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实施和探索

2022-03-13 22:11广东东莞市大朗启明学校523797杨居军
小学教学参考 2022年33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课文文章

广东东莞市大朗启明学校(523797) 杨居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多积累,要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活动。而课外阅读是学生积累知识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多元价值,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基于当前的教育理念和自身已有的教学经验,教师可以运用以下策略,充分发挥课外阅读的价值,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通过课堂教学,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课外阅读可以与课堂阅读相呼应,以课堂教学、课后练习的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课堂教学完成后,教师可以先将阅读方法整理成要点资料,发放给学生,再为学生布置课外阅读的任务,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所学知识进行课外阅读。教师在设计课后阅读任务时,需要从学生的兴趣和阅读价值两方面入手。比如,教师可以基于学生想象力丰富的特点,去寻找与课文主题类似的名家名篇,为学生布置课外阅读作业。

以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海上日出》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将“读、想、看、问、思”的阅读要点依次落实,并以布置课后学习任务的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与阅读习惯。比如,教师要求学生先整体通读一遍课文并标好段落序号;然后要求学生想象课文的情境,并对每个段落进行总结。例如,课文第二自然段,有的学生这样总结道:“太阳没有出现,只有光。”阅读指导时,教师落实“看、问、思”的阅读要点,即“看图片、问描写方式、思考描写的好处”。在课后,教师为学生提供《泰山日出》《日出》两篇短文,并将课堂所教的阅读步骤列在一张纸上,还为学生提供PPT,以辅助其“看”。在课堂学习经验的辅助下,学生表现出不同的阅读能力,结合“看、问、思”的阅读要点,对两篇短文展开深入阅读。

在课外阅读中,引导学生内化阅读方法时,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表现。对此,教师需要基于学生个体的兴趣,选择课外阅读的书目,并且要设置较为严格的检查机制。比如,教师可以对认真运用阅读方法的学生进行表扬,并要求不认真阅读的学生优化自己对问题的答案,或是选择适当的时机,开展课外阅读经验交流会,让学生谈谈各自的阅读心得。通过这些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让课外阅读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通过课外阅读,开阔学生知识视野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让学生通过阅读积累各方面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思维,提高认识,在阅读中受到教育和美的熏陶。由于课堂时间限制,学生的课内阅读量十分有限,而想要获取更多的知识就要注重课外阅读。当然,读什么样的书、怎么读书,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引导,要引导学生围绕课堂教学内容来阅读相关的课外书籍,从而延伸课堂教学内容,强化阅读的效果。

比如,在教学完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观潮》一课后,教师为学生推荐宋朝周密的《观潮》和潘阆的《酒泉子》。这三篇文章都写了钱塘江大潮浩浩荡荡、风起云涌的壮观场面,并且各有其特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比较:课文详细介绍了潮来前、潮来后的景象,侧重介绍高潮时气势雄伟的景象;周密的文章除了写景,还写了教习水军演练的壮观景象,以及弄潮儿搏击潮头的英勇果敢的景象;潘阆的诗作,文字虽少,但信息量很大。这三篇文章相互照应,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课后,教师鼓励学生去了解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和过程,学生的积极性高涨。通过多方查找,学生了解了钱塘江大潮形成的过程,丰富了自身的天文地理知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通过对比阅读,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广泛的阅读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的个性。教师可以将课外阅读活动与课文的教学联系起来,通过引入特殊的课外阅读内容,以对比阅读、延伸阅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即教师在课后可以引入与课文题材相似的文章,或者引入和课文内容有衔接关系的文章,为学生设计分析情感、写法等类型的问题,以问题来指导学生的课后阅读活动。在比较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教给学生阅读比较的方法,并通过设计一些适当的阅读思考题来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发展。

以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猫》一课的教学为例,从这篇课文中,学生能够较为清晰地感知作者对猫的喜爱。课后,教师可以基于教材中提到的夏丏尊、周而富所写的《猫》的片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外阅读材料,如季羡林的《兔子》、贾祖璋的《萤火虫》等文章。这些文章的文风和描写的内容都十分“可爱”,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为学生布置分析文章情感和写法的任务,并要求学生在第二天的课堂上交流阅读经验,分享阅读所得。在感兴趣的题材以及教师布置任务的推动下,大部分学生在课后都进行了认真地阅读。有一个学生在教师发放的阅读材料上做了许多阅读笔记。如在写“兔子丢了”的一段话中,他圈出“凄凉”等词语,并在段落旁写下了“兔子妈妈死了”的话语。这是少年纯真情感的体现,也是认真阅读的体现。根据学生喜爱小动物的年龄特点,教师组织了一次以“我喜爱的小动物”为主题的日记比赛,让学生尽情表达自己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写作完成后,教师进行了评比,将优秀的作品张贴在教室外的墙报栏中,供大家欣赏。这一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在课后的延伸阅读中,在课文学习经验、教师任务布置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下,学生对课外阅读材料会有较为深刻的认知,并在批注、读书笔记中流露出自己的情感。因此,教师不能只关注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也需要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需要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引导和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通过写作教学,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在近些年的语文教研中,阅读与写作相互影响的作用越来越受到教师重视。小学生普遍的习作问题就是缺乏素材,以至于面对作文题目时常常无从下笔。教师可以在尊重学生兴趣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写景、写事、写物等多种类型的课外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关注例文的结构、语言、行文的风格,指导他们仿照所阅读的内容进行练笔。当然,教师在开展这一训练时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出现难度过高、任务过重的情况,从而打击学生课外阅读和写作的积极性。

以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习作:生活万花筒》为例,这是一个大的习作学习范围,教师可以基于这一题目,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例文,如《自己做饭》《巧割芹菜叶》《中午吃泡面》等。这些例文主要从前因后果、心得体会、言行举止等方面来行文,对小学生的写作思维有较强的启发意义。教师提供课外阅读材料后,要求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例文进行阅读,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关注文章开头和结尾的格式。在阅读总结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提纲的形式写一写自己经历过的相似的事情。比如,一个学生写了《中午吃泡面》这篇例文,文章写了“我”对妈妈软磨硬泡,争取到了中午吃泡面的机会,还详细描写了“我”泡面的过程,描述了泡面的味道,如“只一冲水,房间里就香味四溢”;而在另一个学生的习作提纲中,则描述了自己要和父母去公园的事情,并设计了“原本定了时间—父母有事—内心失落—父母改变时间给了惊喜”的矛盾冲突过程;还有一个学生写了一篇《套圈的游戏》的作文,讲述了自己周末跟妈妈去公园,看到套圈的游戏,但无论自己怎么套就是套不住白鹅,小作者有些发急,问妈妈怎么办,妈妈微微一笑,提示小作者把套圈倒过来读,小作者终于明白了其中的含义。这些文章立意高、有创意,是意料之外的佳作,也课外阅读带来的效益。通过课外阅读,学生的眼界开阔了,思想境界提高了,对生活也有了新的理解。学生读得多、见得多,对阅读材料的处理得心应手,就能写出好文章。

在读写结合中,教师也可以将其他学生的习作作为课外阅读的材料,以贴合学生认知的材料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在教师设置的分析总结、书写提纲等任务的引导下,学生便可以创作出优质的文章,甚至达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效果。

五、结合实践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书籍对学生个性的形成有着很大的影响。每个学生心中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以及学习的榜样,他们对心目中的偶像的了解大部分是通过阅读获得的。在阅读中,学生会自觉地将自己和书中的形象做比较,自觉地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和道德素养,校正自己的行为,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师在挖掘课外阅读的多元价值时,还需要从实践的角度进行思考,即需要结合学生语言能力、文化素养的发展,基于课外阅读内容开展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以实践的方式理解、提炼、内化课外阅读所得,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实践,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在落实这一教学策略时,教师可以先了解学生的实践选择,然后设计相应的微课,以微课的形式辅助学生进行课前练习。在课堂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开展小组合作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文章内容进行改写或补充,学生也可以添加自己的想法,进行创造性的发挥,或是进行角色扮演,把阅读内容中角色的不同特点通过个性化的演绎方式展现出来。教师则以夸奖、鼓励为基调,评价学生的表演行为。教师将课外阅读与实践活动融合在一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个性特点。

比如,在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课外阅读材料,如《一百个成语故事》《励志故事100则》等,以此来丰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在学生完成课外阅读后,教师可以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鼓励学生以表演、相声、朗诵等方式,将自己阅读的内容展示出来。如有的学生阅读了《铁杵磨成针》这一故事,打算以个人演绎、评述的方式进行阅读分享;有的想演绎《自相矛盾》的故事,有的想表演《盲人摸象》的故事。对此,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选择,在班群上传单口相声、朗诵、小品等微课视频,并在原有视频的基础上,对演、讲、诵的要点进行归纳。如此,学生在课后阅读完文章后,便可以通过实践练习的方式加深对所读故事的理解。如有个学生在课堂上分角色扮演李白和老婆婆,讲述了《铁杵磨成针》的故事。另一个学生则基于这个故事进行了延伸评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坚持,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有良好的工具,则可以更有效地达到目的……”教师也及时地引导学生:“对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也会获得不同的启示。”

在基于课外阅读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在教师的辅助下,从自己喜欢的角度开展阅读实践,这样不仅可以发展学生表达、表演等个性化的能力,还有助于发展学生创新阅读的能力。因为在实践的视角下,学生不容易被文章限制视角,而是能够结合自身认知,从多角度进行思考,进而完成创新阅读的任务,提升阅读的能力。

综上所述,课外阅读拥有多元化的教育价值,能够将各类教学活动相结合,进而综合提升各类阅读教学的效率和价值。在将课外阅读与其他的教学活动融合在一起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以教材的内容、学生的实际学情为基础设计教学活动,避免出现融合性教学脱离实际的情况。另外,教师还要把握好课外阅读的量,避免过多会影响教学,过少则不起作用的情况发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度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在融合性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以趣味化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阅读实践活动在发挥多元教育价值的同时,进一步促进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发展。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课文文章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背课文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