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视角下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测度与评价研究

2022-03-13 09:13张静唐晓超
长江技术经济 2022年1期
关键词:对策建议

张静 唐晓超

摘 要:同城化是提高都市圈竞争力与辐射力、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从空间联系、人口流动、市场一体化以及产业结构四个维度对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进行测度与评价,得到如下结论:武汉城市圈内已形成“一主核、两圈层、三组团”的空间联系格局;人口流动规模武汉“一城独大”,鄂州、黄石和黄冈三市之间人口迁徙强度较大,而孝感、咸宁、天门、仙桃、潜江等市迁徙强度较小;市场一体化方面,一体化程度总体有所提高,但不同行业领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产业协调方面,产业协调程度整体有待提升。最后从合作机制、武鄂同城先行、创新驱动和民生同保四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武汉城市圈;同城化;测度评价;对策建议

中圖法分类号:F299.27                                           文献标志码:A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以及区域一体化的推进,城市群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载体和重要议题。城市群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加快了人口、商品、资金和信息等要素的跨城流动,由此也进一步激发了对城市群内部同城化的发展需求。2019年国家发改委《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培育发展一批现代化都市圈。

同城化对区域协同一体化提出更高水平的要求,是城市群发展的一种高级表现形式[1],也是未来提高城市群竞争力与辐射力、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从现有文献来看,对同城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同城化概念内涵、形成机制、模式特征、发展路径以及测度上。同城化一般涵盖地理位置邻近、经济联系紧密、要素流动畅通、公共服务均衡等特征,是实现区域融合与协调的现象与过程[2-3]。同城化动力主要来自市场联系加强与政府政策引导两个方面,同时也会受到地理交通条件、社会文化认同等因素的影响[4-5]。在同城化水平测度上,以往研究多为定性分析或使用年鉴数据,近年来由于大数据分析、GIS等技术的发展,部分学者开始使用手机信令、腾讯位置大数据、百度人口迁徙数据等测度区域人口通勤或流动状况进而评估同城化水平[6-8],部分学者将大数据和传统数据进行结合,对区域人口流动、产业和市场同城化进行综合测度 [3][9]。在研究区域上,目前多集中于对广佛、厦漳泉、长株潭和沈抚等区域的研究,也有对全国范围内多个区域同城化的对比研究[3][5]8-9],但对都市圈、城市群等涵盖多城市的区域同城化研究较少。

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具备良好的自然条件与历史文化基础[10]。2020年12月,湖北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提出“加快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充分发挥其对湖北全域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武汉城市圈同城化,是推进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增强区域竞争新动能的重要内容。本文从空间联系、人口流动、市场一体化、产业结构协调度四个方面出发,将百度迁徙大数据与传统数据相结合,对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与评价,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方法

1.1.1  空间联系度测算

空间联系度是反映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与相互作用的重要指标,目前文献多采用引力模型计算,本文参考相关研究[11],采用构造城市综合质量体系来代替单一指标,同时考虑到城市作用力存在方向性,利用两地城市质量构造权重对传统引力模型进行修正。以县级为尺度,分析2019年武汉城市圈各县域之间的空间联系。具体公式如下:

式中:Rij为两地区间经济联系强度;Gij为权重系数;Mi、Mj分别为地区i和地区j的综合质量,地区综合质量指标主要包括地区常住人口、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公共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五个指标,利用熵权法计算出各指标权重,最后加权求出各地区综合质量M ;D为两地区之间的距离;为距离系数b,本文取b=2。

1.1.2  人口流动强度测算

百度地图迁徙大数据是基于定位服务大数据(Location Based Service,LBS)来测量不同时间段内人口流动方向和流量大小,具有动态性和及时性。百度地图迁徙大数据平台(https://qianxi.baidu.com/)主要提供迁入(或迁出)某市的总体迁徙规模指数与其他某市迁入或迁出该市的相对权重比例。相关研究表明,迁徙规模指数与实际人口迁徙满足线性正相关关系[12],本文采用迁徙规模指数数据来表示人口流动强度,并使用ArcGIS进行可视化表达。

1.1.3  市场一体化测算

市场一体化的测算方法主要有生产法[13]、贸易流量法[14]、价格法[15]等,其中价格法是近些年来较为常用、精准的测算方法[16-17],通过对两地之间同一商品相对价格波动程度即相对价格的方差大小来测算市场分割,价格波动程度下降,说明两地市场分割程度降低,市场一体化程度提高。本文采用价格法对武汉城市圈自提出以来市场一体化程度进行测算。

价格法测算步骤分为三步。

第一步,选定年个地区个商品种类相对价格指数数据,计算两个地区间商品n的相对价格波动值并取绝对值,即

式中,表示第t年i地区与j地区之间第n个商品种类相对价格波动值。

第二步,消除商品种类的异质性,对m个地区之间的取平均值,得到,将减去该值,即可得到剔除商品种类异质性的相对价格变动,即

式中,表示剔除商品种类异质性后的相对价格变动值。

第三步,计算相对价格变动的方差,最后将各地区之间方差取均值,即为市场分割度。

在商品种类选取上,选取统计公报中所列举的7类商品,包括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和娱乐、医疗保健。

1.1.4  产业协调度测算

本文从专业化分工角度测算区域产业协调状况。本文参考相关研究方法[18],通过测算地区相对专业化指数衡量武汉城市圈产业协调程度。

地区相对专业化指数衡量单个地区产业结构与其他地区平均水平的产业结构差异状况,具体公式为:

式中,Ki表示第i个地区相对专业化指数,表示第i个地区k行业从业人员数在该地区所有从业人员数比值,表示第i个地区其他产业从业人员数在该地区所有从业人员数比值;i、j、k分别为地区、j地区、k行业;为i地区k行业从业人员数;。

本文选取的行业为《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中的20个行业大类,包括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生产供应业、建筑业、科研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住宿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教育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及软件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卫生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文化体育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1.2  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自《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县域统计年鉴》以及各市历年统计年鉴,人口迁徙数据来自百度地图迁徙大数据平台,商品价格指数数据来源于各市历年统计公报。

2  武汉城市圈同城化测度与评价

2.1  同城化测度

2.1.1  空间联系格局

利用修正后的引力模型测算2019年武汉城市圈各县域之间空间联系度,联系强度使用自然断点法可分为五个等级,使用ArcGIS将空间联系可视化(见图1)。从整体格局上看,武汉城市圈各县域之间呈现“一主核、两圈层、三组团”的空间联系格局:“一主核”即武汉在城市圈联系网络中处于核心和枢纽地位,对周围各县市呈现出放射状联系格局;“两圈层”指以武汉为核心,对外辐射强度由内向外递减形成内外两圈层,内圈层指以武汉市为中心的100km半径内的区域,多为各地级市市辖区或经济发展较好的县(市),与武汉联系强度多处于第一、第二等级,而外圈层为以武汉市为中心100km半径以外地区,多为边缘县市,经济发展相对较弱,同时与武汉距离较远、联系强度小;“三组团”指在武汉周边其他区县形成联系较为紧密的组团式网络格局,分别为鄂州市、黄州区、浠水县、蕲春县、黄石市辖区、大冶市和阳新县形成的鄂东南组团,由孝南区、云梦县和应城市形成的孝感组团,仙桃、潜江、天门三市形成的仙潜天组团。

从空间联系格局可以看出:

地区综合质量水平较高地区往往与周边地区存在较强联系,武汉作为武汉城市圈的经济发展极化中心,对周边市区县有着较强影响力,处于其他各市区县对外联系强度的首位。

与其他地区相比,三组团地区多为平原地形,其中鄂东南组团和仙潜天组团临江分布,地区之间交通便利,形成联系较为紧密的组团网络。

从各地级市内部联系格局来看,除武汉、黄石市外,各市市辖区皆未与市域内其他县市产生较强联系,并未形成以市辖区为核心的市域联系网络,说明各市市辖区综合质量水平不高,对周边县市影响力有限。

黄冈、咸宁地区边缘各县市之间联系不强,多处于第五等级,一方面这些县市多位于大别山、幕阜山区,受到地形影响,各市之间相对分割;另一方面各县条件禀赋类似,存在同质化发展问题。

2.1.2  人口迁徙格局

本文利用百度地区迁徙大数据平台获取到2021年1月19日—2021年6月30日武汉城市圈各城市迁徙规模指数和与其他各城市之间迁徙比例。考虑到春节、劳动节和端午节等节假日人流量剧增的情况,选取3月份数据对各城市之间日常迁徙情况进行分析(见图2)。可以看出,各城市迁徙规模在月初较大,可能与三月初高校开学返校潮有关,之后基本呈现以周为周期的规律变化,其中周六和周一为每周的小高峰,反映周末人口流动较为频繁。从规模上看,武汉作为中心城市、交通枢纽和科教大城,迁徙规模“一城独大”,总体迁入规模大于迁出规模,但每周六的迁出规模要高于迁入规模。其他八市迁徙规模差别不大,其中黄冈和孝感迁徙规模最高,天仙潜三市最低,迁入规模和迁出规模相近。

从各市之间迁徙强度来看,由于迁徙规模基本以周为周期,本文选取第三周(2021年3月15日—2021年3月22日)数据对各城市之间迁徙强度进行可视化(见图3)。从结果可以看出,基本呈现以武汉为中心的迁徙格局,其中武漢市与孝感、黄冈两市之间的人口迁徙规模最大,与天仙潜三市之间的人口迁徙规模最小;其他八市之间与前文空间联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鄂州、黄石、黄冈三市之间人口迁徙强度较大,而孝感、咸宁、仙潜天三市与其他各市之间总体人口迁徙强度较小。

2.1.3  市场一体化程度

考虑到仙潜天三市部分年份数据不可获得,在本文市场一体化进程分析中,暂不将该三市纳入统计分析范围,得到2006—2020年武汉城市圈整体市场一体化发展趋势(见图4)。可以看出,2007年之前市场分割程度总体下降,2007年后出现波动,其中2008—2009年、2011—2012年出现小幅度回升,2016年以后出现两次较大振幅波动。通过对数据观察发现医疗保健行业多年价格指数的波动较大,将该行业数据去除后,整体市场分割指数的波动尤其是2011年以后的波动大幅缩小,说明2011年后整体市场分割指数波动主要是受医疗保健行业价格波动的影响,而剔除后2008—2009年波动幅度变化不大,说明该阶段的市场波动更多是受到当时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系统性波动的影响。从多年市场分割指数平均值(见表1)来看,邻接地区之间市场分割指数总体较小,非邻接地区之间市场分割指数较大,其中武汉与周边孝感、咸宁和黄冈市场分割指数最小,市场一体化发展程度最高,其次为黄石与黄冈、咸宁地区,而孝感与黄石、黄冈等非邻接地区的市场分割指数较大。

2.1.4  产业协调度

考虑到仙潜天三市部分年份数据不可获得,暂不将仙潜天三市纳入本次武汉城市圈产业协调层面分析。首先对各地区相对专业化指数进行测算,其结果如图5所示。总体来看,2006—2019年,除咸宁以外,其他5市地区相对专业化指数有所下降,说明随着时间推移,产业同构现象有所加剧,咸宁在2015年之后专业化指数不断上升,产业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各地区横向对比来看,咸宁、黄冈与黄石专业化指数位于前列,孝感与鄂州排名相对靠后,但近年来黄冈与黄石专业化指数有所下降,鄂州有所上升,武汉总体上处于中间水平。近年来,咸宁在湖北省委提出的“建设特色产业增长极”背景下,依托本地资源禀赋形成了一批较有特色的绿色生态产业及大健康、旅游等特色服务业,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黄石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老工业基地,一直在钢铁、煤炭、有色金属等产业具有专业化优势,但随着资源逐步枯竭、产业相继转型与升级,尽管发展出一批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但发展规模有限,并未形成一批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在武汉城市圈中相对专业化程度有所下降。

2.2  同城化评价

根据上述测度结果,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武汉首位度高,周边各县市联系有待加强。武汉作为国家中心城市、武汉城市圈联系网络核心、人口迁徙集聚地,在武汉城市圈具有较强的影响力,但其他各市县之间联系有待加强,尤其是各地级市内市辖区都未形成明显的次级网络核心,仅在鄂东地区的鄂州、黄石和黄冈等市间形成相对紧密的次级网络。另外,黄冈、咸宁和孝感等辖区各县市之间资源禀赋类似,发展路径趋同,导致县市之间的经济联系较弱。人口迁徙方面,呈现以武汉为中心的迁徙格局,其中武汉市与孝感、黄冈两市之间的人口迁徙规模最大,与仙潜天三市间人口迁徙规模最小,周边市县之间的人口流动规模较小。总体来看武汉城市圈整体协调性不足,武汉仍处于经济发展极化阶段,对周边县市未形成明显的经济扩散效应,其虹吸力大于辐射力。

二是区域市场一体化水平稳步提升,分行业领域发展不平衡。自武汉城市圈提出及建设以来,以打破地区分割和行业垄断、清除市场壁垒为重点,提出了统一市场准入标准、提高商品贸易流通速度等一系列加快统一市场和促进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从测度结果来看,2006—2019年武汉城市圈区域市场分割程度总体下降,一体化程度有所提高。但医疗保健行业市场对市场分割波动幅度影响较大,说明该行业市场分割程度较高,需要进一步探索建设区域医疗保健同城化体系,推动圈内医疗资源的均衡配置与共享。

三是产业同质化问题突出。武汉城市圈各市产业布局和发展路径相似度高,产业同构现象比较突出。2006—2019年,除咸宁市以外,其他各市(不包含仙潜天)相对专业化指数水平相近,圈内未形成专业化分工布局。一方面,武汉对圈内全域的虹吸作用使得人口、资金等要素不断向武汉集聚形成区域产业高地,但武汉作为中心城市,并未通过向周边县市充分、有效的产业转移来形成合理产业分工格局。另一方面,其他各市产业结构类似,多以钢铁、纺织、汽车等传统产业为支柱产业,高新技术、现代服务业尽管近年有所发展,但总体规模较小,发展程度不高。黄冈市早年专业化指数较高,但后期不断下降,反映各市仍存在重复建设和同质化的产业规划和布局等问题。

3  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结合上述测度结果及武汉城市圈同城化的特点和不足,提出以下四点对策建议。

一是凝聚共识,完善同城化工作机制。武汉城市圈9市应进一步在思想上谋好“一盘棋”;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当前武汉城市圈“规划同编”正在有序推进,建议加快推动武汉城市圈新一轮总体规划编制工作,重点在发展联动、设施连通、试点推进和全国示范等方面寻求突破;进一步完善同城化运行机制,目前武汉城市圈已初步形成决策层—协调层—执行层“三级运作”机制,但仍然面临配套政策、立法和资金等保障机制不完善、利益协调机制不健全等挑战;探索更高规格的区域协同决策机制,建立重点领域制度规则和重大政策沟通协调机制,建立完善分层对接、沟通协调、实时调度、绩效考核、督查督办等工作机制。

二是武鄂先行,打造同城化先行示范区。武汉与鄂州地域邻近且交通便捷,鄂州在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市场、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方面进一步与武汉加强对接,在体制机制、项目引进、土地收储、投融资、税收等领域先行先试;依托武汉城市圈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光谷科创大走廊建设、客货航空“双枢纽”等载体夯实两市同城化的创新动能和开放活力;积极探索两市行政管理协商机制,推进地铁与公交等交通设施同城化,实现两市户籍互认以及清除同城医疗、异地就业等制度障碍。同时,鄂州、黄冈和黄石三地联系相对紧密,可以以鄂州为枢纽与中介,逐步实现武鄂黄黄都市连绵带整体同城化水平的提升。

三是创新驱动,激发同城化内生动力。产业创新是实现产业协调进而推动同城化发展的内生动力。发挥武汉产业核心增长极作用与各地比较优势,通过培育创新增长极带动武汉城市圈整体产业规模和协同水平的提高。加快建设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探索建立分布式共性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平台,探索建立改革创新试点示范成果异地复制推广机制;发挥东湖高新区和武汉开发区引领辐射作用,共同探索开展股份合作、连锁经营、委托管理、扶贫帮扶和对口支援等产业合作模式;借鉴长三角“科创飞地”模式,在武汉建立研发基地、科创中心、人才基地等“科创飞地”,在周边各市建立“产业飞地”,形成“科创人才在武汉,生产配套在8市”的空间格局。

四是民生同保,统筹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从群众需求度高、体验感强、获得感大的“民生同保”入手探索推进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可谓正当其时。推动公共服务供给的空间均等化与城乡一体化,建立健全區域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保障体系;以任务清单为抓手,策划和实施一批公共服务领域的代表性示范项目;建立医疗服务共享机制和公共卫生协作机制,实现与周边各县市的医疗人员、技术设施和医疗信息的共建共享;强化要素保障,探索武汉城市圈内城市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和户口通迁;推进统一的人才市场建设,打造武汉城市圈人才共享信息库;持续优化各地区营商环境,统一市场准入标准。

參考文献:

[1]黄平,曾绍伦.城市群同城化与智慧旅游一体化研究综述[J].生态经济,2015,31(11):108-113.

[2]曾群华.关于区域同城化的研究综述[J].城市观察,2013(6):85-95.

[3]傅娟,耿德伟,杨道玲.中国五大都市圈同城化的发展审视及对策研究[J].区域经济评论,2020(6):101-110.

[4]桑秋,张平宇,罗永峰,等.沈抚同城化的生成机制和对策研究[J].人文地理,2009,24(3):32-36.

[5]廖开怀,符蓝,Breitung Werner,等.边界融合理论视角下的同城化研究:以广佛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21,28(7):115-123.

[6]李星月,陈濛.大数据背景下同城化量化分析方法及温岭市实践[J].规划师,2016,32(2):83-88.

[7]陈少杰,沈丽珍.基于腾讯位置大数据的三地同城化地区人口流动时空间特征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19(11):2-12.

[8]李颖,陈婷婷,李郇,等.基于手机信令的跨界地区职住中心识别及其模式:以广佛地区为例[J].热带地理,2020,40(02):206-216.

[9]马学广,窦鹏.中国城市群同城化发展进程及其比较研究[J].区域经济评论,2018(5):105-115.

[10]姚伟钧,穆青.武汉城市圈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思考[J].学习与实践,2009(7):134-139.

[11]谢诗光 . 浙江省县际经济联系网络结构演化分析[J].世界地理研究,2020,29(4):738-749.

[12]王聪,严洁.百度迁徙规模指数构造方法反演[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21,50(4):616-626.

[13]YOUNG A.The razor’s edge:distortions and incremental reform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2000,115( 4):1091-1135.

[14]PONCET S. 中国市场正在走向“非一体化”?:中国国内和国际市场一体化程度的比较分析[J]. 世界经济文汇,2002(1):3-17.

[15]桂琦寒,陈敏,陆铭,等.中国国内商品市场趋于分割还是整合:基于相对价格法的分析[J].世界经济,2006(2):20-30.

[16]范子英,张军.财政分权、转移支付与国内市场整合[J].经济研究,2010,45(3):53-64.

[17]朱俊丰.京津冀市场一体化、城市空间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21,23(4):51-64.

[18]吉亚辉,罗朋伟.产业协调与区域经济协调的耦合研究:基于中国四大板块制造业的实证分析[J].开发研究,2018(5):15-21.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of Urban Integration of Wuhan Metropolitan Area

ZHANG Jing    TANG Xiaochao

(Institute of Economic Research on Changjiang River Valley,Hubei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Wuhan 430077,China)

Abstract:Co-urbanization is the only way to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and radiation of urban agglomerations,and to achieve high-quality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measures and evaluat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uhan urban agglomeration from the four dimensions of spatial connection,population flow,market integration,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Conclusions are obtained:(1) The counties in the Wuhan urban circle have formed a spatial connection pattern of “one main core,two circles,and three groups”. (2) The scale of population movement from Wuhan is “the largest city in one city”,and the other 8 cities are similar. (3) In terms of market integration,since the Wuhan City Circle was proposed and constructed,the overall degree of integration has increased,but the problem of uneven development in different industries has been prominent. (4) In terms of industrial coordination,the overall industrial coordination degree of Wuhan City Circle needs to be improved. Finally,it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cooperation mechanism,Wu’e city first,innovation drive,and improve the regional equalization of people’s livelihoodw.

Keywords:urban integration;metropolitan area;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big data

3269501908287

猜你喜欢
对策建议
县级电力财务稽核管理研究
关于师范类高校植物景观文化建设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网络参政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推动机制
财政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文献综述
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职校学生手机使用状况调查报告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