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萍
摘 要 图书馆口述历史工作可以丰富馆藏,实现传统业务延伸,对图书馆提高核心竞争力、弘扬区域文化传承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南京图书馆通过“沈燮元口述历史”项目,开展口述历史实践探索,充分借鉴了其他图书馆成功经验,针对当前工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在做好项目前期准备的基础上,对人才队伍、标准规范、数据库建设等方面进行提升和优化,确保了口述历史项目的顺利实施,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图书馆开展口述史相关工作实践提供了可参考依据。
关键词 图书馆; 资源建设;口述历史工作;沈燮元
分类号 G255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22.02.007
Abstract The work of oral history in library can enrich the collection, realize the extension of traditional business, and promot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library, carry forward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culture. Through “Shen Xie Yuan oral history” project, Nanjing Library carry out the practice of oral history, fully draw lessons from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s of other library.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work, on the basis of doing a good job in the preliminary preparation of the project, Nanjing Library have improved and optimized the talent team, standards and specifications, database construction and other aspects, ensured the smooth implementation of the oral history project, and achieved certain results, which provides a reference basis for the library to carry out other oral history work practice.
Keywords Library. Resource construction. Oral history work. Shen Xieyuan.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图书馆积极开展口述历史工作,通过资源再造增加馆藏,不仅实现图书馆传统业务延伸探索,也为图书馆提高核心竞争力、弘扬区域文化传承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就已成立口述历史研究中心,将口述历史带入图书馆领域[1]。随后,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英国国家图书馆也开始口述历史工作[2]。西方国家图书馆口述历史工作中有许多实践经验值得我国学习与借鉴。以美国为例,从机构上来看,图书馆作为口述历史研究的主要机构,内部都设有口述历史研究中心,专门开展相关研究、实践等工作。另外,又如肯尼迪总统图书馆、艾森豪威尔总统图书馆、罗斯福总统图书馆等私人图书馆,借助名人影响力,也将口述历史的研究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3]。从内容上来看,有特定的地理区域的项目,如加州州立大学开展的“长滩地区历史”[4];有社会影响力人物的项目,如肯塔基大学开展的“从战斗到肯塔基州:与学生退伍军人的访谈”[5];有具体历史事件的项目,如哥伦比亚大学开展的“9·11口述历史叙事与记忆”[6];有特定历史时期的项目,如加利福尼亚大学开展的“伯爵沃伦时代”[7];有特色资源的项目,如阿拉斯加大学开展的“阿拉斯加狗拉雪橇”[8]等。从资金来源上看,大多通过学校拨款、基金捐赠与基金合作方式解决资金问题,也有图书馆采用有偿服务方式解决资金问题,如美国路易斯安纳州立大学图书馆,在查阅口述历史资源时进行收费[9]。从服务方式上来看,个性化服务成为亮点,通过嵌入式教学、网站、Facebook等多元化方式,将线下服务与线上服务相结合,提升资源利用率[10]。当前,美国图书馆已将口述历史纳入到主要业务工作中,有专业的团队开展相关研究与实践,通过广泛合作拓宽资金渠道,利用丰富的成果满足用户需求。
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我国图书馆开始尝试开展口述历史的相关工作。2012年起,中国国家图书馆启动“中国记忆”“东北抗日联军”“大漆髹饰”“蚕丝织绣”“我们的文字”“中国图书馆界重要人物”等一系列口述历史项目,向社会公众传播了一批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文献资料,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与好评[11]。各地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也开展了很多口述历史方面的实践,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安徽省图书馆“抗战老兵口述历史”、湖南省图书馆“湖南抗战老兵口述录”、吉首大学图书馆“武陵山区少数民族口述历史数据库”、香港大学图书馆“口述历史档案库”、辽宁省沈阳市图书馆“雷锋班二十五任班长”、广东省中山市图书馆“抗战老兵的口述回忆录”、四川省攀枝花市图书馆“口述历史馆”、云南省昭通市图书馆“昭通地区少数民族口述历史资料库”、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图书馆与当地学校合作开展的“口述历史和民间文化实录”等,这些项目都对当地图书馆文献收藏、促进区域文化传承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当前,口述历史的概念在学术界还存在一定的争议,但多数学者認为口述历史工作应当包括收集、整理、加工、开发、利用与研究,而图书馆在技术设备、数据加工及馆藏传播方面具有很强的专业优势,与口述历史有着一定的耦合性,这使得图书馆非常适合开展口述历史工作。然而从目前的实践来看,国内图书馆界对口述历史工作的总体认知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主要存在理论研究不足、专业人员缺乏、缺少工作规范、成果参差不齐等方面的问题。多位学者为图书馆开展口述历史工作提供对策,包括加强理论研究、人才培养、多渠道资金筹措、制定工作规范等。口述历史工作因其具备扩展性、可持续性、研究性的特征[12],需要通过不断实践积累与发现,才能将它的价值逐渐显现。因此,图书馆只有发挥好自身优势,加强实践探索,才能促进口述历史工作的长期发展。鉴于此,本文将以南京图书馆“沈燮元口述历史”项目为例,通过对实践工作的思考,为图书馆开展口述历史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1 “沈燮元口述历史”项目概述
2015年底,中国国家图书馆启动“口述历史—中国图书馆界重要人物专题”项目,全国有17家图书馆和高校参与其中,项目对二十五位老一辈图书馆人开展口述历史采访,他们当中大多是图书馆专家学者,也有为我国图书馆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 这是我国图书馆第一次尝试在全国范围开展口述历史共建共享,旨在对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中做出贡献的老一代图书馆人进行系统的口述资料收集。2016年南京图书馆申报的“沈燮元口述历史”项目被成功立项,有幸成为该专题全国第一批合作建设单位。沈燮元,1924年出生,南京图书馆研究馆员,是图书馆界著名的版本目录学家。自1955年起在南京图书馆从事古籍相关工作,1984年退休后被返聘至今,2013年被又聘为江苏古籍保护中心专家委员会顾问,2014年作为特邀专家参与“过云楼藏书”鉴定会。沈燮元先生的一生都从事古籍相关工作,在南京图书馆工作时间更是超过了六十年,为南京图书馆及江苏省的古籍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沈燮元口述历史”项目受到了南京图书馆的高度重视,不仅是因为沈燮元先生取得的工作成就,更是希望能够通过这次口述历史项目,为南京图书馆的业务研究、馆史建设等方面提供详实宝贵的资料,也能为后续开展其他口述历史工作提供宝贵的经验。
2 “沈燮元口述历史”项目工作原则
2.1 最大程度还原历史真实性
口述历史是口述者对记忆里的事件、人物通过口述的方式进行还原与呈现,作为历史研究的分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确保口述内容的真实性,而内容真实性的偏差主要存在于口述者的记忆还原与语言呈现两个方面。记忆代表着一个人对过去经历、活动、感受及经验等方面的印象累积,具有重构性、主观性、选择性的特征,口述者对亲历的事件会留下印象, 但受到其他因素干扰时,记忆会存在偏差。同时,口述者通过语言呈现记忆的叙述形式,具有即兴特点,受到价值取向、认知水平、口述者所处立场等因素,都会对内容真实性产生影响。另外,口述者对采访者的信任度、采访者的提问方式等环节, 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口述内容。在实际工作中应当通过完善口述历史的工作方法, 从程序角度确保口述历史内容的真实性。对于口述者而言,口述内容应当包含起因、经过、结果,充分开展完整性叙述。对于影响历史发展的关键内容,则尽可能有物件或其他人物补充叙述等方式进行佐证,提高口述内容的真实性、可靠性。采访者应持中立立场,不可加入个人观点和情感引导,保证采集资料的真实度,并且应减少提问次数,避免打断口述者思路,尽可能地让口述者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
2.2 最大程度保护知识产权
我国图书馆开展口述历史工作时间不长,其中知识产权保护部分仍处于探索阶段,随着项目逐步增多,产生的原始资料越来越丰富,资料的利用将变得越来越广泛,知识产权问题必须引起重视[13-14]。知识产权主要是指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而图书馆开展口述历史工作中的知识产权问题主要集中在著作权方面。根据著作权自动产生的原则,图书馆口述历史的著作权应该在工作完成时自动获得,其中核心问题是确定其著作权的归属,即明确著作权主体。图书馆开展口述历史工作,一般情况下是由图书馆提供资金、技术、设备等工作必要条件,委派采访者开展工作,符合利用单位物质技术条件创作并由单位承担责任的工作特征,因此图书馆应作为主体享有著作权。但是,口述者是整个工作的逻辑起点,只有通过口述者才能产生口述资料,并且口述内容是口述历史工作的核心。因此,口述者也具有同样的主体著作权益,所以可以将最终的著作权看作由图书馆与口述者共同拥有。由于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划分著作权拥有比例,为了能够维护权利主体合法权益,防范和化解著作权法律纠纷,在项目开始前,有必要对最终的权益通过协议方式进行明确。在项目后期资源建设及开发过程中,图书馆要准确把握我国著作权法及其它相关法律法规的内容和精神实质,在维护读者基本阅读权利上,合理制定符合国际惯例又适应实际需要的工作规范,确保图书馆口述历史工作在法律框架范围内开展。
2.3 最大程度保护个人隐私
个人隐私是指公民个人生活中不愿为他人公开或知悉的秘密,且与其他人及社会利益无关的内容。我国法律赋予公民享有隐私权,内容包括个人健康、婚姻财产、日记信函、生活习惯、社会关系等诸多方面。口述历史工作中,有两方面容易涉及到公民个人隐私的问题:一是在口述历史采访中,口述者对过去经历回忆时会出现涉及到口述者本人或者其他相关人员的个人隐私内容,采访者要充分尊重对方隐私,涉及较为敏感的话题时,要先征求口述者的同意,若口述者不愿多提及,则不能执意寻根问底。二是口述历史资料的开放中,这方面与知识产权保护部分也有一定的交集,图书馆在公开口述历史资料前,需获取口述者的许可,并充分利用技术手段,对其中个人隐私部分进行处理。对于一些不愿公开也不愿匿名的部分内容,比如在采访中出现口述者对第三方的评价,这些评价内容往往带有较强烈的主观情绪,在后期整理阶段可进行合理的编排和剪辑,要注意不能断章取义或加入主观解释。
3 “沈燮元口述历史”项目工作内容
3.1 前期工作
3.1.1 组织团队
南京图书馆通过人员优化整合的方式,成立口述历史项目小组。在开展“沈燮元口述历史”项目之前,南京图书馆已逐步建立起能够独立开展音视频制作的团队,从编写脚本、组织采访、拍摄剪辑、后期制作、成品包装,全部都由团队人员承担,且经过“江苏红色之旅”“江蘇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江苏名人故居”等多部专题片的实践锻炼。另外,南京图书馆还启用了志愿者服务,随着熟悉图书馆学和专业古籍知识志愿者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此次口述历史项目的专业性和科学性。
3.1.2 技术设备
项目小组利用专业影音设备,确保能够完整真实呈现口述历史项目的访谈全过程。为了能呈现最好的拍摄效果,项目小组进行了两种拍摄尝试:一是使用两台摄像机同时拍摄,采用中景和近景两个角度,构图时将人物主体放在画面中央,或稍稍偏左、偏右的位置,便于后期的剪辑与使用;二是使用三台摄像机,通过近景、全景、特写及微距镜头,形成不同的画面。采访录音则使用无线麦克风,同时放置多支录音笔,用来录制参考音。音视频制作均采用专业级非编系统,为后期的制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3.1.3 预采访
为了能够保证访谈的顺利开展,项目小组特别设置了预采访环节,让沈燮元先生能够熟悉整个采访流程,适应采访设备带来的压力。在预采访环节中,项目小组对沈燮元先生的基本信息和健康状况进行了了解,并且将工作计划、采访提纲等内容事先与其沟通,并与沈燮元先生签订相关协议。南京图书馆“沈燮元口述历史”项目启动时,沈燮元先生已是92岁高龄,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和精力,在经过本人同意之后,访谈地点选在南京图书馆会客厅、沈燮元颐和路的住所以及苏州老家,这些地点都是他熟悉的环境,可以促进访谈轻松顺畅展开。
3.2 采访工作
整个信息采访时间跨度长达一年,采访共分为七次,其中五次是对沈燮元先生的个人专访。在每次开始正式采访之前,采访者以闲聊开始,逐步引入上一次采访内容,在简短回顾之后转入本次正题。主题内容部分由沈燮元先生为主导,采访者仅负责提问,减少了采访的刻意之感,更像是一种喃喃自语的讲述、随意的谈心。沈燮元先生开始追忆过往时,采访者耐心聆听,并给予眼神和表情上的情感交流,避免人为干扰受访人的思路。在谈话中断时,抛出之前忽略或遗漏的重要信息,激发受访者的记忆和内心情感,找到更多的故事。
在整个访谈过程中,沈燮元先生思路清晰、记忆完整,对自己的工作成绩并没有夸夸而谈,经常是一笔带过,更多的是介绍工作中的宝贵经验,还原了许多历史细节,大量回忆了与陈方恪、顾颉刚、陈梦家夫妇、柳定生、王世襄等人的交往趣闻,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第一手口述资料。同时,沈燮元先生为此次口述历史项目提供了许多的实物资料,如老照片、发行的著作、获奖证书等,对所述内容进行了佐证,确保了本次口述项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另外,还有两次是对沈燮元先生较为熟悉的人士进行采访,从不同侧面讲述了沈燮元先生性格、工作经历、日常生活等情况,以鲜活生动的事例,丰富了本次口述历史项目的内容。
3.3 后期工作
3.3.1 素材整理
对于图书馆来说,素材整理不仅仅是资源建设,更是一项科学工作,科学合理地对口述材料进行整理,是图书馆人应当坚持的态度。作为老一辈的图书馆学者,沈燮元先生治学严谨,在采访中也非常注重细节,尽量避免因自己的口音对采访者产生干扰,对于人名、地名等名词,会详细介绍其中具体的汉字,这些都为后期的资料整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沈燮元先生口述了很多在南京图书馆古籍部工作时的情况,特别是辽代泥金写本《华严经》、北宋抄本《金粟山藏经》的采购经历,以及《屠绅年谱》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黄丕烈题跋》的编纂和过云楼藏书等方面的一些鲜为人知的内容,这些都为图书馆学、图书馆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参考依据。项目小组后期对采集到的信息、资料都逐一进行加工和整理,确保了口述内容的质量。
3.3.2 数据组织
图书馆开展口述历史工作与其他机构有着一定的区别,从图书馆自身业务角度出发,在口述资料收集、整理之外,通过元数据对底层信息进行组织,使得数据能在不同应用之间交换,实现知识层面融合,是图书馆开展此项工作的最大优势。为解决口述项目资源异构问题,项目小组尝试采用了DC元数据标准实现数据组织,DC元数据包括15个核心元素,即题名(Title)、主题(Subject)、描述(Description)、语种(Language)、来源(Source)、关联(Relation)、覆盖范围(Coverage)、创建者(Creator)、格式(Format)、出版者(Publisher)、其他责任者(Contributor)、权限(Rights)、日期(Date)、类型(Type)、标识符(I-dentifier)。口述历史项目中会产生很多数据信息,而在现有的DC元数据框架中没有所对应的元素。因此,为了丰富标引层次、提升信息颗粒度,项目小组在核心元素基础上进行了相应的扩展,共设计21个元素,具体如表1所示。
3.4 项目成果
此次口述历史项目前后花费近四年时间,取得十分珍贵的项目成果,最终制作音视频文件共计115GB,时长286分钟,通过采访信息整理出的素材共计63 226字,图片1276张。对于资料中涉及的重要事件、作品名、人名等,均逐一通过相关资料仔细核对,确保最终成果资料真实准确。项目成果的保存与公开方式,也与沈燮元先生签订了详实的版权协议,确保在协议范围内对资源的保存、利用与开发,在后期将通过图书、网站、移動终端、展览等途径,以文字、照片、视频等方式,多形式、多层次、多角度的方式进行展示,实现资源最大价值。
4 “沈燮元口述历史”项目存在的不足之处
4.1 经费相对缺乏
相对于图书馆的传统业务,口述历史工作周期长、耗费大,采访旅费、购置专业设备、后期制作等都需要充足的经费支撑,对于仅靠财政拨款的图书馆来说,经费普遍不足。南京图书馆在本次口述历史项目建设中,也遇到了经费不足的困境,在项目前期试图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方式解决经费问题。首先,通过参与申报“口述历史——中国图书馆界重要人物专题”项目获得支持。其次,将项目中的资源建设部分单独列出,以子项目的形式申报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地方资源建设项目。但由于项目总体周期较长,所申报项目所获得的资金支持较少,导致后期由于经费方面的问题,对项目的具体内容进行了压缩。
4.2 理论研究薄弱
由于图书馆在文献收集、整理、开发、传递等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在口述历史工作中容易出现“重实践、轻理论”的现象,将“口述历史”变成“口述史料收集”。南京图书馆此次工作中也出现类似问题,在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围绕人物专访进行后续的资料整理之后,并未形成与沈燮元先生有关的口述历史理论著作。口述历史本质上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图书馆开展口述历史工作需要更多的实践,但不能仅仅局限于实践,更不能简单地将口述历史工作默认为口述史料收集工作。从辩证学的角度来看,口述历史工作扎根于口述史料,口述史料是口述历史史实发现的基础。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看,口述历史也是属于历史学范畴,在工作中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而口述历史中的大多数人就是普通大众,这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高度一致,也开展口述历史研究部分提供了义理支持。
4.3 实践不够深入
“沈燮元口述历史”项目虽然做了大量具体实践工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信息采集的深度与广度还存在不足。沈燮元先生早年在上海、无锡、北京等地工作,由于历史久远,未能采访到相关人员。另外,受到客观因素限制,也未能采用田野调查法对沈燮元先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等情况进行跟踪,采集信息完整性有所欠缺。二是资源利用不足,应当加强与高校、档案馆等社会机构的合作,提高资源利用率,提升资源应用价值。同时,应当充分发挥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属性,多措并举促进口述历史资源的传播与利用。
5 “沈燮元口述历史”项目对口述历史工作的启示
5.1 选题策划
目前,图书馆开展口述历史工作仍处于探索阶段,由于我国各地图书馆综合实力差异较大,使得在开展口述历史工作选题时,不仅要结合经费、人才、资源等现状,还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在现有条件范围内,选取亟需的、有价值的或受社会广泛关注的主题。现阶段,图书馆开展口述历史工作实践仍相对匮乏,选题也较为单一,口述历史工作如何与图书馆业务有机结合,成为摆在图书馆面前的课题。南京图书馆此次选择“沈燮元口述历史”项目,将口述历史与本馆业务相结合,以本馆具有代表性的学术人物作为切入点,通过讲好自己的故事,以专业的角度,为构建具有图书馆特色的口述历史工作提供实践探索。
5.2 丰富特色馆藏服务
当前,国内很多图书馆都在开展特色馆藏服务的相关研究,而特色文献资源是一个图书馆馆藏文献区别于其他图书馆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公共图书馆要保持活力、提高核心竞争力、传承区域文化与发展,就要建设和完善具有鲜明特色的文献资源。口述历史可以对历史大事件、国民记忆、区域性民风民俗以及民间原创信息展开收集,通过加工整理使资料变得更为有序,能够有效保护地方文献、传承文化内涵,并成为图书馆特有馆藏资料。口述历史内容因其灵活生动的表现形式,而具备独特学术价值,是传统文献史料的有力补充,能够充分提升图书馆特色馆藏的数量和质量。
5.3 专业人才队伍
图书馆专业人才主要集中在图书馆学、信息学、图情学等方面,而口述历史是一个综合性工作,涉及多学科交叉融合,包括项目管理、信息采访、音视频技术、数据库建设等多个环节,需要建立一支专业团队,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南京图书馆在原有的视频制作小组基础上对人员进行扩充,专门打造一支口述历史项目制作团队,包括脚本编辑、采访人员、音视频制作等。在项目开展时期,还广泛招募志愿者,主要从事线索提供、内容核对、资料整理等方面的工作。由于专业志愿者的加入,不仅弥补了经费与人员的不足,还能够为项目的开展出谋划策。
5.4 充分的前期准备
本次项目从立项到实施历经近一年时间,在此期间,为了保证项目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并且能获取更多有研究价值资料,项目小组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包括资料收集、采访提纲、技术设备、预采访等。项目小组还对沈燮元先生的相关著作逐一进行了深入研究,包括《周贻白小说戏曲论集》《屠绅年谱》《黄丕烈题跋辑录》等。另外,充足的技术准备,走访与沈燮元先生熟悉的人员,开展预采访演练等方面工作,都为后期项目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5.5 标准化与规范化
随着2017年国家档案馆出台《口述史料采集和管理规范》,为口述历史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项目小组也在此规范的基础上,结合之前的专题片制作经验,制定出详细的工作规范与计划,确保口述历史项目按规范和标准实施。整个项目规范与计划中涵盖了资料收集,访谈流程、内容、频次,数据制作、加工、发布和宣传等各方面,明确了小组成员的工作职责,初步起草了版权协议,并与受访人沟通确定采访的时间与地点,确立以中立性、规范化的方式开展本次口述历史项目,利用标准指导实践工作。在后期的数据库制作方面,当前仍没有统一的规范性标准出台,项目小组通过DC元数据加工实现口述历史数字资源组织,为口述历史数据库建设提供参照,确保了资源的长期保存、利用、开发。
6 结语
南京图书馆实施“沈燮元口述历史”项目,充分借鉴了其他图书馆开展口述历史工作的成功经验,针对当前工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在项目选题、人才队伍、前期工作和标准化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提升和优化,确保了口述历史项目的顺利实施,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当前,图书馆开展口述历史工作中仍任重道远,还需加强与其他机构之间的合作,发挥好各机构之间的优势,利用项目逐步创造品牌效应,以促进现有成果的二次开发与利用。相信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口述历史工作会取得更多的创新性发展,图书馆将充分发挥人类文化保护和传承职能,挖掘出更多的口述历史资源。
参考文献:
张宏涛.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历史工作研究及启示[J].图书情报工作,2019,63(3):123-128.
胡立耘.基于口述歷史的图书馆延伸服务[J].图书馆,2015(12):15-22.
杨国荣,李歆.独具特色的美国总统图书馆[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15,25(3):49-53.
钟源,吴振寰.美国10校图书馆口述历史工作调查分析[J].图书馆杂志,2019,38(6):83-91.
杨祥银.数字化革命与美国口述史学[J].社会科学战线,2016(3):106-120.
黄娜,谭亮.美国图书馆开展口述史教育服务的特色及启示[J].图书馆建设,2018(5):28-33,41.
李竟彤.中美高校图书馆口述资源建设比较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9(23):9-16.
张一,谢兰玉.网络环境下美国图书馆口述历史用户服务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7(3):66-72,77.
陈方锐.美国图书馆口述历史服务特点及启示[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8(4):5-10.
季双琪.美国图书馆口述历史资源库建设特色及启示[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8(11):40-45.
全根先.口述史、影像史与中国记忆资源建设[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5,24(1):10-16.
祁兴兰.国内图书情报档案领域口述资料研究进展及特点[J].图书情报工作,2014,58(9):121-128,142.
琚青春.图书馆口述文献工作中的著作权管理问题探讨[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8):4-7.
柴会明,张立彬,李易航.国内图书馆知识产权相关问题研究述评[J].图书馆,2017(10):70-77.
杨 萍 南京图书馆馆员。 江苏南京,210018。
(收稿日期:2020-11-26 编校:谢艳秋,曹晓文)
3645500338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