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贤雄,林琴棋,李跃明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州市 350108)
医联体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不同层级的医疗机构之间通过资源整合所形成的医疗机构联合组织[1]。根据春兰、刘智勇[2]在《我国医联体政策文本量化分析》一文中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有关医联体的意见、通知、纲要、法律法规等政策文件共计有27份。经笔者检索各医疗系统官方网站等开放平台,目前尚未发现有关医联体模式下的党建工作机制类的规范性指导文件。2018年6月,国家先后出台了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等相关文件,对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医联体作为医改过程中特有的一种新模式,我国虽有相对宽松的组建环境与政策支持,却仍未形成可复制的标准化模板。为探索党在医联体建设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引领作用,目前,各地结合自身医联体发展特点进行了创新性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
笔者通过文献检索、实地走访,并翻阅大量资讯信息,对国内当前医联体内党建工作机制创新作法中比较有特色、成效的模式进行总结,主要有总医院党委管理、联合党委管理、党建+医联体、党建联盟管理和一对一管理等5种主要模式。
县域总医院一般是以县域为单位,以县医院为龙头,将县域内的医疗单位进行整合后成立[3]。福建大部分县域均成立了总医院,运行模式基本相同。其核心要素就是总医院设立党委,成员单位设立党支部,隶属总医院党委,其中乡镇卫生院因党员数量少的,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立联合党支部,统一归属总医院党委管理,不再隶属原有的党委(党组)。党委书记一般由县委任命,院长由医联体上级医院任命,一般兼任副书记。其主要特点有:一是成员单位党员身份隶属发生根本的变化,各成员单位党员关系统一归属到总医院党委;二是总医院设立独立党委,不再分散性地隶属系统各党组,相较之前的党支部,组织级别显著提升;三是各成员单位为总医院党委下设支部,从以前的平行单元,变为隶属关系,行动更加统一、紧密;四是全域医疗单位统归总医院党委领导,党的领导在医疗系统中的地位更为突出,领导力更强。福建大部分基层均以总医院模式为主。总医院内部各单位以党建结对、技术帮扶、资源共享为纽带开展活动[4],推进党建与业务互融,实现了在医联体建设中做到关键任务有党组织引领、核心技术有党员技术骨干攻关、疫情防控等关键时刻有党员冲锋,切实保障了医联体建设工作平稳有序推进。
紧密型医联体主要是指建立在所有权和资产整合的基础上,实行人、财、物统一管理,上级医院和二级医院、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间形成了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4]。与一般性医联体不同的是,紧密型医联体的人财物高度统一。比较典型的代表之一是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泉港区人民政府共同组建的福建医科大学附一闽南医院-泉州市泉港区医院医联体。虽然紧密型医联体成员单位之间在人、财、物等方面高度紧密,但行政隶属关系完全不一致,隶属党委性质不一致,这对党务工作的组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与泉港区人民政府探索成立党联合党委(设立医联体党委),由属地县委/区委任免区领导担任党委书记,上级医院派出院长和副书记,联合办医双方保持组织关系不变、党费缴交不变、执行上级党组织政策及工作方案不变,但统一党的民主生活、统一上党课、统一理论实践活动。这种模式,比较突出的特点是,由区领导来兼任医联体党委书记,联合办医双方派员作为党委副书记,大大提升了党委的地位和领导效率,同时其创新性的联合党委模式,突破了体制约束,有效引领了紧密型医联体的发展,是一种符合当地特色的医联体基层党建样板模式。仅2020年,依托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专家优势,组建了5个党员“名医工作室”,并创建基层党建“全域示范工程”示范点。在党建引领下,通过“1256”特色党建举措,保证了党务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了支部的稳定,用党员的先锋行动换来群众患者更高的幸福指数,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专家的服务。创新作法还申报了全市机关体制机制创新优秀案例。
松散型医联体一般都未打破原有的所有制关系和资产隶属性质[5],各医疗单位主要基于达成的合作协议,由大医院向下级医院提供技术与专家支持,多为单纯的业务指导与帮扶关系,部分也有派出管理干部或业务骨干。松散型医联体因其成员单位党组织关系基本没有变动,依然维持原有模式运行。松散型医联体大多数通过专科共建模式进行业务往来,目前最常见的党建模式之一是“党建+医联体”模式。比如以四川省的广汉人民医院为例,该院通过党支部结对子的方式打开托管局面,由省人民医院派出党员专家队伍,定期到广汉人民医院进行党建工作,开展医院管理交流指导,开展教学查房、学术讲座、疑难疾病会诊和义诊等活动。另外,东莞市以“党建+医联体”模式引领区域医疗事业联动发展,通过市第三人民医院、市第八人民医院和石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医教研建设方面进行区域医疗资源联合联动,以党建为引领,在分级诊疗、学科建设和医、教、研、管、服等方面深入交流,在创新的道路上结出丰硕的成果。党建+医联体模式有效切合松散型医联体的具体业务引领特点,有效发挥了上级医院的领先特色,以结对子等灵活的方式进行对口帮扶,发挥党建的引领,取得良好成效。
2017年9月,在北京成立了中国医联体发展联盟,随后各省、市、县也陆续成立了相关联盟。以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为代表,为解决与医联体成员单位之间存在的联系不够紧密,转诊效率不够高、技术渗透不够深等的问题,医院以医联体单位、医共体单位、城乡结对党组织为对象,打造区域内医盟体,通过发挥党建增强意识、提高信仰、促进沟通等作用,深入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6],在党建医疗联盟内,充分体现了业务工作部署到哪里,党建工作就延伸到哪里的特色,在不断帮助基层医疗单位强化业务、提升管理水平的同时,进一步规范党的建设,为医联体及成员单位增加医疗服务能力,共建共享高效有序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保障。
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健康工作党委也提出构建浦东新区医疗联合体党建联盟工作格局的设想,他们以公立医院作为医联体党建联盟的牵头单位,联合医联体中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在区域的区属卫生直属单位、专科医院和民办医疗机构的党组织等,共同组建金桥医联体党建联盟,在探索中推进党建联盟建设。形成党建联盟引领下的全方位合作,助力新医改背景下医疗资源的最优化和最大化利用,推动盟内各家单位的协调可持续发展。2021年,首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之一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福建医院积极探索通过抓党建带业务、强党建促工作的互动融合,形成区域“融合型”党建格局。通过大力推进党组织跨界共建、优势资源共享、特色业务共促、服务品牌共育,以实现优势党建资源、服务资源共建共融共享为基础,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促进联盟单位之间合作和高质量发展。
医联体不可忽视的力量就是民营医疗机构,应该重视民营医院的党建工作[7]。民营医疗机构作为社会医疗资源的重要补充,让民营医院参与医联体建设的思路也越来越受重视。如何让民营医院也通过组建医联体,融入到党的领导,实现医疗资源共建,有些地方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青岛市提出了让民营医院成立党支部,构建了党建医联体的做法。局党委直属5个支部与青岛思达心脏医院、青岛和睦家医院等5家民营医疗单位以“一对一”的形式开展党建联建活动,通过“以强带弱”帮助民营医院解决党建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党组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通过层层传递责任,构建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齐抓共管、共同发展的大党建管理格局,有效引领民营医疗机构走出势单力薄、孤军奋战的事项误区,更好地整合资源,取长补短,提升服务质量。
事实证明,医联体模式下的党建工作机制的创新发展,对规范医联体内党建工作机制,促进医联体文化、品牌、服务、管理等建设有一定成效,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党组织的工作积极性,拓展了党建工作的内涵。当然,在看到取得效果的同时,当前医联体模式下党建工作机制建设也存在局限。
笔者通过知网以“医院党建”为关键词对2016—2019年发表的相关管理文献进行检索,共计51篇。通过对文中医院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统计发现(见表1),基层党建工作的管理制度落后、工作开展跟不上形势的变化、党组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突出,缺乏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党建方案、模式和方法与业务、管理工作相融合依然是核心问题[8]。医联体内党建工作积极性不高已限制了医院文化、品牌的推广。
表1 51篇随机医院党建类论文中提到医院党建存在问题类型统计表
在加强公立医院党的领导的背景下,当前,医院党的建设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内部制度、框架的设计上。根据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的任务,大部分医院对院内党的领导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建设与拓展,而医联体作为医院与医院、医院与政府间的一种约定式的合作,不仅形式多样、涉及单位多,很多还是跨区域的合作。因此,大部分医院在上级没有明确指导方案的前提下,医院多出于规范管理的目的,试探性地进行实践探索,但这很难形成规范的、统一的改革模式。因此,医联体党的建设仍然存在很大的探索空间。
医联体是近年来医改热点,参与医联体组建的主体涵盖了政府、三级医疗机构、业务主管部门、基层医疗机构、民营医院等,因参与主体性质不同,建立理想、科学的运行机制仍需一段时间的积累。当前医联体合作方式与实施模式都较为笼统,大部分人、财、物都没有具体的规范意见。同时,因基层与大型医院发展基础本就不够平衡,合作各方往往存在利益博弈[9]。在这种背景下,党建工作机制创新就容易受到各种运行机制上的限制和人为情绪的抵触。如何发挥党建工作的引领值得期待,但首当其冲就是要解决体制机制上的难题。
医联体内党建引领的关键是要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促进分级诊疗的建设,让大病不出县,这与医联体的内涵建设目标一致。当前,国内多种形式的探索为医联体内党建机制的建设提供了很好的样本,但因地域、模式不同,每个地方的具体情况并不一致。这也导致了医联体内部党建工作机制并没有完全发挥出应有的引领作用,大部分停留在具体事务的指导层面。根据笔者访谈发现,某些松散型、跨区域的、专科型的医联体根本没有形成很好的党建工作机制或模式,也没有开展党建相关活动。只停留上业务上的单向往来,很容易错失发展良机。
新时代,党的领导为医院及医联体发展带来了新的力量源泉,特别是对医联体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发展机遇。如何通过党建工作机制创新,加强党对医联体的内涵建设与引领,从而促进医改目标的落地,实现分级诊疗,是当下医联体应该抓住的契机。当前,医联体在国内遍地开花,并已经取得一定的阶段成效,医联体内党建机制创新作法也在全国蓬勃兴起,显示出了独有的魅力。虽然当前医联体内党建工作机制仍存在很多不完善与不成熟的地方,比如医联体内基层医院大量缺乏专职党建人员,医联体党建工作经验缺失,存在“一过性”“随意性”等[10]。但医联体内党建工作机制的创新有望为医联体的发展提供重大机遇。对于下阶段如何推进医联体内党建工作机制创新,还需要不断探索与尝试。
加强医院党的领导,要与医院医疗业务发展相融合,加强医联体党的机制建设,也应当结合医联体的具体组建情况选择相应的方式。当前,医联体组建的形式很多,有紧密型、松散型、专科联盟、县域总医院等形式,党建工作机制应因地制宜,与每个具体医联体的组建模式与内涵相吻合,党的领导程度也应与医联体的紧密程度相配套。基于医联体建设发展需求,按不同类型的医联体采取不同类型的党建工作机制,才能让党建工作引领医联体的快速发展。
因医联体内基层医疗机构的党组织级别一般较低,大多数为基层党支部,并隶于某个系统党委。其党建工作与业务的融合普遍较差,制度、队伍等建设较上级医院均欠完善,医联体成员单位要进行党建共建建设,就必须对党建工作机制进行创新。因此,在政策制定上,应适当鼓励医联体在开展党建共建上进行创新,并在规定范围内实行党建资源的共建共享,去旧立新,破除因体制、机制带来的政策性阻碍,让上级医院党建特色、先进项目能在基层落地。在活动开展上,要充分发挥上级医院的党建引领作用,要寻找与医联体模式相适应的活动开展形式,将医联体的内涵建设融合到党建共建中,让医联体发展到哪,党建工作机制就延伸到哪。某种程度上说积极推进医联体内党建共建已是实现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频共振的客观选择[11]。
建立科学的党建目标管理考核标准,对党建工作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对医联体内党建工作的延伸并没做具体要求,无形中形成了一定的管理“真空”。对于医联体内上级医院来说,由于组建的医联体成员单位较多,形式不一,大多数以业务指导为主要纽带。资源导向型的医疗发展性质,导致大医院并没有太大的动力,主动去对接下级医院的党建工作。而下级医院党支部多隶属于卫健系统或行政系统党委,开展的活动多为规定性任务,对医联体建设或医疗业务发展并无太大的促进作用。因此,适当加强医联体党建工作机制的考评,将医联体内党建工作机制纳入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的要求中,从制度层面进行适当引导,定期对党建共建等进行评估总结,强化考核结果分析运用,形成良性循环的正反馈,有利于医联体成员单位主动作为,增加创新的内生动力和外生政策支持,促进医联体党建工作机制建设,最终推进医联体党建内涵建设,助力实现医改目的。
抓好党建文化建设,可以增强党建工作的活力,可以促进各项政策核心作用的发挥。党建工作对医院整体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促进作用,是打造医院品牌形象的核心力量。对部分医联体党建建设典型,应鼓励地方多总结经验,凝练具有代表性的特色做法。定期开展项目评选类活动,让特色做法在业内得以推广与宣传,营造争创党建工作形式与内容的氛围,促使党建工作与医院文化的良性互动,从而进一步优化党建工作路径。
全面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已成为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的核心内容,医联体模式下基层医疗机构党建工作机制建设虽然还处于探索阶段,但已经显示出其对基层医疗业务发展的有效引领作用。笔者总结了当前国内医联体模式下党建工作的几种典型模式,并对当前医联体党建工作机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同时,对下阶段做好医联体党建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旨在与同道共同探索未来医联体党建发展之路,以期助力医联体改革发展。