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振煜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柳州 545006)
目前,我国中央政府已经针对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思政工作指明了方向,要求高等职业院校在思政工作中落实“三全育人”理念。在这种背景下,高等职业院校思政工作的核心原则是“立德树人”,而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目标即为全方位、全员及全过程育人。而上述教育原则也应该被用于指导高等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工作。通过有效的劳动教育,则有助于高等职业教育达到“三全育人”的教育目标。
这一教育理念的核心思想即为“立德树人”,而这也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目标。在劳动活动中,高等职业院校能够为学生构建健康的价值系统并提供指引,使得“立德树人”思想通过高等职业教育得到全面体现。
以“三全育人”教育理念为指导,即能够确保劳动教育价值达到充分体现。依据“三全育人”教育理念的要求,学生劳动教育需要社会各界的多方联动,也就是说,社会各界都承担着育人的责任。而对于高等职业院校而言,则应该在教育工作与育人工作相互结合,以“立德树人”教育思想指导学生培养的每一个环节。同时,高等职业院校也应该对学校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此使教学资源利用率得到大幅度提升,并且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进行德育工作。上述教育模式与劳动教育路径相互吻合。
首先,没有明确新时代背景下高等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意义。劳动教育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高等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不仅仅与学生专业能力培养与精神面貌息息相关,同时也是学生形成正确价值体系的关键一环。其次,没有明确学生综合发展过程中劳动教育的意义。通过分析马克思思想,可知人的综合发展是建立在生产劳动与教育相互融合的基础之上的。由此可见,在人的综合发展过程中,劳动教育扮演着不可取代的角色。最后,没有明确高等职业教育过程中劳动教育的意义。无论是学生的职业伦理、还是学生的工匠精神,都能够通过劳动教育进行培养,除此之外,也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首先,对学生劳动观念教育开展不够。在现阶段,我国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在构建人才培养体系时,忽视了劳动教育工作。在这种背景下,部分学生对于劳动活动价值存在认知偏差。其次,对劳动的理解较为片面。对于部分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而言,也存在着片面理解劳动教育的问题,将其仅仅局限于学生的务活动或者生活自理层面,忽视了包括专业实践以及勤工俭学等层面,而且也没有将社团活动或者志愿者活动纳入其中。最后,劳动教育活动开展有缺陷。目前,我国开展劳动教育的高等职业院校也存在过度重视知识性与实践性教学工作,而缺乏对包括社会服务或者个人生活劳动层面的关注。在缺乏完善劳动教育体系的背景下,学生很可能仅仅掌握劳动技能,而缺乏责任意识以及服务观念。
在现阶段,我国大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在进行劳动教育时,往往侧重于学校教育,而忽视了社会以及家庭教育。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监护人往往对学生在校劳动教育情况缺乏了解,继而导致家庭教育无法与学校劳动教育保持协调,最终使得学生劳动教育质量下降。除此之外,部分学生监护人也没有理解劳动教育的意义与价值,助长了学生拈轻怕重与好逸恶劳的思想。
在现阶段,我国大部分高等职业院校不具备完善的教学资源,而不得不凭借单纯知识传授的模式进行劳动教育,社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最终导致学习无法通过社会劳动实践环节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同时,部分高等职业院校缺乏多样性的劳动教育模式,缺乏丰富的教学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学生接受劳动教育的热情。除此之外,社会、学生监护人与学校三方面之间缺乏联动,对教育格局一体化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人才培养既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目标。通过劳动教育,一方面可以对学生道德思想进行培养,另一方面也可以对学生专业技能进行培养,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取向。然而,在现阶段,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对劳动持否定和抗拒态度,有着显著的功利性。对于高等职业院校而言,也普遍没有对学生职业伦理与道德进行全面培养,继而导致学生无法认同专业及职业等问题。
不可否认的是,在现阶段,我国地方教育部门也缺乏对高等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监管,而且现有的监督机制往往缺乏完善性。同时,我国社会目前缺乏教育监督观念,继而导致高等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发展停滞等问题。地方高等职业院校方面同样存在较大问题,且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内容:(1)缺乏完善的劳动教育体系,(2)劳动教育课程编制缺乏体系化,(3)没有深入研究培养学生劳动素养的有效路径,(4)现有的劳动素养指标缺乏标准化,(5)劳动教育教师缺乏专业性,(6)劳动教育工作缺乏体系化。除此之外,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工作预算编制缺乏合理性,继而导致劳动教育工作无法有序进行,教育工作流于表面。
众所周知,教育课程即为高等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工作的核心载体。具体包括以下几类:(1)专门的劳动教育课程。在现阶段,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与职业类课程融合相对紧密。而课程内容基本上是理论知识,教育模式则为专题讲座或者通论课。教育目标为传授学生劳动知识,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价值体系。(2)融合性课程。首先,在思政工作与学科教学中引入劳动教育,其次,将劳动教育引入到创新创业教育环节中,最后,融合实践活动与理论教育。
众所周知,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空间为校园,一方面参与建设校园环境,另一方面也享有学校服务。作为高等职业院校方面,则应该为学生提供社会服务或者勤工俭学的渠道,以此进行学校劳动教育。同时,也应该为学生指派包括安保或者教室清洁等体力工作。除此之外,还应该为学生安排包括图书馆或者办公室服务等脑力工作。最后,高等职业院校也应该鼓励学生参与志愿者及学校导游等服务,以此对学生责任意识以及服务观念进行有效培养。
我国高等职业院校需要积极促进劳动教育基地的构建工作,并且确保教育基地能够囊括包括劳动实践以及劳动认知等不同内容。同时,也需要融合学校与社会劳动教育,并且推动社会劳动和学校劳动基地的构建工作,进而引导学生在校外时期参加岗位实训或者基层实践等活动。除此之外,也应该鼓励学生通过顶岗实习等路径进行职业性劳动,尤其应该深入革命传统教育基地。通过上述劳动教育路径,一方面能够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行培养,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的职业素养,最终使学生的社会服务与责任意识得到进一步提升。
我国高等职业院校需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校园劳动文化环境。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内容着手:(1)以社团或者班级为单位进行劳动教育。在现阶段,包括“厨艺比拼”及“寝室美化”等模式已经得到了部分高等职业院校的应用,能够起到预期的交流作用。(2)在五一劳动节或者植树节等节假日进行相关内容的劳动教育,以此对学生劳动习惯进行培养。(3)通过企业员工的来校演讲或者交流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以此对学生的职业素质进行培养[1]。
虽然劳动教育的核心实施者是高等职业院校,然而,考虑到劳动教育也涉及社会与学生监护人等方面,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校内劳动教育的基础上,也应该积极展开家庭与社会层面的劳动教育工作。一方面,学生监护人应该对劳动教育价值予以明确,与学校劳动教育保护协调,另一方面,社会也应该参与学生的劳动教育,积极构建校、家、社协同劳动育人平台,以此营造良好的劳动环境,从而为劳动教育体系建设工作奠定基础。在此过程中,必须对以下几方面内容予以高度关注。
(1)学校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应该帮助学生监护人对劳动教育意义形成准确认知,并且在意识与行动方面协同学校劳动教育。(2)学校密切与社会的交流合作。对校外资源及平台进行整合,鼓励学生参与社会服务工作,并且进入企业进行岗位实训。如此,不仅仅能够对学生专业能力进行培养,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熟悉具体职位。(3)应该合理协调社会、学生监护人与学校三方面,进而确保劳动教育能够发挥出其应有的教育价值[2]。
我国地方高等职业院校应该通过有效策略保障劳动教育能够顺利进行。在此过程中,应该对以下几方面内容给予高度关注:(1)对劳动教育素养评估制度进行优化,并且确保学生综合素质评估机制中囊括劳动实践内容。同时,确保评估工作的透明与公正。(2)合理编制劳动教育预算,提供专项经费。(3)构建完善的劳动课程资源库,配置相关教育设备,同时积极宣传劳动模范事迹。(4)定期培训劳动教育教师,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与实践能力。除此之外,也应该对现有的教师评估机制进行优化。
“三全育人”视域下解决“由谁教”的问题。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劳动教育应该有社会全员负责。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对于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方面而言,则应该对劳动教育团队构建工作就予以高度关注。进行劳动教育时,除学生班主任之外,包括校外导师与专业教师等教育工作者都必须参与其中。对于企业方面而言,学生劳动教育的负责人则是管理人员与实训导师。对于社会方面而言,学生劳动教育的负责人则是实训基地管理人员。对于家庭方面而言,学生劳动教育的负责人则是学生监护人。只有在上述各方面负责人协同合作的前提下,学生劳动教育工作才能够有序进行。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学校方面必须通过宣传等工作,培养学校教师与管理人员的全员育人意识,以此指引学生校内、外的劳动教育。
“三全育人”视域下解决“何时教”的问题,要着眼于全过程育人。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应该构建长效劳动教育制度,以此培养学生劳动习惯与劳动能力。考虑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有着相对较大的周期,而且各个学年的教学方向也有所不同,故针对不同学年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时,高等职业院校也应该采用相应不同的教育方法,并且确保劳动教育保持动态与连贯。具体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内容着手:(1)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必须对低学年学生劳动教育给予高度重视,以此培养学生劳动意识。(2)培养高学年学生的劳动能力。(3)帮助毕业学生对劳动意义形成正确理解[3]。
“三全育人”视域下解决“如何教”的问题,提出了全方位育人的策略。在“三全育人”教育理念之下,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则应该采用多维度教学内容与模式,对学生劳动观念及能力进行培养。同时,对互联网及校外教学资源进行合理整合。除此之外,还必须建设家、校、社劳动教育体系,协调校内、外劳动教育工作。在现阶段,我国部分高等职业院校通过“劳动礼仪周”及“劳动科学概论”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并为学生提供企业实习的渠道。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高等职业院校也必须构建线下线上劳动教育体系,整合各方面教学资源,进一步提升各项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使其劳动教育价值得到全面体现,通过视频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并且凭借“两微一端”有效融合线下线上教育,提升劳动教育工作的效益。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在现阶段,我国各地方高等职业院校将“三全育人”作为了开展教育工作的基本理念之一。考虑到进行劳动教育的主要目标即为“三全育人”,因此,这一理念则能够用于指引劳动教育。然而,我国大部分高等职业院校依然没有准确理解劳动教育的作用与意义,也没有从多个维度进行劳动教育工作。同时,高等职业院校至今尚未构建起完善的校家社协同育人平台,而所构建的保障机制也缺乏有效性。为了能够得到新时代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目标,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则应该积极推动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工作,对社会劳动实践教学环节给予高度重视,并且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校园劳动文化环境。除此之外,还应该制定完善的家校社多方联动教育机制,以此促进高等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多样性发展,最终对学生劳动素养进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