的综合评价[32]。学校提供正常的外部要素和学生通过自身学习而具备的内部要素,会对学生创新创业满意度有所影响。因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H1:教育体系对学生满意度存在正向影响作用;
H2:保障体系对学生满意度存在正向影响作用;
H3:环境机会对学生满意度存在正向影响作用;
H4:创业特质价值对学生满意度存在正向影响作用;
H5:创业动机对学生满意度存在正向影响作用。
创新创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满意度具有同源性,因此创新创业教育对创业行为的影响可等同于创新创业教育满意度对创业行为的影响。Mcmullan认为满足了学生个体的需求以及能力提升的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和激励创业行为以及创业精神[33]。Gorman等人通过研究论证了创业能力可以后天习得,而创业教育是提高创业能力、激发创业精神的重要途径[34]。贺阳等人研究认为,大学生在接受创业教育后在创业激情的作用下会强化对创业的认知和看法并将其转化为创业行为。所以,改善高校的双创教育课程系统,开展多种教育活动能够激发和提升学生创业的意愿或行为[35],学生对于学校创新创业的满意度能够促进其创业行为。因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H6:学生满意度对创业行为存在正向影响作用。
创新创业要素会对创业行为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Arenius和Tamasy指出,对机会的追求确实引起了个体早期的创业行为[36][37]。Lüthje等人指出,由于对社会的创业要素与环境持消极认知态度,即使个体对创业感兴趣也不会付诸行动,创业环境是影响创业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38]。孟宪军等学者认为,要从创业教育中的创造性和发现性两个维度的影响因素入手,以此提升学生创业能力进而影响创业行为[39]。创业教育是创业要素中的关键因素,创新创业要素对创业行为确实存在影响。
因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H7:教育体系对创业行为存在正向影响作用;
H8:保障体系对创业行为存在正向影响作用;
H9:环境机会对创业行为存在正向影响作用;
H10:创业特质价值对创业行为存在正向影响作用;
H11:创业动机对创业行为存在正向影响作用。
基于以上假设,构建本研究创新创业满意度的假设模型(图1)。
本研究调查问卷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人口统计学特征量表,第二部分为潜变量测量量表,是问卷的核心部分。根据文献梳理,从创新创业要素、学生满意度与创业行为三个方面编制创新创业满意度测量表,设计了3个维度的测量问项,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Likert scale)进行测量,1=很不满意,2=不满意,3=一般,4=满意,5=很满意。
数据分析主要采用SPSS22.0与AMOS24.0分析软件,首先进行调查问卷的信度与效度检验,用量表维度结构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然后进行SEM假设路径的检定及分析,得出创新创业要素、满意度与创业行为之间的路径系数及关系影响程度,证明假设结果并进行分析。
本次调查主要针对石河子大学农科类学生,累计发放问卷510份,回收510份,其中有效问卷41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1.76%。调查学生样本,男性50.81%和女性49.19%,年龄分布在18~26岁之间,平均年龄20.67岁。其中,选修过创新创业课程的学生占71.70%,参与过创新创业类竞赛的学生占38.37%,参与过创新创业活动的占67.40%,表明受调查的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有一定的认识。
基于SPSS22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感知、教育保障、社会环境、创业特质、创业动机、满意度与创业行为意向的Cronbach's Alpha值分别为0.951、0.958、0.922、0.948、0.888、0.940、0.888,均高于0.8,KMO 系数为0.982,Barletis球形检验的p值小于0.001,表示p值显著,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运用Amos24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各潜变量的标准化因子载荷值处于0.741到0.909之间,全部高于标准化因子载荷量临界阈值0.5;各潜变量的组合信度(CR)值在0.791到0.942之间,全部大于临界阈值0.7,表明各潜变量具有良好的信度。各潜变量的平均方差萃取值(AVE)介于0.559到0.760之间,全部大于临界阈值0.5,说明各潜变量的收敛效度良好(表1)。
表1 验证性因子分析Table1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采用Amos24软件对初始结构模型进行参数估计,模型整体拟合度指数为卡方值(Chi-square)=1130.448,自由度(Degrees of freedom)=443,适配度指数(GFI)=0.853,调整后适配度指数(AGFI)=0.825,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0.061,得出假设模型的拟合指标数值与理想值相比差距较小,在允许偏差之内符合绝对适配指标标准。规准适配指数(NFI)、相对适配指数(RFI)、增值适配指数(IFI)在0.906~0.947之间,均大于临界值0.9。根据本模型的修正指数(MI)值可以得出,本研究各观测变量与潜变量之间误差较小,观测变量MI值基本在20以内。表明本研究收集到的问卷数据较好地拟合了所构建的模型。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SEM)的检验结果(图2、表2),教育体系、保障体系、环境机会、创业特质对学生满意度存在正向驱动作用,路径系数分别为H1=0.25、H2=0.43、H3=0.40、H4=0.23,且四个假设的临界值的绝对值均大于1.96,符合要求。其中H3因为P值=0.001,因此是非显著性影响,其余全为显著正向影响。学生满意度对创业行为有正向显著影响,其路径系数为H6=0.75。创业特质和创业动机对创业行为存在正向驱动作用,临界值均大于1.96,路径系数分别为H10=0.16和H11=0.35。其中H10的P值=0.014,为非显著影响;H11的P值=***,为显著影响。因此假设H1、H2、H3、H4、H6、H10、H11成立。
图2 假设模型标准化路径回归系数图Figure2 Assumed model normalized path regression coefficient map
表2 模型路径及验证结果Table2 model path and verification results
而创业动机对学生满意度以及教育体系、保障体系和环境机会对创业行为的临界值的绝对值均小于1.96,证明假设验证结果未通过。因此假设H5、H7、H8、H9不成立。
第一,创新创业要素中的外在因素对学生满意度有正向影响。其中,教育体系和保障体系对其有正向显著影响,环境机会有正向影响。内在因素中创业特质和创业动机对于学生满意度正向影响不成立,说明学生满意度与个人创业想法与能力培养关系较小。
第二,学生满意度对创业行为具有正向显著影响。说明学生满意度越高,参与创业行为的机率越大。同时,学生满意度在创新创业要素中的外在因素对创业行为中起间接影响作用,教育体系、保障体系和环境机会通过学生满意度间接影响学生的创业行为。
第三,内在因素对创业行为有正向影响。其中创业特质对创业行为有正向影响,创业动机对创业行为有正向显著影响。外在因素对创业行为正向影响不成立,说明创新创业要素对创业行为的影响更多的是学生个人主观意识如提升个人品质、挑战自我或就业意识等,对于外在因素如教学方面影响较小。
通过对“要素—满意度—行为”模型的拟合分析,结果表明创新创业外在因素对学生满意度有促进作用,学生满意度的提升受到外界因素中保障体系的影响更多,内在动力不直接影响学生满意度。在保障体系中场地和资金影响最大,其次是教学的师资力量、创新创业的信息获取以及技术支持。因此,农科类高校创新创业应该为学生提供创新实验室、创新创业工作室等平台,供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创新创业项目研究与孵化;以资金支持和师资支持为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保驾护航,全面保障学生创新发展;除此之外,促进新农科与新工科资源开放和共享,搭建资源共享平台,供学生网上学习创新创业资料和课程,实现教学与资源应用的无缝链接,扩大学生的覆盖面和收益面。
学生满意度对于学生创业意识觉醒、创新创业比赛参与和实践以及再次接受双创教育都有影响,满意度越高,参与创业行为机率越大。因此,创新创业教育应该更注重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一方面,着重强化涉农高校课程建设、优化涉农学科专业布局,以专业建设带动创新教育,让创新创业精神在课堂中深入人心;另一方面,开展多种创新创业活动,创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如开展创新宣传活动周、大学生创新创业文化节、农科类创业大讲堂、农科类创新实践训练营等活动,激发学生参与实践创新的兴趣和活力,提供创新创业实践机会,营造创新教育学习氛围,全面提升农科类学生创新综合能力。
创新创业要素中的内在因素对创业行为有正向影响,说明创业的选择更多取决于学生本身,外在的帮助只能起到间接作用,如外在因素中的教育体系、保障体系和环境机会通过学生满意度间接影响学生的创业行为。因此,要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加快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和成才;引导农科学子树立“勇于创业,敢于下乡,服务三农”的专业情怀,激发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热情和信心;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构建多层次、立体化、全覆盖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做到从兴趣到灵感,从能力到实践,让农科学子稳步扎实地掌握双创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