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雪君
(合肥市四十二中学湖畔分校 安徽合肥 230000)
钱初熹在《美术教育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一书中指出学校美术教育是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心理素养培养的概念,而且提到美感、意志和创造等方面的知识对人的心理发展的重要性。在美术课上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充分挖掘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育元素,结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恰当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罗丹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就是发现美的过程,通过欣赏活动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为自己国家优秀的传统文化而自豪,提高自信心,同时通过欣赏西方艺术作品开阔视野,感受到文化艺术的多元性,涵养人文精神。古今中外,许多优秀的艺术作品都闪烁着人性的光芒,都可以用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美术作品欣赏过程中,应着重讲述艺术家在创作艺术作品时背后的故事,讲述他们为了完成一幅伟大的艺术作品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无论遇到怎样的坎坷都坚持不懈,突出他们积极向上、不畏困难的心理品质。比如欣赏齐白石的《虾》时,首先向学生讲述齐白石如何不断练习同时研究创新,直到八十多岁的高龄才总结出一套画虾的方法,终于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突出齐白石学画道路上的各种艰辛不易,展现画家克服困难不忘初心,最终成为一代大师的励志人生。学生在欣赏过程中会受到鼓舞,有了学习的榜样,学会正确面对挫折,不会轻易钻牛角尖,逐渐拥有健康的心态。
教师在带领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时候也应关注人文精神,更多地去理解创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关注当时的时代背景,让学生从艺术作品中汲取营养,促进心理品质的提升。学生欣赏民间艺术如剪纸、刺绣等,可以感受到民间艺人的心灵手巧和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同时对传统文化产生更多的认知。学生看到表现战争的作品会联想到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会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美术欣赏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心态,教育他们如何面对失败,激发学生以健康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对于青少年来说,绘画是最为简单的语言,能够充分表达其内心世界。达利曾说:“儿童的情感与智力都必须得到发展,当孩子可以通过绘画来表达内心潜在的情感时,就能够为他们人格的完善提供广阔的空间。”一个孩子在绘画的过程中,他的心理也在慢慢成长。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感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内心的自我认知会开始动摇进而否定自己,心理上的矛盾和痛苦如果长期积累就会导致心理出现问题,而美术创作正是释放内心压力的最好方式。我们中国人很早就开始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很多中国画家都通过画画来宣泄情感,如清代扬州八怪中的郑板桥酷爱画竹,通过画中竹子的傲然挺立表达自己刚直不阿、不畏权势的坚定意志。许多西方画家也通过美术创作表达情感,如毕加索在得知自己的家乡遭到德军轰炸时就用手中的画笔来表达心中的愤怒,从而创作出鸿篇巨制《格尔尼卡》。
美术创作可以让学生通过点线面的运用、冷暖色彩的组合来表达情感,在专心致志绘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克服浮躁、脆弱的心理,强化耐心、细致等良好的心理素质。学生完成作品后,发自内心的成就感可转化为积极的人格要素。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营造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
教师应营造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放松心情,敢于袒露真实的自己,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建立良好的情绪,这样才能向着健康的心理发展。在课堂上教师既要关注那些活泼的学生,也要关注那些默默无闻的学生,及时疏导学生的情绪。教师要用心、细心、耐心,能够及时应对课堂上的各种状况,在师生互相尊重的基础上纠正学生的行为。
2.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教学内容,从观察写生入手,让学生通过观察写生来提高自己的感知觉能力,增强学习信心并带动思维能力等其他意志力的发展。
美术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造型语言,如线条、色彩、明暗等,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做出相关的示范,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运用各种不同的造型语言,探索不同的造型方法,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有的学生创作的作品画面凌乱,此时不要横加指责。心理学家认为,看似凌乱的涂鸦却能够流露作者的真实内心情感。教师看到学生的这类作品时首先需要和学生沟通,了解原因之后再对症下药,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树立自信心,提高心理品质。
3.丰富美术创作形式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去学习更多的艺术创作方式,在绘画工具和材料的使用上都可以有所创新,敢于大胆尝试各种造型方法,拓展自己的视野,发现美术创作的更多乐趣。比如通过制作手工作品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等品质,剪纸、泥塑等都可以很好地训练学生的意志力和挫折承受能力。教学活动中可以适当带学生在室外写生,让学生感受自然,放开束缚,释放压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进行美术创作时还可以分组合作,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体会合作的成就感,带来积极的心理体验。
教学评价是美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在评价中要发现学生作品中的闪光点,鼓励、肯定学生,让学生产生成就感,因为当一个人获得了成功就会更加努力。教师要发挥评价的促进作用,制定标准要面对全体学生,标准不宜定得过高,要关注学生的整体状况。评价要以人为本,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美术的快乐,减轻学习压力。与结果相比要更看重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创造性思维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美术评价的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可以根据作业的完成状况写具体的评语,也可以根据优秀作业的特点来盖章,如创意之星、意境大师、可爱萌星等,既尊重学生又能鼓励学生;可以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总评,学生在评价别人的作品时提升了自己的审美能力,理解别人创作的辛苦,在进行语言交流的时候锻炼了其社会交往能力,提高了心理水平。
综上所述,美术教师要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每一朵花都有开放的时候,教师要用心守护学生,给予积极向上的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其勇敢面对人生更多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