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建设与研究
——以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为例

2022-03-12 17:47王丽丽
中文信息 2022年12期
关键词:职业技能中职数字

王丽丽

(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潍坊 261061)

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的衔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健全不同层次职业教育有效贯通的重要途径。课程体系衔接是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核心,是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一、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建设现状

1.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 人才培养目标不衔接,缺乏层次性

在2022年9月,教育部发布的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简介》中,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为技术技能人才,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但是中高职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没有体现中职和高职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方面的层次性,中职院校比较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职业能力,但是高职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没有考虑中职毕业生的实际能力,人才培养目标和中职存在一定的交叉,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成长,影响中高职衔接效果。

1.2 文化基础课程设置脱节

中职院校在开设文化基础课的同时,还开设大量的专业课程,所以相对来说会减少语、数、英等文化基础课程的课时,中职毕业生文化课程基础较弱。高职院校的生源既有普通高中毕业生,也有中职毕业生,在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是混合编班的方式,在课程难度设置上偏向普通高中毕业生的文化水平,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等课程对中职毕业生来说难度较高,学习比较吃力,很难跟上教学进度,学习效果不理想。

1.3 专业课程重复开设

在专业课程方面,没有考虑课程的系统性和递进关系,存在课程内容重复交叉、缺乏层次区分等问题。以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为例,在中职和高职阶段都开设图形图像处理(Photoshop)、摄影基础、视频剪辑(Premiere)、影视特效制作(After Eあects)、网页设计等课程,课程内容、难度等也基本类似,中职毕业生面对高职院校开设的类似课程提不起兴趣,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也不利于学生的专业发展和技能提升。

2.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建设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2.1 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之间互相脱节,缺乏必要的沟通和协调,这是造成中高职课程衔接不畅的主要原因。中职和高职属于不同层次的教育,同时还存在各院校办学主体不同等方面的因素,中高职衔接在实际操作中缺乏有效沟通,主要以学历衔接为主,在培养目标、课程建设等方面缺乏系统化设计,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和评价方式。

2.2 中职和高职院校自身条件方面的限制。各院校在开设专业课程时受到自身生源、师资、实验实训条件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以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为例,该专业是一个融合艺术与技术的复合型专业,涵盖的领域较广,面向职业岗位较多,各中职院校开设的专业课程侧重点不同,有的侧重界面设计岗位,有的侧重数字影音剪辑岗位;同样是三维动画制作课程,有的学校开设3DS MAX软件,有的学校开设Maya软件。这就造成不同学校的中职毕业生,进入高职院校后在专业技能方面存在差异。作为高职院校来讲,受生源等因素影响,大多数学校采用的是普高毕业生和中职毕业生混合编班,在课程设置方面不能兼顾不同生源的学生,存在专业基础课程重复,甚至专业技能课程“倒挂”现象,这也给中高职课程衔接带来很大的问题。

2.3 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亟待完善

职业标准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做出了明确规定,在职业教育中起到顶层设计的作用,指引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的制定。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衔接时,应该依据职业标准,根据职业能力进行区分。目前,我国的职业资格标准和职业技能证书制度还都不够完善,在中高职衔接过程中不能很好的起到指导作用。

二、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建设的相关对策

1.政府层面

1.1 加強组织领导,强化中高职课程衔接顶层设计

教育主管部门牵头,鼓励行业、企业、中职和高职院校积极参与,完善中高职教育衔接的配套政策,建立多元参与的中高职课程衔接机制。政府出台相应激励政策,行业、企业积极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作为职业教育的主阵地,中高职院校要主动参与到中高职衔接的相关工作中来,校企协作,共同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1.2 完善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建设,构建与职业标准相对接的标准化课程标准

职业技能标准体现了岗位工作任务及岗位所要求的职业能力,在职业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标准的制定过程中,政府要发挥统筹协调的作用,重视发挥行业企业在标准制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制定出和实际工作岗位需求相符的科学合理的职业技能标准。依据职业技能标准,政府、行业、企业、中高职院校协调工作,构建与职业标准相对接的标准化课程标准。在课程标准制定过程中要体现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层次性和衔接性,以更好的指导中职和高职院校开展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

2.院校层面

2.1 以国家专业教学标准为基础,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中强调:“健全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发挥标准在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中的基础性作用”。今年教育部发布的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简介》系统体现了中职、高职专科、高职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架构,全面展现职业教育各层次各类型专业基本信息,科学规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核心要素和环境要求,为院校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了基本遵循。新版《简介》的一个特点就是发挥整体性,促进贯通融通培养,统筹规划职业教育不同层次培养规格、能力要求、课程体系,各层次有机贯通、逐层提升。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负责人就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简介》答记者问时指出,“教育部将组织力量依据专业目录和简介,修订完善专业教学、岗位实习、实训教学条件等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并根据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等,对接经济社会发展形势需要,进行动态更新”[1]。中高职院校要以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简介》以及修订完善后的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为依据,修订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专业定位,更新课程体系,促进中高职教育有效贯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2 结合1+X证书制度,以职业能力标准为基础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1+X”中的“1”是指学历证书,“X”是指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鼓励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考取若干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标准由行业企业牵头制定,包含职业技能等级对应的工作领域、工作任务及职业技能要求。职业技能等级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等级,各级别依次递进,与中、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相衔接。各中高职院校要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体现的先进标准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利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层次性、标准性与系统性,构建层次区分明显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2]。

2.3 中职院校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中职院校要加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尤其是春季高考班,语文、数学、英语等公共基础课程的学时一定要尽量加大,难度也要加深,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以更好的适应高职阶段文化基础课程的学习。在专业课设置方面,要更加注重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后续职业能力的提升。

2.4 高职院校要设计兼顾不同生源优势的模块化课程

高职院校的生源结构比较复杂,既有高中毕业生也有中职毕业生,学生在知识结构、学习能力、专业水平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高中毕业生理论接受能力比较强,理论知识掌握的比较扎实,在学习大学语文、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等文化基础课程,以及理论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专业基础薄弱,动手能力较差,在操作性较强的专业课学习方面比较吃力;中职毕业生理论知识相对来说较为薄弱,但是专业基础好,动手能力强,在专业课程尤其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学习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高职院校应该遵循不同生源类型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职业能力培养发展规律,采用模块化课程设置,每个模块的内容独立完整,模块之间又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递进性。高职阶段模块化课程的实施,应该为不同来源的学生实施不同的课程计划,以促进课程的分阶段融合[3]。模块化课程的实施,可以结合学分制,实施分方向培养,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权,根据自己的专业基础和职业规划选择对应的课程。学生如果在省、市级专业技能大赛中获得奖项或者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行业认可的专业证书,就可以兑换相应专业课程的学分,免修该课程。

2.5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中高职课程衔接提供师资保障

教师是课程内容的建设者和实施者,在中高职课程衔接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师资队伍的质量决定了课程衔接的有效性。各院校要鼓励教师加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强化现代职教理念。同时,也要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通过下企业锻炼、参与企业项目等方式,提高专任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另一方面,积极引进高水平企业教师加入专任教师队伍,壮大产业教授队伍。

三、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1.结合1+X证书制度,课证融通,构建层次分明的中高职专业课程体系

在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简介》中,中职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和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职业面向都包含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员等职业,数字影音编辑(影视后期制作)、界面设计或数字视觉设计、交互设计等岗位(群),所以专业课程也都开设美术基础、图形图像处理、摄影摄像、程序设计基础、三维设计与制作、后期特效制作、界面设计、网页设计等相关课程,在中高职衔接过程中为了避免这些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重复,就需要对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标准,通过职业能力的层次划分定位中高职的课程培养目标,将中高职阶段的培养目标精准化、层次化。中职阶段的专业课可以对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级及以下等级,高职阶段的专业课对接中级及以上等级。目前,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有数字影像处理、数字媒体交互设计、界面设计、数字创意建模、新媒体编辑、新媒体运营、数字影视特效制作、Web前端开发等,基本涵盖了该专业各个方向的课程。在1+X证书考核方面应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考取其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证书。

2.以专业群为基础,推进学分制改革,实施分方向培养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一个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专业,所以在大一学年应以设计基础、图形图像处理、摄影摄像、视听语言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为主,培养学生扎实的数字媒体软硬件操作技能和良好的艺术创作能力。在大二学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和职业规划,在专业群内自由选课。我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隶属于虚拟现实专业群,在大二学年学生既可以选修本专业影视后期制作方向的课程,也可以选修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界面设计方向、动漫制作技术专业数字创意建模方向、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专业虚拟现实开发方向的课程。大三学年上学期,分为影视后期制作、新媒体营销、三维建模、界面设计四个专业方向,均聘请企业教师授课,授课过程模拟企业项目制作流程,让学生提前适应职场环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将来的就业意向,选择其中的一个专业方向。与此同时,学生可以考取各自专业方向对应的数字影视特效制作(中级)、新媒体运营(中级)、数字创意建模(中级)、界面设计(中级)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了和本科阶段贯通培养,还单独开设了专升本方向,有专升本计划的同学单独组班,除了开设专业课之外还开设专升本数学等课程,为学生进一步深造创造良好条件。

3.打造专兼结合、技艺融合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数字媒体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与设计艺术相融合的综合应用技术,因此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老师既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还要有一定的艺术素养。学校应建立校企共建师资队伍机制,校企互兼互聘,实现“教师”与“设计师”合一,建立稳定的兼职教师专家库和规范的兼职教师教学培训制度。在合作基础深厚、有较大工程项目的企业建立教师工作站,每年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锻炼,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企业兼职教师进校教学和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过程中,校企老师共同交流课程内容,共同开发项目化教材。

结语

课程体系衔接是中高职教育有效贯通的关键核心,需要政府层面的政策支持,更需要行业企业和中高职院校的积极参与,共同推进中高职可持续发展,构建系统、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猜你喜欢
职业技能中职数字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职业技能竞赛国内外现状分析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