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丽芳
(中共龙岩市委党校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干部教育教研部,福建 龙岩 364201)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年轻干部作为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中的重要一员,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生力军。作为参与基层治理的中坚力量,年轻干部的能力高低直接关乎国家制度优势是否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年轻干部要解决实际问题必须“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1]“七种能力”的提出为新时代广大领导干部的能力锻造提供了科学指引,特别是为基层年轻干部在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中提供了新的分析工具,成为领导干部克服艰难险阻、打开工作局面的制胜法宝。
从治理能力现代化视角出发,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领导干部要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要求,探讨提升年轻干部“七种能力”在基层治理实践中的应用,对推动高素质年轻干部专业化队伍建设和助力基层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重视培养年轻干部不仅是党铸就百年辉煌的重要经验,更是国家治理的战略考量。我们党一贯重视选贤任能,不断探索总结培养接班人的有效制度。早在延安时期,就提出“有计划地培养大批的新干部,就是我们的战斗任务”;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了培养造就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战略任务;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提出了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等等。其中,年轻干部能力建设不仅是治国理政的关键要素,也是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培养年轻干部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从2001年起,我国开始颁布《国家机关公务员培训纲要》,以5 年为时间节点,指导全国干部队伍的能力建设。2003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发布了《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试行)》,以条例的形式确定了国家公务员的九项通用能力指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干部能力建设提升到全局的高度。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领导干部“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明确指出领导干部需要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这八项本领。党的十九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更是高度重视年轻干部的培养工作,从2019 年春季学期至2022 年春季学期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了六次重要讲话,对领导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的成长成才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要求,其中关于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七种能力”的要求,既是新时代对领导干部克服本领恐慌问题提出的新要求,又是干部队伍建设思路的逻辑延续,更是年轻干部成长成才的能力清单和路径指引。从治理能力现代化视角出发,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七种能力”的要求,紧跟时代发展,聚焦基层实际,采取基于“好干部”标准、便于操作实施、符合时代特征的基层年轻干部能力提升措施,是组织工作的重要内容,具有一定理论与实践创新意义,进一步拓展了新时代年轻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研究的深度与广度。
基层年轻干部身处国家治理体系中服务人民群众的第一线,是参与基层治理的关键群体。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各项改革的深入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艰巨任务等对广大基层年轻干部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及科技的发展,偶发风险事件给基层社会治理带来一定的挑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包括文山会海、督办考核多等问题转嫁基层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部分基层单位的工作量有所增加,各种迎检应接不暇,人员配备与工作量无法匹配。工作任务繁重和工作内容单一琐碎使一些基层年轻干部的积极性受到影响,缺乏成就感和满足感。另一方面,随着国家权力下沉,基层治理被赋予更多的基础性功能。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虽然为基层治理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条件,但也增加了管理的难度。由于基层治理具有综合性、突发性和创新性等特点,这就要求基层年轻干部必须具备多种能力。虽然新时代的年轻干部理论知识丰富、工作热情高,但社会阅历浅,实践经验不足,在面对新时代工作形势与任务时,特别是部分年轻干部在社会矛盾解决、利益协调和管理服务等方面存在实际能力不足的困境,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本领恐慌”,成为干事创业的“绊脚石”。因此,年轻干部需要经历各种各样的学习和锻炼。“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事务杂且多,不仅要完成上级部门的任务,同时,还要与群众面对面沟通,遇到的情况更加多元,接触到的问题更加复杂。在基层工作中,年轻干部能够深入一线,走到田间地头,走到群众身边,不仅可以学习知识,而且可以接受基层的磨砺,从实践中获取处理问题的经验。鉴于此,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要求引入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实践中,既是基层年轻干部能力素质提升的客观需求,又是稳步提高基层治理水平的必然选择。
基层干部是基层治理现代化深入推进的最直接执行者(薛澜、张帆、武沐瑶,2015),当前,该群体面临治理能力现代化短板,需要及时弥补能力堕距(郝雅立、王亚楠,2017)。[2]基层年轻干部的能力水平是内外部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与个人自身条件、工作实践领域等方面密切相关。在日益复杂的基层治理中,不少年轻干部的能力明显不足,与其所担任的职责不匹配,这既有个人主观意识等内在的制约因素,又有组织管理机制等方面的外部原因。破解基层年轻干部能力不足的难题,是新时代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1.想干事的政治情怀有待持续强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干部干好工作所需的各种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1]遇到问题首先要有直面问题的勇气和想去解决问题的主动意识,这种勇气和主动意识植根于年轻干部的政治能力,植根于其内心的人民立场和责任意识。[3]“想干事”就是一种为党、为国、为民尽忠职守的政治情怀。当前,仍有一些基层年轻干部政治能力不强,具体表现为公共服务动机缺乏,缺乏攻坚克难的锐气与斗志,缺乏政治意识,对政治要求、政治规矩、政治纪律不上心,不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一些年轻干部在思想上不够重视理论学习,缺乏政治敏感度,满足于应付日常事务性工作,把理论学习当门面装点,习惯移动互联网碎片化、快餐式学习,学原文深不下去,读原著不耐心,缺乏对理论的深入了解和持续性学习,浅尝辄止、学用脱节的现象时有发生。
2.能干事的能力基础有待持续夯实。遇到问题时要有解决问题的思考能力,尤其是调查研究能力和科学决策能力。[3]目前,基层年轻干部大都接受过高等教育,知识水平较高,但由于对基层缺乏深入的了解,在一线工作时,工作环境、工作内容与预期落差较大,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时,理论与实践未能形成有效共振。一些年轻干部在工作中充满干事创业的热情,但遇到实际困难时却没有解决的能力。大多数基层年轻干部更多承担执行层面的工作,涉及决策层面的事务频率不高,所以科学决策能力方面相对较弱。
3.干成事的方法策略有待持续提升。遇到问题要有解决的行动能力,具体表现为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3]现在部分年轻干部是直接从学校到机关的“三门”干部,在基层一线、艰苦复杂环境、吃劲岗位历练不足,往往做事较为被动,唯领导、唯文件、唯指示办事,推动发展的创新思路、办法和举措较为欠缺。有的年轻干部经常忙于日常事务,被动应付多、主动谋划少,在面对突发性事件时,对各类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研判不够,面对风险挑战时解决办法不多、出现经验不足的情况,缺乏改革攻坚和应急处突能力。有的年轻干部来到基层,不善于沟通协调,不懂得用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法开展工作,在抓落实能力方面,存在政策执行上的落实僵化、思路老化等“工具化”倾向问题。
1.选人用人渠道有待拓宽
目前,对一些基层年轻干部的选聘手段还较为单一,缺乏针对性,主要还是以考核公务员的测试方式来判定应聘者对岗位的胜任程度,多采取笔试和结构化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察重点依然集中于应聘人员的学历和专业等技能型素质上,对应试者的综合了解程度不够深入,特别对于个人特质等内在性素质的考察基本上没有。这种选聘方式往往最终导致所选聘的年轻干部的能力素质与实际工作不完全匹配,一定程度存在“考上的不好用、好用的考不上”现象,新招录的公务员不熟悉基层实际情况,而熟悉情况且能立即开展工作的编外人员又考不上。有的地方,基层年轻干部的交流途径还不太畅通,交流轮岗力度不够,上级机关和基层政府双向交流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对称现象,即“空降”干部多,“原地”提拔干部少。
2.考核评价机制有待完善
现行的考核方法相对比较单一,侧重对定期和年度的考核,而忽视对日常的考核和平时的走访了解。少部分地方对提高基层年轻干部能力建设的制度安排仍显不足,相关配套措施没有及时跟上,对敢闯敢试、敢讲敢担当干部的激励机制有待继续落实。少数地方干部“上”的渠道有待通畅、“下”的力度有待加大,一些基层年轻干部的担当意识有待强化。个别地方虽然制定出台了容错纠错的相关办法,但是在具体落实上,容错免责的具体案例还相对较少。特别是当前问责处分趋于常态化,个别单位出现了执纪简单化、问责粗线条现象,动辄把追责问责挂在嘴上,将其当成督促工作落实的“万能药方”,一些基层年轻干部担心踩到“红线”、碰到“高压线”,少部分人产生了“宁可不干事,只要不出事”的想法。
3.教育培训实效有待强化
当前基层工作任务繁重,年轻干部大多忙于日常工作,往往身兼多职,工学矛盾正成为困扰基层年轻干部教育培训的一大问题。一些单位领导对教育培训重视不够;有的年轻干部除参加本单位的业务培训外,很少参加综合性培训,甚至有的多年未到党校学习进修。目前,对基层年轻干部的培训仍多采取以会代训、集中讲座等传统方式,而分享、交流、实践等互动式的培训相对较少,无法真正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少数培训单位在对年轻干部进行教育培训时往往“一刀切”,培训内容大同小异,忽视了对他们专业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且培训课程与年轻干部的岗位需求存在着适配度低的情况。教育培训内容与年轻干部能力提升要求之间存在一定出入,具体表现为重理论轻应用。有些培训单位采用的培训方式缺乏个性化、差异化、针对性,不能很好地根据基层年轻干部的身份特点为其提供所需要的培训方式方法,不能很好地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导致年轻干部学习积极性不高、培训效果并不理想。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干部成长,一靠自身努力,勤于学、敏于思,要经过风雨、见过世面;二靠组织培养,要为干部锻炼成长搭建各种平台。[4]在基层治理实践过程中,年轻干部能力的提升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立足实际,循序渐进,从内动力和外推力两个维度入手,既要按照上级党委的要求,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又需要不断完善的组织制度、体制机制、教育培训等方面的推动,实现主观意识和客观条件在实践过程的统一,最终提升为人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重视理论学习,加强政治历练。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变化,基层年轻干部始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具体而言,首先,要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准确领会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的内涵实质,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提高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其次,要从错综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和日益突出的社会复杂矛盾关系中找准政治方向,自觉把讲政治贯穿于党性锻炼全过程,要坚持立足“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在面对金钱、地位、声誉、情感等各种诱惑时,要恪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增强政治自制力,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
2.强化思想武装,抓实党性教育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西方敌对势力的政治图谋和思想文化渗透防不胜防,培训的政治性更加重要。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基层年轻干部培训的首要任务,引导基层年轻干部不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使年轻干部成为政治素质过硬的“行家里手”。要运用党校、行政学院等培训教育平台,用好用活“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主题党日活动和“学习强国”等载体,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教育模式,开展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常态化长效化组织年轻干部到革命历史、传统美德、党风廉政等现场教学基地接受教育,筑牢思想道德防线。
1.完善知识结构,提升专业素养
克服本领恐慌和能力不足的唯一途径就是加强学习。基层年轻干部要坚持“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终身学习与兼容借鉴”,不单要加强本职工作的业务理论学习,也要广泛涉猎其他知识,密切关注专业理论的最新进展,加强专业训练,提高业务水平。
2.拓宽培训渠道,创新教学形式
充分发挥理论、实践、网络课堂的作用,冲破“时空”对基层年轻干部教育培训的限制,丰富学习形式和内容。注重办学形式的灵活多样化,举办时长不同且适应性强的各类基层年轻干部训练班,分类开展菜单式选学,针对不同类别、不同班次学员的特点,因地制宜开展短期、中期、长期的基层培训。遵循基层年轻干部的成长规律,进一步创新专业训练的方式方法,综合运用案例研讨、情景模拟、现场体验、行动学习、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积极推进线上线下学习相融合,开展专题培训、特色培训等。
3.优化培训内容,坚持分类施策
紧紧围绕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根据形势任务发展变化,及时更新内容,开发各具特色、务实管用的课程。注重开展新理论、新知识的培训,特别要加强与基层业务工作密切相关的培训,聚焦年轻干部实践教育不足问题,开启教育“加餐”。研究综合管理类、行政执法类、专业技术类等不同领域的基层年轻干部群体特点、行业要求,深入研究不同层级的岗位特点、职责要求和成长目标,分层级、分类别、分领域开展精准的专业化能力培训。按照“干什么训什么、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学什么”的原则,填补基层年轻干部的知识空白、经验盲区和能力弱项。
1.汲取群众智慧,创新工作思路
年轻干部虽然学历高、热情高,有闯劲,但涉世未深,磨炼不足,缺乏经验,所以要重心下移,深入一线,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在调查研究上下大功夫。要全面了解基层情况,了解民情、掌握实情,搞清楚问题和症结,学会从生动鲜活的基层实践中汲取群众的智慧,拿出破解难题的实招硬招。要善于从全局和长远角度看问题,从基层治理的小事着手,培养自身的战略思维能力,从急难险重和突发事件着手,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增强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能力,善于运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领导水平和决策能力,在实践中有带头担当作为,敢于攻坚克难,直面基层治理的困境,善于总结经验和摸清规律,提出新想法和新思路,把新发展理念落到实处,开创工作新局面。
2.加强一线历练,搭建交流平台
加强实践锻炼,进一步利用好基层这个“大课堂”,有计划地选派年轻干部到一线、关键和吃劲岗位上“补补钙”“墩墩苗”,建立常态化分层分领域一线实践锻炼机制。积极鼓励支持年轻干部到脱贫攻坚、生态治理、项目建设、征地拆迁、治水抗灾、乡村振兴等急难险重任务和重大斗争中锤炼摔打。通过定岗压担、下派任职、跟班帮带、调训轮岗、挂职锻炼等多种方式进行历练,增强年轻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打破基层年轻干部跨部门、跨领域、跨地域交流轮岗的限制,借助形式多样的平台,畅通交流渠道。积极推行“请进来+走出去”的学习模式,有计划地安排基层年轻干部到高等院校、北上广深等先进地区进行学习交流。加大基层年轻干部交流轮岗力度,通过上下级挂职交流、同层级岗位流动及担任行政首长助理等,缩短其成长周期,使优秀基层年轻干部能够脱颖而出。
1.优化选人用人价值导向。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五湖四海、任人唯贤,把新时代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深入研究基层年轻干部成长规律,完善基层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长计划和短安排。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做深做实干部政治素质考察,突出把好政治关、廉洁关。注重将政治素养与专业能力相结合,在优势互补、取长补短的原则下,配置不同工作经历、专业知识的基层年轻干部。优化选拔流程,客观、辩证、历史地考察识别,在把握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前提下,根据岗位匹配度和干部成熟度,把年轻干部放到相匹配的岗位上。在选人用人上,把做了什么、做了多少、是否得到组织和群众认可作为升迁降职的根本依据,着力破除论资排辈、平衡照顾、求全责备等陈旧观念,要大胆地破格提拔使用经过实践考验的优秀年轻干部,做到成熟一批使用一批,杜绝“长年后备、从不使用”“备而不用”的问题。
2.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首先,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围绕大督查大落实,对项目征迁、招商引资、乡村振兴等实行一线考核、单独考核,将实绩作为检验基层年轻干部担当作为的标准。由于各自的单位性质、岗位特点与职务不同,考核内容应有所区别,要进一步细化基层年轻干部考核标准。把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作为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建立分类分级考核指标,探索形成可操作的具体办法。其次,要把推动基层年轻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纳入全面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的重要内容,完善政策措施,细化“下”的情形,持续优化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局面。探索把能上能下制度向职级公务员和事业干部特别是专业技术干部延伸。对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的基层年轻干部要果断进行组织调整处理,做到“能上”亦“能下”。同时,积极探索上级评议、同级互评、下级评价、公众参与等立体综合评价机制。
3.实施精准差异培养模式。在遵循党的新时代组织路线与党的组织人事制度的前提下,根据基层年轻干部队伍的要求和特点,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综合运用培训、考核、谈话、调研等方式,深入了解基层年轻干部的性格特点、工作表现、专业特长和发展潜力等,建立基层年轻干部成长档案,实施动态跟踪管理。实施“师带徒”培养机制,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帮助年轻干部提升业务素养和服务水平。建立完善培养联系人制度,由所在单位主要负责人作为年轻干部的培养联系人,定期开展思想教育,适时进行谈心谈话,掌握思想动态。
1.制定出台落实激励措施
在政治上,畅通和拓宽提拔基层年轻干部的渠道。坚持职务与职级并行,打破晋升“天花板”,破除平衡照顾、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等观念,及时将德才双馨、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基层年轻干部选出来、用起来。在物质上,确保工资、津贴、年假、休假等基本福利待遇落实到位,逐步提高基层干部的绩效奖金,使其收益与贡献、权责相匹配,对在基层艰苦岗位上工作的优秀的年轻干部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在精神上,树立积极担当的先进典型,对在行业中有突出业绩的基层年轻干部进行表彰奖励,增强其荣誉感和使命感。
2.健全容错纠错机制
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加强对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落实“三个区分开来”,精准科学规范问责,真正支持保护作风正派、敢于担当、锐意进取的基层年轻干部。首先,进一步推进容错纠错机制具体化制度化。对于是否该容,细化制定符合地方实际的干部履职容错纠错正负面清单,配套操作规程,提出鼓励工作推进和创新的具体原则和操作方法。其次,厘清不同层级、各个部门及岗位的责任界限,建立岗位责任规范,分类分层对工作职责、工作目标和评价标准作出规定,构建完备的职责任务体系。再次,加强容错与问责机制的衔接配合,建立政策反馈修订机制。要精准审慎地实施做好函询谈话和问责,确保问责工作的精准性、实效性。严查诬告者,保护改革者,让容错纠错机制成为年轻干部干事创业的“定心丸”。最后,落实关心关爱制度,完善谈心谈话、走访慰问等制度,关心基层年轻干部的心理健康,切实帮助解决实际困难,防范出差错,对出现的苗头性问题要及时解决,避免重大错误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