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 莉 丁柏铨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开启了党带领全国亿万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报告中重点强调了教育、科技、人才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 战略性支撑作用,强调了建设网络强国、 数字中国以及通过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是基于信息技术发展对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的显著影响而作出的系统回应,体现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及时抓住发展机遇的忧患意识和前瞻意识,凸显出信息时代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目标而进行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反映出我国积极参与推动全球互联网治理、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坚强决心。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于信息时代全球发展的宏观视野和我国网信事业的发展实际, 高度重视并深刻认识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本质和规律, 形成了具有时代价值和创新意义的重大理论成果, 为中国特色的治网之道提供了系统规划和有效引领。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部署安排也为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直面新时代信息化快速发展的现实, 积极开展探索实践并形成了富有指导意义的战略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论述是新时代新思想产生的理论源泉。 中国共产党的几代领导人结合时代发展特点作出的重视与运用科学技术的相关论述, 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属于生产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规律、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经典理论观点在信息时代背景下的创造性运用, 是对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关于科学技术和互联网思想的继承、发扬和拓展,是在信息革命的新形势下结合国际国内网信事业的发展实际作出的科学研判和系统规划,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伟大创新,为我国从“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身份转变的探索实践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以及信息技术革命对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的深刻影响,充分肯定了我国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惠民等方面取得的成就,科学研判我国作为“网络大国”在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互联网发展的区域和城乡差异、互联网市场秩序规范、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网络安全和网络空间国际话语权等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的形成,是中国共产党人率领亿万人民勇立时代潮头、推进我国网信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为亿万人民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的目标实现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信息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蓝图的实现,需要我们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的正确指引下用好互联网这把“双刃剑”,将“最大变量”变为“最大增量”,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建设多主体参与的综合治网格局,以创新驱动发展促进“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实现。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彰显出党高度重视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坚持创新发展、维护网络安全、 共建人类美好精神家园的坚强决心和实践魄力, 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直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向国际社会提供的治理网络空间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是富有创见性、前瞻性的战略思想。 互联网深刻改变了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安全等格局, 虽然世界各国的互联网技术发展水平有所不同,发展阶段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在互联网信息技术推动经济创新发展、改善人类生活质量、保障各国和地区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利益和需求是完全相同的。 各国人民身处共同家园, 迫切需要谋求共治共享、共同发展。 完善网络空间对话协商机制、强化国际合作共赢、 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主张的提出符合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 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信息时代人类福祉的高度关切以及中国在全球互联网治理中的责任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的形成, 是从信息技术革命引发的全球显著变化和我国的治网实践出发,辩证把握技术特性和问题矛盾、系统观照网信事业的协调统一发展, 擘画了具备时代创新价值的发展蓝图,体现出科学研判的辩证性、统筹布局的系统性和引领实践的指导性的显著特征。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信息革命的时代背景下,抓住关键要素,进行科学研判,始终坚持用辩证思维对互联网信息技术的特性和规律进行深入分析、深刻把握,提出一系列新论断、新命题,为我国的网信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1.网络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互联网技术是一种由人类创造、 为人类服务的工具,其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如果要从趋利避害的角度分析和使用它, 就需要我们在辩证看待技术本身特性的前提下,尊重、遵守网络技术发展和网络传播的客观规律,通过法律法规、制度体系的规范和实施促进网络技术对社会产生积极作用, 对某些领域内有可能产生危害作用的苗头或行为进行限制和遏制。 在信息时代全面掌握网络技术、合理合法使用网络技术的基础上, 须辩证认识并处理好网络安全与发展、网络技术自主与开放、网上与网下、国内与国际等关系, 通过科学研判和综合治理使互联网技术成为赋能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力量。
2.促使“最大变量”向“最大增量”转化
在互联网这个复杂多变的舆论场中,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广泛凝聚社会共识,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创建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是党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祉、求发展的重要方法和路径。 在深刻把握互联网发展规律的前提下,通过搭建新的技术平台、更新工作理念和方法增强党的网上网下工作能力,通过打造内容建设和形态创新有机结合的新型主流媒体、建设现代传播体系增强主旋律正能量的好声音,这些都是对提高用网治网水平的有效推进。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维指导下积极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增强网上正面宣传实效、充实网络文化内容建设、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是党带领亿万人民将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为“最大增量”的卓有成效的实践创新。
3.网络虚拟性和主体现实性对立统一
我们既要看到无形的技术发展对人类社会的现实影响和复杂作用, 又要看到虚拟的网络空间是人类创造出来的, 它与人类在现实社会中的交往行为和规则秩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网络技术发展与网络安全保障、网络空间净化与命运共同体构建,都要通过现实世界的人的实践来不断完善, 虚拟空间良好秩序的建立和健康发展, 与现实世界中人的主体能动性发挥、 社会关系的健康和谐相互依存。 因此, 须在现实世界中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并将之运用到网络空间, 积极发展党领导下的多主体参与的网络空间治理模式,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通过立法保证现实世界和虚拟空间的安全, 通过共同协商建立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都是对网络虚拟性和主体现实性对立统一的积极回应。
习近平总书记从整体和全局把握网信事业的发展方向并进行规划布局, 系统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网络强国、建设怎样的网络强国、怎样建设网络强国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
1.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全局
2018 年4 月20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系统阐述了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的核心要义。 此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的颁布为进一步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和新时期数字化转型指明了方向。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更加有力地强调了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目标和步伐。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充分重视网信工作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并不断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从价值指引、理论体系和实践路径等多个方面统筹安排、全面规划,对技术、内容、基础、人才和国际话语权等方面进行统一设置, 走出了一条颇具全局性和系统性的中国特色的治网之道。
2.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应通盘考虑、整体布局
掌握了互联网就意味着抓住了时代的主动权,从系统和全局角度出发,发展好互联网、使用好互联网、治理好互联网,是党带领亿万人民建设网络强国的理论升华和实践创新。 全国网信工作形成一盘棋,才能促使其点面结合、长远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的内容体系建构和实践路径安排主要体现为以下几方面的有机统一,即:在加快信息技术创新发展的前提下,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理顺互联网管理体制, 推进网信工作体系建设,加快增强网络安全防御和保障能力,提升各级领导干部懂网用网能力,坚持走好网络群众路线,充分了解“草野”民情,搜集“草根”群众民意,为百姓服务,为百姓解忧,充分发挥群众组织的优势,重视人才,培养人才,将企业、科研院校、智库等力量集中起来形成合力,形成上下联动和良性互动的全面协调发展的科学模式。
3.信息化带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重视、 强调信息工作的重要性。 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能够将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形成统一体,担当起贯穿引领、创新发展且不断塑造新动能、拓展新空间的重要职责。 习近平总书记从信息化产业的变革大局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展开系统部署,抓住机遇,发现问题,找到关键,指明进路。 实践证明:须以信息化为新的发展方向,紧跟时代步伐,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方式对实体经济的融合促进, 构建数字经济发展体系,提升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水平,建设清朗的网络空间,在总体布局中体现出抓重点、补短板、求发展的特点,促进网络资源互联互通,将技术和发展紧密结合, 把信息化发展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相连。
中国正处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当前我国在技术发展中遭遇瓶颈、 意识形态斗争复杂、网络治理能力不足等方面问题较为突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为我国的新时代伟大实践指明了前进和发展的方向。
1.立足核心技术自主创新
“牛鼻子”“国之重器”“命门”的形象比喻和精炼概括, 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核心技术的创新发展对于我国网信事业整体发展的关键重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将核心技术发展的影响力作为网络强国建设实施的首要因素进行考量, 围绕核心技术突破和争取掌握科技竞争主动权,积极鼓励科技工作者勇闯“无人区”,在人工智能、区块链和量子科技领域找到突破口,在坚持“四个自信”的基础上不断刻苦攻关,抢占国际科技竞争战略制高点。 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还特别强调核心技术突破立足于自主创新、 自立自强的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将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作为驱动经济发展的立足点和突破口, 给我们指明了方向, 同时进一步指出了我国在国际科技竞争中的自我优势、创新切入点和发展策略。
2.管好用好互联网、增强正能量
管好互联网、确保主流价值观的绝对优势是我们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此外,用好互联网在方法指引上体现为坚持以先进技术为支撑、 内容建设为根本,充分重视、研究网民的需求和心理,用网民熟悉和习惯的传播方式进行沟通交流和议题设置。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如何增强新时代国际传播能力进行了重点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须将中华文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深远价值作为国际传播的根基和底蕴,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将文化自信与国家形象建设有机结合,将传播内容、传播策略和传播渠道进行高效整合;用好全媒体、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推动中国形象深入人心。
3.线上线下共同发力凝聚共识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非常重视网络空间的现实情况和发展需求。 我国网民数量众多,移动化、社交化的信息获取方式在青年群体中的表现尤为突出。 因此,尊重网络传播规律、尊重网民表达权利、加强和改进网上正面宣传、 用网民喜闻乐见的交流方式进行沟通、构建良好的网络秩序,是党在互联网时代抓住人心的重要策略,“线上”工作和“线下”工作的有机结合是党凝聚人心的有效路径。 提高“键对键”的传播水平,增强“键对键”反映舆情和帮助群众解决问题的实效,通过“键对键”“面对面”的共同发力为凝聚社会共识、 集聚正能量的目标实现而努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鲜明指导性的重要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体现为对技术引领创新发展、行动实践紧密配合、组织管理日趋完善、 制度保证坚强有力的全面科学总结和系统规划,从指导思想、价值原则、工作方针、战略部署几方面形成合力,实现重大理论创新。
加强党的领导、 统筹协调网信事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制定发展战略和政策规划,是我国在信息化发展的大环境下将互联网从“最大变量”变为”最大增量”的根本前提。 党对网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有关总览全局、统筹协调、创新管理机制、推动媒体融合、重视培养人才、提高领导干部工作本领各方面的全面有效领导,在党的领导下形成责任明确、统筹协作、运行顺畅的网信工作机制,开展网信工作实践,是适应信息时代要求、提高治国理政水平的必然选择,也是党带领亿万人民推动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网信事业发展走出的必由之路。 网信事业的管理要使党和政府、互联网企业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协作协调、良性互动;要让领导干部通过网络平台与广大群众加强沟通联系,倾听民声、为民解忧;要进一步加大人才体制改革的步伐, 充分调动科技人才的积极性;要充分认识网络传播规律,增强用网治网能力,让体现正能量的声音深入人心。
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 对我国在信息革命背景下经济、 社会的发展实际和关键驱动力作出了科学分析和深刻把握, 特别强调了网信事业的重要地位和其对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目标的重要作用。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新一轮信息化生产和服务的革命,为社会的经济、管理等各方面水平提升注入了新的活力。 广大人民群众可以享受到信息技术发展在生产、文化、医疗、教育、政务等领域内为其带来的方便, 信息化的高效联动带动了整个社会生产和管理的自动化、智能化,影响广泛而深远。 信息化作为新的生产要素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以充沛的活力带动整个社会的现代化发展节奏,影响着我国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国际竞争中的话语权, 影响着我国的网络主权和网络安全, 影响着我国在网络空间治理方面的能力增强和效率提升,关系到党的长期执政,关系到百姓根本利益,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关系到党和国家的事业全局,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实现。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是新时代伟大实践、伟大斗争的理论创新和积极部署,致力于持续不断提升人民生活的获得感、 幸福感和安全感,让人民群众更好地享有信息化发展的良好成果,成为中以人民为中心价值主线的显著表征。 在具体做法上一是消除数字鸿沟, 发挥互联网在扶贫脱贫工作中的积极作用,促进就业创业;二是坚持问题导向,弥补短板,推进“互联网+”对教育、医疗、服务等方面的优化实施; 三是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政务办事效率,解决群众难题,回应群众关切,保障群众权利,接受群众监督。 运用网络技术为人民群众搭建统筹协调提升民生服务水平的综合平台, 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让信息惠民在物质保障和精神需求方面的实效更加显著。
互联网核心技术这个关键要素对我国的科技水平提升和带动产业链更新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事关国家安全和人民根本利益,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进一步突出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对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在核心技术突破的前提下进行以点带面的战略部署和目标推进,汇聚各方优势将核心技术这一国之重器做大做强,并积极释放其对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引领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敏锐地抓住了核心技术突破对国家整体发展的影响力和驱动力,积极部署、科学推进,在加强基础研究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科技“无人区”,争取发展主动权,引领我国在国际科技竞争领域抢占制高点, 也将继续引领我国在新的产业体系竞争中获得优势。
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 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都离不开专业人才的研发和突破。 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全球信息技术发展的总体背景和中国新时代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将科技、人才、创新三者有机结合,高度重视,积极打造整体战略布局,凸显信息时代人才支撑对我国网信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可以为科技发展、创新突破进行长久蓄力并不断产生新鲜活力。 技术创新的第一动力,需要专业人才不断刻苦钻研、抢占先机,技术创新进一步促进科技发挥第一生产力的关键作用,为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设定为实现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基础性和战略性支撑, 提出要汇聚网络信息技术人才不断开创新领域新赛道,完善创新体系,加强创新能力,充分体现出党尊重人才、重视人才、培养人才,加大人才机制改革步伐,完善人才评价机制,激发科技创新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的坚强决心和伟大魄力。
信息时代的国力竞争和意识形态斗争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应用交织融合, 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和网络生活都离不开互联网,信息污染、网络犯罪等负面因素会对他们的心理安全感产生严重影响。 网络安全是信息化发展的基础和屏障, 信息化发展是网络安全的技术支持和成果壮大,两者紧密结合,互相促进,缺一不可。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了什么是正确的网络安全观, 让我们充分认识到网络安全与国家整体安全密不可分, 网络安全可能随时随地遭遇挑战和威胁, 加强对外合作交流可以帮助我们提高防御水平, 盲目追求一劳永逸的绝对安全会让我们陷入顾此失彼的困境,网络安全需要广泛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共同参与维护。 通过多种举措相互配合,筑牢防御和威慑的网络安全防火墙,保护国家安全,保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安全, 保护新时代伟大斗争实践的安全。
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 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加快推进媒体融合发展、 建设新型主流媒体提出的进一步明确要求。 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是党的宏观规划和顶层设计, 在具体实施层面不是将传统媒体的报道思维和模式简单复制到新媒体技术平台, 而是要真正做到融为一体,合而为一,内容为王,形态制胜。 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当前网络舆论空间的复杂状况和现实情境,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正能量,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 须在党领导下的多主体共同参与的综合治网格局内,政府、企业、组织、个人齐心协力、坚守职责、科学研判、因势利导。 此外,强化主旋律正能量的影响力还需要敢于担当、敢于亮剑,有效开展意识形态斗争。
网络空间要成为党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价值理念的重要基地, 须在网上交流实践中懂网用网,为网民提供服务、帮助和情绪疏解;要通过网上交流完善监督机制, 要通过网络平台沟通网上和网下工作圈, 坚持在网上走群众路线,把“键对键”和“面对面”有机结合,将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网络空间中特别活跃的青年群体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
凝聚社会共识、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还须加强网上正面宣传,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把握好网络舆论工作的时效度, 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占领舆论制高点,让权威的声音入百姓之耳;改进和提升网络舆论引导的方法和水平,增强效果,让正能量入脑人心;把握舆论工作尺度和分寸的适宜性,使之配合党和政府工作的开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促进媒体融合深度发展、 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的宏观规划强调要进行信息生产理念和方式的全面革新,不断加强传播内容建设,创新传播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媒体“全程、全息、全员、全效”特点的阐述,拓展了人们对媒体融合内涵的认知。 “全媒体”不仅体现为传播生态的整体变革, 更体现为媒体在信息时代凝聚社会共识、 增强社会治理能力的服务功能的发挥。
信息革命引领时代发展,改变生产生活,让世界成为相互依存的共同体。 在共治共享共赢的理念指引下,中国在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进程中坚持“四项原则”和“五点主张”,坚持与世界各国一起为开创人类美好未来而努力。 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符合时代发展和世界人民利益的必然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对时代变局进行深入思考, 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愿意同世界各国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 推动网络空间国际秩序和规则的制定和完善。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重大思考, 给我们带来深刻的启示:信息革命的时代机遇将创新发展、合作共赢的需求和目标郑重地摆在世界人民的面前, 在互联网形成的“地球村”中,人类相互依存。 网络空间既是我们共同的生存空间,又是我们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合作空间。 在这个“共同体”中,网络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赋能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健康积极的网络文化为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交流交往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平等协商、共同制定的治理原则和策略为打造更加完善的网络安全格局开创新的局面。 “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思想观点为国际网络空间合作发展贡献了富有创造力的中国智慧,并为世界各国共享互联网发展文明成果的美好未来提供了中国方案。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发展深刻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带来了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巨大变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实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时代全局特征、全面把握我国网信事业发展现状、科学研判规划创新发展战略、完善健全法律法规制度、有力保障协同发展实践、促进网络命运共同体共享共赢目标实现的伟大智慧和伟大方案,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造性应用和充实丰富,是中国特色治网之道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明确了我国网信事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原则要求、工作方法、国际主张,其成果精髓也必将指引我国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目标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