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 英
(江苏省南通中学 22600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进而强化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是每一个物理老师的追求.事实上,我们也发现,由于学生生活在当前这个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社会,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时地面对各类信息元素的刺激,这也就在无形之中抬高了学生这一方面的刺激阈值,换言之,在以往教学中能够让学生感到颇为有趣的内容,现如今未必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这是值得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和总结的地方.这也就意味着物理教师要进一步研究学生的兴趣特点,以与时俱进的方式来优化自己的教学方式,搜集匹配学生兴趣特点的教学素材,以更好地达成激趣促学的效果.
很多教师喜欢结合自己的经验来进行教学,这一点并没有错,但是教师却不能将以往的经验直接照搬过来,尤其是对学生的情况分析,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我们的教学必须以学生的具体学情和当下的社会技术背景为基础.在当前这个时代,各项技术发展都非常快,早二十年前的学生,如果放一个多媒体课件就可以让学生惊声尖叫,现在这种情况已经不可能出现,学生自己通过网络就能找到更加精彩的课件或者是视频,甚至是学生自己就能制作出同样精彩的内容,所以只靠教师在课堂上简单地播放视频或者课件,是很难激起学生兴趣的.
例如,在和学生一起学习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时,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笔者拍摄了几个娱乐场中的镜头(如空中飞椅、大摆锤等)在课堂上播放,引导学生将实际生活中的圆周运动与圆锥摆模型相联系.
我们还应该看到当前的学生对富有动感的东西充满兴趣,比如电子设备、体育运动、电影综艺等等,这些素材往往能够给予学生大量的刺激,从而让学生对其投入强大的热情.那么这些东西和我们的物理教学有衔接点吗?如果存在衔接点,我们从这些角度着手,可以让学生在物理课堂上感受到他们喜闻乐见的一些素材,这样的课堂就是真正的趣味课堂,他们也将更加充分地融入其中,并享受物理学习.
当然,学生的学习离不开已有的经验基础,这些经验大多为学生在生活中通过观察得来,但是他们的观察往往比较局限且肤浅,这也导致他们的认知存在一定的谬误性,换言之,正是学生观察过程科学性的缺失,导致了他们前概念的错误,教师必须要正视这一问题,要以指导观察为抓手,引导学生更加深度且仔细地把握,让学生将观察活动与科学思维融合在一起.因此,教师在日常的科学探究活动或是一些演示实验的操作中,务必要引导学生科学而有序地进行观察,以此来提升学生观察的科学性.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进步,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融入了学生的生活.但是,学生感兴趣的电子设备主要有手机、ipad等,当然学生感兴趣的着眼点是存在区别的,有的对这些设备本身感兴趣的,有的则对其中的游戏、音乐感兴趣.当然有一点是共同的,如果我们在课堂上和学生结合这些设备来进行教学,肯定可以让学生耳目一新,从而让他们以更加积极而主动的姿态投入到课堂之中.
其实很多手机上用到的技术都能够在高中物理的课堂上得到解释,课堂上指导学生对这些内容进行讨论,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结果.比如当前手机最热门的一项技术——无线充电,在引导学生分析电磁感应现象时,笔者提出问题:当前流行的手机无线充电技术的原理是什么?为什么没有任何导线的连接,却能够达成充电效果呢?学生对这项技术并不陌生,甚至部分学生自己还拥有具备这项功能的手机,我们将这个问题交给学生进行讨论,他们都显示出极高的热情.当他们根据电磁感应原理给出初步的解释之后,笔者给学生展示这一装置的替代品——无线充电贴片,在各个网店平台都可以轻松购买到如图1所示的装置,学生可以从其外观就清晰看到它的主体结构——线圈,因为这一装置售价比较便宜,笔者还曾在教室里将一个贴片拆开来给学生看,让学生看清其内部的结构.这对学生进一步确认对这一装置的认识大有裨益.
图1
学生往往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兴趣,当我们着力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时,尤其要从这一点着手,以富有趣味性和新奇性的实验现象来打动学生,让学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参与到物理现象的观察之中,这对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发展大有裨益.
我们的教学不能偏离了物理教学的知识内容,挖掘物理知识蕴藏的趣味性元素有助于培养学生物理学习正情绪.只要我们教师研究教材,不难发现物理教学中确实有很多内容对学生而言还是非常有趣的,但是要让学生感受到它的趣味性,需要教师采用创新化的思维来改进我们的课堂,让趣味元素有效融入到物理课堂,尤其应重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教学功能.让学生充分领会物理教学的乐趣所在.
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大前提下,教师要敢于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而让学生顺应自己对物理研究的兴趣特点,自主开展各类科学探究,这对学生的能力提升和兴趣发展大有裨益.比如光的薄膜干涉,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用肥皂膜来进行观察,实验过程中教师不要过分干预学生的操作,只需将酒精灯、铁丝圈、肥皂液等器材提供给学生,让学生探索通过肥皂膜来观察酒精灯火焰的成像特点.以往的实验教学中,由于教师将实验的操作限定,让学生用相对僵化的模式来学习物理,这很容易削弱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但是我们如果撤掉对实验的约束,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设想来进行探索,这也有助于学生释放自己的探索热情.不少教师可能担心,失去引导,学生在实验操作很可能发生迷失,这种担心是多余的.虽然一开始学生的探索可能会因为方向的模糊性而略有慌乱,但这也正是科学探究原本的面貌,而且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这种探索也能发挥学生的团队精神,众多学生一起做实验,不同的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观察视角是不一样的,而一旦某个学生看到奇妙的现象:火焰在肥皂膜中的倒影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这必然引发其他学生的关注.这种观察成果显然要比教师直接给学生点出相应的现象要更好,而且学生也将由此讨论:为什么火焰能够呈现出明暗相间的条纹呢?我们观察反射的倒影能够看到这一现象,那么从另外一面来看透射光的成像是否也有对应的效果呢?这些讨论进一步的延伸必然会引导学生的视角转移到如图2所示的彩色条纹上.
图2
在物理教学中,实验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它是学生理解和认知物理概念和规律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途径.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要关注学生观察兴趣的培养.事实上,学生本就对身边的物理现象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教师要把握学生的这一特点,有效引导,让学生将这一兴趣迁移到物理实验的观察过程中来.正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旦学生的兴趣被充分激发,他们才会以更加敏锐的观察力来审视各类物理现象,并从中发现问题,然后在更进一步地观察、思考和分析中探明问题的本质,并形成物理认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从学生的兴趣特点出发,设计物理实验,激起他们主动观察的兴趣和热情.以上教学不但能够充分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学生也能从中发现很多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这更加符合科学探究的本质,也能让学生真正从物理课堂上有所收获.
综上所述,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新的教学理念来武装课堂,让学生能够真正感受物理学科的趣味所在,这样的处理有助于学生对课堂的深度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