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政治教学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2022-03-13 06:35杨文志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36期
关键词:责任感德育家长

杨文志

(涡阳县第四中学 安徽亳州 233600)

一、影响高中生社会责任感形成的主要因素

(一)家庭因素

除了学校,家庭是学生最主要的活动场所,父母与学生相处时间最长,因此,父母对其的影响是最为深远的,学生社会责任感欠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学生家庭出现了问题。

例如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不让孩子做家务、干重活,这不仅不利于锻炼学生的自理自立能力,还容易让学生滋生出自私自利、唯我独大的心理,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百害而无一利。

有些学生的家长,对孩子过度保护,不让孩子接触外界社会,拒绝孩子参与社会劳动、社会实践,以高中生就应该主攻学业为由,将孩子拘泥在学习桌前,使学生与社会隔离开来,学生无法获得必要的社会经验,还容易产生较大的学习压力。

除了家长错误的教育方式,会影响高中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家长自身的道德行为也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学生。试想,若家长总是自私私立,为了自己的利益甚至不惜牺牲他人利益,那么与之朝夕相伴的孩子,就很难形成宽大无私的胸怀,而一个冷漠无情,面对他人的苦楚总是无动于衷的家长,也很难培养出热心善良的孩子。然而很多学生家长并不注重自身修养,在孩子面前无法树立良好的榜样,以致学生有样学样。甚至还有一些家长,对孩子做出的带有正义感的、责任感的行为,第一反应不是认同,而是责备。比如有些孩子拾金不昧,家长却责备孩子不知道把钱拿回家;有些孩子乐于助人,家长却责怪孩子不知道帮父母,家长的这种态度和做法,会打击学生形成社会责任感的积极性。

(二)学校因素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和老师对学生德育方面的重视程度并不够。首先,对于学校而言,让更多的学生考上好大学,让学校有较高的升学率是其主要发展目标,对学生智育的重视远超过德育,因此在课程安排上,很少涉及社会实践,致使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少,对外界的认知能力低,在校园德育氛围的构建上,也很少投资。其次,对于教师而言,同样受升学压力的影响,教师也较少关注学生的德育问题,教学重点在学科知识的灌输上,高中政治课成了理论课、应试课,对于政治知识的学习,大多数学生依靠的是死记硬背的方法,政治教材中所倡导的道德、修养往往沦为试卷上冰冷直白的文字,没有社会实践的加持,很难内化成学生自己的认知和行为。

(三)社会环境因素

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中的一员,社会大环境对个人意识、行为、能力的影响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也深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首先,如今社会生存压力大,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与要求都在不断提升,人才竞争激烈,这在一定程度促使学校过于看重升学率,不管是学校、家长还是学生自己,都觉得只有考高分、上名校,将来才能找到好工作。其次,高中生年纪尚小,社会经验不足,对外界事物难以做出准确判断,而且高中生自制力薄弱,思想不成熟,容易被不良风气带偏,比如受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的影响,而找错奋斗目标甚至不思进取,这都不利于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二、培养高中生社会责任感的策略

(一)深入挖掘政治教材

从高中政治教材内容上看,其并没有有关社会责任感的专题课程,因此就需要教师深挖教材内容,提炼出德育内容,在适当的时机,对学生进行渗透。

首先,要深入挖掘政治教材中,可以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的显性因素。之所以说高中政治课堂是对学生进行德育,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主要阵地,是因为其教材内容的适用性。人教版高中政治教材中的内容,大多都可以用来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比如高一必修三第二单元“人民当家做主”的内容,高二必修四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内容,选择性必修二第一单元“民事权利与义务”的内容,等等,这些都是非常适合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素材。如教学高一必修一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介绍如今各行各业在推动国家发展方面做出的贡献,用行业精英的事例感染学生,增强其努力学习将来报效祖国的信念。再比如在教学高一必修二“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时,就可以让学生讨论我国现行的分配制度,鼓励学生从多个渠道搜集整理相关信息,思考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分配制度有什么特点,有哪些优势,等等,从而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又或者在学习高二必修四“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我国传统文化作品,比如泥塑、剪纸等,让学生听一听文化传承者的故事,从而在拓展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同时,培养学生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社会责任感。教师在利用教材中的相关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时,要注意将教材内容与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多借助时事热点帮助学生加深认识,只有将生活中的常见实例、问题作为切入点,才能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共鸣。

其次,教师要积极为学生推荐有助于培养社会责任感的课外读物,将对学生的德育延伸至教材之外,比如余秋雨写的《文化苦旅》,这本书属于散文,可读性强,其中写了作者四处游历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涉及大量的中华文化内容,学生阅读这本书,可以通过作者的视角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领略中华文明,增长见识,开拓胸怀,增强热爱祖国、保护祖国的社会责任感。除了一些文学性比较强的课外读物,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养成阅读《政府工作报告》,收看《新闻联播》的习惯,如此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时政,了解社会,增强学生对政府工作的理解,从而有助于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树立。

(二)积极组织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学活动

一方面,教师要改变以往一上课就长篇大论地讲政治知识点的教学方式,要积极寻求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之间的契合点,多设计既可以引起学生参与兴趣的,又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政治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对学生渗透社会责任感教育的教学活动,以新颖灵动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比如在讲与环境有关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或者图片,展示人们破坏环境所造成的后果,从而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再比如在讲国际关系时,就可以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通过搜集与国际战争相关的资料,共同探讨和平的重要意义,从而增强学生保卫祖国,维护和平的责任感,等等。多媒体教学和小组合作教学,就是非常容易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式,教师不妨多在高中政治课堂上利用。

另一方面,教师要积极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强调学生的活动体验,让学生在活动氛围中逐渐树立社会责任感。比如可以组织演讲比赛,以社会责任感为主题,要求学生通过查找相关资料,编写演讲稿并完成演讲。为提高比赛效率,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合作完成演讲任务,比如有的学生负责收集与社会责任感相关的资料,有的学生负责整理资料编写演讲稿,有的学生负责上台演讲,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分工明确,他们的责任感会在合作中得到有效提升。同时以社会责任感为演讲主题,学生在收集资料时势必会看到许多承担责任的事例,在编写演讲稿以及演讲的过程中,也势必会为这些事例所感染,从而使演讲主题深入内心,将社会责任感内化为自己的认知。

比如可以组织辩论赛,让学生针对一个议题展开辩论。辩论赛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活动,在辩论赛中,教师的作用弱化,学生成为主体,表达意见时更自由也更放松。相较于课堂上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作答,学生更愿意在辩论赛上各抒己见,因此教师不妨提出有争议的话题,让学生进行辩论。比如在讲“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以当下社会比较热议的“给老人让座”的话题,让学生进行辩论。有的学生觉得应该给老人让座,因为尊老是传统美德,同时老人身体不好,不能久站,见到老人就应该立即起身让座;而有的学生认为有些老人强行要求他人让座,面对这种情况,不让座也没什么不对;还有的学生表示,学生和上班族每天学习、工作很辛苦,他们也想在公交车上能够稍微休息一下,而且有些老人身体素质很好,根本不需要别人为其让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让学生自愿结成正反两方展开辩论。辩论的过程,就是学生之间思想相互碰撞的过程,他们表达着自己的意见,也通过聆听他人的辩论而不断反思着自己的见解,从而使自己的认知变得更丰满、更立体,在无形中接受责任认知,从而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意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构建与之相关的、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在角色体验中感知政治知识点,并培养社会责任感。比如在讲高一必修三“全面依法治国”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选择几例当下社会比较热议的案件,让学生扮演当事人、律师、公安干警、法院法官等角色。比如引入电影《亲爱的》原型孙海洋找到了被拐多年的儿子的新闻事件,让学生围绕这个案件进行角色扮演。有的学生扮演当事人孙海洋,有的学生扮演被拐多年的儿子孙卓,有的学生扮演孙卓的养父母(买家),有的学生扮演人贩子,有的学生扮演侦破这起诱拐案的公安,有的学生扮演审理这个案件的法官,等等。学生们为了扮演好各自的角色,就会对整个事件进行多方面的了解,了解拐卖儿童这种犯罪行为对被拐家庭带来的致命打击,了解父母十几年如一日思念亲子的痛苦心情,了解地方警察为追寻踪迹做出的不断努力,了解全国人民对人贩子的深恶痛绝以及要求买卖同罪的决心,了解如何用法律去审判拐卖儿童的行为,从而在角色扮演中,增强学生抵制拐卖儿童行为的社会责任感。再比如在学习“人民当家做主”的相关内容时,就可以组织学生召开一场模拟的新闻发布会,由学生扮演人大代表和新闻记者的角色,就我国今年召开的人民代表大会上的决议内容,进行阐述与分享。这样的活动能够使学生走进具体的情境中去,深切地感受政治课本上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形成相关的社会责任感。

另外,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还需要多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与能力。比如教师可以以校园环境调查为主题,让学生对学校的卫生死角、垃圾处理、宿舍环境以及破坏环境的不文明行为等情况进行调查,编写调查报告,最后为如何改善环境提出自己的建议。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往往能表现出较强的参与兴趣,他们在实际调查中会发现人们的不文明行为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从而增强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向全校师生发出保护环境的呼吁,并加入到环境保护的先行者队伍之中,由此实现责任意识向责任行为的转化。

(三)营造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集体氛围

首先,教师要严格要求自身,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人,用自身的责任意识感染学生,促使学生向教师学习,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其次,教师要与班主任合作,争取班主任的配合,为学生积极营造良好的班集体氛围,赋予每一位学生在班集体中的责任,比如班规的制定,要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进来,让他们成为班规的制定者,从而增强学生管理班级、服务班级的责任感。

最后,教师要积极争取学生家长的配合,使家长真正认识到家庭对学生成长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认识到树立社会责任感对孩子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从而让家长注重平时对良好家庭氛围的营建,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并在与孩子的相处中,多引导孩子向善,积极践行自己的社会责任。

结语

总之,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新高考背景下对高中政治教学明确提出的任务与目标之一,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必行之举。政治教师要积极发挥政治学科优势,深挖教材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同时要积极改善教学方法,组建有助于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学活动,并积极争取班主任与学生家长的配合,共同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树立创造良好的环境,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与社会中,深化社会责任意识,成为一个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有志青年。

猜你喜欢
责任感德育家长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家长请吃药Ⅱ
媒体品牌推广中的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